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传 第140节
“什么?你说什么?"将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真是喝醉了:“你再说一遍!”
“我说,我们不想长途跋涉去送死,要去你一个人去!”
吴广这次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得非常清晰,将尉也完全听到了,却似乎不能完全明白吴广的意思。他醉眼惺忪地问:
“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这是什么意思?”
陈胜和吴广还来不及回话,将尉却像突然清醒,跳了起来开骂:
“什么?你敢说这种话,是不是想造反?来人!将他们两个绑起来!”
陈胜和吴广不动,周围闻声看热闹的戎卒也没人动手。
“来人!来人!"将尉喊了好多声,最后是他自己的几个侍卫上来,其中有个侍卫还劝告吴广:
“你就赶快离开吧,将尉大人喝醉了。”
“我走什么走?"吴广不但不领情,反而瞪大了眼睛吼:我说的是老实话!”
“你这个混蛋!"将尉上来打了吴广一个大嘴巴:“绑起来!”
吴广被一巴掌打得鼻子流血,侍卫们七手八脚地将他绑在祠堂的大柱子上。
“剥掉他的衣服,给我用力抽!”
侍卫脱掉吴广的上衣,露出肌肉结实的胸膛,敷衍的鞭了几下。将尉嫌不够重,他抡起鞭子没头没脑先抽了侍卫几鞭,口中骂着:
“肏娘贼,要你鞭人,怎么是这种鞭法!”
他用力挥鞭,一鞭下去,吴广胸膛就见了血,长长一条鞭痕血淋淋的。
吴广闭眼咬牙忍痛,就是不出一声,围观的戎卒却大声起哄起来。
“吴广的话不错,我们不能千里迢迢赶去送死!"有人喊着说。
“你们想造反是不是?"将尉醉猫似的脚下踉跄不稳,转过身来见到人就乱抽鞭子。
“造反就造反,怎么样?"很多人大叫起来。
有一个戎卒被将尉抽得眼冒火星,怒气上升,不管三七二十一,夺过鞭子反过来狠狠抽了将尉一顿。
这下将尉的酒完全醒了,大叫着:
“反了!反了!你们胆敢打朝廷的命官!”
“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反就反,怎么样?"众多的人七嘴八舌地喊叫。
戎卒一拥而上,解掉吴广的捆绑,就用绑他的绳子,将将尉绑在殿柱上。挨过鞭子的戎卒,每人赏他几鞭,没有一会儿他就被打得再也不敢骂人。
“大楚昌!陈胜王!"戎卒群中有人如此大喊。
一呼百应,几百名戎卒全都欢呼:
“大楚昌!陈胜王!反还可以求生,不反死路一条!”
众戎卒纷纷跪倒在地说:
“鱼腹书,狐夜哭,全都倡言陈胜应王,大王就领导我们抗秦吧!”
