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秦始皇大传

秦始皇大传 第75节

十七年年底,他们等待的事终于发生了。

宫外下着大雪,室内未生火,寒冷的程度比室外好不了多少。
修长儒雅的李牧,全身甲胄危坐在正中席案上,他的一双卧蚕眉紧皱,单凤眼微闭,陷入了沉思。他刚接到赵王的诏命,召他和副将司马尚回朝任职,将军和副将职务由赵葱及颜聚接替,人已在途中,先命李牧准备交接事宜。
左侧席案上坐的是副将司马尚,他容颜苍老,头发花白,中等身材,乃是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曾参加过长期之役。他此时也是神色仓惶,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在侧坐的则是一名年轻裨将,乃赵名将廉颇的儿子廉越,他生得一张国字脸,隆鼻海口,如今是满脸充满愤慨。
“数年经营,废于一旦。"李牧抚摸着三绺清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末将早对将军建议过,要提防郭开这个小人,必要时也可用点钱财敷衍一下。"司马尚哭丧着脸说。
“现在说这些已没有用了,司马将军,郭开富可敌国,我们怎样送,也满足不了他,"李牧笑着安慰他说:“再说我们征收的都是民脂民膏,用在国防抗秦上是应该的,怎么可以用来填郭开那人永远填不满的贪婪之洞!”
廉越接着声如洪钟地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郭开诬告我们造反,我们就真的反了吧!相信全军士卒和战区百姓都会拥戴将军的!”
“那怎么可以?这岂不是弄假成真,反而给郭开诬中了吗?"李牧摇摇头。
“这些年来,将军一直表现忠诚,为什么主上还是会听信郭开那个小人的谗言?"司马尚沮丧地说。
“莫提那个昏君了,整日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狂欢彻夜,什么时候来过战区,看看士卒和民间的劳累疾苦!"廉越气愤填膺地吼着说。
“廉越,不要这样说主上,"李牧苦笑了笑:“所谓檐水日滴,阶石为穿,屋檐滴下的雨水虽然无力,但天长日久,阶石仍然会滴成孔洞,何况郭开日夜都陪侍主上,进谗言的机会太多了,主上怎么能不信?再加上那位赵悦老先生,不知为什么帮我的倒忙,发动邯郸市井人物、战区百姓为我请愿,说我功劳太大,武安君已不够,应该封侯裂土,增食邑为二十万户!”
“赵悦到底是好意还是恶意?"司马尚问。
“管他是好意还是恶意,总之害惨了我们!”廉越粗声粗平地插口。
“商人无祖国,利之所在就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市井豪侠更是无祖国,只要能生存,随处都是依附寄生的地方。赵悦是秦王政的养外祖父,他想将他的地下势力渗透天下。有这两个原因,当然他会帮秦国的忙。”
“我曾建议将军注意来自秦国的那个女间。"司马尚叹口气说:“将军总认为自己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一切妖魔鬼怪,想不到还是栽在她和郭开手上。”
“我不是没有注意,"李牧带点歉意地对司马尚说:“只是无法抵抗。每次我回朝述职,我都会暗示明告地提醒主上,众口铄金,曾母虽贤,连闻三次曾参杀人,也会弃织夺窗而逃。何况主上对臣之知,不如曾母知子深,而会进谗的绝不止三人,也不会止于三次。”
“结果仍然如此!"司马尚摇头。
“将军准备如何做?"廉越问:“赵葱和颜聚几天内就会抵达。”
“传令下去各军准备交接没有?"李牧问廉越。
“今天上午已传令下去了,"廉越回答:“只是军心似乎有点不稳。”
“主帅交替,士卒情绪浮动,这也是人之常情,"李牧笑着说:“我以前在边塞守关,遭谗调开,最后还不是复起?前次封武安君调右丞相,也是明升暗降,夺我兵权,但到秦军入侵时,不是还要用到我吗?”
“这次可不一样,"廉越说:“据末将得到的消息,郭开想置将军于死地,兵权一交出就会收押,罪名就是谋反!”
“我李牧十六岁以良家子从军,身经百战,受轻重伤不下二十次,如今行年五十有一,老母年前去世,孓然一身,家无恒产,身无长物,我造反是为了谁?"李牧大笑,笑声充满凄凉。
室内三人皆无话可说,陷入沉默。
突然中军来报:
“全军旅尉以上领军二百余人,正在中庭等候接见。”
“也好,省得我一一前往辞行。"李牧皱皱眉头说。

