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第172节
副总望着正在忙碌的田地,问道:“大爷,这片田地是你的吗?”
何二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是我的......我是給地主干了半辈子了,没想到现在也有自己的田地了......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
“我跟你们说,如果不是苏团长和独立团的出现,我们这贫苦老百姓想要得到自己的田地,那是一辈子不可能的事情!”
说到这个事情, 何二明是眉飞色舞,打心底里高兴。
叶婉秋则是开口道:“我听说太行山根据地是在执行着土地改革政策,是吗?你们全村都分到了田地?”
“嗯......这是当然!”何二明连忙是开口道:“原本我们平远村的田地都是在大地主的手里的!”
“随着苏团长和独立团的到来,帮我们打地主分田地,让我们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田地......土地改革是真的落实到了实处,而不是说说而已!”
“不仅如此,独立团还教授我们一些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稻的技术......我们的产量还提升了不少,真的是太好了!”
“我们都是全力支持拥护独立团和苏团长的!”
副总阅人无数,看的出来何二明是打心底的拥护和支持独立团和苏华。
这说明苏华和独立团是十分得民心的部队。
如此的部队,怎么可能没有战斗力呢?
民是根本啊!
副总迟疑了片刻后,望向了何二明开口问道:“独立团会收重税吗?你们的赋税情况如何?”
虽然独立团在附近发现了金矿和一些有价值的矿产,但是维持部队的运转和军费的还是要靠根据地的赋税。
不然苏华不可能养活这么庞大的部队。
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靠着赋税和经济方面的收入,独立团完全是可以自给自足,军费是相当充足。
何二明笑了笑道:“赋税肯定要交的......但是赋税并不重!”
“独立团管理太行山根据地的赋税政策也很简单,那就是多收多交......如果你的收入收成高了,那么就多交赋税,少收少交,十分灵活的体恤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
“如果我们收成好的话,我们也愿意多交......如果收成不好的话,我们也可以少交赋税!”
“我们也知道如果没有独立团的就没有现在的太行山根据地,所以我们收成好的好时候,我们不仅仅是上交额定的赋税,还额外的捐献一些稻谷或者是钱财,支持独立团的建设和发展!”
“因为没有独立团的守护和保护,就没有我们的盛世太平啊!”
闻言,副总和叶婉秋都是点了点头。
他们没想到独立团和苏华的赋税政策如此灵活,怪不得这么多百姓打心底里的拥护独立团和苏华!
人心所向啊!
“确实啊......”叶婉秋开口道:“就比如前不久的根据地保卫战......如果不是独立团和民兵部队浴血奋战的话,也守不住太行山根据地!”
“独立团的战士用性命保护我们,我们也不能让独立团吃亏!”
“就是这么一个理!”何二明激动地说道:“根据地保卫战我也有参与了......当时我帮忙的是修建防御工事!”
“小鬼子要想对付我们的独立团,我们第一个不答应,都是全力以赴的支持独立团!”
“两位,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想在这乱世之中找个落脚地的话,我觉得太行山根据地就挺合适的,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了!”
副总和叶婉秋两人相对视了一眼,都是点了点头。
确实。
在太行山根据地了解了这么久,他们对于这个根据地的发展、情况等等都是有所了解,更加震撼苏华和独立团的不简单了,可以把太行山根据地打造得如此好!
和何二明聊了很多,副总和叶婉秋等人都感觉到这些老百姓是打心底里支持拥护独立团和苏华的。
如此一来,苏华的独立团自然是所向披靡。
至于独立团的征兵和兵力补充,估计更加没什么大问题了。
就在副总和叶婉秋等人在深入了解太行山根据地的时候,太行山兵工厂的第二分厂的107火箭炮炮弹也生产得差不多了。
这也就意味着次日可以进行107火箭炮弹试射了......
第210章 根据地专题报道,吸引人才!
107火箭炮要是成功的话,这绝对是大大缓解了独立团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现在炮弹已经是生产完成了。
不多。
12枚!
