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124节
那校尉正要回答,一队人马自树林中旋风般地锵锵而來,为首的一员大将,金盔金甲,骑匹枣红马,年纪五十岁上下,满脸虬髯,甚是威风,只是金盔上系着长长的白布条,马头上也顶着一朵白花,身后的贴身将士也都披白带素,个个面色哀戚,竟似送葬一般,极是滑稽诡秘。那将领手按宝剑,瞪起血红的眼睛,叫道:“哪个打了我的人?”
洪承畴拱手道:“阁下可是杜总镇?”
将领翻着两眼道:“你是何人,怎么打了我的校尉?”
洪承畴见他如此骄横,官场的礼节竟也不顾,冷冷道:“不才陕西督粮道参议洪承畴。杜总镇要知我为何打人,问了校尉便知。”
杜文焕碰了个软钉子,转身朝校尉斥骂道:“你他娘的快说,怎么给人打了?”
“小的手下那帮弟兄已一天沒吃东西了,见了洪大人的粮车一时忍不住,就要……哎哟!”校尉见杜文焕挥鞭打下,不敢躲避,硬挺挺地吃了一鞭,脸上登时一道血槽,涔涔流出,那些军士看得个个胆寒。
洪承畴冷笑道:“杜总镇,洪某曾闻听将军治兵极严,哪里想到竟会抢劫军粮?方才还以为是哪个山头的贼寇假冒将军的旗号,谁想果是将军的手下,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实在教人心寒齿冷。”
“你说我不过是徒有虚名?”
“那倒不敢。只是洪某知道用兵当有法纪约束,不能放纵恣行,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不然见利忘义,与啸傲山林奸淫抢劫的贼寇有什么两样?”
杜文焕登时语塞,面色铁青,喊一声:“來人,将他拿了!”两个武士上前将校尉捆绑起來。杜文焕仰天长叹,垂泪道:“我杜文焕自领兵以來,大小战阵无数,哪个不奋勇争先,不曾贪得一钱的财物,谁料今日竟做出这等事來!哄抢军粮必要严惩,但若不是随我擅离韩城也不至于此,责打八十军棍,撵出兵籍。八十军棍,我代你受四十。动手!”手下将士听了,一起跪地求情。那校尉伏地痛哭,拔刀便要自刎,众军士急忙拦住,哭闹成一片。
洪承畴本气他言语莽撞粗鲁,但见他知过既改,性情极是豪爽,又见军卒哭得动情,也觉不忍,劝阻道:“杜总镇,军粮尚未遭劫,其罪似可从轻。将军若一心责罚,洪某非睚眦必报之人,如何忍心?”
杜文焕默然,良久摇头叹息道:“都是我连累了他们。”
“将军何出此言?”
“洪大人可看见我身上披的重孝?”
“我正想动问。”
杜文焕长叹一声,泗涕横流,他伸手抹了一把,切齿道:“我在韩城正与王左挂、苗美血战,不料王左挂联络贼人神一元,攻陷了宁塞,一把火烧毁了我的五岳草堂,将我家大小三十八口沒剩一个……可怜我那八十七岁的老母亲,还有小妾所生不足周岁的儿子……都、都给他们杀了,尸骨抛在荒野,不知还能不能找得到。”杜文焕痛入骨髓,再也忍耐不住,伏在马上大哭。
洪承畴道:“杜总镇,此处非请教之所,请移步说话。”二人进了树林,下马席地而坐,洪承畴问道:“你可是要救援宁塞?”
杜文焕咬牙道:“我要找神一元报仇!”
“什么时候得到的消息?”
“今日午时。”
“宁塞离韩城多远?”
“五百多里。”
“六百里加急文书尚需一日一夜,就算一日奔跑了五百里,将军再赶到宁塞,也要两日,你想神一元可在那里等你?”
杜文焕悚然醒悟道:“这……自然不会了。”
“将军报仇心切,只求见面厮杀,未免心急智昏了,不想想擅离守地,是什么罪责?”
“我、我心智早乱了。”
洪承畴暗自摇头,蹙眉道:“将军如此行事,军门大人知晓了,可不是耍的!军法森严,倘若……”
杜文焕一拳击在地上,恨恨地说:“洪大人是说杨鹤!他懂什么行兵打仗?只不过读了几天的兵法,哪里真刀真枪地打过仗!老说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不是做梦么?”
