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第64节
“啊,他们后营的军队,不是去增援前翼了吗?”
“不,刚才咱们见到的灯笼火把都是疑兵。”王辅臣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又中计了。他想下令快后退,哪还来的及呀。只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之后,四周燃起千万只火把,照得泾河两岸如同白昼。三万官军铺天盖地地围了上来,把王辅臣的兵将,分成几块,团团包围住了。火光之中,金盔银甲的图海,横刀跃马,拦住了王辅臣:“哈……马鹞子。早早下马归降吧,我念及当年的交情,替你在圣上面前保奏,放你一条生路。”
王辅臣并不答话,狂吼着催马杀了过去,手中一杆混铁戟舞得风车一般,挡者披靡。龚荣遇护定了王辅臣,左冲右突,杀向前去。
图海却并不接战,勒马一旁,指挥着众军,把王辅臣等层层包围起来。
王辅臣杀得性起,只想赶快冲出包围,与马一贵张建勋等合兵一处。但是他无论走到那里,眼前总是一片刀丛剑树。护在他身后的龚荣遇,早已杀得满身是血,却还是拼死力战,好容易保着王辅臣冲到泾河岸边,回身一看,自己的兵丁只剩下七八个人了,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向王辅臣大叫一声:“大哥,快走吧。”
话音刚落,面前红光一闪,“刷”地排开了一支队伍,周培公仗剑怒目,立在队前冷笑一声:“你们走不了啦!”
王辅臣心灰意冷,突然发出一阵狂笑:“哈……想不到我马鹞子血战疆场三十年,今日落得如此下场!”他提戟在手,猛向自己心口刺去。龚荣遇急忙把他拉住,回头又对周培公说:“培公贤弟,你竟如此相逼吗?来吧,冲着哥哥我来吧!”
周培公陡然一惊;才认出面前这个浑身是血的人竟是自己的奶哥,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龚荣遇再不答话,向王辅臣的战马猛抽一鞭,风驰电掣般地闯了出去,跃过泾河,消失在黑夜之中。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泾水两岸,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死伤一万多人,投降了六千有余。马一贵死在乱军之中。王辅臣侥幸逃脱性命,只好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战。图海乘胜挥师,把平凉城团团包围起来。
这平凉古城,北据六盘,南扼陇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大的城墙,全用一色的大条石砌成,易守难攻。城北的虎墩,更是十分险要。远看,它不过是一个土丘,形如卧虎,近看,才知它与城墙隔河相对,四周俱是刀削一般的陡壁,中间挖出了一个平台,又有洞穴通连。守兵在上边放箭,下边就无法靠近。这虎墩的最高处,是一个半亩见方的平地,中间盖着一个石楼,楼后有一道云梯与城中相连。图海带着人马,猛冲硬打了七天七夜,结果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急得图海非要亲自率队冲锋,却被周培公拦住了:“军门不要急躁,想不出攻上虎墩的妙策,谁上都是一样。学生有一计在此,且待明日,定可拿下它。”
图海闷闷不乐地随着周培公回到大营,正要问他有何妙计,却见塘马送来了六百里加急的军报,原来,朝廷探得贵州省有一万叛军,正星夜兼程赶来平凉,增援马鹞子,再看后面,却是几份有关南方局势的战报。原来孔四贞已经回到京城,被康熙迎入内宫,可是孙延龄投降之后,却被吴世琮诱以军饷,在桂林城外杀害。吴世琮又带着汪士荣写给傅宏烈的亲笔书信,把傅宏烈骗到广州杀死。朝廷命令各省巡抚,严密缉查汪士荣,如果拿获,就地处决。
傅宏烈惨死的消息,使周培公的心情十分沉重。周培公想起了当年和傅宏烈同船八天,一路清谈的情景。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诚恳谦逊,尤其是他对撤藩的精辟见解。都令周培公十分敬佩,可是,他过于相信汪士荣,以?
