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世家五百年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46节

  ……

  北平燕王府,朱棣手中捧着从应天传回来的消息,半晌没说话。

  徐妙云以及朱高炽等人都担忧的望着他,虽然周王才是朱棣的同母弟,但实际上在诸多弟弟中,朱棣与湘王关系最好,否则历史上朱棣也不会联系湘王,后来还让解缙为湘王篆写神道碑文。

  徐妙云与朱棣从小一起长大,自然是知道的。

  “呵…”

  朱棣突然失笑出声,只是笑声中充斥着无尽的悲凉惨然之意。

  “本王的亲弟弟,堂堂大明的亲王,竟然就这么被逼死了,甚至死了也不得安生,皇帝还要给他加上如此恶谥,让他遗臭万年!

  建文。

  建文!

  你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一字一句,一字一顿,如同从心肺中捞出、从肝胆间挤出,字字泣着血、含着泪。

  朱棣泪如雨下,带着沉然的死寂,“本王还有什么可以侥幸的呢?”

  湘王之死是压垮朱棣的最后一道稻草,他心中再也没有任何侥幸。

  又何止他一人!

  天下间本来在观望的诸王,大部分也都心有戚戚焉,震骇于建文的狠辣!

  湘王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王位,其余诸王都有继承人;湘王手中没有兵力,九大塞王个个手握大军;湘王没有犯过法,其余诸王很多屁股底下都不干净。

  现在他死了,那其他人呢?

  古来分封削藩从来都是几代之后,亲缘已然极浅才会动手,可建文这可是整治亲叔叔啊!

  当初他在先帝面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朱棣点点泪滴落在信上,望向徐妙云和三个儿子,惨然道:“你们说,本王该怎么办呢?”

  脾气最是暴躁的朱高煦早已怒极,立刻愤然低吼道:“父王,还能怎么办,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反了这狗皇帝,杀进京城,夺了他的皇位!”

  这话一出,屋中顿时凝滞,但却没人反驳,往日一向脾气很好的朱高炽,不疾不徐的温声道:“父王,二弟说的有道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徐妙云握住了朱棣的手,有一股坚韧而不屈的力量顺着温热柔软的手掌传到了朱棣心中。

  妻儿的支持给予了朱棣无穷的力量,他乃是数次出北征战的宗家名王之首!

  当今天下,第一战将,非他莫属!

  他从来都不缺乏搏命的勇气,他的声音中渐渐摒弃了那些哀伤之意,重新注入了金石之音。

  “李祺李景和,本王的这个妹夫虽然没能阻止建文削藩,可他于金銮殿上的一番言语,终究是动摇了天下人心!

  他在金銮殿上指斥方孝孺等人是奸臣,本王深以为然。

  父皇所立下的皇明祖训说过,朝中出了奸臣,藩王可以兴兵讨伐!

  朝廷虽然占据大势,但本王亦不是全无人心,既然被逼到了绝境,那便决死一搏。

  本王要奉天靖难,讨逆锄奸!”

  这一日,有真龙将要出海;这一日,有鲲鹏将要直上九霄;这一日,有新的皇旗,立在大明的土地上!

  朱棣目视着南方的那座应天命之城,他要告诉天下的所有人,纵然是皇帝也不可能随意夺去我的生命!

第55章 李祺之为

  朱棣的行动力极强,尤其是从朱高炽逃回北平后,他一直都在做着准备。

  是以他甚至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陷入绝境才反击,而是直接利用他“节制诸边”的权力起兵。

  再加上李祺利用名满天下的士林声望,尤其是在黄河以北,早就让湘王之事传遍天下。

  朱棣惊喜的发现,他甚至都不需要去特意解释什么,下面的士卒,乃至于读书人就都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而且李祺给的理由非常恰到好处。

  李祺在金銮殿上对皇帝的批评都是点到为止的,大多数都是指责皇帝包庇奸臣,主要的火力都倾泻在了黄子澄、齐泰等人身上。

  这毕竟不是先秦之时了,若是直接说要讨伐独夫,那朱棣在政治上的压力将会极大,甚至诸王都要配合朝廷平叛。

  而如今“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就非常符合现实。

  在二人完全没有商议过的情况下,李祺铺陈舞台,朱棣登台唱戏,配合的天衣无缝,默契无间!

  燕王朱棣在北平誓师南下,一封自北平传往四方以及京城的告书,震动了整座天下!