“你气恼也沒什么用!招抚之策,是经皇上恩准的。如今临阵溃逃的可是你。”
“只要让我报了家仇,回來就是千刀万剐,我也感激他。”
“仇么?一天两天的,怕是难报。还是快些赶回韩城,以免事情闹大,沒有了回旋的余地。”
杜文焕黯然道:“我若回去,杨鹤岂能放过?他本來说我肆意剿杀,有碍招抚大局,早将我看作了眼中钉,恨不得除而后快。哎!我杜文焕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平生大小百余战,不曾怯懦过一回,如今却连一家老小都保护不了,有何颜面活在世上!回去即便不死,也撇了手下这些弟兄,还不如找神一元干上一场!”
“将军激于义愤,一时情急,心里只想着报仇雪恨,也是人之常情。哪个沒有父母兄弟,沒有妻子老小?你我虽萍水相逢,但将军的忠勇我早有耳闻,斗胆劝解一句,报仇不可急于一时,风物长宜放眼量,事情还沒有到拼死一搏的地步。将军执意要去,沒有粮饷怕也到不了宁塞,终不成学那山贼草寇打家劫舍?我若冒死分赠将军几日粮饷,急切之间怕也难手刃仇人,终非良策。去留还要三思,必要慎重。”
“文焕卤莽,是个粗豪的人,事已至此,想挽回怕是迟了。”杜文焕不禁有几分懊悔,又有几分狐疑。
洪承畴微微一笑,说道:“迟倒未必。我有个计较,似可减轻将军的罪责。”
“大人明言。”
“我诈称贼寇截粮,派人求援,城下遇到将军,匪情如火,不及向军门请命,如何?”
“只是拖累大人,心里难安。”
洪承畴豪迈笑道:“陕西贼情不是指日可除的,我与将军还要为此事共患难,拖累两字从何谈起?”
杜文焕心下大为感激,抱拳道:“自古大恩不言谢,日后有用我之处,万死不辞。”
“将军言重了。”洪承畴起身眺望韩城道:“将军私离,贼人势大,韩城不知如何了?将军速去,我随后多插旌旗,以为后援,使贼人惊疑不定,贼人若逃,将军可在后面追击,韩城之围必解。”
“此计最妙!”杜文焕诧异地看了洪承畴一眼,飞身上马,扬鞭一挥,喊道:“赶回韩城----”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议筹粮闻变遭责难 败援兵施计破内应
蔡九仪大喝一声,敌住数人,拳法兀自不乱,却苦了一旁的洪承畴,沒有丁点儿的武功,只将手中的宝剑胡乱舞动,劈、砍、刺、割……手忙脚乱,围拢的人见他将宝剑舞得一片银白,后退几步,但见不成什么章法,又聚拢上來。毕竟众寡悬殊,任凭蔡九仪功夫不弱,时候一长,也累得难以支撑,洪承畴更是到了强弩之末,脚步踉跄,险象环生,宝剑几次碰撞,险些脱手而飞。正在危难之际,一阵骤急的马蹄声传來,官道上尘头大起,洪承畴不及回身看望,大声问道:“來的可是杜将军么,快來救我!”
杨鹤到任陕西三边总督已有年余,在他到任之前,陕西境内聚众造反的虽说有西安府白水王子顺,延安府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巩昌府成县、两当王大梁,宁塞神一元,阶州周大旺,洛川王虎、黑煞神,延川王和尚、混天王,庆阳韩朝宰人数却不足两万,他想着必是官贪吏墨,严催酷比,才激成民变,若多加安抚,想是不会太过棘手,陛辞时皇上问及平定西北方略,他只简要说清慎自持抚恤将卒,不料皇上竟是似激赏,谕示他乱民亦我赤子,不可妄自杀戮。得了皇上口谕,他便有了主张,定下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略,一边上奏皇上,一边筹措粮草。事情刚有些眉目,接到兵部加急文书,后金大举入关,京师危急,号令天下兵马勤王,顾不得境内民变,急忙派兵东进。好歹后金兵退了,山西巡抚耿如杞、甘肃巡抚梅之焕各率的五千人马却因粮饷拖欠,在回來的路上一夜溃散,西北境内一下多出大批的叛卒。这些叛卒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兵丁,逃到各处入了伙,造反的饥民如虎添翼,其势大炽。
洪承畴拱手道:“阁下可是杜总镇?”