陈胜推辞再三,吴广和众人一再苦苦恳求,陈胜乃表示答应。
此时在混乱中,已有人杀了将尉和左右两尉,侍卫们亦纷纷投降。
于是,陈胜起称将军,吴广为都尉,以公子扶苏和项燕之名作为号召。
国号为大楚,所有参加起义的人都赤露右臂,设坛为盟,以将尉首级祭旗,开始出发起义。
15
陈胜和吴广率领义军首先攻打大泽乡,乡中居民未作抵抗,纷纷投入义军阵容。
攻下大泽乡,夺得民间收藏兵器粮食,义军力量大增。转而攻打蕲县,不久攻克,收编了县卒,更多人志愿从军。
在攻下蕲县后,陈胜命符离人葛婴率兵征讨蕲县以东地区,连下铚、苦、拓、谯等大城。再挥兵围攻陈县,此时陈胜义军兵力已达步卒数万,骑卒千余,战车六七百乘,声势大振。
陈城县令望风潜逃,独有县丞率兵应战,战争失利,县丞殉职,义军一举攻占陈城。
陈胜吴广联名出榜安民,并征求民众参加义军。
数日后,陈胜下令地方三老及各方领袖人物皆来会商议事,与会人士皆一致推崇说:
“将军被坚执锐,讨伐无道,反抗暴秦,再造楚国社稷,何必要假扶苏之名,应自立为王。”
陈胜一听这项建议不错,乃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张者,发扬光大也。
就在这个时候,各地诸郡县痛恨秦吏的民众,纷纷起义响应,杀官吏拥兵数千,自称将军及都尉者不可胜数。
函谷关以东,情势一片混乱。
这种情形开始时,地方派使者上报,二世都认为是危言耸听,别有用心,全都交廷尉严审。
从来各郡报急的使者看到这种前车之鉴,当二世再问到时,全都这样回答:
“这些所谓义军全都是些盗贼罢了,郡守和郡尉正全力追捕中,不会有大防碍。”
二世大悦,厚赏使者。
但实际情形是,太行山以东地区已闹得天翻地覆,除了陈胜号为张楚王外,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自立为魏王,田儋自称齐王,刘邦起兵沛县,因兵少自称为沛公,项梁和项羽叔侄,则举兵会稽郡。
16
直到二年冬(秦以十月为首月,冬季为年初),陈胜所派遣的周章等将领,率军到达函谷关外不远的戏城,号称大军数十万,二世这才紧张起来,急着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如何讨贼。
会议上,李斯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冯劫将军等诸大臣全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
大军全派在南北镇抚四夷,长城监工防边三十万,南方新设四郡及镇守五岭要道四十万大军,两处共占用了七十万部队,一时都调不回来。
再说,王翦、王贲父子此时已死,蒙恬自杀,朝中已派不出能征惯战的名将。再加上二世和赵高最近的整肃行动,能领兵作战的将领几乎杀害殆尽。
而且关中以外地区民众都在造反,想征兵没有那么容易,关中百姓饿的饿、逃的逃,一时要组成能对抗数十万大军的部队,也是难上加难。
二世本人更是一筹莫展,凡事他都和赵高商量惯了,见不到赵高他就没有主意,偏偏赵高只是个管理皇宫安全的郎中令,没有资格参加讨论军国大事的御前会议。
将军冯劫首先发难说:
“如今山东盗贼争相片来自立为王,想征讨都抽不出兵来,而建筑阿房宫花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实在应该立即停止,将人力和物力转用在讨伐山东盗贼上!”
李斯和冯去疾也相继发言,支持冯劫的建议。
其他的大臣全都是赵高的人,至少也是见风转舵的骑墙派。他们本来想帮二世说话,但自己也拿不出办法来,而且冯去疾等人说的话理直气壮,想驳也驳不倒,于是全都静坐哑口无言。
二世遭到三位言词犀利的老臣轮番攻击,又气又急,差点哭了出来。
列席的少府章邯看到情况不对,深怕二世会老羞成怒闹出大事,他打圆场说:
“阿房宫工程可停亦可不停,只看陛下对事情轻重缓急的衡量。”
听到他这么说,三位老臣瞪着眼看人,二世则龙心大悦,终于有人为他解围,他高兴地说:
“说说看,除了停建阿房宫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
李斯接着发言说:
“章少府,本相今日要你来列席的原因,就是想要你禀奏陛下,皇家度支为了修建阿房宫亏空了多少。你不报亏空数字,证实阿房宫再也修建不下去,反而说阿房宫停建不停建没有关系?”
二世不悦,沉默。
章邯只笑了笑说:
“丞相别急,请听完卑职的话再说。臣认为骊山陵墓大致上完工,可以暂停或只留少数人整理遗下未完工程。据臣估计,大约可抽调三十万人出来,足够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世还未表示意见,将军冯劫却老气横秋地说: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将他们武装起来,要是和山东盗贼里应外合,那还得了?这个主意不好!”
