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军阀治世

军阀治世 第262节

而第一营在城外堵着三个门,根本就没有动,倒是负责在北门北部隐蔽的骑兵营,砍了上千清兵,还俘虏了五百多人。

就在第一营攻克海州的第二天,硕拖和济尔哈朗带领的三万大军,已经到达了海州以北百里之外。

当天晚上,一人骑着匹快马从北面奔来,快速的进了海州城外的大营,这人不仅骑着一匹,还牵着两匹。骑在马上的人,脑袋后面却留着一根小辫子,不过额头绑着一条红巾,一路上碰见哨卡皆是畅通无阻的通过。

“报告大人,多铎已于二月二十三举行登基大典,同时派出硕拖、济尔哈朗带领三万骑兵南下。”那人进了赵勇的硬仗,快速的禀告道。

“硕拖和济尔哈朗什么时候出发的?”赵勇问道。

“卑职出发时,二月二十三黄昏。”

赵勇连忙喊来参谋人员,第一营的参谋人员立即摊开地图,经过了片刻的计算之后,对赵勇说道:“营长,建奴的三万大军,明天就会到。”

“派一半斥候出去,对方圆三十里进行侦查,今晚加强警戒。”赵勇命令道,第一营、骑兵营和炮兵营都不习惯在城内驻扎,全部都没入城。

在城内驻扎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容易让士兵失去警惕,比城外更容易遭到袭击。

接着赵勇又把林毅和炮兵营的副营长找了过来,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动向。

林毅得知情报,兴奋的摩拳擦掌道:“终于轮到我们骑兵营露脸了。”

赵勇连忙说道:“我说老林,你可不能胡来,现在清军三万骑兵来袭,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你的骑兵营出了什么事,那我的第一营和炮兵营可就没法推进了。”

“谁要胡来了,我是那种糊涂蛋吗?条例怎么写就怎么来。”林毅高声道,然后又小声的说道:“不过上次建奴在镇江被李然那小子打得太惨,估计不是那么容易上钩啊!得想个办法才行。”

“打是最好能打上一场,让建奴知道我们野战的厉害。不过现在可是关键时刻,不能兵行险招,按照辽东参谋部的通知,再过三天,辽东军第一骑兵营和我们山东军的骑炮营就会北上与我们汇合,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大**一场。”赵勇说道。

“是啊!辽东战事关系重大,此时不能太过冒进,若是我们出了什么差错,西线战场可就不好收拾了。”林毅也点了点头,“耀州的七千三线部队还未跟上,不如我们就在海州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等三线部队跟上后再慢慢推进。”

“嗯!只要侦查不出差错,扎营时不偷工减料,在推进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那便如此吧!等三线部队跟上再说。”

很快他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步兵营、骑兵营和炮兵营谁都离不开谁。

步兵营若没有了骑兵营的掩护,只能是寸步难行,若没了炮兵营,攻城时需要付出许多伤亡和时间。骑兵营若没有步兵营和炮兵营的火炮,就算训练和装备再好,也容易被清军以数量优势淹没,炮兵营则需要步兵营和骑兵营的保护。

当天夜晚,炮兵营和骑兵营就将一半斥候撒出了三十里的范围,第二天一早,就派出另外一半斥候,接替原先那批斥候的任务,开始在三十里的范围内不断游弋。

盖州到辽阳一线,皆是平原地带,在密集的斥候侦查下,清军想要突袭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夜袭,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夜袭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星光,有星光的夜晚,山东军的斥候一样能看见。

若是清军点火把来夜袭,那老远都能发现。

只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山东军就能摆好阵形迎敌,步兵依托骑兵,骑兵依托火炮,辎重营又带着足够支撑五天左右的粮草,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V

第一百一十八章:无视与陷阱

第二日,三月二十六,负责西线推进的山东军停在了海州,等待后面的三线部队跟上,耀州的三线炮灰部队,在经过两天的清野后,正在朝海州赶来。

至于那些解救的汉民,还有那些抓捕起来的满清野人,全部都交给了赶来的行政人员处理,并在海州留下一千人驻守。

相对来说,海州是较为空虚的,不过辽东军团的两个步兵营已经登陆辽东半岛,同时还有一个骑兵营也登陆了辽东,更有山东军团的骑炮营,海州若是受到攻击,支援很快便会到达。

同时辽东军第三步兵营和第四步兵营,在辽东参谋部的指派下,正在赶往各个攻陷的城镇和关隘接管城防。

辽东军在训练上远远不如山东军,除了第一、第二步兵营较为精锐外,第三、第四步兵营还稍显稚嫩,除了参加过一些剿匪任务外,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阵仗。

赵岩之所以将他们调到辽东,就是让他们承当城防任务。城防是一个很需要技术性,又很不要技术性的事儿。

所需要的技术性是武器方面的硬件,而防守人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胜任城池、关隘的防守。

像城防演习在登莱年年都有,每到那时,屯地百姓或死守屯地公事,或入城躲避,民兵在操守的指挥下进行演练。

在棱堡林立的登莱,这是很常见的事情。等山东各地的棱堡建成,就是一个超越法国沃邦防御体系的存在,在火器没有脱离初步阶段的时代,赵岩只要不被伤及根本的东西,就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登莱的民兵对于棱堡的防守都是个个熟悉得很,辽东军的训练虽然不如山东军,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的洗礼,但守城却是不在话下,就是去和清兵硬拼,以他们的装备情况,也胜算极大。

……

三线部队与西线山东军合兵后,在正午时分,斥候终于在海州北部三十里外遭遇到了清兵的踪迹。

赵勇和林毅二人随即将斥候主要布置在海州北部方向,不过并未对其他方向放松警惕,基本的无死角警戒是要保留的,之所以将大部分斥候派到北部,是要准备与清兵斥候展开残酷的厮杀。

与三线部队合兵后,赵勇和林毅带着西线作战集团继续向北推进,对于出现在北部的清军并不在意。

只要清军没有靠近到十里之内,没必要进行太大的反应。

就在第一营与骑兵营、炮兵营向鞍山推进时,前方的斥候已经与清军斥候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只见在绿草青青的平原地带,不断有骑兵互相碰撞,然后杀死对方,割下对方的头颅。

在这样的前线冲突中,山东军的斥候面对同等数量的清军斥候,几乎处于无敌状态。

山东军的斥候,无一不是精挑细选,训练上更是最为艰苦,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精通警报方式、地图绘制、测算敌军数量等技能。

在侦查上,山东军的斥候每人一把望远镜,而且小队之间相互呼应,在发现清军斥候后,若是敌人少便冲上去砍掉清军斥候的脑袋,若是人数多,就联系其他的斥候小队配合行动。
首节 上一节 262/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下载地址1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天下首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