傅宏烈惨死的消息,使周培公的心情十分沉重。周培公想起了当年和傅宏烈同船八天,一路清谈的情景。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诚恳谦逊,尤其是他对撤藩的精辟见解。都令周培公十分敬佩,可是,他过于相信汪士荣,以致上了这个奸佞小人的当,壮志未酬身遭大难,想起来真让人痛心哪!图海也是傅宏烈的老朋友。康熙初年,自己被贬之时,曾得到傅宏烈的不少帮助。在傅宏烈被逮入京之时,图海又见到他不畏死难,敢于直言面君的气概。三藩闹事之初,傅宏烈招募义军,拖住了孙延龄和尚之信的后腿,更是有大功于朝廷啊!可是他,他怎么却被汪士荣这小子骗了呢?哼,如果汪土荣来到这里,我一定要亲手宰了他为傅宏烈报仇。
眼下,军情正急,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怀念祭奠亡友,而贵州一万叛军即将开来的消息,更不容他们有片刻的延误。当夜周培公调集中军兵土,紧张地准备了一番。次日拂晓,攻打虎墩的战斗又打响了。虎墩上的守军,还在不停地放箭,忽见官军队伍中,树起了七百多根长竿,竿头绑着沾了油的棉被,每根竿子由五名健壮的兵士举着,宛如一支大火把。蜂拥着冲向虎墩。上面的守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呢,这七百多支大火把已经把虎墩包围了起来,一声喊,又扔上了中间的平台。霎时间,整个虎墩,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下面的清兵,又用唧简一个劲儿地向上喷油。高原风席卷而来,真是火仗风威,风助火势。虎墩上的守兵哭爹叫娘,乱成了一团。上面虽然有井,可是哪里能救得了这大火呀!王吉贞带着满身的火冲到虎墩南边,高声哭叫着:“爹爹,快来救孩儿一把吧。”喊声未绝,他已被烧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图海见火攻得手,指挥兵士架起云梯,攻上了虎墩,又把红衣大炮也拉了上来,居高临下,炮口直对着城内,“轰轰”,两声巨响,城内已是一片火光,一片哭声。他兴奋地喊道:“好,好啊,炸得痛快,炸塌这座贼城!看他马鹞子敢不投降!”他正要下令,让炮手继续开炮,周培公却把他拦住了:“军门,不要再打炮了。”
“啊!为什么?”
“这座城里不只是叛兵,还有四万百姓呢,我们这支军队,在察哈尔时,已经抢掠了不少民间财物,现在,兵士们一个个红着眼盯着城里。再来一次屠城,虽然获胜,也难免有罪呀!”
“嗳!这是打仗,不能发善心。你是怕将来明珠会参你是吗?有我呢!”
“不,军门!如果能利用这个形势,逼使王辅臣与朝廷缔结城下之盟,对收降王屏藩,安定西线局势都是大有好处的。”
“嗯。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学生愿借将军虎威,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王辅臣。”
“啊!这怎么能行,王辅臣首鼠两端,张建勋阴险毒辣,我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军门关爱之情,学生感佩于心。但眼下,我强敌弱,王辅臣除了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况且我们必须赶在贵州叛军之前,拿下平凉。兵贵神速,不能再迟了。我明早进城。请将军在明日午时向城中居民稀少的督衙后边再开上两炮,助我成功!另外,请军门传令,让城东的围城部队,退到五里之外。”
次日一早,周培公青衣小帽,骑马来到平凉东门口叫城:“喂!城上军士听了:我乃大清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有要事要与王辅臣将军商议,快快开城!”
东门的守将是张建勋。他接到城楼上军校的报告,一边派人去禀告王辅臣,一边亲自登上城楼,一见下边站的果然是周培公,不由得心头火起:“好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又来施什么鬼计?俺老张不是好惹的。”
“哦——如此说来,你就是张建勋将军喽,眼下的情势,你我心中都有数,不必做此口舌之争,在下是特来给你们指一条生路的。”
张建勋骂了一声:“滚开,老子不上你的当。”他正要下令放箭,一个旗牌官匆匆跑上城楼,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他愣了一下改口说道:“好吧,我们王军门传你进去,暂且寄下你这颗首级。如有半句差错,你休想出城。”
城门吱吱呀呀地开了,周培公正要打马进城,却见远处突然飞跑过来一匹骏马。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马上向周培公一拱手说:“你我一同入城如何?”
周培公一楞,仔细打量这人。见他身材修长,细眉俊目,虽略带病态,却是面如三春桃李,身似玉树临风。便诧异地问道:“足下何人,你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同踏这凶险之地呢?”
“哈……我是何人无关重要。大周皇朝五万精兵旦夕可至,平凉城又何险之有呢?”
周培公陡然一惊:“啊?听话音此人定是吴三桂派来的,他还要盘问,城内的张建勋却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啊,好好好,老朋友来了,先生,您好啊!”
