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04节
其三,孔成林强买强卖官产,导致官产流失。
其四,孔成林勒令吏员伪造契约,将城西的官地占为己有,建立庄园。
其五,孔成林承修的陵、道等工程,将未曾用完的材料私自使用。
至于其他嗜赌成性、包养娼妓、横行霸道、欺男霸女之事,臣便不再多做赘述。
孔成林勾结山东布政使,这些年在曲阜可谓是作恶多端,其人利欲熏心,营私王法,朋比为奸,实在是天下第一等的大恶人,臣请陛下将其革职,以还曲阜朗朗青天。”
这些罪名若是其他人已然足够杀十回八回了,但毕竟是孔公鉴的长辈,是以他只请皇帝将其革职,况且毕竟是孔氏,杀了不好看。
孔公鉴这番话说完,朱棣的脸色就已经难看至极,孔子他不仅仅是一个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牌位,是大明帝国的统治工具,是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
所以朱元璋当初被孔氏恶心了那么多次,但最终还是捏着鼻子封为衍圣公,而且大大提高其政治地位。
在这套统治秩序之中,朝廷尊崇圣裔,而圣裔则以其超凡的素养和道德水平,向全天下发挥优良的标杆和榜样作用,为大明王朝强化意识形态。
可现在孔门中出了败类,圣人后裔中出现了坏人,那还怎么体现尊崇圣人,反而出现了负面效果。
朱棣强行压住了怒气,对左右下旨道:“着刑部尚书郑赐调查此事。”
直接派出九卿之一的高官,体现了皇帝对此事的看重,衍圣公亦很是满意,欢欣的离开了皇宫,准备回曲阜看曲阜知县倒霉了。
东宫中将朱高炽将前后经过讲完后,就喟然叹道:“堂堂圣人后裔,竟然也如此道德败坏,真是让人唏嘘感慨啊。”
他说完后就看到李显穆深深皱起了眉头,顿时心头一惊,他是知道李显穆一向足智多谋,难道这其中还有他所不知道的事吗?
“明达,这事可是有所不妥?”
李显穆收起紧皱的眉头,沉吟了一下后,缓缓道:“现在只是一种猜测,不知太子殿下能否让微臣参与进此案之中,若是不逮的话,是否能够让大理寺卿陈公参与进去。”
朱高炽更是吃惊起来,衍圣公府的事情虽然重要,可到底不过是弹劾区区知县,不算是军国大事,一个刑部尚书已然是重视,再加上一个大理寺卿,简直是三司共审了,“明达,衍圣公府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李显穆轻声道:“若仅仅局限于如此,那便不至于,但若是稍后曲阜知县亦反告衍圣公,那就至于了。”
反告衍圣公?!
“不至于吧,曲阜知县难道真的敢这么做?置孔门的声誉于不顾?”
朱高炽听到这几个字都觉得头皮发麻,现在还只是衍圣公弹劾曲阜知县,可若是孔成林反告后,那可就是孔门之间的互相攻讦,一个审理不当,这是要让天下人看笑话的。
孔门成了笑话,难道朝廷就能讨得了好吗?
到时候丢脸的那可是皇帝!
不仅仅是皇帝,士人也丢脸啊,毕竟在朝廷官方的宣传中,圣人后裔都是道德楷模,诸士人拱卫,可出了这件事,对老百姓岂不是一种震撼。
李显穆摇摇头道:“只能说希望不是如此,若真是如此,那这件事就不简单了。”
还有下半句他没有说出来,这很可能会是一次反击,对他李显穆以及北人的反击。
朱高炽被李显穆一说颇有些忧心忡忡起来,但现在亦不知后续之事,只能暂且放下。
而后问起李显穆今日入东宫之事,因为李显穆虽然担有东宫之责,但并不需每日到东宫当值。
李显穆拱手道:“太子殿下,如今迁都之事如火如荼,陛下带着一行人先行赶往北京,而南京必然使殿下留守。
待迁都之后,陛下便要着手北征蒙古诸部了,翌日必然依旧是太子殿下监国。
前几日陛下言语中曾暗示微臣,北征时可能会带微臣到前线去,是以过一段时日,微臣便会离京,不能再伴于太子身侧。
所以有一件事要提醒太子。
请太子殿下晓谕亲近诸臣僚,监国的乃是太子,并不能越过皇帝,对皇帝该有的礼数,皆不能失,否则若是被有心人在皇帝之前说些言语,那生死祸福就不操持在自己手中了。”
朱高炽闻言顿时一凛,心知李显穆这是在暗示自己夺嫡之争了,而有心人自然便是汉王,届时汉王是必然会冲他身边人下手的。
“明达,孤受教了。”
李显穆踌躇了一下后又说道:“解学士是微臣父亲的好友,对微臣亦多有照拂,他颇有才学,尤其是在文治天下方面,颇能恢弘,但于政治上颇幼稚,偏偏又不自省。
过去有先父指点,尚且能安然,先父亡故不过三载,便失了圣心,前些时日我曾与他说过此事,可人之本性,岂能易改呢?
若事有不逮,请太子殿下将其贬黜偏远,那等十数年不能回京之职吧,也算是保全之法。
微臣的师兄王艮,有旷世大才,才堪宰辅而性颇直率,他深受先父大恩,是以欲为心学肝脑涂地,如今他在内阁中,多被排斥,若太子殿下施恩于他,乃至于能够救之于水火,他必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也!”
