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862节
“按照远小近大的原则,他认为自己是对的。”
“但是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因为太阳在早晨时,人们感觉很凉快;但是在中午时,又变得很热。”
“按照远凉近热的原则,他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那么,钱德拉塞卡,你怎么解释这两个小孩的观点呢?”
李奇维的问题,让拉曼感觉特别有趣。
以他的身份,略微思考几秒后,当然就知道了答案。
但是对于11岁的孩子而言,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不仅涉及到天文学常识,还要用到一定的物理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储备要求还是很高的。
拉曼脸上带着微笑,他没想到布鲁斯教授还有如此童真的一面。
而且更令他肃然起敬的是,哪怕面对钱德拉塞卡这样的小孩子,对方依然是平等的交流态度。
这种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拉曼。
钱德拉塞卡听完问题后,小脑袋陷入了思考之中。
在他看来,两个小孩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符合逻辑。
但是他知道,二人肯定是错的。
钱德拉塞卡的家中也有不少天文学的书籍,所以他清楚地知道太阳系的构造。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在一天之内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为什么会造成两种矛盾的现象呢?
一时间,他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拉曼期待地看着侄子,他也想知道钱德拉塞卡,是不是真的足够天才。
布鲁斯教授15岁就能通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1岁若是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也算是天才了。
“小钱,加油!”
不查资料,我看有多少人知道答案。
第484章 学无止境!天文学大会震撼来袭!三大神星即将面世!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是后世华夏六年级学生学习的文言文故事。
主要体现了华夏古代人民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客观真理的质疑精神。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甚至恐怕有些老师都说不清楚。
当然,华夏也有很多聪明的学生。
海淀区的小学生,其知识储备,可能超越某些高中生。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没有难度。
但是这个时代的小学生,他们能受到的基础科学教育,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
而现在,李奇维却拿它来考验钱德拉塞卡。
即便后者天资聪颖,来自印度的知识分子家庭。
这对他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
这时,钱德拉塞卡看到李奇维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地球仪。
他问道:
“布鲁斯教授,我可以使用这个地球仪来说明我的观点吗?”
李奇维笑道:
“可以。”
钱德拉塞卡走上前,说道:
“首先可以确定,太阳离我们的远近,与它的冷热和大小,都没有关系。”
“因为按照太阳系的模型,一天之内,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差可以忽略不计。”
“早上觉得冷,是因为前天晚上太阳没有照到小孩所在的区域,也就是华夏这块土地。”
“所以,华夏这里没有积累热量,温度较低,感觉比较冷。”
“随着太阳不断移动,到中午的时候,地面就积累了足够的热量,于是温度升高,感觉比较热。”
“这就是第二个小孩回答的原理。”
“至于第一个小孩的回答”
“抱歉,布鲁斯教授,我不知道。”
钱德拉塞卡刚说完,拉曼就两眼放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钱德拉塞卡没有完全答出来,但是能答对一半,已经非常难得了。
对方今年才11岁啊,他的同龄小孩子都还在玩泥巴呢。
而他已经开始和布鲁斯教授讨论科学问题了。
这种经历要是传回国内,钱德拉塞卡绝对会被当成神童对待,被寄予厚望。
李奇维也是一惊。
他没想到钱德拉塞卡竟然这么小,就展露出非人的才华。
难怪后面能第一个把物理学和天文学结合在一起,开创全新的研究领域。
他先对拉曼说道:
“拉曼,你有个好侄子啊。”
“好好培养,将来他或许能超过你。”
拉曼连忙陪笑道:
“布鲁斯教授,您太过誉了。”
“不过钱德拉塞卡能超越我是肯定的。”
李奇维又对钱德拉塞卡说道:
“钱德拉塞卡,你很厉害。”
“你对于冷热的回答是正确的。”
“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太阳早上大,中午小。”
接着,李奇维对着地球仪说道:
“地球的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
“而且越靠近地球,大气层的密度越大。”
“再加上地球自身的曲率,这就会让大气层变成一个凸透镜。”
“早上的时候,对于华夏的人而言,太阳光是斜射的。”
“光线与大气透镜会形成一个折射角,于是太阳图像就被放大了。”
“就好像你用放大镜去看蚂蚁一样。”
“但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成了直射的。”
“光线与大气透镜没有了折射角度,太阳图像也就无法被放大了。”
“这就是第一个小孩的回答。”
钱德拉塞卡听完后,小眼睛冒出了星星。
他突然觉得天文学和物理学好奇妙啊。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背后竟然还蕴含了这么多深刻的道理。
他高兴地说道:
“谢谢您,布鲁斯教授,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这时,李奇维又语重心长道:
“但是,你要记住,学无止境。”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搞懂了,其实你并没有真正理解。”
“就比如我刚才的回答,等你长大后,你就会产生新的疑问。”
“光线的折射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回答。”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