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第103节
十三爷进来,邬思明只朝他点头招呼了一下,继续往下说:“太子,从卦象上来说,这是个否极泰来的吉卦。依学生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您正和四爷、十三爷忙着户部的事,抽不开身。皇上临时决定,把清查刑部的差,派了八爷,这也是常情嘛,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学生送太子八个字:‘但做好事,休问前程’。”
“唔?此话怎讲?”太子不解地问。
邹思明从容不迫地说:“太子容禀。您只要按皇上的教诲,为君分忧,为国分忧,修身养性,努力去做就是了,不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太子立为储君已经三十多年了,皇上能为这点小事,迁罪于您吗?”
太子一想,唔——对呀,宰白鸭的事儿,与我无关。刑部的差既然派了老八,让他折腾去吧,我管他干什么。这么一想,他放心了。这些时,为了户部的事,与十三弟闹得不愉快,见老十三来了,太子也不想在这儿多待,便对三阿哥胤祉说:“三弟,邹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也放心了。咱们不谈这事儿了,走,陪我去看看你编的新书法。”说完,拉着胤祉走了。
胤祥心中一阵不痛快:这是怎么回事?大清早急急忙忙地把我叫来,说是要商议大事,怎么我一来他就突然走了呢?他这儿正生气呢,不防邬思明冷冷地撂出一句话来:“四爷、十三爷,请恕学生直言,太子的地位,恐怕危险了!”
胤祯大吃一惊,“什么,什么?邬先生,请说明白点。”
邬思明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四爷,事情明摆着。太子在位已经三十多年,皇上对他是又疼爱、又不满。这次户部的差事办砸了,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就在这节骨眼上,刑部又出了事,皇上却派了八爷去当钦差。这是因为朝野上下,都在称赞八爷的才干,皇上是在有意地试探一下八爷,看他能不能办好这件事。当今皇上乃千古少见的英明之主,这个决策不是轻易做出的。说白了,是皇上要在办事的能力上,拿八爷和太子做个比较。如果八爷把刑部的差事办得让皇上满意,那太子……”
邬思明突然停住口不说了,但是,胤祯和胤祥不是糊涂人,他们能听不出这话外之音吗?父皇是要在太子和老八之间做个考查,做个选择。胤祯也好、胤祥也罢,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太子党”的人,如果太子倒了,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四爷胤祯谋事细密,他疑惑不解地瞧着邬思明问道:“邬先生,至于这么严重吗?”
“嗯,还不止如此。四爷您想啊,皇上要在太子和八爷之间做个比较,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先和太子商量。可是太子协理朝政已经多年了,皇上决定的事,在下圣旨前,先给太子透个风,也不为过啊,皇上却没有这样做。君臣父子之间,疑虑、提防和不信任,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这,不是好兆头啊!”
四爷沉思着,又问:“嗯——先生说得有理。照您这么说,我们也要做些防备才对,是吗?”
邬思明淡然一笑,宽慰说:“哦,四爷和十三爷倒不必过于担心。这次户部差事停办,皇上把施世纶和尤明堂都放了外任,而且限期出京,不容迟缓。这是皇上为国家保存精英,保存忠良大臣的一片苦心哪。对他们两个尚且如此,对您们二位实心办差,又没大错的皇子,圣上岂能不加保全,一概贬斥呢!”
胤祥急了:“邬先生,那,那我们哥俩该怎么办呢?”
“十三爷,请稍安勿躁。学生刚才所说,不过是以大局而论。刑部的事,不是十天八天能办完的。太子再无能,皇上也决不会说废就废。请四爷、十三爷给学生一点时间,让我多看看,多想想,然后为四爷献一良策。至于眼下嘛,学生能馈赠二位的,只有四个字:静观待变。”邬思明站起身来,略一拱手:“四爷、十三爷,学生告辞了。”说完,拄着拐杖头也不回地径自去了。
胤祥被邬思明这番话说得心神不宁,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正要说话,却被四阿哥胤祯拦住了:“十三弟,你不要着急上火,还是我那句老话,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呢。你也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气,什么事都揽着。咱们就按邬先生说的,静观待变,瞧老八能折腾出个什么样来。好了,好了,你什么都别说了。告诉我,你去看阿兰了吗?给四哥讲讲你的艳遇如何?”
胤祥垂头丧气地把去见阿兰的情形说了一遍,末了又说:“四哥,我真不明白,看阿兰的样子,像是变了心,可又像有什么难言之隐。那任伯安呢,又非逼着她到我身边来。莫非,他任伯安想打我的什么主意不成?”
四爷思忖了一下说:“嗯,你想得对。阿兰是变了心,还是有苦难言,你可以暂时不去多想。即使她真的变了心,也没什么可惜的。天下好女子多得很,你还怕娶不上福晋吗?但是,任伯安这个人,咱们可不能不防。我派人打听过了,这个小小的京官书办,在六部衙门里说一不二,阿哥皇亲家里,他直出直进,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人物。他为什么要打你的主意,打的又是什么主意,你可得心中有数啊!”
