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38节

虽然命运对她的剥夺这样残酷,她所创作的《漱玉集》也同样是对命运最大的

反抗,她对自己在词学上的造诣是绝对有信心的。她的信心甚至说到了这样的地步,

就是她失去了世上所有的一切,也无法动摇她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要是没有这一点

信心,她无法承受赵明诚的突然去世,以及青州、洪州收藏的两次被毁的打击。

也正是经过了这些打击,她才意识到,她就是这世界上的一个珍宝,她也才发

现她活着不是靠丈夫,也不是靠那些身外之物,而是靠着文学,靠着她对词的刻骨

铭心的热爱。

李清照多少有些后悔在少女时代和刚出嫁时,轻易地将她的词作流传出去,以

至覆水难收,让那些胸襟狭小的恰情之作流于世间,让人以为她的创作就是这么一

种格调。现在遇到了如此的国家动乱,流离失所之中,李清照只有忍耐到底,等待

时局的安定,再看上天怎样对待她的下半辈子了。可以说,一直到今日为止,她的

心还没死,她还在和命运抗争,等待她进入永恒的时刻。

然而,在冬夜凛烈的寒风之中,在严公祠俯瞰江面上的往来船只,她这个一向

以为自己已抛掉名利之心的人,才看到她还是活在对永恒之名的虚荣之中,只不过

她所求的太大,超过了世人所想,表面看来似乎清高得可以与严公混为一谈了。其

实,她还是活在名利场中的人啊。

李清照回到祠堂后的小屋里睡觉,直到天亮。漱洗之后,吃过早饭,她吩咐锦

儿准备下船。老船夫听说夫人要走,大着胆子上前求李清照赐诗,给严滩留下一点

纪念。李清照想起昨天在石崖上读过的那首无名得氏的诗句“君为名利隐,我为名

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于是提笔给老船夫写了一首绝句: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李清照上船前还回首眺望严公祠,对这位隐居山林喜欢钓鱼,没有留下任何著

作的严公之轻松潇洒的一生,充满了羡慕之情。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回

到这样的境界了。因为她从小就走上了一条也许不该是女人行走的道路。

范仲淹说“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的确是如此。

李清照留下的这首诗由当地居民出资,刻在了钓台后的石崖上,到了绍兴年间,

秦桧入相后,不许各地留有李清照诗词时,被毁去。

李清照未到越州,高宗皇上的亲信王继先已经得到消息,说是李清照要把身边

所有珍贵的古铜器献给朝廷,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以洗“玉壶颁金”之嫌疑。王

继先想,要是能得到这批铜器也是很好的。于是动起脑筋来谋算怎样得到这些东西。

王继先知道高宗皇上最着急的事是医治他的萎症,于是安排了几个炼丹药的道

士,告诉高宗必须在七日内赶到四明,得那地方腊月初八前的霜雪入药,可望治愈

疾病。那高宗不知背后的计谋,立刻移驾四明。

等李清照赶到越州,高宗已经离开。王继先雇佣的一帮人又大肆造谣,说金兵

先锋部队已打到了附近,越州城因谣言大乱。哪里想到假戏成真,金兵果然已经逼

近了越州。李清照更是着急,慌乱之间哪儿也雇不到车子。这时有宫中的内侍通过

赵明诚的故吏来找李清照,说是不如写一封将铜器投进朝廷的书信,寄他们这些搬

运宫中用品的车辆,送至四明,也算是表达了心意。

李清照迫于无奈,也就写了投进古铜器的信,给内侍王公公带走,把所有的铜

器都交了出去。李清照去了这些沉重之物,顿时觉得轻松不少,剩余之物雇了五辆

车子拉走。看到最后所剩的这点东西,李清照已经不忍再回忆青州的大库房落成时

的欢乐情形了。

还没走到四明,遇到兵部尚书谢克家派来接应李清照的官员,说是来接收铜器
首节 上一节 138/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