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37节
“噢――”魏忠贤眼睛一亮,身子向前略倾,“讲來听听。”
李永贞看看王体乾和周应秋,笑道:“小的一张嘴,王总管、周大人想必就明白了。两位可还记得东方朔智留汉武帝乳母的故事。”
“的确是个高招,不妨一试。”王体乾赞道。
周应秋也醒悟道:“我还以为是请个当世的司马相如再写《长门赋》呢?”
魏忠贤本來沒有读过什么书,也不识几个字,听得如坠五里云雾,茫然无知。李永贞忙解释道:“西汉武帝刘彻年间,有个诙谐机智的人物名叫东方朔,有一年,刘彻的乳母犯罪当死,明日将赴刑场,乳母登门去求东方朔,东方朔便授以奇计。临行将别之际,乳母请见刘彻最后一面,见则痛哭,刘彻犹未起怜悯之心,乳母拜别刘彻,一步一回首,顾盼流连,依依惜别,东方朔在一旁大喝道:‘兀那婆子,还看什么?难道圣上还要吃你的奶吗?’乳母悲戚难忍,泪眼婆娑地回望刘彻,东方朔又大喝道:‘兀那婆子,不要痴想了,圣上如今业已长大成人,贵为天子,如再发病自会有年轻貌美的妃子伺候,哪里还需你这老乞婆顾念侍奉?’刘彻听了,想起往日的情景,禁不住泪下沾襟,唤回乳母,厚赐财物,命她回了老家。此之谓以情动人而致法外开恩,往往立收奇效。”
“崇祯并非刘彻,奉圣夫人也非崇祯乳母,如何打动?”魏忠贤仍觉不解。
王体乾似问似答:“那就要找人再写一篇《长门赋》了。”
“爹爹所虑极是。当真要找人再写一篇《长门赋》,如今那里去找司马相如?奉圣夫人也不是陈阿娇呀!”周应秋附和道。
王体乾见魏忠贤沒有领会,干咳一下,慢声细语地说:“当年汉武帝刘彻看好了他姑母的女儿陈阿娇,誓言若得阿娇当金屋储之。后來他做了皇帝,果然将阿娇立为皇后,但阿娇一直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又嫉妒别的宫妃得宠,遭汉武帝废弃,囚在长门宫中,悲苦愁闷,梦想回复以往的日子,便找到当时的辞赋高手成都人司马相如,以一百斤黄金为润笔,托他写成《长门赋》,呈给汉武帝,讽劝皇帝不记旧怨,重修前好。由此,陈皇后复得亲幸。方才周太宰说如今难以找到司马相如,并无大碍,咱们已经有了《长门赋》,哪里需要什么司马相如画蛇添足呢?”
“有了《长门赋》?”魏忠贤一怔,问道:“在哪里?”李永贞、周应秋也暗忖:难道还有什么物件可作《长门赋》不成?
王体乾笑道:“在奉圣夫人手上。不知九千岁可否答应一试?”
“既有如此把握,不妨一试。体乾,教永贞与你一同去,有什么言语不和,也好照应。”魏忠贤答应道,随即目光冷冷地望着三人道:“只是不可因小失大!”
咸安宫大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规模不下东西六宫。客印月独坐在咸安宫暖阁里的大红纱幔之中,一动也不动,她已经接到了圣旨,奶妈终究要出宫的,无论如何也不会待上一辈子,只是仍旧觉得有些突然。客印月入宫已经二十三年了,按照皇宫的成例,入宫做奶妈的一等皇子断奶就应离开皇宫,再也不许回來。客印月却不同,天启皇帝朱由校断奶的时候正赶上神宗万历朝争立国本争余波未平之际,由于东林党的抗争,神宗皇帝不得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郑贵妃所生朱常洵长大成人,却也不命他赴藩,仍留居京城,神宗不再临朝。稍后,接连发生了“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皇宫上下哪里顾不得上这些小节,哪里有人注意一个小小的奶妈?客印月出宫之事就一再拖延下來,朱由校大婚后,宫里有了皇后张嫣,大臣们依礼法上奏皇帝遣送她出宫。她出宫后,朱由校寝食不安,尤其吃不上客印月亲手料理的“老太家膳”,朱由校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群臣无奈,只得同意皇帝将她接回。此后,客印月在宫里与魏忠贤等人里外呼应,朝野为之侧目,就是皇宫里也沒有哪个敢说半个不字,出宫之事再也无人提及。客印月沒有听到有人进來的动静,待看到王体乾、李永贞二人,恍如不认识一般,并无一言半语,只是呆呆地看着。王体乾忙施礼道:“老祖太太千岁,九千岁命小的们來给您请安了。”
客印月微点一下头,问道:“老魏呢?他不來送我么?想是不敢來了吧!”
