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54节

  他听得也是格外认真,因为这不止是苏曜的问题,也涉及他自己。

  身为襄平令的他,又何尝不是首次受任一方呢?

  见此,牵招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坦言道:

  “一郡太守,堪比一国之君,位高权重尊贵无比,而且君侯又有陛下的支持,可谓是大权在握,大可以纵情泼墨,全力施为,这是个极大的优势。”

  “然而,具体施政行策,却是需要人力物力执行,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

  “虽然君侯有我等相助,但我们毕竟是外来者,不但人生地不熟,且数量上也是绝对之少数。”

  “故而,我方才言道的那治国五策,首重便是在人!”

  “君侯若想保证在此政策的实施,必先选贤任能,整顿吏治,使辽东郡内上下一心才可!”

  牵招眼中精光一闪:

  “诸位县令乃是中枢任命,君侯没有人事权责,可用督邮监察,谁若是敢有二心,阳奉阴违,当即刻上书免之。”

  “除此以外郡守府上下的曹掾郡吏们,君侯则可一言定其去留。”

  “因而,待到了襄平,第一件事便应是召集部属,重新厘定官职,对于那些庸碌无能或与君侯立场相反之辈,当尽数将其罢免!”

  “如此官吏一体,同心同德,则大事可成矣!”

  牵招轻飘飘话语中蕴含的分量让众人心中一凛,不由心生佩服。

  就这时,卫明出来接过了话头:

  “子经所言皆为良策,属下并无异议,不过依某看还漏了一点。”

  牵招听了一愣,深吸了口,拱手道:

  “请长史指教。”

  卫明点了点头:

  “施政行策,也并非是郡府一纸公文,几个公差便能行达地方的,这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

  “而当今天下,人力物力却大半都在那世族大族、豪强宗族手中,纵是这塞外辽东也不例外。”

  卫明冷哼一声:

  “甚至于,辽东因为天高皇帝远,此地豪强世家更多是些贪鄙无知,欺上瞒下之辈。”

  “这些人,平时连朝廷基本正赋都不愿意上缴,何况是要他们出力?”

  “再加之这些年,塞外与内地断绝,他们过了好一阵逍遥自在的美日子,让他们吃苦补税,更是难上加难。”

  “故而,这個问题不解决,纵使是整顿吏治,官吏一体,怕也是绝难成事的。”

  卫明的话音落下,房间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众人皆知,他所说的乃是事实。

  世家豪强他们掌握着大量土地、财富和人力,对地方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若不能妥善处理与这些势力的关系,任何政策都难以顺利推行。

  然而,处理豪强世家的问题却是极为敏感的事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世家子出身的王凌竟然首先打破了沉默,喟然一叹道:

  “卫长史所言极是。”

  “我们过去一路来已经见过不少不法世家的傲慢嘴脸。”

  “而那些地方豪强们,更多是无才无德,为所欲为之辈。”

  “正是如此,这抑制豪强,便是某要补充的关键。”

  卫明转身拱手向苏曜道:

  “君侯,辽东之困,除了外敌侵扰外,更在于民心离散,财政枯竭。”

  “若欲解决此二难,当先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恢复民生入手,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应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此地百姓,实在是经不起再折腾了。”

  “轻徭薄赋是很好,可是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砍掉大半甚至压根就没有收入。”

  牵招犹豫了一下,坦言道:

  “没钱寸步难行,就靠咱们之前带来那些缴获,扔在辽东这么大的地方里,根本就办不成什么事情。”

  “兴修水利,开荒拓田,兴建学校,招揽人才,整军备战,哪一个不是花钱如流水”

  “咱们可不能再竭泽而渔去抢老百姓最后那点铜板了。”

  苏曜紧接着便打断了他:

  “收不来几个钱不说,还麻烦的要命,烫手的紧。”

  “可是,不跟百姓收钱,那咱们郡府的运转要如何保证”张飞瞪着眼睛。

  苏曜则是淡淡一笑: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那些有钱的大户,还有这些年没事就来这边骚扰惹事占便宜的异族们,不就过得还不错么?”

  “看看回来有没有不开眼的,让他们多做点贡献。”

  “毕竟,咱们的兵也不是白养的嘛。”

  “实在不行,用我等的剑,为咱们的犁开道,也是一个可行的备选方向嘛。”

  “.”

  众人听到心中一凛,不过苏曜也没再展开,接着他们转化话题,继续讨论其他方面。

  就这样,在互相讨论中,在思想的交锋中,苏曜也基本理顺了思路:

  “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抑制豪强,轻徭薄赋,劝农重本,兴修水利,鼓励工商,理讼断狱,倡礼兴学,加强军备。”

  “这十策总结的很好,咱们就照此办理吧。”

  苏曜站起身,握拳道:

  “下来第一步,便是把人事权落实,尽快恢复辽东民生!”

  “咱们便立刻启程襄平!”

第41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对于苏曜的上任,辽东上下紧急集结,格外重视。

  襄平城中官吏和权贵们得到了许县令的通传后,立刻相伴出城,十里相迎。

  他们一身华服官衣,面色恭敬中带着一份焦虑。

  自乌桓叛乱起便与中原断绝联系的他们,对于这位新太守了解太少。

  “公孙都尉,对于这位新府君,不知您是否了解?

  我看那邸报中说,竟是位以救驾之功,弱冠封侯的将军?

  到底是真有那真才实学,还是皇帝新寻的爪牙?”

  说话的人是郡守府的功曹田韶,此人四十余岁,乃是本地田氏的话事人,在辽东,其家族地位仅次于公孙家。

  而他此刻问询的对象,那位公孙都尉,并非苏曜熟悉的令支公孙瓒,而是襄平公孙昭,现任的辽东属国都尉。

  公孙昭远远的地平线,见十数骑缓缓而来,心中一凛,正了正神色,回道:

  “对这位苏君侯,我也了解不多。”

  “不过听族中消息说,此人极其能打,勇猛非凡是错不了的。”

  “这一次,正是轻骑突击,数百骑大破丘力居,解了咱们白马长史的困局不说,还一举覆灭了辽西乌桓部,收复平刚,一路从平刚道打了过来。”

  “故而,诸位可千万不要觉得他年轻便有轻慢之情。”

  公孙昭的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

  数百骑大破丘力居,收复平刚,一举覆灭辽西乌桓部?

  这战绩即便是放在整个大汉朝的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

  这位新任太守人怎么不好说,但就这凭这一点展现出的军事才能,着实是令人震惊。

  具体点来说,就看此人能仅凭这传来的威名便让那郡中一向最是傲慢自负的公孙昭说出不可有轻慢之情的话来,就是不得不让他们格外重视。

  他们纷纷小声议论:

  “叫咱们的人最近都收敛一点。”

  “咱们是不是该备点礼物?”

  “也不知道这位新府君,有什么喜好没有。”

  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习惯了对百姓呼来喝去的官吏和权贵们,此刻都收敛起了平日的嚣张气焰,脸上挂上了恭敬而忐忑的笑容。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苏曜的队伍到了。

  面对众人的盛情相邀,他是雷厉风行。

首节 上一节 454/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