将领翻着两眼道:“你是何人,怎么打了我的校尉?”
洪承畴见他如此骄横,官场的礼节竟也不顾,冷冷道:“不才陕西督粮道参议洪承畴。杜总镇要知我为何打人,问了校尉便知。”
杜文焕碰了个软钉子,转身朝校尉斥骂道:“你他娘的快说,怎么给人打了?”
“小的手下那帮弟兄已一天沒吃东西了,见了洪大人的粮车一时忍不住,就要……哎哟!”校尉见杜文焕挥鞭打下,不敢躲避,硬挺挺地吃了一鞭,脸上登时一道血槽,涔涔流出,那些军士看得个个胆寒。
洪承畴冷笑道:“杜总镇,洪某曾闻听将军治兵极严,哪里想到竟会抢劫军粮?方才还以为是哪个山头的贼寇假冒将军的旗号,谁想果是将军的手下,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实在教人心寒齿冷。”
“你说我不过是徒有虚名?”
“那倒不敢。只是洪某知道用兵当有法纪约束,不能放纵恣行,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不然见利忘义,与啸傲山林奸淫抢劫的贼寇有什么两样?”
杜文焕登时语塞,面色铁青,喊一声:“來人,将他拿了!”两个武士上前将校尉捆绑起來。杜文焕仰天长叹,垂泪道:“我杜文焕自领兵以來,大小战阵无数,哪个不奋勇争先,不曾贪得一钱的财物,谁料今日竟做出这等事來!哄抢军粮必要严惩,但若不是随我擅离韩城也不至于此,责打八十军棍,撵出兵籍。八十军棍,我代你受四十。动手!”手下将士听了,一起跪地求情。那校尉伏地痛哭,拔刀便要自刎,众军士急忙拦住,哭闹成一片。
洪承畴本气他言语莽撞粗鲁,但见他知过既改,性情极是豪爽,又见军卒哭得动情,也觉不忍,劝阻道:“杜总镇,军粮尚未遭劫,其罪似可从轻。将军若一心责罚,洪某非睚眦必报之人,如何忍心?”
杜文焕默然,良久摇头叹息道:“都是我连累了他们。”
“将军何出此言?”
“洪大人可看见我身上披的重孝?”
“我正想动问。”
杜文焕长叹一声,泗涕横流,他伸手抹了一把,切齿道:“我在韩城正与王左挂、苗美血战,不料王左挂联络贼人神一元,攻陷了宁塞,一把火烧毁了我的五岳草堂,将我家大小三十八口沒剩一个……可怜我那八十七岁的老母亲,还有小妾所生不足周岁的儿子……都、都给他们杀了,尸骨抛在荒野,不知还能不能找得到。”杜文焕痛入骨髓,再也忍耐不住,伏在马上大哭。
洪承畴道:“杜总镇,此处非请教之所,请移步说话。”二人进了树林,下马席地而坐,洪承畴问道:“你可是要救援宁塞?”
杜文焕咬牙道:“我要找神一元报仇!”
“什么时候得到的消息?”
“今日午时。”
“宁塞离韩城多远?”
“五百多里。”
“六百里加急文书尚需一日一夜,就算一日奔跑了五百里,将军再赶到宁塞,也要两日,你想神一元可在那里等你?”
杜文焕悚然醒悟道:“这……自然不会了。”
“将军报仇心切,只求见面厮杀,未免心急智昏了,不想想擅离守地,是什么罪责?”
“我、我心智早乱了。”
洪承畴暗自摇头,蹙眉道:“将军如此行事,军门大人知晓了,可不是耍的!军法森严,倘若……”
杜文焕一拳击在地上,恨恨地说:“洪大人是说杨鹤!他懂什么行兵打仗?只不过读了几天的兵法,哪里真刀真枪地打过仗!老说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不是做梦么?”