李永贞道:“九千岁被万岁爷唤了去,分不得身,先教小的们过來。”客印月忽地大哭起來,将大红纱幔一把扯下,捶床怒道:“平日里好好的,身前身后团团地转,等到落魄有难了,却躲着不來,拿皇上來搪塞咱娘们?好,有话就放开些讲,何必挂个幌子,装神弄鬼的,不爽利!咱娘们是沒甚大用了,原也不该指望什么,谁教咱恩养的孩子短命走了呢?如今都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又有几个存着良心可指望的?”
王体乾堆笑道:“老祖太太千岁,小的万请您老人家消消怒火,不可意气用事,九千岁时刻惦念着您老人家,听说了这事,忙教小的们來劝慰。别说九千岁分身乏术,就是得了空儿,他老人家却也不敢露面。如今紫禁城换了主子,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不得不夹起尾巴來,只要将万岁爷哄上了手,那时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都好做。您老人家虽说遇到了难事,只要九千岁不倒,早晚间必有回旋的余地,就像当年东林党将您老人家逼出了皇宫一样,自然会有峰回路转的时机,还请您老人家将心安放,忍耐一些,切勿烦躁,小不忍则乱大谋,耐心地等喜讯便了。”
客印月略消了些怨气,叹道:“体乾,不是咱娘们不体贴老魏,只是他该早探听清楚,知会与咱,好教咱有个准备,如今倒好,一道圣旨下來,什么财宝怕是也带不出宫的,岂不教人活活心疼死了?就是接了旨后,他也该來,多年厮守,这点情分也是该有的,咱娘们眼看奔五十的人了,过了这天沒那天的,想不了那么多,看不了那么远,就求个舒坦畅快了。如今还能依靠何人?还不是几个旧相识?若老魏如此,咱娘们浑似无脚蟹一般,哪里可以存身?”她边说边落泪,虽说徐娘半老,但保养极佳,肤如凝脂,细白非常,兼以仍作阁中小女子之状,含嗔蹙眉,也有几分教人怜爱。王体乾平日里惮于奉圣夫人的赫世之威与飞扬跋扈,不敢仰面细看,今日放胆看了,饶是偌大年纪,见她悲伤哀怨,也觉心神荡漾,两只眼睛盯着看个不住。李永贞不敢惊动,也不便空身陪侍着,轻声道:“老祖太太千岁切莫伤神,九千岁有个计较留住您老人家,若依此行事,或许可以挽回。”
客印月听了,转忧为喜,拊掌道:“你却早不说來,教咱娘们空流了这许多的眼泪!明日咱娘们既奏请圣上,到仁智殿走一遭便了。”
“那东西可要准备好。”王体乾被她双掌响亮地拍击声惊醒,遮掩着将目光收回。
“那是自然。这些东西咱娘们收拾着多年了,一直小心珍藏着。”客印月下了大床,走到一个描金的黄花梨雕花大方角柜前,将柜门开了,取出一个二尺长短、一尺多宽的黄花梨官皮小箱,将箱盖掀起,提出一个玲珑剔透的铁力木镂花小匣,轻轻放在床边的鸡翅木方几上,用帕子抹了一下手道:“全在这里了。”
注:梃击案,万历中,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后郑贵妃又生子朱常洵,神宗因宠幸郑贵妃,便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又怕遭到群臣反对,故迟迟不立太子。群臣深以为忧,先后建言者蜂起,要求速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言者辄得罪,被降被调者无数。群臣力争十五年,直至朱常洛已二十岁,神宗才勉从众议,不得已立常洛为皇太子,遣常洵离京赴藩国洛阳。四十三年五月四日,有男子名叫张差,手持枣木棍,突然闯入常洛所居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侍便被擒住。先是御史刘廷元审问,奏称张差疯颠。但刑部主事王之?却审出实情,原來张差并不疯颠,是由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行动,因此朝臣皆怀疑郑贵妃主谋,欲害太子。神宗见事情牵连郑贵妃不可深问,遂命处决张差,并于宫中打死庞、刘二人,含糊了事。
