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沈万三 第59节
“商界风云,有本事没本事就在于什么都混沌一片时,你能火眼金睛,洞晓世事。当盘子都掀开了,这事后诸葛亮,嘿,谁都会当呢!”
“不,我要是和张士诚有这么个关系,我也敢哪!”
“是啊,怪不得他敢下手,这做生意呀,上面要是没人,嘿,也难做呢!”
“这沈万三现在人家称他是沈半城……”
“哪里只止半城?”
妒忌,羡慕,仇视,巴结,各种心态都在各人的话语中表露了出来。
正当宾客们纷纷议论时,男女主人沈万三、陆丽娘和张士诚、张士德等人走进客厅,众人都站了起来。
沈万三和张士德走到主席台前。沈万三端起一杯:“沈某不才,谨借寒舍,以诸位商界同仁的名义,欢迎张大王、张将军率部进驻苏州,造福祉于苏州百姓!”
众人鼓掌,干杯。张士诚也高兴地对众人作揖:“有劳沈万三兄和诸位父老捧场,我张士诚初来苏州,今后还要靠诸位帮助!”
沈万三看着众人争着敬张士诚、张士德的酒,想着有人背后骂他是舔张士诚的屁股,心里不禁一笑,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态,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只是他想起今日欢宴也曾请陈记商号的陈泰老板来,可他却推说身体不佳而婉辞。他更想到,他好不容易在阊门打进的商号,这些日子,一直受到种种莫名其妙的势力的排挤。苏州这块地盘素有金阊门银胥门之说,但现在这金银之地都在陈泰手中。沈万三知道他目前无法与陈泰去争。这些日子,就一直就想另砌个炉灶。他曾见过《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他知道那只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景象。但今日苏州,元官府的蒙古贵族和官兵们都退走了,张士诚可说是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苏州。下来,可能会太平些了吧。在张士诚的治下,能否在这苏州的水乡,重现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商市?这商市地点的选择,他已考虑了一些日子了。战国时的《管子》里说到:“处商必就市井。”唐代人写的《唐会要》里也说到:“关必据险路,市必据要津。”民间的俗谚说得更通俗:“若要富,十字路口开店铺。”他已是看中地处玄妙观前的那条街。玄妙观自北宋时建造至今,历久不衰。观前那条街几条河道环绕,交通便利。整日是人来人往,可是块生意场上的风水宝地,但不知怎么搞的,这么些年,只是些小摊贩们在那里游动叫卖,并无几家店铺。在那儿开个商市,沈万三自知独木难以成林,如能约众人一同进行,此时倒是个绝妙的好时机。再说,那些被盘了店的商人们,此时也急着要重找门面。如此一来,倒也弥合了和他们的仇恨。
第十章 新硎初试 观前风云(6)
沈万三站起来,说起了一行通百市、一市容百行的商家根基,也说起决心与诸位携手,在玄妙观前新开商市的打算。未料,反响之强烈,倒是他始料未及。这商界中,许多人都曾与陈泰有过龃龉。对沈万三倒是尚未交往。对这明显是冷落陈泰的另开新市,当然是心驰神往了,更何况有人挑头。再说,大家都知道,那些被盘了店的,银子在手上,总还想东山再起。谁如能占着门面,不愁没人要。实质性的问题众人心领神会以后,剩下的只是些细枝末节了。
一个老者问道:“玄妙观前这条街至今尚无名称,是不是请沈万三老爷给取个名字。”
“取什么呀,它不是有了吗?观前街——玄妙观前,观前不观后。”沈万三说。
“好啊,语意双关!”那个老者品出了其中的情味,高兴起来。这时,王信走到沈万三身边,悄悄地告诉沈万三,陈泰他带了礼品也来了。
哦,沈万三知道,他的亮相,可说是赢了个满堂彩。但陈泰的折腰,却决不是折服自己,而是因为张士诚。
4观前商市新开,张士诚来观看时,拿走了典当行里李二来典当的“月下葡萄”
几个月后,观前街的商市就初具规模了。一家家的店铺鳞次栉比,店门口的酒旗店招,在风中飘着。
沈万三可说是新硎初试似的露锋芒了。他在观前街上一下子开了首饰店、骨董店、漆店、布店、绸缎庄、珠宝店、山货行、茶叶店、药材店、典当行、银楼、金号、书店、春册店等十多家店。店招上都一律冠以“苏州沈字商号”字样。
为了给这些新店增加些新气象,沈万三请了书家名家,写了“真不二价”和“戒欺”的大字,制成了一块块金字大匾,高悬在一家家店的店堂中。另外,还请人撰写了对子,制成一副副楹联挂在一家家店前。
首饰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金柳若摇莺欲语;银花如锭蝶疑飞。
宝钿鸳鸯金钗翡翠;凤鬟助艳鸦髻添娇。
骨董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满座鼎彝罗秦汉;一堂图书灿烟霞。
夏鼎商彝陈列满座;隋珠和璧价值连城。
漆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金碧丹青资色泽;门闾楹桷焕光华。
藻绘成文彰施有色;金碧夺彩云霞俪光。
布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温暖如人意;缠绵动客心。
寒来暑往功用皆备;裘轻葛细表里咸宜。
绸缎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云织天孙锦;霓裁月姊裳。
组织经纶生财有道;纷披锦绣为章于天。
珠宝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海市珍罗鲛人贩宝;蓝田日暖龙女输珍。
山货行挂的两副楹联是:
富擅官山开利薮;名传仙果开利源。
涧果溪毛兼收并蓄;山南岭北近悦远来。
茶叶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陆羽谱经卢同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药材店挂的三副楹联是:
“不,我要是和张士诚有这么个关系,我也敢哪!”