天下着鹅毛大雪,地为厚厚的冰雪所积封,番吾城整个是白茫茫一片。
两百多位李牧军将领,身披重甲,全跪倒在中庭雪地上,每人口鼻所吐出的热气,和天上飘着的雪花相映。他们全都沉默不语,脸上充满了愤恨和坚决。
李牧刚踏进中庭,这些人突然发声,就像迅雷一样惊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请将军不要中计,继续领导我们!”
“各位弟兄请起,军中换将乃是常事,为何要看得如此严重?"李牧勉强挤出微笑:“只要抗秦保国,谁当主将来领导各位,不都是一样?”
经李牧这一说,众人群中嘈杂起来。
“将军忠心耿耿却屡次遭谗,这次不能再上当了!"有人大声吼着。
“说我们谋反,我们就真的造反,杀进邯郸,砍下郭开那个奸贼的狗头!"也有人高声喊叫。
“将军不要上当!"更多的人品声高呼。昏君奸贼不害死你绝不罢休!
你自己不打紧,赵国还要靠何人?”
“将军继续领导我们!不要接受乱命!"众人几乎是同口一声。
李牧做手势要大家静下来,他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说:
“各位同生死共患难的弟兄,李牧知道各位是爱护我,但我们要是真的抗命,岂不是正中了奸人的阴谋?我李牧行事一直磊落,丹心更可坦对天日,各位不要为了一时冲动,使全军蒙羞,也为李牧带来平生的污点!”
这时人群中有人站起,李牧一看,正是骑卒都尉赵敢,他是宗室,算起来还是赵王迁同高祖的旁支哥哥。年龄三十不到,长得龙眉凤眼,一看就发现得到他的王室血统。
将赵国边区变成秦军泥淖,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功劳,他不但英勇,而且足智多谋,乃是李牧军将领中的人望领袖。他此时侃侃而谈。
“将军听从赵王乱命,不是利国而是误国,不是爱君而是害君!”
“赵都尉此话怎讲?"李牧故作不解地问。
“郭开一直想置将军于死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将军遇害,谁来领导赵国抗秦?没有将军,秦亡赵有如囊中取物,这些年来的战役都已证明这件事实。国家一破,赵王降为臣虏,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不是将军害了他么?”
“依你之见呢?"李牧问。
“依末将之见,不造反,也拒绝交出兵权,赵国三分之二的精锐部队在此,赵王无力讨伐,战区军民一向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国库经费,我们就这样抗秦下去,赵王总有清醒的一天。”
“这个主意最好!"二百余名威猛武将齐声大吼,声彻云霄,堂前避寒的鸟雀尽皆惊起,振翅欲飞,喳喳叫个不停。
等得众人喊声停歇后,李牧突然卧蚕眉紧皱,向身后中军喝道:
“赵敢出言狂妄,扰乱军心,拿下交军正议处!”
几名中军围上来抓人,赵敢微笑着伸出双臂,自动就缚,口中还带着哽咽地说:
“末将死不足惜,只望将军以国为念,珍惜自己这根赵国唯一的栋梁!”
“事不只关赵都尉一人,我们都愿接受军法从事。"跪在雪地的诸将同声齐喊,互相伸手捆绑起来。
李牧正皱着眉头思考该如何找台阶下时,门军领班又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气喘喘地说:
“将军,大事不好!”
“什么事这样慌张?"李牧心底一震。
“好多的百姓都跪在大门前,要求见将军!”
“唉!"李牧长长叹了口气,转头苦笑对司马尚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司马将军,我们出去看看。”