红丸案,太子朱常洛即位,庙号光宗。数日即患了严重痢疾,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却下泻药,使病情加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方,光宗服用一丸,稍觉舒畅,诸臣退后,又命进一丸,次日天明即崩,在位仅一月。事后,有人怀疑郑贵妃指使下毒,引起许多争议,东林党人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礼部尚书孙慎行等弹劾崔文升、李可灼用药可疑,并攻首辅方从哲曲庇李可灼。于是李可灼被遣戍,崔文升被发遣南京,方从哲致仕而去。
移宫案,光宗死后,抚育皇长子朱由校的李选侍仍然留居乾清官,并与心腹太监魏忠贤共谋挟制朱由校以把持朝政。于是杨涟、左光斗等拥入乾清宫,先抢出朱由校呼万岁,然后力请李选侍由乾清宫移居哕鸾宫,朱由校乃即帝位,是为天启皇帝,庙号熹宗。
注:客印月出宫为天启七年九月初三,文中稍稍后移数日。
注:官旗本作官校,避熹宗讳改。
第一卷 朝纲初振 求对食情戏前皇后 献美女香迷新帝君
猛听丹墀下一阵嘎嘎之声,一扇小门豁然开启,王承恩取烛一照,吓得浑身一颤,里面赫然盘膝端坐着一个小太监,双手捧着一柱香,红光点点,香气扑鼻。那小太监见被发觉,也吃了一惊,丢了香便跑,却被王承恩一把扭住,拉出來喝问道: “谁教你來的?”
宫后苑,珍石罗布,嘉木郁葱,秋菊怒放,绚丽多姿,古柏藤萝苍翠不减春夏。早朝已毕, 崇祯携三个后妃來到苑内。在钦安殿里,礼拜了玄武大帝,游兴颇浓,登了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又來到园子东北的堆秀山下,那山为是千万块太湖石堆砌成的,依苑北墙拔地而起,其高为宫苑第一,天晴气爽,最宜登临,每年九九重阳,皇帝皇后在此登高已属成例。山前两个狮子石座上各雕一卧龙,口喷水柱,在秋日的映照下,幻化出七彩光华。山顶建有四角攒尖顶方亭一座,那便是御景亭,山东西两侧各有小路蜿蜒而上,或从山前门内的石洞沿石阶盘旋而上,可直通亭中,洞口有嘉靖皇帝御书“云根”二字。田妃望望山上的亭子,用香帕拭了汗,娇喘道:“圣上,这么多轩阁亭台,别说是逐一游览登临,就是再上到山巅的亭子里,妾妃也难支撑了。”
崇祯见她满面粉红,又看看周皇后、袁妃,问道:“若不然,朕一人登山,你们在下面歇息,赏赏秋菊?”
周皇后也觉乏了,只是见皇上一意游赏,不好扫了兴致,勉力撑着,听皇上如此询问,就趁机道:“圣上体贴,妾妃就与妹妹们在园内胡乱游赏,恭候圣驾。”
崇祯似觉失望,摆手道:“也好。待会儿一起到绛云轩品茶。”
袁妃道:“两位姐姐且歇息片刻,小妹陪圣上登山如何?”
“好!朕与你比试一番,看谁先一步到得山顶。”崇祯喜道。
田妃偷偷看了一眼袁妃的一双大脚,心知难以匹敌,转头对周皇后说:“姐姐,咱可比不得袁妹妹气力悠长,还是去看看五彩石子路吧!小妹早听说这石子路铺缀得精细,花卉、人物、博古、建筑、飞禽、走兽、吉祥图什么的,琳琅满目,无所不包,令人如履锦绣,如涉花丛,姐姐可愿去数数?”
周皇后点头道:“可别忘了观看圣上与袁妹妹的赛事。”四人各自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正要分头而行,一个小太监飞一般地跑进园來,禀报道:“万岁爷,奉圣夫人进苑來向皇后娘娘辞行。”
周皇后看看崇祯道:“教她先在门外候着,等皇上登过了御景亭再说。”那小太监听了,转身下去,崇祯道:“慢着!传朕旨意,教她到绛雪轩來。”
周皇后怕崇祯扫兴,提醒道:“皇上也要见她?”
