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重生科技狂人

重生科技狂人 第837节

不管令牌环网的形式,还是以太网的形式,局域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基于这种架构的软件应用解决方案,让很多小公司有了安身立命,甚至出人头地的机会。

莲花软件扩张的方式非常老辣,直接用销售电子表格软件Lotus1-2-3所积累下的现金,收购了几家做的不错的小公司,干净利索地将触角伸入到办公协作的应用领域。

“不得不说,莲花软件还真是幸运,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唐焕看着文件上特别标注的姓名“吉姆·曼兹”喃喃自语。

这个时代能够成功并且走得久远的IT创业公司,往往都得益于营销天才和技术天才的完美组合,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和沃兹、微软的盖茨和保罗·艾伦、ORACLE的拉里·埃里森和鲍勃·迈纳等。

莲花软件在创建之初,恰恰缺乏这个条件,米契尔·卡波尔基本上一肩挑。但莲花软件并没有像其它创业成功的小公司那样昙花一现,反而走得步步为营,稳稳当当。

究其原因,就在于同时投资了康柏电脑和莲花软件的本杰明·罗森,帮米契尔·卡波尔找来了吉姆·曼兹这位好帮手。

和路易斯·郭士纳一样,吉姆·曼兹有着在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就职的经历,管理上非常有一套,在经理的位置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莲花软件老老实实地在IBM-PC平台上经营着自己的地盘,兢兢业业地充当蓝色巨人的金牌打手,还真不好过界采取举动。

收购一家只为IBM-PC平台开发软件的公司,完全是浪费资源啊。

想到此处,唐焕不禁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时候,秘书在电话里汇报:“老板,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先生到了。”

“请他到会客室。”唐焕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去见盖茨。

“比尔,听说微软和IBM又有新的合作项目了,计划开发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操作系统?”打过招呼后,唐焕随口问了一句。

就像唐焕在研发32位个人电脑一样,IT圈内的举动虽然可以做到商业保密,但却避免不了风吹草动的蛛丝马迹。

因此,盖茨也没隐瞒,明确地回答道:“是为IBM的第三代个人电脑量身打造的操作系统。”

“那MS-DOS将来怎么办?”唐焕好奇地追问。

要知道,虽然哲儒在MS-DOS上开发的软件不多,但唐焕和盖茨很早便以BASIC在数据库EBase环境里运行为筹码,达成了MS-DOS底层开放的私下交易,这使得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深刻了解到IBM-PC的一举一动。

“做为一个弱功能版本,并行发展吧。不过,MS-DOS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盖茨自我解嘲地笑了一笑,言谈中有含糊的意味,显然他不想提及和IBM讨价还价的详细内容。

唐焕微微一笑,他已经猜到了,这个IBM和微软联合开发的全新操作系统,应该就是对应于原本时空里Opera挺System/2即OS/2之类的东西了。

蓝色巨人的另起炉灶,只能怪根基太差的MS-DOS自己不争气了,尤其和方圆个人电脑平台上的FreeDOS一比,更加的不堪。

而微软又把MS-DOS卖给蓬勃发展的IBM-PC兼容机厂商,从而大发其财,蓝色巨人不可能不介意。

唐焕完全预料到,IBM所要打造的这个操作系统,除了想进一步掌控平台之外,也要解决相比于FreeDOS,MS-DOS所缺乏又无力提供的多任务、大容量内存和硬盘支持、图形Shell等等功能的短板问题。

“IBM的新产品研发也是紧锣密鼓啊。”唐焕打趣道:“在你看来,三代IBM-PC相比于四代方圆个人电脑,性能上谁强谁弱?”

盖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地说道:“IBM并不看好四代方圆个人电脑的32位架构,他们认为这个技术跨度实在太大了,极可能遭遇失败。”

见唐焕面露不以为然之色,盖茨打了一个哈哈,“不过我认为,32位架构是大势所趋。其实,我这次来是想推销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希望能够得到登陆方圆电脑平台的许可。”(未完待续。)

第0581章 想进我的地盘就要认证

“微软的工程师,又推出新作品了么?”唐焕做出诧异的姿态,心里则在揣测盖茨要打什么牌。

“也算不上什么全新的软件,1979年的时候,微软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里得到了UNIX的许可证,然后在其基础上研发出来了Xenix。”盖茨仔细地解释起来。

“原来如此。”唐焕恍然地点了点头。

严格来讲,微软将触角伸入操作系统领域,并非起始于MS-DOS,而是这个UNIX血统的Xenix——因为在这笔交易当中,微软没有能够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里得到在产品名称里使用“UNIX”的授权,这才有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名字。

原本,盖茨和加里?基尔代尔有一个默契,微软的BASIC和数字研究公司的CP/M,在各自的编程工具和操作系统领域相互配合,结成联盟。

个人电脑行业发展初期,这个机制无疑给双方带来了可观的好处。可惜的是,所谓的友情还是经受不住利益的考验。

追究谁首先把手捞过界已经毫无意义,事实就是,双方都在对方产品的传统地盘上铆下了一棵钉子。

1980年微软发布了面向16位系统的Xenix版本,可以在广受欢迎的DEC小型机PDP-11上运行,也首先满足了微软自身的需要。

盖因在个人电脑发展初期,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纷纷涌现,虽然万马奔腾地十分热闹,但也产生了无所适从的麻烦。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缺乏一个稳定的标准平台,以便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来适合所有种类个人电脑系统环境的程序。

当时普遍的解决方案就是,根据个人电脑所使用CPU的不同,在小型机上模拟运行。

因为PDP-11具有高度正规化指令集的设计,使得程序员可以很容易地分别记住所有的运算码,以及指定运算符的方法。所以深受开发者青睐,自然而然地就被微软优先支持。

盖茨研发出来Xenix,主要目标当然还是瞄准了个人电脑这个他耕耘了好多年的平台。

只不过,微软的技术力量着实有限。让BASIC编译器逐一支持各种各样的个人电脑平台就已经让程序员们疲于奔命了,不可能孤注一掷地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需要面对CP/M的强势竞争、收益不好预料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

就这样,盖茨给Xenix制定的销售策略是,微软并不直接把它销售给终端客户,而是以OEM的形式。授权给英特尔、唐迪、高图斯、圣克鲁兹作业等公司,让他们针对具体的硬件结构,展开进一步的代码移植。

当微软抱上IBM的大腿,相对轻松地仅需为IBM-PC一种硬件架构,研发功能简单的操作系统MS-DOS后,盖茨对Xenix的兴趣明显变淡了。

不过,蓝色巨人也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当其发现MS-DOS无法在IBM-PC/AT平台上提供对多任务、大内存,以及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支持,导致被方圆个人电脑压着打后。便决定另起炉灶地联合研发一套功能更加强大的全新操作系统。

对此盖茨自然没有拒绝的选择,与此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可能被抛弃的危机,于是赶紧寻找后路。

Windows是不可能了,虽然从苹果公司那里借鉴了不少的MAC经验,但一直进展不大,之前为了打击VisiOn可能对IBM-PC操作系统地盘的觊觎而放出来的发布时间表,真的成了一颗烟雾弹。

首节 上一节 837/15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二次元大穿梭

下一篇:死神之地狱归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