周培公又是一惊,诧异地问:“怎么,你们认识?”
那人从背上抽出一柄玉萧拿在手中抚弄着,嘿嘿一笑说道:“不才汪士荣,待从云南赶来看望几位老朋友。想不到咱们两国来使,竟要一同走进这平凉城了。请吧!”
大清的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和吴三桂大周朝的谋士汪士荣,双双来到平凉,又同时并辔入城的消息,轰动了全城。军士们都想看一看,他们此行。究竟会为这支连遭惨败的大军,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王辅臣此时的心境十分复杂。刚才,东门口的兵士来报,说是周培公要入城见他,他的心里又喜又惊,喜的是这一下抓住了烧死王吉贞的仇人,可以为儿子雪耻复仇了;惊的是周培公竟有如此的胆量,竟敢在这样的时刻,只身一人闯入这已经杀红了眼的平凉大军中。他派人在外边支起了一口大油锅,点着干柴烧旺了火,准备着一言不合就把周培公抛入油锅,活活地烹了他!可是汪士荣怎么也来了呢,他为什么又偏偏和周培公遇到了一块呢?他们两人各保其主水火不容,假如在这里争执起来,自己又将怎样调处呢?
此刻,龚荣遇的心境也是十分矛盾。从长远说,他希望培弟能说服王辅臣,投降反正归顺大清,既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又能与培弟、与老母团圆;但心里却又不希望培弟冒生命危险进入之虎穴狼窝。当他听到王辅臣下令支起油锅,又看到这蒸腾而起的油烟时。他的心收紧了,连忙走到王辅臣的面前;怀着深深的关注劝说道:“大帅,康熙皇上和吴三桂两家,对我们都有恩有怨。这次交战,我们的损失太惨重了,对以后的事,不能不多留条后路,汪士荣这个人,内含狡诈,言而无信,咱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虽然他说已经带来了援兵,可援兵在哪几呢;即或真的有援兵,能保准打败图海吗?我们不能不多个心眼呀!”
“嗯,兄弟你不明白,我们刚打了败仗,若果就此投降,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不得不为将士们着想啊,何况吉贞他已经……咳”
王辅臣说不下去了,龚荣遇深情地说:“大哥,我明白你的难处和苦处。这样吧,把他们请进来,不管是什么话让他们都说完,咱们再慢慢商议个办法。既然两家都来了,总是多了个可供选择的机会。大哥,你看这样好吗?”
王辅臣没有马上回答,他心里明白,一来龚荣遇说得有道理,二来眼下城中只有不到七千人。这些人又大部分是龚荣遇的部下,他的话自己能不听吗?沉思了好久,才吐出一句话来:“传令,放炮,开中门,迎接客人!”
第四十四章 出奇谋浩气惊四座 入险地正言说愚顽
王辅臣的总督行辕中门洞开,两行锦衣花帽的亲兵,在甬道两旁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几十名中军护卫,举着寒光闪闪的大砍刀,组成了一条刀胡同,正堂前边的天井院子里,支着一口大铁锅。锅下烈焰熊熊,锅内滚油翻腾。柴烟、油烟混在一起,把好端端的一座院落,薰得乌烟瘴气、阴森恐怖。
周培公看着这故作威势的排场,不觉暗暗一笑。他整整衣衫迈着沉稳的方步,穿过刀丛剑林,昂然走到正堂。
汪土荣知道,王辅臣这一套是摆给周培公看的,所以心中十分坦然,待武士们收了刀剑之后才微笑着走了进来。一见面,就是熟不拘礼的热情问候:“啊,辅臣兄,久违久违。各位老朋友都好啊!一别数年,辅臣兄还是这样凛凛虎威、烈烈英风,真是可敬可佩呀。汪士荣今日特率五万精兵,与辅臣兄会猎于平凉,振汉家之威风,灭夷狄之锐气,把图海这老匹夫好好地收拾一下……”
他说得热情洋溢,也说得慷慨激昂,可是除了张建勋之外,别的人却都反应冷淡。王辅臣沉着脸把手一挥,止住了他的唠叨,突然向周培公怒声问道:“你是谁,进了我这督军行辕,怎么连个名字都不报,难道是个不知礼法的狂妄之徒吗?”