崇祯道:“朕也有一年多不见她了,如今她出宫辞行,还是见见的好。”
客印月隆重地穿了一身赐服,凤冠霞帔,等在绛雪轩前。绛雪轩一色的金丝楠木门窗,窗棂上雕着“万寿无疆”的花纹。轩前的五株海棠树枝叶粗大,翠绿欲滴,每当春夏之交,花朵盛开,色泽微红,香气远袭,花瓣飘落之时,宛如红色雪片一般纷纷降洒,最见风致。二十多年了,客印月在心里暗暗喟叹,她初见这几株海棠便惊诧世上会有如此硕大的花瓣,以致于竟抱着酣睡的东宫长子朱由校在花前站立了半晌。
“客妈妈,万岁爷宣您呢!”王承恩小心地在身边陪着笑,引着她进了绛雪轩。客印月忙上前参拜道:“奴婢本來是向皇后娘娘辞行的,不想扰了万岁爷的雅兴,实在惶恐,就此一并辞了圣驾吧!”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光灿灿的金龙印盒说:“这是熹宗皇爷赐与奴婢的,奴婢将它交还皇家。”
王承恩取过呈上,崇祯打开印盒看了,明黄的绫绢包着一颗二寸见方四爪龙钮的金印,上雕“钦赐奉圣夫人客氏印”玉筋篆文,递于皇后收了,含笑道:“你对朕的皇兄有哺育之功,一家人似的,说什么叨扰不叨扰的?朕倒是也想留你在宫里多待些日子,只是如今皇兄驾崩,朕不可凭一己之私而坏了祖宗的礼法。朕给你拨一万两银子当养老钱,皇后也拿了五百两体己的银子赏你,也算是荣归故里,朕替你好生看顾侯国兴,你放心出宫吧!要是什么时候再想回來看看,先向皇后说一声,安排你回宫走走。”
客印月谢道:“万岁爷对奴婢的恩情真是天高地厚,奴婢就要走了,临行前想到仁智殿去一趟,求万岁爷恩准。”
“难得客妈妈对皇兄的一片诚心,朕准你就是。”崇祯心下暗自琢磨道:她难道还要再哭祭一番?当下笑道:“朕再赐你一样东西,留个念想。”转头向门边的王承恩道:“去乾清宫暖阁将皇兄亲手御制的五彩梳匣取來,朕要赐与客妈妈,见物如见人,客妈妈也要保重。”
客印月离开了绛雪轩,上了宫后苑外停着的小轿,咸安宫的宫女们将她在宫里的随身用品收拾了几大包袱,早已放在了轿子里,轿子显得更加拥挤,她只好将身子侧了几侧,才勉强回转得开。唉!非比往日了。以前轿子、车马有的是,仪从煊赫,哪里会如此憋屈?她在心里幽幽地叹口气。
仁智殿乃是武英殿后的配殿,也是五楹开间,自成祖永乐皇帝始,在此安放大行皇帝梓宫,殿外有守护太监和禁军的值房,平时只有一些画师在此待诏暂住,与其他宫殿相比显得分外冷清。客印月进了大殿,见里面白幡高挂,正中安放着熹宗皇帝的梓宫,几案上供奉着茭白、嫩姜、鳜鱼、鲜藕、粳米、粟米、?米、芋苗、沙炉烧饼,香烟缭绕,倍觉凄凉。客印月将怀里抱着的黄龙缎包袱放下,伏到梓宫前面嚎啕大哭,泪如倾盆,只哭了几声,就一口气憋在心窝,昏了过去。良久,慢慢醒转过來,止住哭声,将那黄龙缎包袱解开,现出一个黑漆彩绘嵌螺钿黄铜片包角的龙纹小箱,两个巴掌大小,竟有五层小抽屉,抽屉上各钉金环。她拉出最上层的抽屉,取出一团柔软细短的胎发,从下面的四层又依次取出略粗的剃发、换下的乳牙、剪掉的指甲、剥落的痘痂,一一放在梓宫前的几案上,嘴里喃喃说道:“哥儿,你这沒良心的,两眼一闭,什么也不管了。奶娘就是留着这些物件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地要离开皇宫?算了,这些物件我也不收拾着了,还给你吧!你要是还记挂着奶娘,就给皇上托个梦,教奶娘留在宫里,奶娘实在不想离开。哎!其实我知道沒人再像你一样对待奶娘了,留下与离开也沒甚分别,倒是走了省心,走了干净。”她悲戚地说着,又低声地祷告了一番,才起身将那些胎发、剃发、落齿、指甲、痘痂收在一起,就着灵前的火烛烧了,慢慢地看着这些东西化作了一缕青烟,蒸腾、飘散……
李永贞看看王体乾和周应秋,笑道:“小的一张嘴,王总管、周大人想必就明白了。两位可还记得东方朔智留汉武帝乳母的故事。”
“的确是个高招,不妨一试。”王体乾赞道。
周应秋也醒悟道:“我还以为是请个当世的司马相如再写《长门赋》呢?”
