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重生科技狂人

重生科技狂人 第989节

“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得出来,东方的哲学观里,类似阴和阳这样两两相对的概念很多,以至于我们的首富先生在给自己的公司命名的时候也深受影响,哲儒所代表的‘0’和‘1’,方圆所代表的‘天圆’和‘地方’。”

“就是不知道,首富先生可曾想过另外一套两两相对的概念——胜利和失败呢?”

唐焕浏览了一遍后哑然失笑,“跟我讨论哲学,那就让我告诉你一下,什么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功的一个过程又该怎么规划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六个阶段。”

他提起笔来写文章,再用化名发表出去,当然不是闲得蛋疼,和《纽约邮报》无谓地打嘴仗。既然大家如此深谙炒作牟利之道,那哥也搭个顺风车,讨论一下东方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

一开始,人们以为在《纽约邮报》的同城死敌《纽约每日新闻》上出现的这篇文章,是出自挺唐派里的某个文人之手,没想到《纽约每日新闻》的主编隐晦地指出,这是首富先生亲自上前线了。

这下《纽约邮报》来劲了,如此难得的短兵交接机会,正好可以羞辱硅谷暴发户一番,于是调集干将,展开骂战。

可以想象,这两家本来就走平民化路线,制造“煽情新闻”的报纸,一下子便引来大批围观者,社会关注度飙升,报纸销量随之大增。

唐焕只是在《纽约每日新闻》为他开设的专栏里,从《易经》和八卦里引经据典,阐述提升个人修为的君子之道,以及对胜负成败的态度,并嬉笑怒骂地挪揄对手的无知,结果让《古墓魅影:八阵图》在美国院线上又多呆了两个星期,崇尚自我的西方也连带着被他兜售了功夫之外的其它中国元素。

一时之间,什么太平洋电讯数据安全、华尔街交易系统招标的话题,统统靠边站,大家都来看首富先生挥文舞墨、卖弄才情。

眼见着同为骂战参与者,可人们大多奔着老对头《纽约每日新闻》去了,为了夺回主动权,《纽约邮报》开始跑题,历数唐焕的种种八卦传闻,描述他在香江建设了一个好大的后宫,每年到亚洲巡游,都是无边的花天酒地。

还别说,《纽约邮报》这个无赖手段还真拉过来了一些人气,毕竟关于这方面的阴暗心理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奥斯卡的临近,也让娱乐方面的八卦新闻有了摆上头条的底气。更何况唐焕的好莱坞公司在1985年依然表现优异,不论是票房还是奖项,都收获丰厚,越发巩固了他这个新一代娱乐大亨的地位,自然少不了绯闻缠身,让老对头默多克麾下的报纸趁机借题发挥。

像《纽约邮报》这种疯狗做派,实质上属于一种势力制衡方式,是西方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游戏规则,唐焕不可能真的计较,《花花公子》老板休·海夫纳和他的“兔女郎”、《阁楼》老板鲍伯·古乔内和他的“宝贝”,比他传得还邪乎,可人家仍然泰然处之。认真你就输了,美国特有的自我解嘲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百口莫辩的情况。

好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个新闻,把唐焕从“流_氓不可怕,就怕流_氓有文化”的骚扰下解救了出来。

里奇·斯克伦塔和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主机、ID为Condor的黑客,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网上的一台方圆服务器上的比拼,有了最终结果,Condor取走了该服务器上的文件,并得意洋洋地放到了美国在线BBS上进行炫耀。

现阶段数量虽然不算绝对多,但素质完全称得上老鸟的网民们,顿时对此哗然。要知道,里奇·斯克伦塔那可是系出名门啊,经过唐焕的培养,应该算是顶尖的技术精英了,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败在了这名显摆成瘾的黑客的手下。

就这样,大失所望者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的天子门生,草包一个,害得老子压输了金币;阴谋论者提出质疑:其中是不是别有隐情啊……美国在线的各个社区空间,一下子乱成了一窝粥。

目前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还属于两个明显割裂的世界,进而传统媒体未必懂得网络上的思维。

所以,《纽约邮报》迅速从网络上找了两篇“自己想要”的评论,改编一下,刊登了出来,矛头直指唐焕:“里奇·斯克伦塔不是你的得意弟子么?可他还是败在了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的黑客的手下。看来,你们的技术水平真的非常有限,失去华尔街的订单倒也理所当然了。”