“是啊,怪不得他敢下手,这做生意呀,上面要是没人,嘿,也难做呢!”
“这沈万三现在人家称他是沈半城……”
“哪里只止半城?”
妒忌,羡慕,仇视,巴结,各种心态都在各人的话语中表露了出来。
正当宾客们纷纷议论时,男女主人沈万三、陆丽娘和张士诚、张士德等人走进客厅,众人都站了起来。
沈万三和张士德走到主席台前。沈万三端起一杯:“沈某不才,谨借寒舍,以诸位商界同仁的名义,欢迎张大王、张将军率部进驻苏州,造福祉于苏州百姓!”
众人鼓掌,干杯。张士诚也高兴地对众人作揖:“有劳沈万三兄和诸位父老捧场,我张士诚初来苏州,今后还要靠诸位帮助!”
沈万三看着众人争着敬张士诚、张士德的酒,想着有人背后骂他是舔张士诚的屁股,心里不禁一笑,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态,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只是他想起今日欢宴也曾请陈记商号的陈泰老板来,可他却推说身体不佳而婉辞。他更想到,他好不容易在阊门打进的商号,这些日子,一直受到种种莫名其妙的势力的排挤。苏州这块地盘素有金阊门银胥门之说,但现在这金银之地都在陈泰手中。沈万三知道他目前无法与陈泰去争。这些日子,就一直就想另砌个炉灶。他曾见过《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他知道那只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景象。但今日苏州,元官府的蒙古贵族和官兵们都退走了,张士诚可说是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苏州。下来,可能会太平些了吧。在张士诚的治下,能否在这苏州的水乡,重现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商市?这商市地点的选择,他已考虑了一些日子了。战国时的《管子》里说到:“处商必就市井。”唐代人写的《唐会要》里也说到:“关必据险路,市必据要津。”民间的俗谚说得更通俗:“若要富,十字路口开店铺。”他已是看中地处玄妙观前的那条街。玄妙观自北宋时建造至今,历久不衰。观前那条街几条河道环绕,交通便利。整日是人来人往,可是块生意场上的风水宝地,但不知怎么搞的,这么些年,只是些小摊贩们在那里游动叫卖,并无几家店铺。在那儿开个商市,沈万三自知独木难以成林,如能约众人一同进行,此时倒是个绝妙的好时机。再说,那些被盘了店的商人们,此时也急着要重找门面。如此一来,倒也弥合了和他们的仇恨。
第十章 新硎初试 观前风云(6)
沈万三站起来,说起了一行通百市、一市容百行的商家根基,也说起决心与诸位携手,在玄妙观前新开商市的打算。未料,反响之强烈,倒是他始料未及。这商界中,许多人都曾与陈泰有过龃龉。对沈万三倒是尚未交往。对这明显是冷落陈泰的另开新市,当然是心驰神往了,更何况有人挑头。再说,大家都知道,那些被盘了店的,银子在手上,总还想东山再起。谁如能占着门面,不愁没人要。实质性的问题众人心领神会以后,剩下的只是些细枝末节了。
一个老者问道:“玄妙观前这条街至今尚无名称,是不是请沈万三老爷给取个名字。”
“取什么呀,它不是有了吗?观前街——玄妙观前,观前不观后。”沈万三说。
“好啊,语意双关!”那个老者品出了其中的情味,高兴起来。这时,王信走到沈万三身边,悄悄地告诉沈万三,陈泰他带了礼品也来了。
哦,沈万三知道,他的亮相,可说是赢了个满堂彩。但陈泰的折腰,却决不是折服自己,而是因为张士诚。
4观前商市新开,张士诚来观看时,拿走了典当行里李二来典当的“月下葡萄”
几个月后,观前街的商市就初具规模了。一家家的店铺鳞次栉比,店门口的酒旗店招,在风中飘着。
沈万三可说是新硎初试似的露锋芒了。他在观前街上一下子开了首饰店、骨董店、漆店、布店、绸缎庄、珠宝店、山货行、茶叶店、药材店、典当行、银楼、金号、书店、春册店等十多家店。店招上都一律冠以“苏州沈字商号”字样。
为了给这些新店增加些新气象,沈万三请了书家名家,写了“真不二价”和“戒欺”的大字,制成了一块块金字大匾,高悬在一家家店的店堂中。另外,还请人撰写了对子,制成一副副楹联挂在一家家店前。
首饰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金柳若摇莺欲语;银花如锭蝶疑飞。
宝钿鸳鸯金钗翡翠;凤鬟助艳鸦髻添娇。
骨董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满座鼎彝罗秦汉;一堂图书灿烟霞。
夏鼎商彝陈列满座;隋珠和璧价值连城。
漆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金碧丹青资色泽;门闾楹桷焕光华。
藻绘成文彰施有色;金碧夺彩云霞俪光。
布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温暖如人意;缠绵动客心。
寒来暑往功用皆备;裘轻葛细表里咸宜。
绸缎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云织天孙锦;霓裁月姊裳。
组织经纶生财有道;纷披锦绣为章于天。
珠宝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海市珍罗鲛人贩宝;蓝田日暖龙女输珍。
山货行挂的两副楹联是:
富擅官山开利薮;名传仙果开利源。
涧果溪毛兼收并蓄;山南岭北近悦远来。
茶叶店挂的两副楹联是: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陆羽谱经卢同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药材店挂的三副楹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