老四、老十三在这儿发愁,老八可正在那儿神气着哪!一接到皇上派他当钦差去清理刑部的旨意,他马上就明白,出风头、显能耐,就在这一回了。太子和老四、老十三办砸了户部的差事,我要是办好了刑部的事,在父皇面前,谁高谁低,谁优谁劣,那还不是小秃头上的虱于——明摆着的吗?所以,圣旨一下,他马上递牌子求见,请父皇面授机宜。又大事铺张,把步兵统领衙门的兵调来一部分,严密地布置了刑部的关防。下令刑部大小官员,一律不许回家。而且封了大印,封了档案,封了天牢,把个庄严无比的刑部闹了个鸡飞狗跳墙。他自己呢,却稳坐府邸,按兵不动,一直到第七天的头上,才摆出了钦差大臣、阿哥皇子的全副仪仗、执事,前呼后拥地来到刑部。顺天府尹隆科多,见八爷的大轿来到门前,连忙飞跑几步,跪在轿前请安:
“顺天府尹隆科多迎候八爷。奴才奉了九门提督赵逢春将军的军令,在这里统管刑部关防。八爷有什么吩咐,奴才当尽力照办。”
八阿哥胤禩,从容不迫地下了大轿,向隆科多虚扶了一下,满脸堆笑地说:“隆科多,免礼,起来吧。你办事很得力,这外面的事,我就指望你了。”一边说,一边迈开大步,进了刑部大门。门前站立的戈什哈连忙高喊一声:
“钦差大臣、八爷驾到——”
这一声喊不要紧,惊动了刑部大堂上的所有官员。他们被软禁在这里,说是:“集中办差”,可是,大印封了,档案封了,有什么差事可办啊。大伙坐在一起,你看我,我瞧你,大眼瞪小眼,已经七天了。今儿个,正在愣神儿呢,忽听一声“钦差驾到”的传呼,几乎是人人心惊肉跳,个个变貌失色,“刷”的一下,全都站起来了。满族的刑部尚书桑泰尔,汉族的刑部侍郎唐赍成领头,急急忙忙地迎到大堂外边。但见八爷胤禩身穿团龙江牙海水袍子,项带东珠,气字轩昂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簇拥着十六名带刀侍卫,三十二名太监。刑部官员们一见这阵势,不敢怠慢,“啪啪啪”,马蹄袖打得一片山响,齐刷刷地跪了下来。桑泰尔颤声说道:
“罪臣桑泰尔率刑部职官,跪迎钦差大人。恭请圣安,请八爷安。”
胤禩神色庄严地走到上首,沉着脸,冰冷地说了一句:“圣躬安泰。”又突然换了笑脸:“二位大人请起,各位都请起吧。”说着,回身大踏步走上堂去,在正中的公案后边坐下。待众人都跟进来之后,他笑眯眯地开言了:
“各位,这次本贝勒奉旨到刑部办差,受命已经七日,可是忙于查阅档案,没来刑部看望大家,劳各位在此久候,你们也都辛苦了。”胤禩这个开场白,说得十分客气,也十分体贴。刑部的官员们都在心中暗自庆幸,嗯,八爷不愧人称八佛爷,果然能体谅下情。可是,没容他们往下想呢,就听胤禩口风一变,突然严厉起来:“众位,国家设立刑部,为的是以刑法律条治理天下,使善良百姓能安居乐业、奸猾之徒无藏身之所。可是,在堂堂京师重地,圣上眼皮底下,竟然发生了‘宰白鸭’这前古未有的丑事!我已查过,现在在押的四十八名待决死囚中,还有四人不是正身。你们身为朝廷大员,受大清的深恩厚泽,操天下之生杀大权,这样做,对得起皇上的重托吗?对得起皇上爱民之圣德吗?”胤禩越说越气,“呼”的站起身来,把堂木“啪”的一拍:“隆科多,你进来!”
隆科多在门口候着呢。他真想不到,这位平日和善的八贝勒,发起脾气来,竟是这样的令人胆寒。听见八爷喊他,连忙进来叩头:
“奴才隆科多在!”
“摘掉桑泰尔、唐赍成的顶戴!”
“扎!”隆科多一挥手,几个如狼似虎的戈什哈拥了进来,把跪在地下的刑部尚书、侍郎的顶戴摘了。其余官员见此情景,都吓得脸色发白,冷汗直流,心中不住地打鼓,不知这位八爷抓住了他们什么把柄。却听胤禩又开口了:
“即日起,刑部所有官员,一律脱掉官服,在衙门办差,随时听候本钦差传唤问话,不准回家。你们都知道,我八爷从来是宽容的,等案子查清楚,奏明圣上之后,自会有公正的发落。”说完,看也不看下边呆若木鸡的众官员,径自走下大堂,到签押房里坐下披阅刑部的档案文书去了。他心中暗暗高兴,这一手“敲山震虎”唱得还不错。看来,只要把这帮老官僚、京油子镇住,刑部的事不难办好。
哪知,他刚刚坐下,九阿哥胤礻唐就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八哥,恭喜恭喜,你好得意啊!”
老八突然一惊,抬起头来:“啊?哦,是九弟来了,你,你不是病了吗?”
老九嬉皮笑脸地说:“咳,我哪儿有什么病啊,我是给八哥您瞧病来的。怎么,八哥您一点没感觉吗,您病得可不轻啊,要不要我给你请个大夫?嘿嘿……”
八爷糊涂了:“什么,什么,我病得不轻,九弟,你说什么胡话?”
“哈……八哥,你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不知道,你在咱二十多个兄弟中是最有人缘的人,为什么今天却办出这样糊涂的事儿?”
八爷更不明白了:“九弟,你越说,我越不懂了。我谈不上有什么人缘,不过是一向与人为善,仁义待人,不敢轻易作践人罢了。今天……今天我办了什么错事儿了。”
“咳,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做不明白;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自毁长城?”
“什么,什么,我奉旨办差,禀公办事,谁是我的长城,我又怎么自毁长城了?老九,你别给我绕圈子了好不好。”
老九知道,戏唱到这儿,得换角了,“好好好,我说不清这事儿,你和他们说吧。”老九说着,向屋外叫了一声:“十四弟,你们进来给八哥当面说吧。八哥,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甩手走了,把个八阿哥胤禩撂到这儿,正不知如何是好呢,一抬头,老十四胤礻题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随从模样的人进来了。老八定睛一看,啊!这不是任伯安吗?
第十五章 闯禁地任伯安放刁 受挟制众皇子就范
十四阿哥胤礻题办事也真绝。他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把任伯安带到了刑部,这可把胤禩给难住了。如今,胤禩身为钦差大臣,奉旨清查刑部。这里的事,朝野瞩目,都瞪着眼瞧着他老八呢。十四弟呀十四弟,你怎么这样胆大包天,竟然把任伯安领到这儿来了呢?不过,这位八爷城府很深,平日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任伯安突然跟着老十四来这里,他心中尽管吃惊,脸上却一点儿也没露出来。他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笑着和老十四打招呼:“哟,是十四弟呀,你不是去视察陕甘军务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位十四阿哥胤礻题,今年刚满二十岁,他和四阿哥胤祯是一母同胞。俩人的脸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情却绝不相同。四阿哥胤祯冷峻严肃,而十四阿哥胤礻题,却豪爽放荡。他大大咧咧地向八哥请了安,便笑呵呵地说:“好啊八哥,您可真有能耐。好家伙,瞧瞧刑部这些官儿们,平日耀武扬威,好不吓人。今天可倒好,你八哥一声令下,他们就乖乖地脱了官袍,衣帽不整,既像一群叫化子,又像一群死了亲爹老子的丧家犬。哈哈哈……”
八阿哥刚才在刑部大堂上威风凛凛,出手狠辣,镇住了刑部的官员,也出足了风头。他正在暗自得意呢,想不到九弟突然闯进了刑部。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打了一阵让人琢磨不透的哑谜,就扬长而去了。紧接着,这位十四弟又带了任伯安,而且大声叫嚷,放言无忌。八阿哥不高兴了:“十四弟,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还是这个脾气?说话没遮没拦的,也不怕丢了皇子的身份吗?”