“将军是太多虑了,只要赦他们的罪,保证事完以后恢复他们的自由,有功者按军功行赏,他们一定会拼死作战,而且眼前他们就有严密军队编制,只要略作调整,立即可以上阵杀敌。就因为他们都是亡命之徒,作起战来更可以一当十。”
二世大喜,侧目怒视右丞相冯去疾说:
“冯丞相,你认为如何?”
“老臣没有意见,但有一个疑问,谁去统领这支由亡命之徒组成的大军?”
“冯将军,要派谁领军出征?"二世转问冯劫。
冯劫想了想,一半是气话,一半是幸灾乐祸,他笑着说:
“这是章少府出的策略,他领军最好!”
所有参加会议的大臣,数十双眼睛都集中在章邯脸上,想看他惶恐着急的样子。那知章邯从袖内抽出一卷白绫,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还夹着彩色的作战地形图,要近侍转呈二世,他胸有成竹地说:
“那是臣多日来拟订的一项转换骊山囚徒为征伐军的计划,并附录消灭山东群盗的作战构想图。”
“啊,看来他真是有心人!"大臣之中有人赞叹。
“不但有心,而且有才干胆识。"另一位大臣钦佩地说。
二世看也未看立即裁示:
“授卿全权处理,封卿为平东将军,择日拜将,丞相和将军着手配合!”
17
回到宫中,二世立即召来赵高,向他抱怨今天御前会议上的情形,这一来正好合了赵高的心意,二世恨恨地说:
“这三个老家伙联合起来对付我!”
“这也难怪,"赵高安慰他说:“先帝在位日久,对每个大臣的性格和底细都摸得清清楚楚,众大臣当然不敢乱说话,或有所作怪的动作。如今陛下这样年轻,凡事都斗不过他们,何必和他们公开举行什么御前会议?话稍微说错一点,就会自暴其短,天子称朕,朕者沉也,就是要群臣听不到他的声音。今后有事要他们上奏简,臣可协助陛下慢慢思考批复,只有陛下抓他们的毛病,他们再也找不到陛下的错了。”
“我说,我们不想长途跋涉去送死,要去你一个人去!”
吴广这次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得非常清晰,将尉也完全听到了,却似乎不能完全明白吴广的意思。他醉眼惺忪地问:
“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这是什么意思?”
陈胜和吴广还来不及回话,将尉却像突然清醒,跳了起来开骂:
“什么?你敢说这种话,是不是想造反?来人!将他们两个绑起来!”
陈胜和吴广不动,周围闻声看热闹的戎卒也没人动手。
“来人!来人!"将尉喊了好多声,最后是他自己的几个侍卫上来,其中有个侍卫还劝告吴广:
“你就赶快离开吧,将尉大人喝醉了。”
“我走什么走?"吴广不但不领情,反而瞪大了眼睛吼:我说的是老实话!”
“你这个混蛋!"将尉上来打了吴广一个大嘴巴:“绑起来!”
吴广被一巴掌打得鼻子流血,侍卫们七手八脚地将他绑在祠堂的大柱子上。
“剥掉他的衣服,给我用力抽!”
侍卫脱掉吴广的上衣,露出肌肉结实的胸膛,敷衍的鞭了几下。将尉嫌不够重,他抡起鞭子没头没脑先抽了侍卫几鞭,口中骂着:
“肏娘贼,要你鞭人,怎么是这种鞭法!”
他用力挥鞭,一鞭下去,吴广胸膛就见了血,长长一条鞭痕血淋淋的。
吴广闭眼咬牙忍痛,就是不出一声,围观的戎卒却大声起哄起来。
“吴广的话不错,我们不能千里迢迢赶去送死!"有人喊着说。
“你们想造反是不是?"将尉醉猫似的脚下踉跄不稳,转过身来见到人就乱抽鞭子。
“造反就造反,怎么样?"很多人大叫起来。
有一个戎卒被将尉抽得眼冒火星,怒气上升,不管三七二十一,夺过鞭子反过来狠狠抽了将尉一顿。
这下将尉的酒完全醒了,大叫着:
“反了!反了!你们胆敢打朝廷的命官!”