朱高炽听明白了,李显穆要离京了,但是对解缙和王艮放心不下,其中王艮更有才华,可以为太子所用,解缙把他送走即可。
朱高炽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道:“如果我能搭手的话,定然搭手。”
很多时间他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就像是朱元璋在办大案的时候,朱标不想杀那么多人,但根本拦不住一模一样。
明朝太子是没有权力的。
李显穆说罢便准备离开东宫,但还是顿了下脚,“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一场持久战,可能十年之内都分不出胜负,乃至于落入下风之中,但只要坚持住,便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在这条路上,殿下已然先行一步了。”
朱高炽微微颔首,他明白的。
太子之位虽然是靶子,但为何诸皇子前赴后继,因为这的确是帝位天然合法的继承人。
尤其朱棣要北征的情况下,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朱棣突然死在了外边,那朱高炽便直接合情合理的登基了。
在从东宫向外而去时,李显穆一方面思考着迁都事宜,他们李氏自然也要搬迁的,大哥和二哥都有官职在身上,无所谓,他唯一所担心的是母亲临安公主。
相对比应天来说,北京的气候太过于干燥,冬季又太冷,正如朱棣喜欢北京一样,他很担心母亲到了北京亦适应不了,若是水土不服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方面则思考着方才朱高炽所说的衍圣公状告之事,准备关注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他所猜想的那样。
“若真是猜想中,那可就难办了。”
李显穆深深皱起了眉头,“衍圣公所状告的大致不会有问题,但衍圣公自己也肯定不干净。
要尽快派人去衢州先拿到后手才是,以防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略沉吟后,李显穆往王艮府上而去,这件事还是要和王艮商议一下才行。
这不仅仅是关乎儒门的大事。
还关乎着南北士人的脸面。
……
自衍圣公进京才刚刚三天,朱高炽就颇急切的让人召他进东宫,李显穆一进东宫,朱高炽第一句话就是“曲阜知县孔成林果然反告衍圣公了”!
李显穆目光微微一凝,这件事不简单了,“殿下,你将殿上所发生之事,详细告诉我一下。”
事情并不复杂。
朱棣将此事交给郑赐去办,涉及到衍圣公,郑赐也不敢怠慢,点选了精干之将,正要先赴曲阜一趟调查,结果曲阜知县的奏章已经递上来了。
于是郑赐就在懵逼之中,再次被召进了宫中,一并处理此事。
曲阜知县孔成林的奏章中同样攻讦了衍圣公五项大罪,甚至比起衍圣公攻讦孔成林的五项大罪,还要无耻、肮脏不堪,其中甚至满是凄然血泪之语。
“太祖高皇帝尊崇圣人,而立衍圣公府,本意是表为天下楷模,可孔公鉴却道德败坏,实在难以堪当大任。
曲阜知县乃孔府世袭,一向由衍圣公所指派、作保,有生杀予夺之权,所以衍圣公对曲阜知县一向是颐气指使,历代曲阜知县对衍圣公莫不是曲意奉承、言听计从。
所谓曲阜知县不过是衍圣公的一条守户之犬罢了。
但微臣认为,臣虽是受到衍圣公所推举,但毕竟乃是天子钦赐的朝廷命官,无论衍圣公还是微臣,一切恩典解释出自陛下,是以不能徇私情、容枉法。
这数年来,在曲阜民间的婚姻田产等等诸事上,便不曾逢迎孔公鉴,却不曾想到,竟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微臣恨之入骨,甚至入京在圣上之前,对臣大加构陷。
此番回曲阜后,孔公鉴向诸亲随大肆宣传,不日微臣便将入京受罪,微臣不得不据理力争,向陛下揭发孔公鉴的五大罪状!
以使陛下明晓其人之恶、其人之奸、其人之险,此番罪状,臣早已上秉过山东提刑按察使,但其忌惮此乃衍圣公府事,纵容不告!”
————
永乐六年所爆发的“孔门互讦案”本来只是衍圣公制度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明朝廷的皇帝、贵族、官员,还是衍圣公府,都不曾真正放在心上,但此时无人知晓,那受人尊崇的位置,并不是只有孔家人可以坐,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衍圣公府的千年富贵开始崩塌。——《中国·大明》
第116章 南人异动
“孔成林言称,衍圣公在曲阜无法无天,国法天道荡然不存,是非曲直,黑白之分,早已全无。”
朱高炽喟然叹道:“奏章中称,衍圣公将朝廷授予的官职明码标价出售,获利颇丰。”
李显穆静静听着,衍圣公府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有诸多特权。
孔庙可不仅仅是衍圣公一人,而是有一系列官员,最低的从九品,最高的三品。
其人数高达三十,这套孔庙的架构单纯从数量上,都比得上皇室的宗人府了。
这些孔庙官员按照朝廷的意思,是从孔氏子孙内部挑选那些人品端方的君子,由衍圣公报给朝廷,然后朝廷批准。
但实际上只是走个过程,即便是朱元璋时期,也从来都没有驳回过衍圣公的上报。
朱高炽不是傻子,只略微一想,就知道曲阜知县在这件事上怕是没说谎。
见李显穆没发表评论,朱高炽便继续说奏章中所报之事,买卖官爵只是其中之一。
其中最过分的莫过于不遵守朝廷律令,在曲阜县中任何摊牌杂役,甚至逼令良家子弟为奴,以至于家家户户怨声载道,其名下有数万口,还每年都逼迫百姓,实在非人。
朱高炽最后叹息道:“孔成林在奏章中说,若是有丝毫的虚假,他甘愿反坐!”
这句话就相当的有分量了,这是完全要和衍圣公鱼死网破。
但李显穆听到后,只是轻声反问了朱高炽一句,“太子殿下觉得,即便这些都是真的,朝廷会改变尊孔的国策吗?”
朱高炽立刻斩钉截铁道:“自然不会!”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