魏忠贤本來沒有读过什么书,也不识几个字,听得如坠五里云雾,茫然无知。李永贞忙解释道:“西汉武帝刘彻年间,有个诙谐机智的人物名叫东方朔,有一年,刘彻的乳母犯罪当死,明日将赴刑场,乳母登门去求东方朔,东方朔便授以奇计。临行将别之际,乳母请见刘彻最后一面,见则痛哭,刘彻犹未起怜悯之心,乳母拜别刘彻,一步一回首,顾盼流连,依依惜别,东方朔在一旁大喝道:‘兀那婆子,还看什么?难道圣上还要吃你的奶吗?’乳母悲戚难忍,泪眼婆娑地回望刘彻,东方朔又大喝道:‘兀那婆子,不要痴想了,圣上如今业已长大成人,贵为天子,如再发病自会有年轻貌美的妃子伺候,哪里还需你这老乞婆顾念侍奉?’刘彻听了,想起往日的情景,禁不住泪下沾襟,唤回乳母,厚赐财物,命她回了老家。此之谓以情动人而致法外开恩,往往立收奇效。”
“崇祯并非刘彻,奉圣夫人也非崇祯乳母,如何打动?”魏忠贤仍觉不解。
王体乾似问似答:“那就要找人再写一篇《长门赋》了。”
“爹爹所虑极是。当真要找人再写一篇《长门赋》,如今那里去找司马相如?奉圣夫人也不是陈阿娇呀!”周应秋附和道。
王体乾见魏忠贤沒有领会,干咳一下,慢声细语地说:“当年汉武帝刘彻看好了他姑母的女儿陈阿娇,誓言若得阿娇当金屋储之。后來他做了皇帝,果然将阿娇立为皇后,但阿娇一直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又嫉妒别的宫妃得宠,遭汉武帝废弃,囚在长门宫中,悲苦愁闷,梦想回复以往的日子,便找到当时的辞赋高手成都人司马相如,以一百斤黄金为润笔,托他写成《长门赋》,呈给汉武帝,讽劝皇帝不记旧怨,重修前好。由此,陈皇后复得亲幸。方才周太宰说如今难以找到司马相如,并无大碍,咱们已经有了《长门赋》,哪里需要什么司马相如画蛇添足呢?”
“有了《长门赋》?”魏忠贤一怔,问道:“在哪里?”李永贞、周应秋也暗忖:难道还有什么物件可作《长门赋》不成?
王体乾笑道:“在奉圣夫人手上。不知九千岁可否答应一试?”
“既有如此把握,不妨一试。体乾,教永贞与你一同去,有什么言语不和,也好照应。”魏忠贤答应道,随即目光冷冷地望着三人道:“只是不可因小失大!”
咸安宫大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规模不下东西六宫。客印月独坐在咸安宫暖阁里的大红纱幔之中,一动也不动,她已经接到了圣旨,奶妈终究要出宫的,无论如何也不会待上一辈子,只是仍旧觉得有些突然。客印月入宫已经二十三年了,按照皇宫的成例,入宫做奶妈的一等皇子断奶就应离开皇宫,再也不许回來。客印月却不同,天启皇帝朱由校断奶的时候正赶上神宗万历朝争立国本争余波未平之际,由于东林党的抗争,神宗皇帝不得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郑贵妃所生朱常洵长大成人,却也不命他赴藩,仍留居京城,神宗不再临朝。稍后,接连发生了“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皇宫上下哪里顾不得上这些小节,哪里有人注意一个小小的奶妈?客印月出宫之事就一再拖延下來,朱由校大婚后,宫里有了皇后张嫣,大臣们依礼法上奏皇帝遣送她出宫。她出宫后,朱由校寝食不安,尤其吃不上客印月亲手料理的“老太家膳”,朱由校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群臣无奈,只得同意皇帝将她接回。此后,客印月在宫里与魏忠贤等人里外呼应,朝野为之侧目,就是皇宫里也沒有哪个敢说半个不字,出宫之事再也无人提及。客印月沒有听到有人进來的动静,待看到王体乾、李永贞二人,恍如不认识一般,并无一言半语,只是呆呆地看着。王体乾忙施礼道:“老祖太太千岁,九千岁命小的们來给您请安了。”
客印月微点一下头,问道:“老魏呢?他不來送我么?想是不敢來了吧!”