老十四满不在乎地说:“咳,八哥,这有什么?你十四弟就这个德行。怎么,如今八哥你当了钦差,老弟在你面前说句笑话也不成吗?”
老十四说得不错,他就是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老八一想,在这儿不能和他叫真儿,得先把任伯安这老小子给治住。想到这儿,他脸色一寒冲着任伯安就发上火儿了:“任伯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任伯安躬身施礼,规规矩矩地回答:“回八爷,小的知道。这是刑部,是钦差大人八爷奉旨办差的地方。”
八爷的脸阴沉得可怕:“嗯?!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奉召唤,擅来此地?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吗?难道你想上八爷我这儿来撞木钟吗?”
八爷这话说得够重了。哪知,任伯安根本不怕。他冲着八爷打了一躬,笑眯眯地说:“八爷,您老这话说得重了。小人哪儿有那么大的胆量呢?不过小的侍候各位阿哥时间长了,今儿个随十四爷来瞧瞧您老罢了。八爷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
八爷把手一挥:“哼!你不用在这儿耍嘴皮子。我问你,户部追交欠款时,我听说六爷、七爷还有十五爷的欠账都是你替他们还的。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多银子?”
任怕安一阵好笑:“咳,八爷要说这话可就见外了。银子这玩艺儿虽然好,可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要它干什么?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多银子。可是阿哥们有的在云南倒卖药材,有的在那里开挖铜矿,有的呢,在兴安岭的金矿上收税,还有的在柳条边挖人参。这些事,阿哥们都不方便自己出面,就让我老任去经管。我哪能顾得过来呀,只好派人去照应。这些人得了财也自然要孝敬我。其实呢,这都是阿哥们应该得的钱。我收下来,也不过是替阿哥们暂时保管一下罢了。阿哥有困难时,我不出钱谁出呢?就说上回那个老道张德明给八爷算卦的事儿吧,八爷一高兴赏了他一万两银子,又让他当了白云观的观主。咳,他一个出家人,要那么多银子干啥,就转送给我。我呢,就拿这钱替阿哥们还账了。八爷,我任伯安没本事,可也不糊涂。常言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阿哥们龙子凤孙,拔根汗毛比我的腰还粗,我不靠阿哥们又靠谁呢?我要不替阿哥们出力,还让谁去应这个差呢?”
任伯安左弯右绕的这一大番话,把八阿哥胤禩说傻眼了。怎么了?任伯安说的这些事八阿哥都知道,这都是以他为首的阿哥党所为。老八在幕后,老九、老十四他们在前台,指挥着任伯安去干的。可是,倒卖药材、私开铜矿、收受金税、偷挖人参,全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犯法的事。无论哪一件,让皇上知道了,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尤其是请张德明算卦的事,更不得了。什么八爷头顶有白气笼罩,什么“王上加白”,如果传了出去,就是谋逆造反的大罪呀!一个念头在胤禩的头脑中闪过:不行,任伯安这小子知道的太多了,此人决不能留。不如趁今天这个机会,以私闯刑部大堂的罪名杀了他,绝了这个后患……
任伯安是何等机灵的人啊。他见八爷沉思不语,马上就明白了这位皇阿哥的心思,谦恭地一笑又说话了:“八爷,您老别发愁。我任伯安是个明白人。俗话说:法不传六耳。今儿个在这里的,只有八爷和十四爷,您二位都是我任伯安的护身符。您老放心,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把那些事说出去的。八爷刚才说我是来撞木钟,还真让您说对了。不瞒八爷,我任伯安替阿哥们还账的钱里,就有宰白鸭挣的钱。八爷您要是真的这样雷厉风行,大杀大砍地叫起真儿来,闹得大家寒了心,可不好收场啊。就算我任伯安认死也不招,可我手下替爷们办事的人,要是有个言差语错的,那可就……”说到这儿,任伯安突然停住不说了。八阿哥心头一震,哦!对了,看来杀一个任伯安容易,要堵住所有知情人的嘴,可就难了。这……怎么处置好呢?
老八这儿正为难呢,老十胤礻我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了。他也不看谁在谁不在,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上了:“八哥,我替你把顺天府的事儿查清了。好家伙,那里押了八个死囚犯,竟有三个白鸭,还都是任伯安那小子一个人干的。除了隆科多,顺天府的人都吃了任伯安的贿赂,还得了吗?!我看,你下个令,把任伯安这小子抓来杀了算了。不然的话,会把九哥也牵连进去的。”
老十正说到兴头上,却不防任伯安在一边开口了:“十爷,您老吉祥。小的任伯安跑到您前边了。这不,十四爷把我带来投案自首来了,小人正等着听八爷。十爷的发落呢!”
老十胤礻我一听这话愣住了。他万万想不到任伯安就在眼前,而且如此大胆放肆。他恶狠狠地走上前去,“啪”的一个大耳光打在任伯安的脸上,怒气冲冲地说:“原来你就是任伯安,竟然如此没有王法,不懂规矩,跪下!”
任伯安并没有跪下,更没求饶。他捂着被打肿的脸颊,嘿嘿一笑说:“十爷,您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有话好商量嘛。好歹我任伯安也是给十爷卖过命的。”
“什么,什么?你,你给我卖过命?我连你的面儿都没见过,我让你办什么事儿了?你不过打着我九哥的牌子,招摇撞骗罢了,关我什么事儿?”
任伯安冷冷地一笑:“嘿嘿嘿……十爷,您老真是贵人多忘事儿。还记得吗,那年太子要配春药,可是倒处找不到雪莲。何柱儿求了您,您又让管家找了我,才弄到了这味药,听说太子吃了之后很有作用。还有,十爷在关外收金税的事也是小人帮着办的。这件事,皇上跟前的侍卫鄂伦岱也知道一点儿,不知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两件事呢?”
