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0节

了太平的气象。汴京城内商业繁荣,文艺复兴,以苏轼兄弟、黄庭坚等大散文家、

大诗人为代表的文坛大师众星辉映,豪放派和婉约派也逐渐形成。以董源、蔡襄、

米芾父子为代表的大画家、大书法家也如明星般灿烂地出现。已故大文豪欧阳修创

立的金石考古学也得到朝廷的鼓励,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官场上依旧不平静。司马光废新法时年事已高,惟恐有生之年不能除尽奸

恶,以至废新法废得过激,也过急,连不当废的也废,而且巴不得政令一下,立竿

见影,弄得不少人为难。苏东坡原来深受新党和王安石迫害,最是拥护司马光的,

他为人忠厚,不知趋附,反而批评司马光“纠”枉过正”,弄得司马光对他大有看

法,苏东坡是两头不讨好。幸好太皇太后是千古少见的奇女子,一心不辜负神宗皇

帝的遗嘱,知道爱护苏东坡这千古难遇的人才,及时带着小皇帝哲宗单独召见苏东

坡,给予极高的礼遇,这才使得苏东坡在朝中的地位巩固了下来。

司马光竭尽最后的力量试图为朝廷创下一个长治久安的政局,体弱的老人抱病

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难免急躁,听不进大臣们的意见,甚至对忠诚的范纯仁也怀

疑起来,急得范纯仁说:“纯仁若徒知媚公,不顾大局,何不少年之时迎合王安石,

早图富贵呢?”

谁知司马光一心报国,反倒让一个大奸臣钻了空于,那就是后来误国误民的蔡

京。他看蔡确得势便附蔡确,司马光得势了便附司马光,司马光改差役法,以五日

为限,要各地贯彻实行,所有僚属都做不到,惟独开封府尹蔡京如期复命,大得司

马光欢心,以为可靠之臣。谁知后来哲宗亲政,徽宗即位,正是这蔡京把司马光列

为元佑党人首领,几乎将司马光鞭尸,并将大宋一代文豪悉数列为党人,使大宋国

运颓丧,招致后来的靖康之耻。

而司马光在日,并不能预见将来的祸患,只知一心对付蔡确等人。真是按下葫

芦浮起瓢,直到司马光去世,朝中的种种关系仍是错综复杂。元佑诸贤都是书生,

往往意气用事,各执己见,新法未废尽,已经分了三派,世称“洛党”、“朔党”、

“蜀党”,都非奸臣,只是意见不合造成嫌怨。下了台的熙丰旧臣,本来就心有不

甘,对元佑诸贤恨之入骨,现今有了机会,便挑拨离间,试图报复。

在这复杂的官场上,大的方面是如此混乱,小的方面也不平静。

山东诸城进士出身的赵挺之任德州通判时,政声不佳,苏东坡认为此人不堪重

用。此后,赵挺之从秘书阁校理迁监察御史,马上弹劾苏东坡,说苏东坡有诽谤先

帝的言语。苏东坡也弹劾赵挺之在德州任通判时,不顾黄庭坚的反对,要行新法的

往事。赵挺之终于因包庇元佑功臣司马光的死对头前宰相蔡确,被罢去监察御史,

派到徐州任通判。

而李格非在这些年间倒还平顺,一直在太学官博士。除了公务之外,潜心著作。

赵挺之却不安于外放的情形,在李清照八岁那年,终于找到机会从楚州调进京

城,任国子监司业,与李格非同事。后来赵挺之又任京东路转运副使,李格非依旧

当太学博士。

李清照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长大了,转眼已经十岁。

李格非看到女儿体质较弱,又总爱在书房看书,一日到马行街寻了个牙人,交

代买个十来岁的婢女,要自小学过武艺的。

过不几日,牙婆带着一对九岁的双胞胎丫头来了。李格非和王氏一看,面如满

月,眉清目秀的俩孩子,细问之下,原来是山东郓州人氏,祖上是习武世家,因父

亲犯了事,流徙千里,母亲跟着个牛贩子改嫁到了汴京,把这对双生的闺女卖了。

王氏问了她们的姓氏,回说姓王,大的叫双栖,小的叫双飞,自小跟父亲习武,

双栖使枪,双飞使剑。李格非夫妇对这两姐妹的相貌和名字很满意,已经有意留下

了。
首节 上一节 10/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