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第403节
听闻此言,福天华只是淡淡地回应道:
“我这边没什么好让你挂念的,你尽管放手去办好你手头的事务就行啦。此番那宁国显然是下足了本钱,准备来一场硬仗呐,所以你可得小心应付才行!”
李九天微微颔首应道:“嗯,我知晓了。那我这便先告辞离去了,你好生歇息吧!”说罢,只见他转身迈出脚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略显幽静的偏院,然后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直朝着御书房快步走去。
.........
庄严而肃穆的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异常。雍皇端坐在龙椅之上,其身旁环绕着一众神色紧张的大臣们。
众人皆已就位,目光齐齐投向那紧闭的大门,只待李九天的到来。这些大臣们亦是不久前才得到紧急诏令匆匆赶来,他们只知道一个大概,具体的事情,一无所知。
正当众人焦急等待之际,突然门口传来一道尖锐高亢的声音:
“太子殿下到!”
这声高呼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打破了屋内的沉寂。紧接着,只见李九天步伐稳健地从大门迈入,他身姿挺拔如松,器宇轩昂,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气息。
见到李九天气势如虹地走进来,在场的众臣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躬身行礼,齐声说道:
“见过太子殿下!”
李九天则面带微笑,向着众臣微微颔首示意后,便径直走向雍皇所在之处,并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参见父皇!”
雍皇见状,轻轻摆了摆手,和声说道:
“俗礼免了吧,太子啊,快快说说眼下究竟是怎样一番情形?那宁国的大军现今行至何处了?”
李九天闻听此言,面色凝重地回答道:
“回禀父皇,第二个消息尚未传回来,但想来应该很快了。儿臣的人已经跟随着宁军,以便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顿了顿,李九天继续说道:
“当前最为紧迫之事,乃是全力筹备各类所需资源,以应接下来所要爆发的大战。”
“此次宁国出动的兵力多达百万之巨,实乃劲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仅如此,随行军中的数十万百姓亦不容忽视,他们虽非战斗人员,但在战争期间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李九天话刚落音,众人皆是一副茫然无措的模样,呆呆地望着他,那一张张脸上仿佛写满了问号,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位太子究竟所言何事。
看到众人这般迷茫不解的神情,李九天瞬间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刚刚所说的内容对于这些大臣们而言太过突兀和晦涩难懂。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对相关情况一无所知,如果就这样贸然给他们安排工作任务,恐怕也是无从下手、难以展开的。
于是乎,他赶忙清了清嗓子,稍作停顿之后,便又接着说道:
“诸位大人,当下局势紧张,宁国大军来势汹汹,目前已知其侵犯之地仅有三处,分别是南边的南离城、位于中部的老虎关以及西边的云岭山脉!”
“然而,他们真正可能选择的进军路线应该便是那云岭山脉一带。当然,此事尚未确凿无疑,还需等待两日后方能收到确切的情报信息,届时方能最终确定敌军的真实动向。”
听闻此言,原本沉默不语的群臣这回总算是有了反应。只见户部尚书江若风迫不及待地向前一步,拱手施礼后急切问道:
“启禀殿下,关于钱粮方面倒暂且无需忧虑。就在这几日之间,从南离运来的大批物资即将抵达京城,足以支撑我们再次与敌军展开一场激烈的鏖战。”
“只是眼下存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物资充足,但兵力却显得捉襟见肘。我军现今虽称得上兵强马壮,但若要将军队兵分三路去应对敌军的三面进攻,则每一路所能调配的兵马数量将会极为有限。如此情形之下,不知殿下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这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余人纷纷面露期待之色,目光紧紧锁定着李九天,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雍皇。
雍皇心中暗自揣测,莫非这太子竟然打起了羽龙卫的主意?然而,当李九天真正开口时,雍皇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多余!
只见李九天神情自若地开口说道:
“关于兵马之事,诸位无需担忧,此事由我来全权处理。诸位只需各司其职,专注于自身所负责的领域即可。一旦战争打响,所有的资源都必须及时跟上,绝对不容许出现后勤保障不力而导致战事拖延的情况发生。要知道,此次战役,我们军队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根本拖不起啊!”
李九天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在场众人原本高悬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们彼此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宽慰和信任。的确,如果换作旁人说出这样的话语,或许他们未必会如此放心。毕竟所谓的兵马可不是普通物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然而,李九天却不同凡响。他可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雍的军队组建成为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强悍的百万雄师。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唯有李九天最为清楚。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才能,大雍如今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
紧接着,众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整齐划一地朝着李九天拱手行礼,齐声高呼道:
“臣等,谨遵御令!”
声音洪亮,响彻整个宫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对李九天的尊崇以及战胜敌人的决心。
...........
...........