十爷一听任伯安这话,又急又气又上火。帮太子配春药和在关外私收金税都是犯法的事,都不能让外人知道,更不能让皇上抓住。所以任伯安这一说,胤礻我还真有点发毛。可是,这位十爷和八阿哥不同,他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抓住手还敢不认账呢,能听任伯安的威胁吗?他心想,我身为皇子,你任伯安算个什么东西,敢对我这样说话。老子今天一不做,二不休,我一刀宰了你,也好断了这个把柄,绝了这个后患。想到这儿,他一翻脸怒声喝道:“好好好,今天老子算看清了你任伯安的嘴脸。既然你能找到雪莲为太子配春药,老子我有肺痨,听说人血馒头能治,我再向你要一付!”说着,“哐啷”一声拔出腰间宝剑,瞪着气得血红的眼睛,逼近了任伯安。
老十四连忙上前拦住他:“十哥,别生气,别生气,有话慢慢说嘛。这任伯安是九哥的人,九哥怕他自己在场不好说话,才让我出面领任伯安来见八哥的。打狗看主人,杀了他,九哥面子上也不好看是不是。任伯安,你小子愣着干什么,还不给十爷磕头赔礼。”
任伯安见有人替他说话,更来劲儿了。磕头赔礼?得了吧。你老十敢杀我吗?想到这儿他不慌不忙地说:“十爷,您老要想杀我容易得很,那还不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吗?不过,您的三尺龙泉虽然锋利,恐怕杀不了东宫的管事太监何柱儿,更杀不了皇上的侍卫鄂伦岱吧。我死了不要紧,谁还给您搭桥牵线,从中说话呢?何柱儿他们恐怕也就不肯替十爷再瞒着了,万一皇上知道了,十爷,您老看咱们俩的人头是谁的更值钱呢?”
八阿哥胤禩越听越吃惊,到了这会儿简直心惊肉跳了。任伯安口若悬河,像舌战群儒似的说了这么半天,表面上听起来,恭顺谦卑,没有一句过头话,简直像一个老朋友在耐心他说服规劝。可是仔细一品,哪句话都透着威胁,哪句话都有莫大的压力。此人太可怕了!可是,此人也决不能杀。想到这儿,他出来说话了:
“哎,我说老任哪,你怎么也当真了呢?十爷不过是试试你的胆量,看能不能把大事托付给你。看来,你还真行,处变不惊,有国士风度。你放心,不会杀你的。这刑部签押房,是钦差大臣处理公务的地方,怎么能随便杀人呢?好了,好了,这地方乃机务重地,你待久了万一被人看见不合适。你道乏吧。回去告诉我九弟,就说吃过晚饭我去拜会他。”
刚才十爷动怒拔剑的时候,任伯安还真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会儿,听八爷这么一说,他马上见风转舵:“哈哈哈……八爷、十爷、十四爷,请放心,小的任伯安活一天,就要为阿哥们效忠一天,不会变心的。既然八爷吩咐了,小的自当遵命,我告退了。”说完,团团一揖转身走了。
任伯安一走,老十胤礻我可不干了:“八哥,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刑部这大案子刚接手,让任伯安这么一搅和,还怎么收场?”
老十四胤礻题却扑哧一下笑了:“十哥,你性子太直了,没看见太子、老四、老十三把差事办砸了吗?为什么?就是太认真了,这朝廷上的事,弯弯绕绕纠缠不清,八哥要是也认真去办,照样也得砸了。何况,这刑部的事牵连着咱们好几个兄弟,还有一大帮官员,八哥现在树威信还来不及呢,捅了马蜂窝可怎么好?”
老十无可奈何地问:“那,依你说该怎么办?咱们总得让八哥交差吧。”
老十四早就想好了:“十哥,你放心,这事儿好办。依我说,就像八哥现在这样,把雷响得大大的,把地皮淋得湿湿的,让父皇看着高兴就行。至于最后,挑那小不溜的官员杀上几个,掩人耳目就算了呗。”
八阿哥仔细品味着十四弟这番高论,心中暗自琢磨了一番,对两个弟弟说:“老十不要着急,老十四你也不要太张狂。刚才这话,不准再说。要小心,如果有一点蛛丝马迹被父皇抓住了,我们干得再好也功亏一篑了。嗯——任伯安这小子嘛,杀他、留他都有后患,倒是个难办的事。老十四,你回去告诉老九,让他尽快把任伯安送出京城,暂避一时,躲一躲风头。哎,老九搞的那个什么‘百官行述’是不是也在任伯安手中?”
老十四尚未说话,老十却奇怪了。忙问:“什么‘百官行述?’”
老十四狡黠地一笑说:“回十哥,这事儿正是任伯安一手操办的。这老小子还真有两手。他给朝廷中有头有脸儿的官员和外官中巡抚以上的官员,一人立了一本秘密的册子,里面记得可全了。何年当官,什么出身,投的谁的门路,又是怎么升的官儿,还有政绩优劣,人品好坏,给谁送过礼,收过谁的贿赂,等等,等等。一句话,这些官员一辈子干了什么好事、坏事,简直是点滴不露,全记在册子上。哼,这就是把柄,这就是威慑力量。谁敢不听咱们的,一查这个百官行述,点给他两句,谁能不心惊,谁敢不服,谁敢不乖乖地听咱们摆布?要想成大事,这可是最要紧。最不容忽视的。十哥,这回你该明白为什么要留下任伯安了吧?”
老十不言声了。老八却深沉地说:“二位兄弟,此事要绝对保密。除了老九和咱们哥儿仨,谁也不能告诉。十四弟,任伯安的事,你和老九商量一下,必须尽快妥善安排。要保护好他,让他今后少出头露面,明白了吗?”
老十四正要答话,忽听外边一声传呼:“圣旨到——”
老八不敢怠慢,连忙整好袍服,带着两个兄弟出房跪下,迎接圣旨。这次捧旨前来的不是别人,却是大阿哥胤禔和十三阿哥胤祥。这位大阿哥,年已将近四十,发了福,长得又胖又高,一张国字脸上总带着一副居高临下的笑容。他快步走到上首,朗声说道;“皇上有旨,着皇九子胤礻唐,皇十子胤礻我和皇十三子胤祥,会同钦差大臣皇八子胤禩共同办理刑部事宜。钦此。”
几位皇子连忙磕头:“儿臣领旨。”
大阿哥胤禔连忙上前搀起几个弟弟。弟兄们见礼之后,胤祥笑着对胤禩说:“八哥,小弟这回跟着你干了。有什么差,八哥只管吩咐,小弟不会给你丢脸的。”
八阿哥胤禩满面笑容地说:“好好好,十三弟,我最喜欢你这脾气,敢说敢为,敢怒敢笑。咱们弟兄携起手来,干好父皇交办的差事就是了。”
“好,八哥说得好。小弟一定遵命。哎。我和大哥刚才来的时候,正碰上一个人从刑部出去,好像是八哥府上的那个任伯安。我叫了他一声,他却没答应。八哥,任伯安上刑部干什么来了?”