刚好够一次试射。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苏华也是十分开心,因为终于是可以见识到107火箭炮的厉害了。
能不能成功,试射就知道了。
当天晚上九点多。
副总和叶婉秋等人才回到独立团团部的招待处。
整整一天的时间,副总和叶婉秋都是在根据地外面深入了解。
他们不仅仅去了农村,也去了趟根据地的工业基地。
目前太行山根据地的工业主要还是轻工业为主,但是这规模已经是让副总和叶婉秋都是惊叹不已。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能够组建起一个工业区是十分不容易的。
但是苏华做到了。
这就相当的了不起了!
十分厉害!
副总刚回到独立团团部便看到了苏华,于是激动的上前,道:“苏华,今天我和叶记者去深入参观了太行山根据地,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整个根据地的发展、建设、规划、政策落地都是十分到位,最终的是......你和独立团都是深得民心,这才是我们八路军你最重要的资本!”
旁边的叶婉秋也是激动的说道:“是啊,我们在太行山根据地的许多地方逛了逛,了解得到最真实的根据地情况!”
“可以说,根据地的工业、农业、经济、商业等等都是发展相当不错,欣欣向荣......特别是根据地保卫战的胜利,也让老百姓见识到了独立团的实力,更加拥护独立团了!”
“苏团长,你真的是太厉害了!”
苏华微微一笑道:“我这也是做了自己分内事而已......李世民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八路军最重要的是群众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打好群众基础,发挥群众力量!”
“说得好!”副总满是欣赏的望向了苏华道:“苏华,你知道我们这一次去太行山根据地最有感触的地方很多,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征兵点!”
“独立团在许多地方都是建立了征兵点,每一个征兵点也都深受爱国有志青年的支持,报名十分的火爆!”
“这些爱国有志青年明知道上战场就是九死一生的存在,但是他们却依旧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捍卫国家和根据地、家人的安全!”
“有如此的群众基础和爱国青年的支持,独立团怎么可能不强大呢!”
“所以我是十分看好独立团的发展!”
苏华:“多谢副总,我们的征兵确实是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支持,在根据地保卫战之后,我们独立团就剩下一千多人了!”
“经过了这短时间的扩编发展,现在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估计用不了多久可以恢复到巅峰状态!”
“民兵部队的发展也是十分快,现在民兵部队也已经扩编到了三千多人了......虽然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但是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达到民兵的状态了!”
“总体来说,我们独立团的有生力量补充得还行!”
“这......这发展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啊!”副总微微一笑的望向了苏华道:“按照如此的速度来看,独立团变成旅一级作战单位是指日可待了!”
苏华点了点头:“估计再过一两个月吧,独立团可以达到旅一级作战单位,并且初步形成战斗力!”
副总点了点头:“我相信你的能力!”
旁边的叶婉秋则是开口道:“苏团长,我打算把今天所见所闻的情况编辑成一篇关于太行山根据地的专题报道,不知道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苏华提醒道:“不过在专题报道出来的时候,交给赵刚看一看,避免一些泄密的地方!”
叶婉秋点了点头:“好!没问题,我知道规矩!”
虽然说太行山根据地规模十分庞大,基本上不存在太多泄密的地方......毕竟根据地不是军事管制区,并不像 兵工厂、后勤基地、战地医院这么敏感,基本上可以专题报道的。
而且苏华让叶婉秋去进行关于太行山根据地的专题报道也是有目的的。
目的也很简单。
那就是希望通过太行山根据地专题报道来吸引人才。
现在独立团和太行山根据地最缺乏的就是人才。
比如兵工厂的军工科研所缺乏相应的军工科研人员。
野战医院缺乏医生护士。
制药厂缺乏医药研究专家。
......
总之现在苏华十分缺乏人才。
一旦关于太行山根据地的专题报道一出,让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太行山根据地是安定稳定的,可以在这乱世中有两个立足之地,自然会吸引许多逃难的人前来太行山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