周培公神情自若地瞟了一眼王辅臣,带着轻蔑的微笑开口了:“王将军这是在问我吗?不才乃荆门书生周培公,也就是你刚才传令要‘请’的周先生。将军既然说了‘请’字,又这样看重礼法,那么对你请来的客人,就当以礼相待。为何堂下摆了这刀丛油锅,堂上又是如此地倨傲不恭,慢说上邦天使不拜下国诸候,即令是平民相交,将军这样做法也不合主人之道吧?”
上来的第一个回合,王辅臣就被周培公这又挖苦又责怪的话打败了。他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挤出一句话来:“哼。好一张利口,好一个说客。汪先生,你请坐,我先请教一下这位周先生:你我两军对垒,胜负未分,你进城见我,有何要事呀?”
“什么,胜负未分,哈……,将军以三万训练有素的精兵与我开战,交手三次,十损七八,如今,将军固守这弹丸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只要我们图大将军一声令下,立时三刻,平凉就将化为一片焦土。请问将军这‘胜负未分’几个字,又是从何谈起呢?”
周培公这次进城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知道要想叫马鹞子王辅臣投降,就决不能在他面前示弱,只能镇之以威,晓之以理,先打掉他的锐气,灭了他的威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进了辕门之后,他见到王辅臣和张建勋对自己和对汪士荣明显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所以自己也拿出天国重臣的威势来。两番对话,都是用了咄咄逼人的口气。
果然,王辅臣被激怒了。他“啪”地一声拍案而起,用颤抖的手指着周培公喝问道:“我来问你,刘春所带的一千骑兵,可是你施用奸计,致使他全军覆没的?”
“噢,不不不,君子不掠人之美。此乃图海大将军亲临指挥。”
“那么泾河大战呢?”
“图大将军乃我三军主帅,自然也是他的功劳。在下职司参议,当然也要尽一份微薄之力。此一战,令将军报兵折将,当年雄威丢失殆尽,而在下不习武,不知兵,在紧急关头,却为将军放开一条生路,实在惭愧得很哪!”
听着周培公的奚落,王辅臣怒不可遏了:“我再问你,火烧虎墩的毒计,出自何人?”
“哦,将军不要这样怒气冲天。两军相遇,岂有不想取胜之理。虎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用火烧,又怎么能夺到我军手里呢?昔日诸葛武候就善用火攻,学生不过是读史书而有得,步先贤之后尘罢了,倒让将军夸奖了。”
周培公正在侃侃而谈,不提防王辅臣却突然冲到了面前,颤声说道:“好,你承认了就好。我儿子王吉贞惨死在你的手里,今天我就要你给我的儿子偿命!看见院子里的油锅了吗?你刚才说得很对,我这平凉孤城,确实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马上就要被你们攻破了。可惜的是你不能再去皇上那里请功领赏,却要葬身在这油锅之中了。”
“哈……,王辅臣哪王辅臣,你枉带了三十年的兵,也枉称这关西马鹞子的美名了,连兵法上最简单的‘知已知彼’这四个字都没有弄通,真是笑煞人也,哈……”
正在狂怒之中的王辅臣,被周培公这傲慢的笑声闹懵了,“嗯?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周培公还在笑个不停,眼泪都要笑出来了。突然,他止住笑声,正颜正色地说:“今日我周培公布衣青衫,来闯你马鹞子的辕门,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你却用死来吓唬我,这是不知彼;分明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却栽赃到我的头上,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这样无理的话来,是不知已。怎么,这点道理你也不懂了吗?”
王辅臣可真糊涂了:“什么,什么,我亲手杀了我的儿子,你疯了吗?”
“哼哼,王将军,你的儿子好端端地住在京城,沐浴皇上恩泽,安享富贵荣华;而你却背信弃义反叛朝廷,把儿子推向了断头台。皇上怀仁慈怜爱之心,施天高地厚之恩,不但不杀你的儿子,还特旨放他出京,与你团聚;你却把他拉入叛军,使他也陷身泥潭。而在至急至危至艰至险的关头,你自己安坐城中闭门不战,明知天军要攻打虎墩,而且一定能拿下虎墩,却非要把儿子送到必死之地,你的心中,何时替儿子着想过,你做父亲的慈爱在哪里?这难道不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吗?”