李永贞道:“九千岁被万岁爷唤了去,分不得身,先教小的们过來。”客印月忽地大哭起來,将大红纱幔一把扯下,捶床怒道:“平日里好好的,身前身后团团地转,等到落魄有难了,却躲着不來,拿皇上來搪塞咱娘们?好,有话就放开些讲,何必挂个幌子,装神弄鬼的,不爽利!咱娘们是沒甚大用了,原也不该指望什么,谁教咱恩养的孩子短命走了呢?如今都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又有几个存着良心可指望的?”
王体乾堆笑道:“老祖太太千岁,小的万请您老人家消消怒火,不可意气用事,九千岁时刻惦念着您老人家,听说了这事,忙教小的们來劝慰。别说九千岁分身乏术,就是得了空儿,他老人家却也不敢露面。如今紫禁城换了主子,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不得不夹起尾巴來,只要将万岁爷哄上了手,那时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都好做。您老人家虽说遇到了难事,只要九千岁不倒,早晚间必有回旋的余地,就像当年东林党将您老人家逼出了皇宫一样,自然会有峰回路转的时机,还请您老人家将心安放,忍耐一些,切勿烦躁,小不忍则乱大谋,耐心地等喜讯便了。”
客印月略消了些怨气,叹道:“体乾,不是咱娘们不体贴老魏,只是他该早探听清楚,知会与咱,好教咱有个准备,如今倒好,一道圣旨下來,什么财宝怕是也带不出宫的,岂不教人活活心疼死了?就是接了旨后,他也该來,多年厮守,这点情分也是该有的,咱娘们眼看奔五十的人了,过了这天沒那天的,想不了那么多,看不了那么远,就求个舒坦畅快了。如今还能依靠何人?还不是几个旧相识?若老魏如此,咱娘们浑似无脚蟹一般,哪里可以存身?”她边说边落泪,虽说徐娘半老,但保养极佳,肤如凝脂,细白非常,兼以仍作阁中小女子之状,含嗔蹙眉,也有几分教人怜爱。王体乾平日里惮于奉圣夫人的赫世之威与飞扬跋扈,不敢仰面细看,今日放胆看了,饶是偌大年纪,见她悲伤哀怨,也觉心神荡漾,两只眼睛盯着看个不住。李永贞不敢惊动,也不便空身陪侍着,轻声道:“老祖太太千岁切莫伤神,九千岁有个计较留住您老人家,若依此行事,或许可以挽回。”
客印月听了,转忧为喜,拊掌道:“你却早不说來,教咱娘们空流了这许多的眼泪!明日咱娘们既奏请圣上,到仁智殿走一遭便了。”
“那东西可要准备好。”王体乾被她双掌响亮地拍击声惊醒,遮掩着将目光收回。
“那是自然。这些东西咱娘们收拾着多年了,一直小心珍藏着。”客印月下了大床,走到一个描金的黄花梨雕花大方角柜前,将柜门开了,取出一个二尺长短、一尺多宽的黄花梨官皮小箱,将箱盖掀起,提出一个玲珑剔透的铁力木镂花小匣,轻轻放在床边的鸡翅木方几上,用帕子抹了一下手道:“全在这里了。”
注:梃击案,万历中,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后郑贵妃又生子朱常洵,神宗因宠幸郑贵妃,便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又怕遭到群臣反对,故迟迟不立太子。群臣深以为忧,先后建言者蜂起,要求速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言者辄得罪,被降被调者无数。群臣力争十五年,直至朱常洛已二十岁,神宗才勉从众议,不得已立常洛为皇太子,遣常洵离京赴藩国洛阳。四十三年五月四日,有男子名叫张差,手持枣木棍,突然闯入常洛所居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侍便被擒住。先是御史刘廷元审问,奏称张差疯颠。但刑部主事王之?却审出实情,原來张差并不疯颠,是由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行动,因此朝臣皆怀疑郑贵妃主谋,欲害太子。神宗见事情牵连郑贵妃不可深问,遂命处决张差,并于宫中打死庞、刘二人,含糊了事。
