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沈万三 第111节
见他们这些差役如此勒索,海上龙、坐地虎都有些横眉冷目了。依他们的性子,索性杀了这批差役,沈老爷全家也不用去云南了。可大姑喝住了他俩。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转而又来对付昔日反元的各种帮派。大姑他们的处境也并不好。
三百两黄金很快取了来,都交到了那些差役们手里。差役们走得远远地去坐地分金了。等他们分好了后回来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
差役们说要赶路了,素琴搀着沈万三、沈贵一边扶着沈佑、一边扶着王氏,和众人拱手道别后,向夕阳下走去。几个差役跟在了他们身后。
大姑、海上龙、坐地虎、王信等向他们招手相送。
王信看着渐渐远去的沈万三,不由想起在天牢门口接沈万三出狱时的情景。此时,沈万三已得知全家被发配云南的消息,摇头感慨:“唉,生不逢时,虽然自己以情待人,以钱待人,但还是落得残梦万里、云散水流这么个下场。”
王信看了沈万三一眼:“老爷,应当说正是时世造就你,亦是时世毁了你。如老爷能早知醒悟,急流勇退,那……”
沈万三似乎是醒悟了:“就是急流勇退了,朱元璋也要把我拖出来的。唉,只是我沈万三连盈则亏、亏则损的道理都不知晓,却一味地以为生意场中乾坤大,聚宝盆里日月长哩!”
“生适逢时而又生不逢时!”此时,王信看着沈万三蹒跚的背影,头脑中猛地跳出了这一句话。跟随沈万三在商海浮沉至今的他,太了解他的这位老爷了。此时,看着沈万三在长亭外的尘土上留下的一行脚印,蓦然,他觉得那行脚印组成了一曲商人的歌:
世事沧桑,
商海浮沉,
经商先要学做人。
诚笃于胸,
第十七章 残梦万里 云散水流(10)
以信待物,蒙骗无异是自焚。
灿灿的黄金面前啊,切莫要迷失了本性,丢却了自身。
诚信义仁,立身的本,商人的魂。
王信知晓,沈万三远未达到这个《商人曲》所唱的极致的境界,可是一个商人,是本该如此的啊!
不远处,陆丽娘呆呆地看着渐远的沈万三和一干人,猛然跪倒于地,将脸紧贴在地上。
沈茂和沈旺也跟着跪倒在地上。
夕阳下,蹒跚着的沈万三像是心灵有感应似的回过脸来看着。
陆丽娘和沈茂、沈旺依然跪着。沈万三看着他们,心头升起一阵怆然和疏离。眼前路迢迢、路漫漫,离家将是越来越远了。沈万三抬起头,却好像又看见故乡周庄镇上的青瓦白墙和那环镇的清洌的水。那首曾是对家乡福地的依恋的歌,此时在他心中响起:船橹剪破了水乡的平静,小船儿向前缓缓流行。
河两岸飘过红楼牌坊,还有那夕阳下古桥的倒影。
四海纵横的商界巨子,曾走过那深暗的小巷,看着西天明艳的霞云。
蛰伏在沈厅中的大贾巨富,轻轻的脚步,却未料震撼了皇城里的龙亭。
呵,水乡的诗,诗一般的情;泽国的画,画一般的境。
只是此一番离去啊,千山万水,风雨飘零。
想到这里,沈万三泪涟涟了。
西天暗红的残阳斜照在他的脸上,把他脸上挂着的两行长长的清泪,映照得通明透亮,像是在滴血。
尾声 水下匿迹 残叶归根
万里徒步至云南的沈万三,旅途劳顿,心情忧郁。此时远放于滇的他,虽然身边既无呼呼作响的政治风云,也更无叮当作响的金钱之声,然而,耐不得这种寂寞的他,却极不习惯于这种近乎死的宁静。
醉月殇飞,梦雨床连。冷清之际,一股无言的凄楚,时时入骨,素琴等劝他亦是无用。
他常常望着遮掩住家乡的十万群山。山顶,正一片晚云秋。
看着那灿烂的山光,他想着山后在江南的丽娘和茂儿、旺儿,也不知他们此时如何?王信、四龙他们,树倒后现在又在哪里?还有那远在海国的晓云,那已在天国的禇氏、晴儿……
朦胧中,禇氏和晴儿向他走来,他颓然倒在那万里外的异乡土地上。
……
沈万三死后,他的灵柩被悄然运回了周庄。
怕明廷嗅出味道,故里的乡亲们把他的棺木葬在了一处叫做银子浜的水底,乡人呼为水冢。
还有一些记载中说起沈万三既至滇,遇历宋元明三代的真人张三丰传丹法,于是从之而炼天元大药而服之。后来,沈万三也得了道,与张三丰一起隐显度世,敕封宏愿真人,或隐天目,或隐武当,皆无定所。甚至有些记载记述到,隔了整整一个明代后的康熙初年,为了一个苏州女子陈圆圆而冲天一怒以降满清的吴三桂,至滇而又谋逆时,一个唱戏的戏子,中途失侣,于乱山中见一大宅,乃叩门借宿。倾之,一苍髯古貌的老人出,当得知这本是扬州人的戏子也来自江南时,老人高兴地说,我和你是同乡,你知道当年那个沈万三吗?我就是啊!