“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反就反,怎么样?"众多的人七嘴八舌地喊叫。
戎卒一拥而上,解掉吴广的捆绑,就用绑他的绳子,将将尉绑在殿柱上。挨过鞭子的戎卒,每人赏他几鞭,没有一会儿他就被打得再也不敢骂人。
“大楚昌!陈胜王!"戎卒群中有人如此大喊。
一呼百应,几百名戎卒全都欢呼:
“大楚昌!陈胜王!反还可以求生,不反死路一条!”
众戎卒纷纷跪倒在地说:
“鱼腹书,狐夜哭,全都倡言陈胜应王,大王就领导我们抗秦吧!”
陈胜推辞再三,吴广和众人一再苦苦恳求,陈胜乃表示答应。
此时在混乱中,已有人杀了将尉和左右两尉,侍卫们亦纷纷投降。
于是,陈胜起称将军,吴广为都尉,以公子扶苏和项燕之名作为号召。
国号为大楚,所有参加起义的人都赤露右臂,设坛为盟,以将尉首级祭旗,开始出发起义。
15
陈胜和吴广率领义军首先攻打大泽乡,乡中居民未作抵抗,纷纷投入义军阵容。
攻下大泽乡,夺得民间收藏兵器粮食,义军力量大增。转而攻打蕲县,不久攻克,收编了县卒,更多人志愿从军。
在攻下蕲县后,陈胜命符离人葛婴率兵征讨蕲县以东地区,连下铚、苦、拓、谯等大城。再挥兵围攻陈县,此时陈胜义军兵力已达步卒数万,骑卒千余,战车六七百乘,声势大振。
陈城县令望风潜逃,独有县丞率兵应战,战争失利,县丞殉职,义军一举攻占陈城。
陈胜吴广联名出榜安民,并征求民众参加义军。
数日后,陈胜下令地方三老及各方领袖人物皆来会商议事,与会人士皆一致推崇说:
“将军被坚执锐,讨伐无道,反抗暴秦,再造楚国社稷,何必要假扶苏之名,应自立为王。”
陈胜一听这项建议不错,乃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张者,发扬光大也。
就在这个时候,各地诸郡县痛恨秦吏的民众,纷纷起义响应,杀官吏拥兵数千,自称将军及都尉者不可胜数。
函谷关以东,情势一片混乱。
这种情形开始时,地方派使者上报,二世都认为是危言耸听,别有用心,全都交廷尉严审。
从来各郡报急的使者看到这种前车之鉴,当二世再问到时,全都这样回答:
“这些所谓义军全都是些盗贼罢了,郡守和郡尉正全力追捕中,不会有大防碍。”
二世大悦,厚赏使者。
但实际情形是,太行山以东地区已闹得天翻地覆,除了陈胜号为张楚王外,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自立为魏王,田儋自称齐王,刘邦起兵沛县,因兵少自称为沛公,项梁和项羽叔侄,则举兵会稽郡。
16
直到二年冬(秦以十月为首月,冬季为年初),陈胜所派遣的周章等将领,率军到达函谷关外不远的戏城,号称大军数十万,二世这才紧张起来,急着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如何讨贼。
会议上,李斯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冯劫将军等诸大臣全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
大军全派在南北镇抚四夷,长城监工防边三十万,南方新设四郡及镇守五岭要道四十万大军,两处共占用了七十万部队,一时都调不回来。
再说,王翦、王贲父子此时已死,蒙恬自杀,朝中已派不出能征惯战的名将。再加上二世和赵高最近的整肃行动,能领兵作战的将领几乎杀害殆尽。
而且关中以外地区民众都在造反,想征兵没有那么容易,关中百姓饿的饿、逃的逃,一时要组成能对抗数十万大军的部队,也是难上加难。
二世本人更是一筹莫展,凡事他都和赵高商量惯了,见不到赵高他就没有主意,偏偏赵高只是个管理皇宫安全的郎中令,没有资格参加讨论军国大事的御前会议。
将军冯劫首先发难说:
“如今山东盗贼争相片来自立为王,想征讨都抽不出兵来,而建筑阿房宫花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实在应该立即停止,将人力和物力转用在讨伐山东盗贼上!”