老八急忙掩饰:“咳,十三弟,你看错人了吧?再说,任伯安是你九哥的人,他来找我干什么?”八阿哥胤禩虽然是笑着回答,心中却不免一惊:“嗯,父皇把老十三也派到刑部来,莫非是对我不放心吗?”
?”
“唔?此话怎讲?”太子不解地问。
邹思明从容不迫地说:“太子容禀。您只要按皇上的教诲,为君分忧,为国分忧,修身养性,努力去做就是了,不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太子立为储君已经三十多年了,皇上能为这点小事,迁罪于您吗?”
太子一想,唔——对呀,宰白鸭的事儿,与我无关。刑部的差既然派了老八,让他折腾去吧,我管他干什么。这么一想,他放心了。这些时,为了户部的事,与十三弟闹得不愉快,见老十三来了,太子也不想在这儿多待,便对三阿哥胤祉说:“三弟,邹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也放心了。咱们不谈这事儿了,走,陪我去看看你编的新书法。”说完,拉着胤祉走了。
胤祥心中一阵不痛快:这是怎么回事?大清早急急忙忙地把我叫来,说是要商议大事,怎么我一来他就突然走了呢?他这儿正生气呢,不防邬思明冷冷地撂出一句话来:“四爷、十三爷,请恕学生直言,太子的地位,恐怕危险了!”
胤祯大吃一惊,“什么,什么?邬先生,请说明白点。”
邬思明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四爷,事情明摆着。太子在位已经三十多年,皇上对他是又疼爱、又不满。这次户部的差事办砸了,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就在这节骨眼上,刑部又出了事,皇上却派了八爷去当钦差。这是因为朝野上下,都在称赞八爷的才干,皇上是在有意地试探一下八爷,看他能不能办好这件事。当今皇上乃千古少见的英明之主,这个决策不是轻易做出的。说白了,是皇上要在办事的能力上,拿八爷和太子做个比较。如果八爷把刑部的差事办得让皇上满意,那太子……”
邬思明突然停住口不说了,但是,胤祯和胤祥不是糊涂人,他们能听不出这话外之音吗?父皇是要在太子和老八之间做个考查,做个选择。胤祯也好、胤祥也罢,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太子党”的人,如果太子倒了,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四爷胤祯谋事细密,他疑惑不解地瞧着邬思明问道:“邬先生,至于这么严重吗?”
“嗯,还不止如此。四爷您想啊,皇上要在太子和八爷之间做个比较,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先和太子商量。可是太子协理朝政已经多年了,皇上决定的事,在下圣旨前,先给太子透个风,也不为过啊,皇上却没有这样做。君臣父子之间,疑虑、提防和不信任,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这,不是好兆头啊!”
四爷沉思着,又问:“嗯——先生说得有理。照您这么说,我们也要做些防备才对,是吗?”
邬思明淡然一笑,宽慰说:“哦,四爷和十三爷倒不必过于担心。这次户部差事停办,皇上把施世纶和尤明堂都放了外任,而且限期出京,不容迟缓。这是皇上为国家保存精英,保存忠良大臣的一片苦心哪。对他们两个尚且如此,对您们二位实心办差,又没大错的皇子,圣上岂能不加保全,一概贬斥呢!”
胤祥急了:“邬先生,那,那我们哥俩该怎么办呢?”
“十三爷,请稍安勿躁。学生刚才所说,不过是以大局而论。刑部的事,不是十天八天能办完的。太子再无能,皇上也决不会说废就废。请四爷、十三爷给学生一点时间,让我多看看,多想想,然后为四爷献一良策。至于眼下嘛,学生能馈赠二位的,只有四个字:静观待变。”邬思明站起身来,略一拱手:“四爷、十三爷,学生告辞了。”说完,拄着拐杖头也不回地径自去了。
胤祥被邬思明这番话说得心神不宁,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正要说话,却被四阿哥胤祯拦住了:“十三弟,你不要着急上火,还是我那句老话,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呢。你也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气,什么事都揽着。咱们就按邬先生说的,静观待变,瞧老八能折腾出个什么样来。好了,好了,你什么都别说了。告诉我,你去看阿兰了吗?给四哥讲讲你的艳遇如何?”
胤祥垂头丧气地把去见阿兰的情形说了一遍,末了又说:“四哥,我真不明白,看阿兰的样子,像是变了心,可又像有什么难言之隐。那任伯安呢,又非逼着她到我身边来。莫非,他任伯安想打我的什么主意不成?”
四爷思忖了一下说:“嗯,你想得对。阿兰是变了心,还是有苦难言,你可以暂时不去多想。即使她真的变了心,也没什么可惜的。天下好女子多得很,你还怕娶不上福晋吗?但是,任伯安这个人,咱们可不能不防。我派人打听过了,这个小小的京官书办,在六部衙门里说一不二,阿哥皇亲家里,他直出直进,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人物。他为什么要打你的主意,打的又是什么主意,你可得心中有数啊!”
