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55节

  康普顿、吴有训等天才,也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宏观与微观!”

  余青松很想问一句:吴大哥,你到底明白什么了?

  李教授讲的不就是一个故事吗?

  吴有训羡慕道:

  “校长的想法真是太天马行空了!”

  “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

  懂的都懂,不懂怎么也想不懂。

  在众人懵逼,大佬佩服的情况下,李奇维解释道:

  “在这个故事里。”

  “钻石城堡就相当于晶体,它整齐有序。”

  “而钻石废墟就相当于非晶体玻璃,它混乱无序。”

  “然而,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玻璃,它们都是由一颗颗小的钻石组成的。”

  “这颗小的钻石却是晶体。”

  “只不过它组成的钻石废墟,变成了非晶体而已。”

  “这就是我的猜想。”

  “玻璃虽然在宏观上是非晶体,但是在微观上,它的内部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晶体组成。”

  “我把这种理论形象地称为【微晶理论】。”

  “按照刚刚的理论,晶体存在阈值。”

  “而玻璃虽然整体没有阈值,但是它内部无数的微晶却有各自的阈值。”

  “无数个微晶的阈值平均在一起,就可以看成是玻璃这个非晶体的阈值了。”

  “所以,玻璃才会和真正的晶体一样,能够透光。”

  “这就是我对玻璃透光的原因分析。”

  嘶!

  会场内又一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微晶理论彻底震撼了所有人。

  如此天才般的想法,简直鬼神莫测。

  “上帝啊!微晶理论也太惊艳了!”

  “布鲁斯教授果然恐怖如斯!”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吗?”

  “布鲁斯教授和密立根教授等人的分析,实在太精彩了。”

  “他们的一场对话,就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方向。”

  “晶体学接下来肯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了。”

  余青松听完后终于明白了。

  随即就是彻底被李奇维折服。

  他呆呆地看着台上那道身影,脸上露出了痴汉般的笑容。

  他无比庆幸李教授是华夏人,和他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

  “我要永远追随李教授的脚步!”

  康普顿、吴有训、哈勃等人,眼神火热。

  布鲁斯教授强势回归,他的实力没有跌落。

  今年40岁的他,在物理学界,正是当打之年。

  未来对方一定还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海耳等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无比确信。

  “布鲁斯教授的天文学论文,一定会震惊学界的。”

  就凭借这种洞察力和想象力,海耳觉得布鲁斯教授研究任何领域,都会是绝巅人物。

  密立根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

  对于他这样的物理大佬而言,看见一个难题被解决,哪怕不是本人的成果,也依然会欣喜若狂。

  虽然李奇维的微晶理论只是一种猜测。

  但是无疑比他本人和康普顿的回答更深入。

  而且,这个理论对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有了更多的参考意义。

  关键是对方那种无拘无束的思想,让人膜拜。

  密立根感慨。

  正常人知道玻璃是非晶体后,肯定就不会继续去想,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条件。

  但是布鲁斯教授不一样,他会更进一步,思考其内部的问题。

  忽然,密立根想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那场年会。

  李奇维一张太极阴阳图惊艳了众人。

  “难道这也是源于华夏的某种思想吗?”

  对此,李奇维表示:这个真不是。

  真实历史上,1921年,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提出了【晶子学说】。

  该理论认为玻璃由无数的“晶子”组成,这些晶子分散在无定型的介质中。

  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到了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扎哈里阿森,提出了著名的【无规则网络学说】。

  该理论认为玻璃的微观结构是:原子的排列是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

  两种学说看似一样,其实略有区别。

  晶子学说侧重描述玻璃的微观不均匀性和有序性。

  而无规则网络学说侧重描述玻璃的宏观统计均匀性、无序性。

  李奇维提出的微晶理论,其实就是两种理论和能带理论的结合。

  这也是后世公认的玻璃结构。

  当然,用这种结构解释玻璃的透光性,目前而言,并不一定正确。

  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玻璃透光依然是未解之谜!

  所以,李奇维继续说道:

  “首先说明,微晶理论只是我的一种猜测。”

  “对于玻璃透明的问题,我们依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

  “正如我在演讲开始所说的那样,我们对玻璃一无所知。”

  “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没有异议了。”

  “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就交给真正热爱玻璃的人吧。”

  “或许将来有一天,你们在座的某位,能完美地解释这个问题。”

  呼!

  在场众人全都松了一口气。

  刚刚的精彩辩论,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波三折,环环相扣。

  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刺激快感。

  这就是科学交锋的魅力。

  是世界上最聪明大脑之间的碰撞。

  虽然最终答案连布鲁斯教授也不知道。

  但是没有人因此就觉得对方不行了。

  相反,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了。

  因为对方没有固步自封,反而永远是在挑战自己,挑战科学的最高峰。

  这就是当世科学第一人的榜样力量。

首节 上一节 755/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