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73节
“电子的电荷量e乘以|ψ|,就表示了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电荷密度。”
说着,薛定谔直接开始演示计算。
他之前涉猎广泛的优势体现出来了。
各种电磁学方程,他信手拈来。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ψ|代表了电荷密度分布函数,那么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地推导出塞曼效应和GKY效应。”
“这是氢原子最典型的两种效应,它们的本质其实都和电荷密度有关。”
哗!
众人震惊不已。
薛定谔对波函数的解释,让他们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虽然很别扭,但好像又确实是对的。
毕竟按照对方的定义,可以完美解释塞曼效应等问题。
真实历史上,薛定谔对于波函数的解释极为复杂。
里面用到了很多电磁学方面的知识。
比如偶极矩、电流连续性方程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的理论非常自恰,能解释很多已有的现象。
所以,薛定谔直到死,都没有承认玻恩的概率解释。
他一直坚信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海森堡一惊。
他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这么轻易就被化解了。
这时,他又反问道:
“你说粒子是由波构成,波怎么会携带电荷呢?”
薛定谔反驳道:
“有什么证据证明,只有粒子才能携带电荷吗?”
海森堡顿时哑口无言。
电荷问题,目前还是物理学界的一大谜团。
人们虽然可以利用电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但是关于它的本质,没有定论。
谁也不知道小小的电子,是如何携带电荷。
海森堡感觉到了薛定谔的难缠。
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对手。
虽然他不喜欢波动力学,但是他绝不会认为对方很菜。
看来自己之前准备的一些问题,都没有必要再问了。
肯定难不倒薛定谔。
海森堡只好祭出了杀手锏。
他接着问道:
“波动力学无法推导出电子自旋,该如何解释?”
哗!
众人又是一阵惊呼。
他们没想到海森堡这么快就问出这个难题了。
看来对方是被薛定谔的实力折服了。
普通的问题,在这两位天才面前,毫无意义。
众人又看向薛定谔。
这个致命的问题,他想出答案了吗?
真实历史上,薛定谔、海森堡这批人算是牛爱麦之下,最强的几位了。所以我描写的稍微牛逼了点。
当然,他们最后还是要膜拜那道霸天绝地的身影。
第528章 薛定谔的强悍!“关门,放泡利!”霸气一挑二!震撼全场!
面对海森堡的“图穷匕见”,薛定谔神色平静,面无波澜。
在会议开始之前他就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会被矩阵派拿来攻讦自己的波动力学。
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电子的其它行为,都可以用波的形式解释。
但唯独自旋非常特殊,它是只有粒子才能产生的状态。
波动要如何自旋呢?
薛定谔还真的想出来一个办法。
虽然这个办法暂时还不能完美解释,但至少是个可行的方向。
于是,他决定抛砖引玉,或许就有天才能够完善他的想法。
“波动方程确实还没有包含电子自旋的内容。”
“但是,我最近深入思考后,想到了一种可能。”
哗!
海森堡闻言一惊。
薛大爷怎么变得这么虎了。
简直和开挂一般。
难道瑞士那破地方真就那么好?
去度个假就能让人灵感爆棚。
海森堡有点慌了。
他的矩阵力学本来就不占优势,这要是波动力学再补足自旋的短板。
情况不容乐观
其他人也是震惊地看着薛定谔。
对方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大器晚成。
36岁的年纪,对于物理学研究而言,确实算是高龄了。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佬们,几乎都是在二十多岁三十出头,就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
大器晚成,在科学界,尤其是理论物理学领域,太罕见了。
此刻,薛定谔开始演示准备好的材料。
“各位请看,埃伦费斯特教授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他引入了一个我非常陌生的概念,名为【旋量】。”
“我查资料后发现,旋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嘉当教授于1913年提出。”
“他为了解决几何学中的某个问题,从而构造了旋量。”
“形象点理解,旋量就是矢量的平方。”
“矢量大家很清楚,速度、位移等都是矢量。”
“我深入研究了旋量这个数学概念后,认为它可以被用于描述物理中的旋转过程。”
“如图所示,我把波函数ψ强制改写为两种分量的形式。”
“此时,波函数ψ就变成了旋量,它就可以描述电子的自旋。”
“目前我仅是提出了这个数学框架,具体的论证过程还没有完成。”
“这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所以难度较大。”
“但我坚信,旋量解释一定是可行的。”
哗!
房间内众人不可思议地看着薛定谔的推演。
波函数简直快要被对方玩出花了。
他们没想到薛定谔竟然真的解决了电子自旋难题。
“这家伙真的开挂了?”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