老四、老十三在这儿发愁,老八可正在那儿神气着哪!一接到皇上派他当钦差去清理刑部的旨意,他马上就明白,出风头、显能耐,就在这一回了。太子和老四、老十三办砸了户部的差事,我要是办好了刑部的事,在父皇面前,谁高谁低,谁优谁劣,那还不是小秃头上的虱于——明摆着的吗?所以,圣旨一下,他马上递牌子求见,请父皇面授机宜。又大事铺张,把步兵统领衙门的兵调来一部分,严密地布置了刑部的关防。下令刑部大小官员,一律不许回家。而且封了大印,封了档案,封了天牢,把个庄严无比的刑部闹了个鸡飞狗跳墙。他自己呢,却稳坐府邸,按兵不动,一直到第七天的头上,才摆出了钦差大臣、阿哥皇子的全副仪仗、执事,前呼后拥地来到刑部。顺天府尹隆科多,见八爷的大轿来到门前,连忙飞跑几步,跪在轿前请安:
“顺天府尹隆科多迎候八爷。奴才奉了九门提督赵逢春将军的军令,在这里统管刑部关防。八爷有什么吩咐,奴才当尽力照办。”
八阿哥胤禩,从容不迫地下了大轿,向隆科多虚扶了一下,满脸堆笑地说:“隆科多,免礼,起来吧。你办事很得力,这外面的事,我就指望你了。”一边说,一边迈开大步,进了刑部大门。门前站立的戈什哈连忙高喊一声:
“钦差大臣、八爷驾到——”
这一声喊不要紧,惊动了刑部大堂上的所有官员。他们被软禁在这里,说是:“集中办差”,可是,大印封了,档案封了,有什么差事可办啊。大伙坐在一起,你看我,我瞧你,大眼瞪小眼,已经七天了。今儿个,正在愣神儿呢,忽听一声“钦差驾到”的传呼,几乎是人人心惊肉跳,个个变貌失色,“刷”的一下,全都站起来了。满族的刑部尚书桑泰尔,汉族的刑部侍郎唐赍成领头,急急忙忙地迎到大堂外边。但见八爷胤禩身穿团龙江牙海水袍子,项带东珠,气字轩昂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簇拥着十六名带刀侍卫,三十二名太监。刑部官员们一见这阵势,不敢怠慢,“啪啪啪”,马蹄袖打得一片山响,齐刷刷地跪了下来。桑泰尔颤声说道:
“罪臣桑泰尔率刑部职官,跪迎钦差大人。恭请圣安,请八爷安。”
胤禩神色庄严地走到上首,沉着脸,冰冷地说了一句:“圣躬安泰。”又突然换了笑脸:“二位大人请起,各位都请起吧。”说着,回身大踏步走上堂去,在正中的公案后边坐下。待众人都跟进来之后,他笑眯眯地开言了:
“各位,这次本贝勒奉旨到刑部办差,受命已经七日,可是忙于查阅档案,没来刑部看望大家,劳各位在此久候,你们也都辛苦了。”胤禩这个开场白,说得十分客气,也十分体贴。刑部的官员们都在心中暗自庆幸,嗯,八爷不愧人称八佛爷,果然能体谅下情。可是,没容他们往下想呢,就听胤禩口风一变,突然严厉起来:“众位,国家设立刑部,为的是以刑法律条治理天下,使善良百姓能安居乐业、奸猾之徒无藏身之所。可是,在堂堂京师重地,圣上眼皮底下,竟然发生了‘宰白鸭’这前古未有的丑事!我已查过,现在在押的四十八名待决死囚中,还有四人不是正身。你们身为朝廷大员,受大清的深恩厚泽,操天下之生杀大权,这样做,对得起皇上的重托吗?对得起皇上爱民之圣德吗?”胤禩越说越气,“呼”的站起身来,把堂木“啪”的一拍:“隆科多,你进来!”
隆科多在门口候着呢。他真想不到,这位平日和善的八贝勒,发起脾气来,竟是这样的令人胆寒。听见八爷喊他,连忙进来叩头:
“奴才隆科多在!”
“摘掉桑泰尔、唐赍成的顶戴!”
“扎!”隆科多一挥手,几个如狼似虎的戈什哈拥了进来,把跪在地下的刑部尚书、侍郎的顶戴摘了。其余官员见此情景,都吓得脸色发白,冷汗直流,心中不住地打鼓,不知这位八爷抓住了他们什么把柄。却听胤禩又开口了:
“即日起,刑部所有官员,一律脱掉官服,在衙门办差,随时听候本钦差传唤问话,不准回家。你们都知道,我八爷从来是宽容的,等案子查清楚,奏明圣上之后,自会有公正的发落。”说完,看也不看下边呆若木鸡的众官员,径自走下大堂,到签押房里坐下披阅刑部的档案文书去了。他心中暗暗高兴,这一手“敲山震虎”唱得还不错。看来,只要把这帮老官僚、京油子镇住,刑部的事不难办好。
哪知,他刚刚坐下,九阿哥胤礻唐就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八哥,恭喜恭喜,你好得意啊!”
老八突然一惊,抬起头来:“啊?哦,是九弟来了,你,你不是病了吗?”
老九嬉皮笑脸地说:“咳,我哪儿有什么病啊,我是给八哥您瞧病来的。怎么,八哥您一点没感觉吗,您病得可不轻啊,要不要我给你请个大夫?嘿嘿……”
八爷糊涂了:“什么,什么,我病得不轻,九弟,你说什么胡话?”
“哈……八哥,你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不知道,你在咱二十多个兄弟中是最有人缘的人,为什么今天却办出这样糊涂的事儿?”
八爷更不明白了:“九弟,你越说,我越不懂了。我谈不上有什么人缘,不过是一向与人为善,仁义待人,不敢轻易作践人罢了。今天……今天我办了什么错事儿了。”
“咳,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做不明白;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自毁长城?”
“什么,什么,我奉旨办差,禀公办事,谁是我的长城,我又怎么自毁长城了?老九,你别给我绕圈子了好不好。”
老九知道,戏唱到这儿,得换角了,“好好好,我说不清这事儿,你和他们说吧。”老九说着,向屋外叫了一声:“十四弟,你们进来给八哥当面说吧。八哥,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甩手走了,把个八阿哥胤禩撂到这儿,正不知如何是好呢,一抬头,老十四胤礻题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随从模样的人进来了。老八定睛一看,啊!这不是任伯安吗?
第十五章 闯禁地任伯安放刁 受挟制众皇子就范
十四阿哥胤礻题办事也真绝。他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把任伯安带到了刑部,这可把胤禩给难住了。如今,胤禩身为钦差大臣,奉旨清查刑部。这里的事,朝野瞩目,都瞪着眼瞧着他老八呢。十四弟呀十四弟,你怎么这样胆大包天,竟然把任伯安领到这儿来了呢?不过,这位八爷城府很深,平日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任伯安突然跟着老十四来这里,他心中尽管吃惊,脸上却一点儿也没露出来。他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笑着和老十四打招呼:“哟,是十四弟呀,你不是去视察陕甘军务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位十四阿哥胤礻题,今年刚满二十岁,他和四阿哥胤祯是一母同胞。俩人的脸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情却绝不相同。四阿哥胤祯冷峻严肃,而十四阿哥胤礻题,却豪爽放荡。他大大咧咧地向八哥请了安,便笑呵呵地说:“好啊八哥,您可真有能耐。好家伙,瞧瞧刑部这些官儿们,平日耀武扬威,好不吓人。今天可倒好,你八哥一声令下,他们就乖乖地脱了官袍,衣帽不整,既像一群叫化子,又像一群死了亲爹老子的丧家犬。哈哈哈……”
八阿哥刚才在刑部大堂上威风凛凛,出手狠辣,镇住了刑部的官员,也出足了风头。他正在暗自得意呢,想不到九弟突然闯进了刑部。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打了一阵让人琢磨不透的哑谜,就扬长而去了。紧接着,这位十四弟又带了任伯安,而且大声叫嚷,放言无忌。八阿哥不高兴了:“十四弟,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还是这个脾气?说话没遮没拦的,也不怕丢了皇子的身份吗?”
