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178节

李清照很不解地看了看李师师。

步云道姑笑了笑说:“这些事赵夫人不会懂的,您只管搬过去住就是了。那儿

是我们的地盘。”

李清照听着这些颇具匪气的江湖话,心里十分不舒服,可是如今她不依靠这些

人又没办法,只得忍耐着搬到了钱塘门外。

新的住宅却是意想不到的舒适,初夏的稻田一片绿意,把宅子都染得绿莹莹的,

四周有一汪汪发亮的池塘,养着鲜鱼,到处是桑树和柳树还有竹园。难怪人称“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呢。静下来的时候,听到六合寺的钟鼓之声,给这幽静的地方

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可是乌云又压了下来,秦桧入相,张浚首先被撤了兵权,赐他告老。韩世忠是

主动要求解甲归田。只有岳飞还苦撑在北方,孤军作战。

不久,高宗皇上做出了与金国议和的决定。下诏公诸天下,命北宋著名的三朝

元老魏国公韩琦的曾孙、吏部尚书韩肖胄为议和主使,工部尚书胡松年为副使,出

使金国。两位特使还冠了个替皇上行孝道,看望慰问被掳二帝的使命。

此诏书一出,临安城大哗,顿时整个南宋都震动了。

那些不愿做亡国奴,抛下家园财产跟随高宗圣驾逃亡到江南来的北方难民们,

如今穷得只有讨饭的路,但是他们都忍着,只等待挥师北方,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哪里想到盼来的是议和的诏书,他们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纷纷涌到皇上的临时行

宫门前,要求皇上收回成命,发兵北上收复失地,迎还二帝。

行宫之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哭喊声与请愿声铺天盖地的冲击着紧闭的宫门,

停止议和,还我河山,我们要回家。

宫门打开了,出来的不是抚慰百姓的大臣,而是拿着刀剑的军队,还有骑着高

头大马的军队从行宫外冲向聚集在宫门前的民众,回答老百姓的是血腥的大屠杀。

行宫前顿时血流成河,残缺的尸体恐怖地睁着眼睛,他们到死都无法相信,这

就是他们所信赖、所追随的皇帝给他们的回报。

皇宫前安静了,整个临安城也静得无声无息。惨死的人被亲友领走了尸体,他

们在黑夜里被埋葬了,甚至连哀哭的声音也没有。他们的灵魂此时早已还乡,回到

皇上不让他们回去的北国,从秦岭山脉到河套平原,从太行山到莱州湾,从黄河的

河北到河南……北方是多么辽阔、干燥,阳光是紫色的,大风是黄色的,高粱是红

色的,河水是黑色的。大宋的国土,与自靖康以来死难的人民的灵魂一样,那辽阔

壮美的实体,在战争引起的辉煌的烈焰中雾化,成为空中灿烂的云霞。

行宫前的血迹很快洗干净了,不留一点痕迹。紧接着竖起了十多个木笼,冲击

皇上行宫、阴谋刺皇上的罪魁祸首们被关进了木笼中。木笼四面是铁钉,犯人的头

露在木笼上,脖子紧紧卡在一个小洞上,脚尖勉强点着地,就这样暴晒在烈日下,

求生不得求死不成。他们还乡的愿望只剩下绝望的哀嚎了。

要是有谁同情他们,想在他们脚下垫块砖头,或者给他们喝口水的人,一律被

斩于木笼前。

残酷的刑罚煎熬着整个临安的老百姓的心,但是再也没有人过来表示同情了,

也没有人敢在大街上说一句抗金的话了。从第三天开始,站木笼的人不断地死去,

他们的脸都是黑色的,肿得笆斗大,眼睛暴突,还没断气,身上已经发出了尸臭。

还有新逮捕的人不断被送进木笼中。

李师师听到议和的消息,不像李清照那么镇静,她关在屋里好几天不出来,也

不让李清照进去。

一天夜里,她开门出来了,李清照和所有的人都被惊呆了。

李师师打扮得貌若天人,一身金线缠花、缀满珍珠和孔雀翎毛的衣裙,头上是
首节 上一节 178/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