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73节
1927年,戴维森在这里验证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和小汤姆逊一起获得1937年的物理诺奖。
1933年,央斯基发现银河系中心在持续发射无线电波,从而创立射电天文学。
1947年,约翰·巴丁等人发明晶体管,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三人也凭借此获得1956年的物理诺奖。
1948年,香农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
至于应用方面,则有太阳能电池、激光、通讯卫星等。
同时,这里还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源地。
可以说,贝尔实验室中的随便一个重要成果,放在后世,都足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了。
而当这些成果都集中在一所实验室身上时,可想而知它的牛逼之处了。
那个时代的贝尔实验室,代表了全球科技的最前沿,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之地。
现在,李奇维要亲手把它打造出来。
不过,他当然不会便宜美国人。
虽然他很想直接在婆罗洲成立阿尔法实验室。
但是条件不允许啊!
现在的科学之城,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足以支撑这么高端的实验室。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在美国把底子打好。
等到时机成熟,然后再全部转移到科学之城去。
毕竟,一个超高端的实验室,可不是把厂房建好就行的。
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以及制度。
制度方面。
李奇维给阿尔法实验室制定了非常宽松的科研环境。
每个研究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题。
“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就是实验室的方针。
所有的研究人员,没有KPI考核、没有进度检查,也没有任务汇报。
而且实验室中的上级,一定是该领域的权威人物。
但是上下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
这里将会成为所有科研人员的乐园,创新的沃土。
当然,阿法尔实验室也只会招收最优秀的人才。
李奇维自信,在他的带领下,阿尔法实验室一定会超越贝尔实验室,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实验室。
它将引领全球科技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烧钱。
真实历史上,贝尔实验室刚成立时,就获得了母公司AT&T投资的1200万美元。
在1925年,这笔钱对于一个实验室而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
也难怪贝尔实验室牛逼,因为完全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李奇维显然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他只能先支持个几十万美元,启动实验室。
对于阿尔法实验室的成立,特斯拉恐怕是最开心的一个人了。
他立刻向李奇维毛遂自荐,想要担任实验室的总裁。
李奇维同意了他的请求。
特斯拉年龄很大了,最多几年之后就要退休。
现在逐渐过渡到对实验室的管理上来,也算一个比较好的安排。
而且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李奇维有意培养吴有训当阿尔法实验室的掌门人。
现在正好可以让他在特斯拉的手下,多学习学习一些产业界的经验。
这个实验室,以后还是掌握在华夏人手里才安全。
为此,李奇维专门找吴有训长谈了一个多小时。
“有训,我们华夏现在需要科学,但也需要科技。”
“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我让你执掌阿尔法实验室,确实有一点私心在内。”
“但我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你觉得这会耽误你的专业研究,可以拒绝我,没有关系。”
吴有训听后,立刻站了起来,表情肃穆,斩钉截铁地说道:
“校长,您放心吧。”
“有训早已准备,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科学事业。”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我会永远追随您的脚步。”
李奇维站起身,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感动而欣慰地说道:
“好孩子。”
至此,李奇维此次美国之行,任务已经几乎完成了。
现在,就还剩下最后一件事。
恒星能源论文!
布鲁斯集团董事长办公室内。
李奇维正在给论文补充最后一部分内容。
他一边写,一边内心感慨科学之不易。
真实历史上,人类对于恒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古人的太阳神崇拜,到意识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人类发现了恒星的物理本质。
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创造万有引力定律。
人类掌握了恒星的运动规律。
从夫琅禾费发现恒星光谱中黑暗的谱线,到基尔霍夫发现焰色反应。
人类破解了恒星的组成元素。(
尽管科学家已经在恒星研究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是恒星最重要的问题:恒星的内部结构及其演化模型,却始终进展缓慢。
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要首先知道,恒星的能源到底来自何方!
只有搞清楚了恒星的能源,才能计算恒星的内部结构,从而推导出恒星的演化过程。
这是环环相扣的命题。
真实历史上,只有进入20世纪后,随着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的相继突破。
这个问题才终于迎来了答案。
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核聚变!
虽然说起来只有一句话,但是中间的过程却极为复杂。
李奇维不准备在一篇论文中,把整个推导过程都加上。
那是不现实的。
因为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
许多天文学家或者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的科学发展进度,还不足以支撑推导的证据。
所以,李奇维要做的,就是提出核聚变的概念。
踏出最关键的一步,剩下的琐碎工作,就留给其他人吧。
而这最关键的一步,其实也是第一步。
那就是【氢聚变成氦】。
这一过程不仅是核聚变的开始,同时也放出巨大的能量,贡献了恒星约50%的能量。
从最终结果看,氢聚变成氦的物理过程非常简单。
那就是4个氢核融合成一个氦核(氦-4原子核)。
氢核就是质子,而氦-4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