老十四满不在乎地说:“咳,八哥,这有什么?你十四弟就这个德行。怎么,如今八哥你当了钦差,老弟在你面前说句笑话也不成吗?”
老十四说得不错,他就是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老八一想,在这儿不能和他叫真儿,得先把任伯安这老小子给治住。想到这儿,他脸色一寒冲着任伯安就发上火儿了:“任伯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任伯安躬身施礼,规规矩矩地回答:“回八爷,小的知道。这是刑部,是钦差大人八爷奉旨办差的地方。”
八爷的脸阴沉得可怕:“嗯?!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奉召唤,擅来此地?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吗?难道你想上八爷我这儿来撞木钟吗?”
八爷这话说得够重了。哪知,任伯安根本不怕。他冲着八爷打了一躬,笑眯眯地说:“八爷,您老这话说得重了。小人哪儿有那么大的胆量呢?不过小的侍候各位阿哥时间长了,今儿个随十四爷来瞧瞧您老罢了。八爷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
八爷把手一挥:“哼!你不用在这儿耍嘴皮子。我问你,户部追交欠款时,我听说六爷、七爷还有十五爷的欠账都是你替他们还的。你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多银子?”
任怕安一阵好笑:“咳,八爷要说这话可就见外了。银子这玩艺儿虽然好,可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要它干什么?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多银子。可是阿哥们有的在云南倒卖药材,有的在那里开挖铜矿,有的呢,在兴安岭的金矿上收税,还有的在柳条边挖人参。这些事,阿哥们都不方便自己出面,就让我老任去经管。我哪能顾得过来呀,只好派人去照应。这些人得了财也自然要孝敬我。其实呢,这都是阿哥们应该得的钱。我收下来,也不过是替阿哥们暂时保管一下罢了。阿哥有困难时,我不出钱谁出呢?就说上回那个老道张德明给八爷算卦的事儿吧,八爷一高兴赏了他一万两银子,又让他当了白云观的观主。咳,他一个出家人,要那么多银子干啥,就转送给我。我呢,就拿这钱替阿哥们还账了。八爷,我任伯安没本事,可也不糊涂。常言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阿哥们龙子凤孙,拔根汗毛比我的腰还粗,我不靠阿哥们又靠谁呢?我要不替阿哥们出力,还让谁去应这个差呢?”
任伯安左弯右绕的这一大番话,把八阿哥胤禩说傻眼了。怎么了?任伯安说的这些事八阿哥都知道,这都是以他为首的阿哥党所为。老八在幕后,老九、老十四他们在前台,指挥着任伯安去干的。可是,倒卖药材、私开铜矿、收受金税、偷挖人参,全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犯法的事。无论哪一件,让皇上知道了,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尤其是请张德明算卦的事,更不得了。什么八爷头顶有白气笼罩,什么“王上加白”,如果传了出去,就是谋逆造反的大罪呀!一个念头在胤禩的头脑中闪过:不行,任伯安这小子知道的太多了,此人决不能留。不如趁今天这个机会,以私闯刑部大堂的罪名杀了他,绝了这个后患……
任伯安是何等机灵的人啊。他见八爷沉思不语,马上就明白了这位皇阿哥的心思,谦恭地一笑又说话了:“八爷,您老别发愁。我任伯安是个明白人。俗话说:法不传六耳。今儿个在这里的,只有八爷和十四爷,您二位都是我任伯安的护身符。您老放心,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把那些事说出去的。八爷刚才说我是来撞木钟,还真让您说对了。不瞒八爷,我任伯安替阿哥们还账的钱里,就有宰白鸭挣的钱。八爷您要是真的这样雷厉风行,大杀大砍地叫起真儿来,闹得大家寒了心,可不好收场啊。就算我任伯安认死也不招,可我手下替爷们办事的人,要是有个言差语错的,那可就……”说到这儿,任伯安突然停住不说了。八阿哥心头一震,哦!对了,看来杀一个任伯安容易,要堵住所有知情人的嘴,可就难了。这……怎么处置好呢?
老八这儿正为难呢,老十胤礻我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了。他也不看谁在谁不在,一进门就大声嚷嚷上了:“八哥,我替你把顺天府的事儿查清了。好家伙,那里押了八个死囚犯,竟有三个白鸭,还都是任伯安那小子一个人干的。除了隆科多,顺天府的人都吃了任伯安的贿赂,还得了吗?!我看,你下个令,把任伯安这小子抓来杀了算了。不然的话,会把九哥也牵连进去的。”
老十正说到兴头上,却不防任伯安在一边开口了:“十爷,您老吉祥。小的任伯安跑到您前边了。这不,十四爷把我带来投案自首来了,小人正等着听八爷。十爷的发落呢!”
老十胤礻我一听这话愣住了。他万万想不到任伯安就在眼前,而且如此大胆放肆。他恶狠狠地走上前去,“啪”的一个大耳光打在任伯安的脸上,怒气冲冲地说:“原来你就是任伯安,竟然如此没有王法,不懂规矩,跪下!”
任伯安并没有跪下,更没求饶。他捂着被打肿的脸颊,嘿嘿一笑说:“十爷,您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有话好商量嘛。好歹我任伯安也是给十爷卖过命的。”
“什么,什么?你,你给我卖过命?我连你的面儿都没见过,我让你办什么事儿了?你不过打着我九哥的牌子,招摇撞骗罢了,关我什么事儿?”
任伯安冷冷地一笑:“嘿嘿嘿……十爷,您老真是贵人多忘事儿。还记得吗,那年太子要配春药,可是倒处找不到雪莲。何柱儿求了您,您又让管家找了我,才弄到了这味药,听说太子吃了之后很有作用。还有,十爷在关外收金税的事也是小人帮着办的。这件事,皇上跟前的侍卫鄂伦岱也知道一点儿,不知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两件事呢?”