  “燕王禀皇帝及昭告四方书:

  万圣万安,万利万福,臣燕王顿首。

  蒙元无道,先帝受命,遂提三尺剑,荡平天下,以有大明。

  臣以高皇血胤,得以裂土封王,建立宗庙,就藩之时,臣于高皇当面,曾许下誓言。

  纵然太阳不再照耀、纵然黄河与长江枯竭、纵然五岳皆被夷为平地,臣以及子孙也会世世代代的守护大明江山,作为大宗的藩屏。

  先帝、孝康皇帝亦曾立誓,诸王诚谨,而藩国万世不堕,子孙世袭罔替,共享富贵。

  现在陛下登基不过一载,周、代、齐、岷四王便被废为庶人,臣诚惶诚恐有问,四王固然有罪,可他们难道是有谋逆的心吗?

  陛下不曾下旨申饬,不曾教其诲之,而尽夺其封,岂不谬哉?

  湘王素有贤名,普天之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竟然被逼死于王府,乃至于加诸恶谥,先帝与孝康皇帝若泉下有知,岂能甘休?

  陛下于潜邸时,素有仁爱之名,臣听闻先帝曾问陛下诸王若不法当如何,陛下答之:‘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如何一朝登极而全然变之?

  臣深思熟虑,乃知陛下已然被奸臣所控,不能自已!

  朝中奸臣欲挟天子而令诸侯,进而图谋我大明江山社稷,臣不能坐视不理,当应先帝号召,兴兵讨伐!

  朝中奸臣见此书,当为周、代、岷、齐四王放归旧地,重立藩国;去湘王恶谥,为之平反;而后自削其首,尤有归途,若执迷不悟,翌日靖难天兵临于应天,当三族俱灭!

  若不如此,奉皇命!清君侧!靖国难!”

  朱允炆啪的一声将手中文书揉成一团,眉眼之间满满的都是戾气,看着手中的信,再回想里面的内容,他愤然的怒吼道:“造反?竟敢造反?!”

  殿中大多数人眼皮皆是一跳,这封战书中有明确的政治述求,基本上是要求皇帝全面推翻现在的策略。

  这要是答应了,当今皇帝又算什么?

  怪不得皇帝会如此愤怒。

  其实让殿中群臣感觉很怪的一点是,这封告书的措辞文风非常熟悉,有点像是驸马李祺在金銮殿上说过的那些。

  这便是李祺要的效果,有时候死谏的效果是完全比不上软刀子捅人的。

  从燕王朱棣起兵的这一刻起,李祺那些谏言就会时不时在众人心中响彻,若是朝廷遭遇不利,质疑声就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李祺他没死,他甚至就待在京城中,他即便是不说话,朱允炆、黄子澄等一干君臣也会如坐针毡,做梦都会觉得有人在嘲笑他们。

  而人本就是情绪动物,这势必会影响朝廷的决策判断!

  朝堂之上,大明诸省,乃至于府县城中有水井之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燕王反了,要进京诛杀奸臣!

  一个接着一个的噩耗从北方传来,燕王朱棣没用多少时间就控制了大片土地,十万大军星夜疾驰南下靖难!

  镇守宣府的谷王只身南逃而来,大军尽没于燕王之手,其余辽王、宁王皆按兵不动,坐视燕王南下,被软禁于大同的代王有所异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这依旧是处隐患。

  若镇守九边的诸王随燕王南下,朝廷社稷的倾覆真可能仅在旦夕之间了,好在如今只有燕王掀起反旗。

  ……

  “父亲,陛下祭告太庙,削燕王宗室属籍,废为庶人,而后决定起兵讨燕,朝廷在河北真定设立了平燕布政司,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伐燕,数路并进,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李芳叹息道:“燕军虽然悍勇,但打仗乃是钱粮之争,燕军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力都远不如朝廷,以一地战天下,燕王此番怕是难了。”

  李茂亦是认同的点头,朝廷有数之不尽的军队可以补充,用之不竭的钱粮,耗也能耗死燕地。

  李祺望向李显穆,他这个儿子自然是极聪慧的,但唯一的弱点便是军事一项。

  系统给出的天赋水平是【军略:72;统率:51;勇武:69】

  是以他想要考较一番,看看他水平到底如何,“穆儿,你认为呢?”

  李显穆略一沉吟,而后认真道:“回父亲,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孩儿不通军略之事,纵然出言,也不过是大话虚言,于人有害,于事无益,只为人哂笑耳。”

  李芳和李茂闻言顿时羞红了脸。

  李祺很是欣慰,志大才疏,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而李显穆不过才八岁,便能克制住侃侃之心,而果断的承认自己不足,日后定然能够脚踏实地的做事。

  李祺笑道:“在静室之中,出于你口,入于我耳,也不记在书册上,你且说罢,纵然不通军事,然而你读了那么多书,旁类触通,总该有些见解。”

第56章 爱子情深

  李显穆这次思考的时间便比较长了。

  “燕王大劣!”

首节 上一节 46/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