这个戏子后来遇到他的同伴时说起此事。雍正年间时,海盐陈别驾的一个表亲俞某曾遇到这个戏子,亲耳听他说起,陈别驾撰述了下来。
这些记载无论是出自讹传还是编造,虽然有些“神”的意味,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给这位颇有悲剧色彩的商界巨子添些亮色而已。相比之下,倒是沈万三的故乡——周庄至今执著的传说更具有传奇的凝重色彩同时也更富于现实的“人”的情味。
1996年6月28日脱稿
1996年7月8日修改
1996年8月18日改定于
苏州葑门外顾影望岳楼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转而又来对付昔日反元的各种帮派。大姑他们的处境也并不好。
三百两黄金很快取了来,都交到了那些差役们手里。差役们走得远远地去坐地分金了。等他们分好了后回来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
差役们说要赶路了,素琴搀着沈万三、沈贵一边扶着沈佑、一边扶着王氏,和众人拱手道别后,向夕阳下走去。几个差役跟在了他们身后。
大姑、海上龙、坐地虎、王信等向他们招手相送。
王信看着渐渐远去的沈万三,不由想起在天牢门口接沈万三出狱时的情景。此时,沈万三已得知全家被发配云南的消息,摇头感慨:“唉,生不逢时,虽然自己以情待人,以钱待人,但还是落得残梦万里、云散水流这么个下场。”
王信看了沈万三一眼:“老爷,应当说正是时世造就你,亦是时世毁了你。如老爷能早知醒悟,急流勇退,那……”
沈万三似乎是醒悟了:“就是急流勇退了,朱元璋也要把我拖出来的。唉,只是我沈万三连盈则亏、亏则损的道理都不知晓,却一味地以为生意场中乾坤大,聚宝盆里日月长哩!”
“生适逢时而又生不逢时!”此时,王信看着沈万三蹒跚的背影,头脑中猛地跳出了这一句话。跟随沈万三在商海浮沉至今的他,太了解他的这位老爷了。此时,看着沈万三在长亭外的尘土上留下的一行脚印,蓦然,他觉得那行脚印组成了一曲商人的歌:
世事沧桑,
商海浮沉,
经商先要学做人。
诚笃于胸,
第十七章 残梦万里 云散水流(10)
以信待物,蒙骗无异是自焚。
灿灿的黄金面前啊,切莫要迷失了本性,丢却了自身。
诚信义仁,立身的本,商人的魂。
王信知晓,沈万三远未达到这个《商人曲》所唱的极致的境界,可是一个商人,是本该如此的啊!
不远处,陆丽娘呆呆地看着渐远的沈万三和一干人,猛然跪倒于地,将脸紧贴在地上。
沈茂和沈旺也跟着跪倒在地上。
夕阳下,蹒跚着的沈万三像是心灵有感应似的回过脸来看着。
陆丽娘和沈茂、沈旺依然跪着。沈万三看着他们,心头升起一阵怆然和疏离。眼前路迢迢、路漫漫,离家将是越来越远了。沈万三抬起头,却好像又看见故乡周庄镇上的青瓦白墙和那环镇的清洌的水。那首曾是对家乡福地的依恋的歌,此时在他心中响起:船橹剪破了水乡的平静,小船儿向前缓缓流行。
河两岸飘过红楼牌坊,还有那夕阳下古桥的倒影。
四海纵横的商界巨子,曾走过那深暗的小巷,看着西天明艳的霞云。
蛰伏在沈厅中的大贾巨富,轻轻的脚步,却未料震撼了皇城里的龙亭。
呵,水乡的诗,诗一般的情;泽国的画,画一般的境。
只是此一番离去啊,千山万水,风雨飘零。
想到这里,沈万三泪涟涟了。
西天暗红的残阳斜照在他的脸上,把他脸上挂着的两行长长的清泪,映照得通明透亮,像是在滴血。
尾声 水下匿迹 残叶归根
万里徒步至云南的沈万三,旅途劳顿,心情忧郁。此时远放于滇的他,虽然身边既无呼呼作响的政治风云,也更无叮当作响的金钱之声,然而,耐不得这种寂寞的他,却极不习惯于这种近乎死的宁静。
醉月殇飞,梦雨床连。冷清之际,一股无言的凄楚,时时入骨,素琴等劝他亦是无用。
他常常望着遮掩住家乡的十万群山。山顶,正一片晚云秋。
看着那灿烂的山光,他想着山后在江南的丽娘和茂儿、旺儿,也不知他们此时如何?王信、四龙他们,树倒后现在又在哪里?还有那远在海国的晓云,那已在天国的禇氏、晴儿……
朦胧中,禇氏和晴儿向他走来,他颓然倒在那万里外的异乡土地上。
……
沈万三死后,他的灵柩被悄然运回了周庄。
怕明廷嗅出味道,故里的乡亲们把他的棺木葬在了一处叫做银子浜的水底,乡人呼为水冢。
还有一些记载中说起沈万三既至滇,遇历宋元明三代的真人张三丰传丹法,于是从之而炼天元大药而服之。后来,沈万三也得了道,与张三丰一起隐显度世,敕封宏愿真人,或隐天目,或隐武当,皆无定所。甚至有些记载记述到,隔了整整一个明代后的康熙初年,为了一个苏州女子陈圆圆而冲天一怒以降满清的吴三桂,至滇而又谋逆时,一个唱戏的戏子,中途失侣,于乱山中见一大宅,乃叩门借宿。倾之,一苍髯古貌的老人出,当得知这本是扬州人的戏子也来自江南时,老人高兴地说,我和你是同乡,你知道当年那个沈万三吗?我就是啊!
这个戏子后来遇到他的同伴时说起此事。雍正年间时,海盐陈别驾的一个表亲俞某曾遇到这个戏子,亲耳听他说起,陈别驾撰述了下来。
这些记载无论是出自讹传还是编造,虽然有些“神”的意味,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给这位颇有悲剧色彩的商界巨子添些亮色而已。相比之下,倒是沈万三的故乡——周庄至今执著的传说更具有传奇的凝重色彩同时也更富于现实的“人”的情味。
1996年6月28日脱稿
1996年7月8日修改
1996年8月18日改定于
苏州葑门外顾影望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