按照以往重量级煽情新闻的经验,《纽约邮报》将这期报纸加印了一倍,然后发向了运营网络,结果刚把货铺开,一个大嘴巴就狠狠地抽了回来——FBI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则消息:“非法入侵太平洋电讯网络、窃取用户数据的黑客已经被抓获,是犯有前科的凯文·米特尼克。面对充分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凯文·米特尼克并非无名之辈,他在15岁的时候,便成功地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结果年仅16岁就被逮捕,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名网络少年犯。

在这样一个有跟脚的人物面前,太平洋电讯的主机被攻陷,还真算不上多么出乎意料的事件了。

人们更为感兴趣的是,凯文·米特尼克刚刚赢了里奇·斯克伦塔也就一天多的时间,怎么就落到了FBI的手里,而且还把所有的罪行都认了下来?

显而易见,这场黑客大战的输赢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当中必然另有隐情。就是不知道里奇·斯克伦塔,甚至还有他背后的老师唐焕,使用了什么手段,才大海捞针地把罪魁祸首揪了出来。

可笑的是,《纽约邮报》太着急了,这种充满变数的动态被安排个“豆腐块”提一下也就算了,可你却非要长篇累牍地大肆报道,搞得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多没卖出去的当期报纸,都成了愚蠢无知的佐证。

当然了,FBI不会给出此类问题的答案——凯文·米特尼克这个家伙,就是老子凭一己之力抓住的,你们如果不信,那就去别处打听好了!

于是乎,不肯罢休的各路媒体分头行动,对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甚至里奇·斯克伦塔个人提出了采访要求。

结果呢,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都很低调,只是发出了一个官方声明:罪犯落网,大快人心,今后我们会更加谨慎地展开系统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这些大公司老成持重,情有可原,那里奇·斯克伦塔的淡然以对就耐人寻味、引人遐想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阶段,怎么可能背着输给凯文·米特尼克的失败记录无动于衷呢,

躲在大学校园里的凯文·米特尼克,不胜其扰之下,干脆做起了产品推销员,介绍了哲儒最近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新推出的一个成果——杀毒引擎,用以抵抗开始泛滥的计算机病毒。

早在1949年为伊利诺伊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当中,约翰·冯·诺伊曼便描述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如何复制其自身的理论模型,实质上就是以此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病毒的雏形。

随着计算机从大型机至小型机,再到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微型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逐步走下神坛,资源开始变得充裕,普通人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也成指数级增长,计算机病毒在学术范围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当个人电脑在1980年代风靡全世界后,计算机病毒终于走出了实验室,在现实当中兴风作浪。比如就在今年一月份,以磁盘开机扇区为栖身地的新兴病毒就出现了。

哲儒并没有自己亲自涉猎计算机杀毒软件领域,而是把包括杀毒引擎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技术授权给了赛门铁克公司,让其推出具体的产品。

由于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扫描操作非常消耗资源,现在的个人电脑难以承受,因此其借鉴了“汉卡”的实现原理,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硬件——计算机病毒防护卡来执行,这也无形中几乎杜绝了此类软件被盗版的可能。

凯文·米特尼克是这场黑客大战的主角之一,虽然比拼结果为负,但在凯文·米特尼克离奇地迅速被捕后,他之前失去的声望瞬间便恢复了回来,加上避而不谈其中的内情,进而还多了一道神秘莫测的光环。

记者们好不容易堵到了他,并让其开口,便顾不上对方具体说什么了,反正刊登出去就能满足大众的好奇。

结果,赛门铁克的杀毒软件还没正式发布呢,便借着由太平洋电讯数据泄露所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打了一次大大的免费广告,导致咨询打爆了电话。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在之后被爆料出来。(未完待续。)

第0693章 此VCD非彼VCD也

抱歉,还没码完,有些技术数据需要斟酌一下,过一会再看吧。

……

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里奇·斯克伦塔面对媒体时候的低调,都是在遵循唐焕的指示。他之所以如此交代,当然有自己的道理。

Hacker——黑客是计算机领域里的一种特殊文化,更是一股让人忌惮的难以约束的力量。有时候,它就像中国古代的游侠儿一样,一言不合便拔剑相向,流血五步,饮恨当场。

首节 上一节 989/15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二次元大穿梭

下一篇:死神之地狱归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