“你气恼也沒什么用!招抚之策,是经皇上恩准的。如今临阵溃逃的可是你。”
“只要让我报了家仇,回來就是千刀万剐,我也感激他。”
“仇么?一天两天的,怕是难报。还是快些赶回韩城,以免事情闹大,沒有了回旋的余地。”
杜文焕黯然道:“我若回去,杨鹤岂能放过?他本來说我肆意剿杀,有碍招抚大局,早将我看作了眼中钉,恨不得除而后快。哎!我杜文焕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平生大小百余战,不曾怯懦过一回,如今却连一家老小都保护不了,有何颜面活在世上!回去即便不死,也撇了手下这些弟兄,还不如找神一元干上一场!”
“将军激于义愤,一时情急,心里只想着报仇雪恨,也是人之常情。哪个沒有父母兄弟,沒有妻子老小?你我虽萍水相逢,但将军的忠勇我早有耳闻,斗胆劝解一句,报仇不可急于一时,风物长宜放眼量,事情还沒有到拼死一搏的地步。将军执意要去,沒有粮饷怕也到不了宁塞,终不成学那山贼草寇打家劫舍?我若冒死分赠将军几日粮饷,急切之间怕也难手刃仇人,终非良策。去留还要三思,必要慎重。”
“文焕卤莽,是个粗豪的人,事已至此,想挽回怕是迟了。”杜文焕不禁有几分懊悔,又有几分狐疑。
洪承畴微微一笑,说道:“迟倒未必。我有个计较,似可减轻将军的罪责。”
“大人明言。”
“我诈称贼寇截粮,派人求援,城下遇到将军,匪情如火,不及向军门请命,如何?”
“只是拖累大人,心里难安。”
洪承畴豪迈笑道:“陕西贼情不是指日可除的,我与将军还要为此事共患难,拖累两字从何谈起?”
杜文焕心下大为感激,抱拳道:“自古大恩不言谢,日后有用我之处,万死不辞。”
“将军言重了。”洪承畴起身眺望韩城道:“将军私离,贼人势大,韩城不知如何了?将军速去,我随后多插旌旗,以为后援,使贼人惊疑不定,贼人若逃,将军可在后面追击,韩城之围必解。”
“此计最妙!”杜文焕诧异地看了洪承畴一眼,飞身上马,扬鞭一挥,喊道:“赶回韩城----”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议筹粮闻变遭责难 败援兵施计破内应
蔡九仪大喝一声,敌住数人,拳法兀自不乱,却苦了一旁的洪承畴,沒有丁点儿的武功,只将手中的宝剑胡乱舞动,劈、砍、刺、割……手忙脚乱,围拢的人见他将宝剑舞得一片银白,后退几步,但见不成什么章法,又聚拢上來。毕竟众寡悬殊,任凭蔡九仪功夫不弱,时候一长,也累得难以支撑,洪承畴更是到了强弩之末,脚步踉跄,险象环生,宝剑几次碰撞,险些脱手而飞。正在危难之际,一阵骤急的马蹄声传來,官道上尘头大起,洪承畴不及回身看望,大声问道:“來的可是杜将军么,快來救我!”
杨鹤到任陕西三边总督已有年余,在他到任之前,陕西境内聚众造反的虽说有西安府白水王子顺,延安府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巩昌府成县、两当王大梁,宁塞神一元,阶州周大旺,洛川王虎、黑煞神,延川王和尚、混天王,庆阳韩朝宰人数却不足两万,他想着必是官贪吏墨,严催酷比,才激成民变,若多加安抚,想是不会太过棘手,陛辞时皇上问及平定西北方略,他只简要说清慎自持抚恤将卒,不料皇上竟是似激赏,谕示他乱民亦我赤子,不可妄自杀戮。得了皇上口谕,他便有了主张,定下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略,一边上奏皇上,一边筹措粮草。事情刚有些眉目,接到兵部加急文书,后金大举入关,京师危急,号令天下兵马勤王,顾不得境内民变,急忙派兵东进。好歹后金兵退了,山西巡抚耿如杞、甘肃巡抚梅之焕各率的五千人马却因粮饷拖欠,在回來的路上一夜溃散,西北境内一下多出大批的叛卒。这些叛卒个个都是训练有素的兵丁,逃到各处入了伙,造反的饥民如虎添翼,其势大炽。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