红丸案,太子朱常洛即位,庙号光宗。数日即患了严重痢疾,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却下泻药,使病情加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方,光宗服用一丸,稍觉舒畅,诸臣退后,又命进一丸,次日天明即崩,在位仅一月。事后,有人怀疑郑贵妃指使下毒,引起许多争议,东林党人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礼部尚书孙慎行等弹劾崔文升、李可灼用药可疑,并攻首辅方从哲曲庇李可灼。于是李可灼被遣戍,崔文升被发遣南京,方从哲致仕而去。
移宫案,光宗死后,抚育皇长子朱由校的李选侍仍然留居乾清官,并与心腹太监魏忠贤共谋挟制朱由校以把持朝政。于是杨涟、左光斗等拥入乾清宫,先抢出朱由校呼万岁,然后力请李选侍由乾清宫移居哕鸾宫,朱由校乃即帝位,是为天启皇帝,庙号熹宗。
注:客印月出宫为天启七年九月初三,文中稍稍后移数日。
注:官旗本作官校,避熹宗讳改。
第一卷 朝纲初振 求对食情戏前皇后 献美女香迷新帝君
猛听丹墀下一阵嘎嘎之声,一扇小门豁然开启,王承恩取烛一照,吓得浑身一颤,里面赫然盘膝端坐着一个小太监,双手捧着一柱香,红光点点,香气扑鼻。那小太监见被发觉,也吃了一惊,丢了香便跑,却被王承恩一把扭住,拉出來喝问道: “谁教你來的?”
宫后苑,珍石罗布,嘉木郁葱,秋菊怒放,绚丽多姿,古柏藤萝苍翠不减春夏。早朝已毕, 崇祯携三个后妃來到苑内。在钦安殿里,礼拜了玄武大帝,游兴颇浓,登了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又來到园子东北的堆秀山下,那山为是千万块太湖石堆砌成的,依苑北墙拔地而起,其高为宫苑第一,天晴气爽,最宜登临,每年九九重阳,皇帝皇后在此登高已属成例。山前两个狮子石座上各雕一卧龙,口喷水柱,在秋日的映照下,幻化出七彩光华。山顶建有四角攒尖顶方亭一座,那便是御景亭,山东西两侧各有小路蜿蜒而上,或从山前门内的石洞沿石阶盘旋而上,可直通亭中,洞口有嘉靖皇帝御书“云根”二字。田妃望望山上的亭子,用香帕拭了汗,娇喘道:“圣上,这么多轩阁亭台,别说是逐一游览登临,就是再上到山巅的亭子里,妾妃也难支撑了。”
崇祯见她满面粉红,又看看周皇后、袁妃,问道:“若不然,朕一人登山,你们在下面歇息,赏赏秋菊?”
周皇后也觉乏了,只是见皇上一意游赏,不好扫了兴致,勉力撑着,听皇上如此询问,就趁机道:“圣上体贴,妾妃就与妹妹们在园内胡乱游赏,恭候圣驾。”
崇祯似觉失望,摆手道:“也好。待会儿一起到绛云轩品茶。”
袁妃道:“两位姐姐且歇息片刻,小妹陪圣上登山如何?”
“好!朕与你比试一番,看谁先一步到得山顶。”崇祯喜道。
田妃偷偷看了一眼袁妃的一双大脚,心知难以匹敌,转头对周皇后说:“姐姐,咱可比不得袁妹妹气力悠长,还是去看看五彩石子路吧!小妹早听说这石子路铺缀得精细,花卉、人物、博古、建筑、飞禽、走兽、吉祥图什么的,琳琅满目,无所不包,令人如履锦绣,如涉花丛,姐姐可愿去数数?”
周皇后点头道:“可别忘了观看圣上与袁妹妹的赛事。”四人各自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正要分头而行,一个小太监飞一般地跑进园來,禀报道:“万岁爷,奉圣夫人进苑來向皇后娘娘辞行。”
周皇后看看崇祯道:“教她先在门外候着,等皇上登过了御景亭再说。”那小太监听了,转身下去,崇祯道:“慢着!传朕旨意,教她到绛雪轩來。”
周皇后怕崇祯扫兴,提醒道:“皇上也要见她?”