十爷一听任伯安这话,又急又气又上火。帮太子配春药和在关外私收金税都是犯法的事,都不能让外人知道,更不能让皇上抓住。所以任伯安这一说,胤礻我还真有点发毛。可是,这位十爷和八阿哥不同,他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抓住手还敢不认账呢,能听任伯安的威胁吗?他心想,我身为皇子,你任伯安算个什么东西,敢对我这样说话。老子今天一不做,二不休,我一刀宰了你,也好断了这个把柄,绝了这个后患。想到这儿,他一翻脸怒声喝道:“好好好,今天老子算看清了你任伯安的嘴脸。既然你能找到雪莲为太子配春药,老子我有肺痨,听说人血馒头能治,我再向你要一付!”说着,“哐啷”一声拔出腰间宝剑,瞪着气得血红的眼睛,逼近了任伯安。
老十四连忙上前拦住他:“十哥,别生气,别生气,有话慢慢说嘛。这任伯安是九哥的人,九哥怕他自己在场不好说话,才让我出面领任伯安来见八哥的。打狗看主人,杀了他,九哥面子上也不好看是不是。任伯安,你小子愣着干什么,还不给十爷磕头赔礼。”
任伯安见有人替他说话,更来劲儿了。磕头赔礼?得了吧。你老十敢杀我吗?想到这儿他不慌不忙地说:“十爷,您老要想杀我容易得很,那还不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吗?不过,您的三尺龙泉虽然锋利,恐怕杀不了东宫的管事太监何柱儿,更杀不了皇上的侍卫鄂伦岱吧。我死了不要紧,谁还给您搭桥牵线,从中说话呢?何柱儿他们恐怕也就不肯替十爷再瞒着了,万一皇上知道了,十爷,您老看咱们俩的人头是谁的更值钱呢?”
八阿哥胤禩越听越吃惊,到了这会儿简直心惊肉跳了。任伯安口若悬河,像舌战群儒似的说了这么半天,表面上听起来,恭顺谦卑,没有一句过头话,简直像一个老朋友在耐心他说服规劝。可是仔细一品,哪句话都透着威胁,哪句话都有莫大的压力。此人太可怕了!可是,此人也决不能杀。想到这儿,他出来说话了:
“哎,我说老任哪,你怎么也当真了呢?十爷不过是试试你的胆量,看能不能把大事托付给你。看来,你还真行,处变不惊,有国士风度。你放心,不会杀你的。这刑部签押房,是钦差大臣处理公务的地方,怎么能随便杀人呢?好了,好了,这地方乃机务重地,你待久了万一被人看见不合适。你道乏吧。回去告诉我九弟,就说吃过晚饭我去拜会他。”
刚才十爷动怒拔剑的时候,任伯安还真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会儿,听八爷这么一说,他马上见风转舵:“哈哈哈……八爷、十爷、十四爷,请放心,小的任伯安活一天,就要为阿哥们效忠一天,不会变心的。既然八爷吩咐了,小的自当遵命,我告退了。”说完,团团一揖转身走了。
任伯安一走,老十胤礻我可不干了:“八哥,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刑部这大案子刚接手,让任伯安这么一搅和,还怎么收场?”
老十四胤礻题却扑哧一下笑了:“十哥,你性子太直了,没看见太子、老四、老十三把差事办砸了吗?为什么?就是太认真了,这朝廷上的事,弯弯绕绕纠缠不清,八哥要是也认真去办,照样也得砸了。何况,这刑部的事牵连着咱们好几个兄弟,还有一大帮官员,八哥现在树威信还来不及呢,捅了马蜂窝可怎么好?”
老十无可奈何地问:“那,依你说该怎么办?咱们总得让八哥交差吧。”
老十四早就想好了:“十哥,你放心,这事儿好办。依我说,就像八哥现在这样,把雷响得大大的,把地皮淋得湿湿的,让父皇看着高兴就行。至于最后,挑那小不溜的官员杀上几个,掩人耳目就算了呗。”
八阿哥仔细品味着十四弟这番高论,心中暗自琢磨了一番,对两个弟弟说:“老十不要着急,老十四你也不要太张狂。刚才这话,不准再说。要小心,如果有一点蛛丝马迹被父皇抓住了,我们干得再好也功亏一篑了。嗯——任伯安这小子嘛,杀他、留他都有后患,倒是个难办的事。老十四,你回去告诉老九,让他尽快把任伯安送出京城,暂避一时,躲一躲风头。哎,老九搞的那个什么‘百官行述’是不是也在任伯安手中?”
老十四尚未说话,老十却奇怪了。忙问:“什么‘百官行述?’”
老十四狡黠地一笑说:“回十哥,这事儿正是任伯安一手操办的。这老小子还真有两手。他给朝廷中有头有脸儿的官员和外官中巡抚以上的官员,一人立了一本秘密的册子,里面记得可全了。何年当官,什么出身,投的谁的门路,又是怎么升的官儿,还有政绩优劣,人品好坏,给谁送过礼,收过谁的贿赂,等等,等等。一句话,这些官员一辈子干了什么好事、坏事,简直是点滴不露,全记在册子上。哼,这就是把柄,这就是威慑力量。谁敢不听咱们的,一查这个百官行述,点给他两句,谁能不心惊,谁敢不服,谁敢不乖乖地听咱们摆布?要想成大事,这可是最要紧。最不容忽视的。十哥,这回你该明白为什么要留下任伯安了吧?”
老十不言声了。老八却深沉地说:“二位兄弟,此事要绝对保密。除了老九和咱们哥儿仨,谁也不能告诉。十四弟,任伯安的事,你和老九商量一下,必须尽快妥善安排。要保护好他,让他今后少出头露面,明白了吗?”
老十四正要答话,忽听外边一声传呼:“圣旨到——”
老八不敢怠慢,连忙整好袍服,带着两个兄弟出房跪下,迎接圣旨。这次捧旨前来的不是别人,却是大阿哥胤禔和十三阿哥胤祥。这位大阿哥,年已将近四十,发了福,长得又胖又高,一张国字脸上总带着一副居高临下的笑容。他快步走到上首,朗声说道;“皇上有旨,着皇九子胤礻唐,皇十子胤礻我和皇十三子胤祥,会同钦差大臣皇八子胤禩共同办理刑部事宜。钦此。”
几位皇子连忙磕头:“儿臣领旨。”
大阿哥胤禔连忙上前搀起几个弟弟。弟兄们见礼之后,胤祥笑着对胤禩说:“八哥,小弟这回跟着你干了。有什么差,八哥只管吩咐,小弟不会给你丢脸的。”
八阿哥胤禩满面笑容地说:“好好好,十三弟,我最喜欢你这脾气,敢说敢为,敢怒敢笑。咱们弟兄携起手来,干好父皇交办的差事就是了。”
“好,八哥说得好。小弟一定遵命。哎。我和大哥刚才来的时候,正碰上一个人从刑部出去,好像是八哥府上的那个任伯安。我叫了他一声,他却没答应。八哥,任伯安上刑部干什么来了?”
老八急忙掩饰:“咳,十三弟,你看错人了吧?再说,任伯安是你九哥的人,他来找我干什么?”八阿哥胤禩虽然是笑着回答,心中却不免一惊:“嗯,父皇把老十三也派到刑部来,莫非是对我不放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