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988节
第三,概率波虽然不是真实的波动,但是它却可以像真实的波动那样,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比如两个电子波在一起,就可能发生干涉行为。
这种干涉就好像是概率的叠加。
可以说,在场的任何一个人,现在都不敢相信概率波理论。
实在太吓人了!
爱因斯坦喃喃自语: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岂不是说,上帝在掷骰子?”
大家看懂没?
我觉得我写的已经非常通俗易懂了。
高中水平足以理解。
第534章 推翻因果!世界随机!三大概率分析!诡异莫测!越理解越胆寒!
李奇维提出的概率波理论,震撼了在场所有量子大佬们。
不管是普朗克这样的老一辈物理学家,还是海森堡这样的新晋天骄,全都骇然惊诧。
一时间,根本没有人敢相信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因为它在挑战世界的本质:因果性!
如果真的存在概率波,那么这个世界的本质将变成随机的。
这是何等可怕的事实!
按照牛顿经典力学的理解,如果知道了小球在t时刻的运动状态。
那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就能列出它的运动方程,从而求出t时刻后,小球的运动状态。
小球的受力是因,小球的运动轨迹是果。
这完全符合人类的直觉。
先有因再有果。
但是把小球换成电子,一切都变了。
就算根据薛定谔方程,能计算出电子在t时刻及后续所有时刻的波函数。
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电子下一刻出现在哪里。
因为哪怕电子出现在A点的概率是99.999%,它依然有一丝可能出现在B点。
波函数只能计算出电子出现在某处的概率,而不保证电子【一定】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把这种现象类比到小球,就会发现有多么离谱。
按照牛顿力学的计算,小球在下一刻应该继续向前运动。
但结果小球在下一刻直接出现在月球上了。
“听听,这是人话吗?”
“这不是在扯淡吗?”
概率波就是这么离谱。
这就是在场所有物理大佬的内心写照。
“太离谱了!”
此刻,房间内依然无比安静。
众人都在消化这个惊世骇俗的理论。
概率波和当初的电子跃迁概率还不太一样。
前者更加匪夷所思。
过了好一会儿,洛伦兹眉头微皱,神色凝重,他问道:
“布鲁斯,你听我给你捋一捋,看看我的理解对不对?”
李奇维微微一笑。
“请说。”
洛伦兹咳嗽一声,尝试着解释道:
“目前为止,物理学领域一共出现了三种概率现象。”
“第一种。”
“几天前,布鲁斯你在演讲时,分析了热学和量子力学的关系。”
“量子力学中的某些灵感,是来自热学理论。”
“其中概率统计,是统计力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
“每个粒子的运动轨迹都不同,有的粒子下一刻移动到A点,有的粒子下一刻移动到B点。”
“如果统计完所有粒子的运动状态后,发现99.99%的粒子都运动到A,剩下的移动到BCD”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粒子系统下一刻是运动到A点的。”
“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虽然系统整体运动到A点,其中有极少粒子并不是运动到A点。”
“甚至只要算力足够,我们能【精确】地计算出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
“但是那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大量粒子的统计行为。”
“通过简单的统计学和概率分布函数,我们就能满足使用需求。”
“这就是概率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很好理解。”
“再举个形象的例子。”
“就好比抛硬币实验。”
“硬币在抛出去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能【精确】地知道引力、硬币质量、空气阻力等等参数。”
“那么严格来说,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硬币在下落那一刻的状态。”
“但这种方法,需要的参数和精确度超越了人类能达到的极限。”
“所以,我们就通过概率来估算。”
“只要次数够多,结果依然是正确的。”
“所以,所谓的概率并不是真正的随机,而是我们对大自然的近似!”
“因为人类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能【实时】【精确】计算宇宙的一切行为。”
“所以有些过程,只好通过概率去描述。”
“但宇宙的本质是因果性的,概率只是大量因果的某种外在表现。”
“这是我对第一种概率的认识。”
众人全都重重点头,显然非常赞同。
洛伦兹教授果然不愧是经典物理学大佬。
他的分析通俗易懂且极其深刻。
“但是第二种,情况变了。”
“也就是布鲁斯教授曾提到的电子跃迁概率。”
“在旧量子论中,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行为是概率性的。”
“也就是说,电子【何时】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是概率的。”
“电子从A跃迁到【B还是C】,也是概率的。”
“布鲁斯教授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概率!”
“即:我们无法通过对电子列出运动方程,计算出它何时会跃迁到何地。”
“这和算力没有关系。”
“哪怕知道了电子的一切参数,我们依然算不出它的跃迁行为。”
“还是用抛硬币举例。”
“那就是即便知道了硬币抛出那一刻,引力、质量、阻力等所有参数。”
“落地的那一刻,硬币是正是反,和算出的答案毫无关系。”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的观点。”
“当时物理学界几乎没有人赞同这种理论。”
“因为它违背了因果律。”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