崇祯道:“朕也有一年多不见她了,如今她出宫辞行,还是见见的好。”
客印月隆重地穿了一身赐服,凤冠霞帔,等在绛雪轩前。绛雪轩一色的金丝楠木门窗,窗棂上雕着“万寿无疆”的花纹。轩前的五株海棠树枝叶粗大,翠绿欲滴,每当春夏之交,花朵盛开,色泽微红,香气远袭,花瓣飘落之时,宛如红色雪片一般纷纷降洒,最见风致。二十多年了,客印月在心里暗暗喟叹,她初见这几株海棠便惊诧世上会有如此硕大的花瓣,以致于竟抱着酣睡的东宫长子朱由校在花前站立了半晌。
“客妈妈,万岁爷宣您呢!”王承恩小心地在身边陪着笑,引着她进了绛雪轩。客印月忙上前参拜道:“奴婢本來是向皇后娘娘辞行的,不想扰了万岁爷的雅兴,实在惶恐,就此一并辞了圣驾吧!”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光灿灿的金龙印盒说:“这是熹宗皇爷赐与奴婢的,奴婢将它交还皇家。”
王承恩取过呈上,崇祯打开印盒看了,明黄的绫绢包着一颗二寸见方四爪龙钮的金印,上雕“钦赐奉圣夫人客氏印”玉筋篆文,递于皇后收了,含笑道:“你对朕的皇兄有哺育之功,一家人似的,说什么叨扰不叨扰的?朕倒是也想留你在宫里多待些日子,只是如今皇兄驾崩,朕不可凭一己之私而坏了祖宗的礼法。朕给你拨一万两银子当养老钱,皇后也拿了五百两体己的银子赏你,也算是荣归故里,朕替你好生看顾侯国兴,你放心出宫吧!要是什么时候再想回來看看,先向皇后说一声,安排你回宫走走。”
客印月谢道:“万岁爷对奴婢的恩情真是天高地厚,奴婢就要走了,临行前想到仁智殿去一趟,求万岁爷恩准。”
“难得客妈妈对皇兄的一片诚心,朕准你就是。”崇祯心下暗自琢磨道:她难道还要再哭祭一番?当下笑道:“朕再赐你一样东西,留个念想。”转头向门边的王承恩道:“去乾清宫暖阁将皇兄亲手御制的五彩梳匣取來,朕要赐与客妈妈,见物如见人,客妈妈也要保重。”
客印月离开了绛雪轩,上了宫后苑外停着的小轿,咸安宫的宫女们将她在宫里的随身用品收拾了几大包袱,早已放在了轿子里,轿子显得更加拥挤,她只好将身子侧了几侧,才勉强回转得开。唉!非比往日了。以前轿子、车马有的是,仪从煊赫,哪里会如此憋屈?她在心里幽幽地叹口气。
仁智殿乃是武英殿后的配殿,也是五楹开间,自成祖永乐皇帝始,在此安放大行皇帝梓宫,殿外有守护太监和禁军的值房,平时只有一些画师在此待诏暂住,与其他宫殿相比显得分外冷清。客印月进了大殿,见里面白幡高挂,正中安放着熹宗皇帝的梓宫,几案上供奉着茭白、嫩姜、鳜鱼、鲜藕、粳米、粟米、?米、芋苗、沙炉烧饼,香烟缭绕,倍觉凄凉。客印月将怀里抱着的黄龙缎包袱放下,伏到梓宫前面嚎啕大哭,泪如倾盆,只哭了几声,就一口气憋在心窝,昏了过去。良久,慢慢醒转过來,止住哭声,将那黄龙缎包袱解开,现出一个黑漆彩绘嵌螺钿黄铜片包角的龙纹小箱,两个巴掌大小,竟有五层小抽屉,抽屉上各钉金环。她拉出最上层的抽屉,取出一团柔软细短的胎发,从下面的四层又依次取出略粗的剃发、换下的乳牙、剪掉的指甲、剥落的痘痂,一一放在梓宫前的几案上,嘴里喃喃说道:“哥儿,你这沒良心的,两眼一闭,什么也不管了。奶娘就是留着这些物件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地要离开皇宫?算了,这些物件我也不收拾着了,还给你吧!你要是还记挂着奶娘,就给皇上托个梦,教奶娘留在宫里,奶娘实在不想离开。哎!其实我知道沒人再像你一样对待奶娘了,留下与离开也沒甚分别,倒是走了省心,走了干净。”她悲戚地说着,又低声地祷告了一番,才起身将那些胎发、剃发、落齿、指甲、痘痂收在一起,就着灵前的火烛烧了,慢慢地看着这些东西化作了一缕青烟,蒸腾、飘散……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