李斯和冯去疾也相继发言,支持冯劫的建议。
其他的大臣全都是赵高的人,至少也是见风转舵的骑墙派。他们本来想帮二世说话,但自己也拿不出办法来,而且冯去疾等人说的话理直气壮,想驳也驳不倒,于是全都静坐哑口无言。
二世遭到三位言词犀利的老臣轮番攻击,又气又急,差点哭了出来。
列席的少府章邯看到情况不对,深怕二世会老羞成怒闹出大事,他打圆场说:
“阿房宫工程可停亦可不停,只看陛下对事情轻重缓急的衡量。”
听到他这么说,三位老臣瞪着眼看人,二世则龙心大悦,终于有人为他解围,他高兴地说:
“说说看,除了停建阿房宫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
李斯接着发言说:
“章少府,本相今日要你来列席的原因,就是想要你禀奏陛下,皇家度支为了修建阿房宫亏空了多少。你不报亏空数字,证实阿房宫再也修建不下去,反而说阿房宫停建不停建没有关系?”
二世不悦,沉默。
章邯只笑了笑说:
“丞相别急,请听完卑职的话再说。臣认为骊山陵墓大致上完工,可以暂停或只留少数人整理遗下未完工程。据臣估计,大约可抽调三十万人出来,足够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世还未表示意见,将军冯劫却老气横秋地说: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将他们武装起来,要是和山东盗贼里应外合,那还得了?这个主意不好!”
“将军是太多虑了,只要赦他们的罪,保证事完以后恢复他们的自由,有功者按军功行赏,他们一定会拼死作战,而且眼前他们就有严密军队编制,只要略作调整,立即可以上阵杀敌。就因为他们都是亡命之徒,作起战来更可以一当十。”
二世大喜,侧目怒视右丞相冯去疾说:
“冯丞相,你认为如何?”
“老臣没有意见,但有一个疑问,谁去统领这支由亡命之徒组成的大军?”
“冯将军,要派谁领军出征?"二世转问冯劫。
冯劫想了想,一半是气话,一半是幸灾乐祸,他笑着说:
“这是章少府出的策略,他领军最好!”
所有参加会议的大臣,数十双眼睛都集中在章邯脸上,想看他惶恐着急的样子。那知章邯从袖内抽出一卷白绫,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还夹着彩色的作战地形图,要近侍转呈二世,他胸有成竹地说:
“那是臣多日来拟订的一项转换骊山囚徒为征伐军的计划,并附录消灭山东群盗的作战构想图。”
“啊,看来他真是有心人!"大臣之中有人赞叹。
“不但有心,而且有才干胆识。"另一位大臣钦佩地说。
二世看也未看立即裁示:
“授卿全权处理,封卿为平东将军,择日拜将,丞相和将军着手配合!”
17
回到宫中,二世立即召来赵高,向他抱怨今天御前会议上的情形,这一来正好合了赵高的心意,二世恨恨地说:
“这三个老家伙联合起来对付我!”
“这也难怪,"赵高安慰他说:“先帝在位日久,对每个大臣的性格和底细都摸得清清楚楚,众大臣当然不敢乱说话,或有所作怪的动作。如今陛下这样年轻,凡事都斗不过他们,何必和他们公开举行什么御前会议?话稍微说错一点,就会自暴其短,天子称朕,朕者沉也,就是要群臣听不到他的声音。今后有事要他们上奏简,臣可协助陛下慢慢思考批复,只有陛下抓他们的毛病,他们再也找不到陛下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