将军府门前宽广的大校场上,白皑皑的雪地上跪满黑压压的人群,男妇老幼都有,有的妇女还背负婴儿,手上牵着幼儿。他们全都捧着香案,点燃蜡烛,口中喃喃祈祷,一见李牧出来,全都高声叫喊:
“李将军不要丢弃我们不管!”
李牧再往左右一看,目光所及的大街和巷口全都是跪在雪地、手捧香案的民众,他忍不住心中一阵酸楚。
赵国边境百姓几百年来都苦,先是韩、魏、赵互攻,边境一直是战场,近百年来秦孝公崛起,入侵中原,赵国是主要目标,这些边区城市也就成为主要战场,毁灭掉又在废墟上重建,没多久又遭到毁灭,百姓很难过到一天真正太平无事的日子。
这几年来全靠李牧坐镇,韩魏不敢窥视不说,连秦军试了几次后,如今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百姓都知道,目前太平丰裕的生活全是李牧所赐,李牧一走,又会恢复到以前的朝不知夕、日夜担心受怕的日子。
“我能这样丢其他们不管吗?"李牧此时在心中自问:“只为忠于那个母为比婢女、本身又只会斗鸡走狗、吹弹拉唱的赵王?管他的,为了这些可怜的百姓,管别人要怎么说,管历史会怎样写,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管不了这许多了!赵敢的话也许可行,我不公然言反,但也不交出兵权,赵王应该有清醒的一天。”
一下决心,他反而变得舒坦自在起来。他要中军们奔走于百姓丛中传话,李将军绝不走,要与整个战区乡亲父老共生死。
听了中军的传话,百姓同声欢呼,心满意足地逐渐散去。
回到中庭,只见那领军校尉仍然自绑着跪在雪地上,赵敢两手反绑跪在众人前面。
李牧不发一言地解掉赵敢的捆绑,同时期静地对众人说:
“李牧愿留在这里与各位共生死!”
众人闻言,全都从地上跳起高呼万岁,纷纷互相解绑。
李牧宣布了三项原则——
第一、不言反,只是不交出兵权。
第二、不勉强,不愿跟随者自动离去。
第三、不让部众有后顾之忧,父子同在军者,父归;兄弟同在军者,兄归;独子及新婚不满一年者,归家。
最后一项李牧特别说明,既然下定决心,那些家住战区外的士卒,恐怕要花费时日等待赵王清醒,很长一段时间有家归不得了。

齐虹清醒过来,发觉自己睡在一间布置华丽室内的床上。她摇了摇仍然有点发晕的头,很久想不起自己刚才做了些什么?怎么会睡到这里来的?
她中了郭开的道?她检视一下自己,衣衫仍然是整齐的,身上也没有什么异样,她暂时放了心。
她第一个冲动是想喊人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再一想,还是先冷静一下,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打算。
她在茶壶里倒了一杯茶,喝下去后神智清醒多了。她才想起刚才是和郭开一起用餐,三年了,他们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很多,郭开也一直尊重她,所以她逐渐对他失去了戒心。
她想起郭开哭丧着脸对她说:
“三年来的努力,再加上赵悦在外面的配合,总算主上相信李牧会反,派赵葱去取代,想不到李牧真的反了,拒不交出兵权。”
“这样一来,不正好证实你的话不假,赵王以后会对你更信任,李牧既然公然反抗,你们就没有法子治他了么?"她笑着说。
她这一笑不打紧,郭开又看呆了。她拍拍席案,他才惊醒过来说:
“全国三分之二最精良的军队都在他手上,而且又是全军逼他反的,谁拿他有办法?何况他不言反,只是不交兵权。”
首节 上一节 75/14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王阳明大传

下一篇:三国谋将周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