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11节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二王子呼延骏人都麻了,他心里狂呼,但脸上却绷得紧紧的,一点都没露出惊慌的神色。

  真是见鬼了。

  距离他发兵拦截不过才两个时辰,大军拔营的准备还未完成,怎么就接到探骑来报,我军败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还有千余的溃兵,引着敌军直奔他的大营而来,这打的都是什么啊!

  不,不能慌,他现在手下还有近五千战兵,在数量上还有极大优势,不能慌,现在的关键是:

  “稳住,后军下马列阵迎敌,左右两翼骑兵注意包抄,前军变后队,时刻注意云中城内动向。

  那于夫罗,他最多不过三千骑。

  稳住,我们能赢!”

  被呼延骏的沉着感染,刚刚还略有惊慌的众将官纷纷回过神来,领命行事。

  云中城外的近五千大军迅速行动起来,看的城头组织防守的郡守栾贺是一脸迷茫。

  “究竟发生了何事?”

  本来栾贺都绝望了,朔方和五原的快速沦陷很快波及到了云中。

  不但是匈奴人,连近来稍许平静下来的北方鲜卑人也开始了动静,寇掠州县,攻城略地,搅得云中郡内是血雨腥风。

  坐在城中的郡守栾贺在这接连的溃败中,已经被无数坏消息整的麻木了。

  是的,起初栾贺还想着雁门是否能发来援军,然而在云中城被大军合围前,他就先收到了雁门北方三县沦陷的消息。

  正所谓孤城不可久守,已经孤立无援的栾贺很清楚他们死期将近,如今不过就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真是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了两个血赚。

  然而,谁知道就在这绝望之际,突然间,三面围城的敌军骚动起来,并且开始了大规模调遣,向城南集中,在他眼跟前后军变前军,似乎在戒备什么。

  “是在搞什么把戏吗?”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西南方向的地平线上,突然间尘土飞扬,数千骑士追亡逐北,呼号狂奔,竟是直冲胡军大帐而去。

  “这,来者何人啊?”

  两方都是弓马娴熟的游骑,怎么看都是内战,但偏偏追击者的队伍中挂着显眼的苏字大旗,这就奇了怪了。

  “从未听过咱们这边有哪位苏姓的将军啊?”

  部下也迷,不过这不妨碍他们迅速的理解了情况:

  “那位莫非就是苏将军?”

  没错,他们甚至一眼就认出了苏曜。

  原因也很简单,逃亡的胡骑身后,那滚滚烟尘之中,苏曜作为战场上唯一的一抹大红,真的是分外的惹眼。

  “红袍将军!”

  混乱的大营中,呼延骏也看到了苏曜,他惊呼一声

  “怎会如此之快!”

  “二王子,来不及啊!”

  “叫他们闪开,闪开!”

  来不及!

  正所谓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也许给予呼延骏足够的时间,让他完成布阵后,确实有挽救败局的机会。

  但是时间不等人。

  全骑的优势在此刻显露的淋漓尽致,仅在探骑回报后不足一刻钟的时间内,苏曜就撵着溃兵到了呼延骏的阵前。

  仅有不足四分之一得令的士兵被动员出营,这点时间不但不足以让他们排好什么严密的阵型,军官焦急的喝骂与眼前黑压压溃军反而对他们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干瞪着眼,抱紧武器,两脚颤抖着面对汹涌的骑军。

  阵前的军官只能慌忙呼喊,让溃骑让道,但败如山倒之下,那些慌乱的溃兵根本听不到任何人的指挥。

  他们看到了友军的枪阵,就像回到了家,一个个见缝插针,把本就没站稳的队友们冲的七零八落。

  然后,紧随其后的苏曜疾驰而过,枪出如龙,溅起血花朵朵:

  “杀!!!”

第115章 望风而降

  “啊啊啊——”

  “快跑,快跑啊!”

  “我军败了,我军败了!”

  出乎意料的顺利。

  苏曜率众撵着敌骑直接冲入阵中,左冲右突之下打的胡人中军鬼哭狼嚎,肝胆俱裂。

  他们惨叫着,哀嚎着,丢盔弃甲加入逃亡的大军行列。

  如此机会苏曜怎会错过,他拍马狂追,在这些人背后给他们一人赏了一个血窟窿。

  于是乎,呼延骏手下号万骑的大军,竟然被这一波速攻杀得一败涂地,一丁点防御都没组织起来。

  “你们吹的左贤王部,就这?”

  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这是战后打扫战场时,每一个参战将士们的心声。

  任谁都想不到,这围困云中的近万大军,竟然在不到一日内土崩瓦解。

  除了左贤王的二王子最后见势不妙果断亡命外,近半以上的敌军都落了个客死异乡的下场。

  而他们自身的伤亡甚至不足一成,还基本都是在最后冲营的混战中出现的。

  又是一场史诗性的胜利。

  于夫罗在之前根本就想不到,同样素质的战士,仅仅是换了一个人带领,竟然能爆发如此强大的力量,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

  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提心吊胆,现在这辉煌的胜利下全部都化为了过眼云烟。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大概就是这位苏都督杀人杀的实在是太果决了。

  几乎没给呼延骏部留什么投降的余地。

  对于这些反叛者,苏曜的处理残酷又果决,就是一个杀字。

  而在如此赫赫兵威下,他们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羌人XX部,胜兵四百余,特率众归降苏都督,愿为都督前驱,以效犬马之劳”

  “黑狼XX部,胜兵三百余,特率众归降苏都督……”

  “鲜支XX部,胜兵二百余,特率众归降苏都督……”

  “.”

  由于苏曜盯着匈奴人的中军大阵猛锤,所以比起伤亡惨重的二王子本部人马,这些炮灰杂胡倒都保持了完整的编制。

  此时他们见到战斗结束,忙不迭的赶来表示归顺,一经清点,竟然还能有近一千四五之多。

  “这些杂胡?”

  苏曜在战斗中也发现了,这些墙头草转变极快,可以说在他一箭射死最初的大将后,他们便立刻变成了中立状态。

  此时一问郡守,便彻底明白了。

  原来这些人也是迁居本地的杂胡,夹在各方势力之间,一向是谁赢他们帮谁。

  若是大汉当地管理有效,由颇具才能与名望之人治理,那么他们便是最好用的打手。

  与已经被养熟养刁了,动辄花费甚巨才可征召的正统匈奴胡人不同。

  这些目前文明水平还很落后的杂胡,只需要一点微末的小钱,便会得到他们的卖命。

  但若是大汉在当地管理失能,再摊上个喜好盘剥,征发无度的贪官污吏。

  那他们就会化身当地最头疼的悍不畏死之徒。

  大汉近来为何边郡叛乱久久难平?

  羌人,匈奴人,鲜卑,乌桓,甚至连这些没多少部众的杂胡都纷纷举起反旗,一波波的蚕食大汉边疆,不停的为大汉放血?

  难道是因为他们很强吗?

  非也,此时哪怕是汉化程度最深的匈奴人,其装备和人员素质也不如大汉官军。

  而羌人的叛乱也往往是依靠汉军服役的老乡和联合本地豪强才能越闹越大。

  这些游牧民族的文明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是远不如此时遥遥领先的大汉的。

  除了某些死硬的造反派外,这些人反抗最大的理由就是大汉朝廷又不当人了,压迫过甚活不下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11/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