第430章 雍皇的骄傲
尽管此刻身处御书房这庄严肃穆之地,然而雍皇却基本上已不再发表任何言论了。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慈爱地注视着眼前正在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社稷大事的儿子,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流露出一抹欣慰至极的笑容。
这位雍皇在位期间虽说政绩平平,未能给大雍带来特别显著的功绩与变革,但值得庆幸的是,他膝下的诸位皇子皆出类拔萃、各有所长。
其中,长子、次子和六子已然投身疆场,奋勇杀敌,为保卫大雍的国土浴血奋战;三子、四子以及五子则分别承担起了朝廷政务中的重要职责,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至于七子和八子,目前仍处于学习和熟悉朝中事务的阶段,他们就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朝气与活力,正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
而身为大雍太子的老九更是不同凡响,他总揽全局,于朝堂之上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智慧谋略。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太子的引领之下,众多兄弟们相处融洽、和睦友爱,毫无嫌隙。
遥想往昔岁月,令雍皇倍感自豪的或许仅仅只是那尊贵无比的大雍皇帝头衔。但时至今日,唯有这些出色的儿子才真正成为了他心中无上的荣耀所在!
每当遇到朝中老臣时,雍皇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及自家儿子们的种种成就,言语之间满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之情。即便是面对后宫妃子们,他亦会喜不自禁地向她们夸赞儿子们的卓越表现,恨不得将这份喜悦与所有人分享。
纵览古往今来的天下诸国,无论是哪朝哪代,除了那些开国立业的雄主之外,又有哪位帝王能够像李九天一般?
又有谁如他一样,培养出如此优秀出众的一众子嗣呢?
就在此刻,众人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觉得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李九天将目光投向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微笑的雍皇,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只见他稍作迟疑,还是开口说道:
“父皇,儿臣刚才所言便是全部内容了。接下来,就烦请父皇您和诸位大人进一步完善其中的细节部分。而儿臣尚有另一桩至关重要之事亟待安排处理!”
听闻此言,雍皇像是如梦初醒一般,匆忙地回过神来,紧接着连连点头应道:
“好,既然如此,那你便速速前去吧!”
李九天不由感到一阵无语,眼看着国战迫在眉睫,自己这位平日里看似威严无比的便宜老爹居然在此关键时刻还能够走神分心。
然而,他并未过多纠结于此,只是依照礼节向雍皇行了一礼,然后转身以极快的速度匆匆离开了御书房。
待到李九天的身影完全消失不见之后,雍皇方才长长地叹息一声:
“唉,这个宁皇啊,可真是会挑选时机!偏偏选在我儿即将登基之际前来捣乱滋事!”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林国甫与诸葛亮两人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而后齐声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陛下呀,若是此时此刻他不来横插一手、制造些麻烦事端,那反倒才叫真正的稀奇古怪呢!”诸葛亮面带轻松之色,云淡风轻地笑着回应道。
林国甫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
“的确如陛下所言啊,那宁皇可真是会挑时间呢。然而,陛下您也不必过于忧心忡忡。您看殿下他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模样,此番召唤我等前来,仅仅是为了部署后勤相关事宜罢了。由此可见,殿下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想必早已做好了万全之策和充足的准备!”
听到这里,雍皇轻轻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回应道:
“嗯,爱卿所言极是。不管怎样,这场战役既然已经避无可避,那就只能迎难而上了。只不过它比预计的时间稍稍提前了一些罢了。既然事已至此,那么诸位爱卿们,可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朕亲自出面去协调处理的?”
话音刚落,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低声议论着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皇帝介入协调的事项。
紧接着,众人又一次针对这场战争的诸多细节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商讨。毕竟,在许多关键环节和重要决策上,都必须经由皇帝下达明确的指令才能得以顺利推进,这可是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和既定流程啊。
..........
另一边,李九天脚步匆匆地赶回东宫,来到了文华殿。
此时的文华殿内,一个个身姿挺拔、面容俊俏的青年早已静静地站立于此,他们个个神情肃穆,恭恭敬敬地等待着李九天的到来。
当李九天踏进门口时,只听得几人齐声高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这几位青年,正是江无痕、林崇逸、陈晓以及江子裕等人。他们皆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才华横溢且胸怀大志。
此刻,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因为他们深知此次太子召见必定有所要事相商,或许会给他们分派重要任务,让他们一展身手。
毕竟,待他们的父辈们年老退隐之后,他们这群年轻人将会成为支撑起整个朝廷的中坚力量。
而且由于平日里与李九天关系亲近,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因此众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坚信只要紧跟太子步伐,必能成就一番辉煌伟业。
只见李九天面带微笑,一边稳步向前走着,一边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他那从容不迫的姿态和温和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免礼吧!”
李九天轻声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才敢直起身来,异口同声地回应道:
“谢殿下!”
待李九天走到殿内的主座前缓缓落座后,他目光环视一周,然后再次开口问道:
“你们可知道孤子今日召你们前来所为何事?”
面对李九天的提问,几人面面相觑,纷纷摇了摇头。这时,陈晓上前一步,抱拳施礼后回答道:
上一篇: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