几句话,问得王辅臣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周培公却一发而不可止地说了下去:
“皇上待你王辅臣不谓不厚,将你抬入旗籍,对你寄以重托,让你开衙建府,位极人臣,可是你却残害大臣,欺凌百姓,无端造反,抗拒天兵,把皇上赐给你的豹尾枪束之高阁,也把皇上对你如海的恩情抛到脑后,这是你为臣不忠;三军将士追随你几十年,都想跟着你建功立业,讨得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而你却以一已之私,把他们领上歧途,使他们血洒疆场,魂游荒漠,今日平凉已是势如累卵,危在旦夕,而你还执迷不悟,要令全军将士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你为友不义;城中数万百姓,早已断炊,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翘首以待的是化干戈为玉帛,拨迷雾而见天,但是你却一意孤行,置百姓死活于不顾,要让平凉百姓陷于血海战火之中,这是你为官不仁;抚远大将军图海奉了皇上的旨意,命我入城,向尔晓以大义,指明前途,而你却出言不逊,相待无礼,又摆出这刀山油锅,以死相逼,定要绝这一条生路。这是你的谋事不智;当今吴三桂这个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乱世奸贼,已陷入众叛亲离、朝不保夕的困境,而你却仍将欺世盗名、卖主坑友的汪士荣迎入军旅,待如上宾,这则是你的见事不明。似你这等不忠、不义、不仁、不慈、不智、不明的无知之徒,如何能当得起关西马鹞子的美名,又如何能作这三军统帅?今日周某把话说到这里,何去何从,王将军,你自己斟酌吧!”
周培公一气说完,昂然走到桌前,拉过一把椅子来,撩袍翘腿坐了下去,目光如电地扫视着堂下众人。
这一番义正辞严、酣畅淋漓的斥责,把王辅臣骂得满面羞惭心惊胆寒,刚才那凶神恶煞般的气焰,突然消失了。他惶惶不安地连连后退着,终于跌坐在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王辅臣的部下从啸聚山林到从军入伍,都是血战疆场的亡命徒,戎马半生的兵油子。特别是王辅臣的中军卫士们,刚烈勇猛而野性难驯。他们哪听过这句句入耳、针针见血的大道理,哪见过这满腹经纶、口若悬河的盖世奇才啊?一个个脸上虽然如痴如呆,心里却暗暗赞佩。
张建勋见势不妙,连忙向汪世荣投去求助的眼神,汪世荣呢,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就才而论,自己恐怕不是周培公的对手。王辅臣手下的鲁莽军汉那就更不堪一击了。看着王辅臣垂头丧气、自悔自责的神情,汪士荣心里很清楚,刚才周培公的一番陈辞,显然已经把王辅臣说动了心。如果任周培公再说下去,这支部队马上就会反戈投降,这太可怕了!这次自己千里迢迢来到平凉,为的并不是吴三桂,而是按照在广州与尚之信商量好的计划,要拉着王辅臣东进,从汉中、西安,直下中原,搔扰官军的后方,让尚之信能够从容起事。可现在看来,不但这个计划难以实现,闹得不好,自己能不能平安走出平凉城,都成了问题。这可怎么办呢?
汪士荣是个足智多谋之人。他斟酌一下形势之后,马上想好了对策,他要再一次借用张建勋的匪性把这里闹个天翻地覆。正当他抬起头来要向张建勋递眼神的时候,张建勋也正在朝他这边看。四目相对,什么话都不用说了,他冲着张建勋咬咬牙,悄悄地做了个杀头的手势。张建勋心领神会,大喝一声:“哪里冒出来的酸秀才,竟敢在此口出狂言,欺凌我们大帅。来人,与我拿下!”此言一出,他的几个亲兵便答应一声向周培公扑了过去。
可是他们刚到周培公身边,又都愣在那里了。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凶神恶煞似的金刚罗汉,也不是浑身战抖的稀泥软蛋,而是个一身正气,凛然不可冒犯的天朝使臣,是个知书明理儒雅斯文的书生!刚才他那一席话说得那么在理,那么让人心服,如今大帅没有发话,拿错了,或者伤害了这位周先生,我们可吃罪不起呀。
就在这伙亲兵发呆之际,周培公不冷不热地撂出一句话:“哼,主将面前,部下可以任意发号施令;请来了客人,却又要捆绑捉拿。王将军,你治军的本领,在下今日领教了!”
王辅臣陡然一惊,正要说话,张建勋却突然窜到周培公面前,“好小于,你想挑拨吗?今天叫你知道俺老张的厉害。”一边说一边把周培公当胸抓住,“嚓”的一下,撕开了他的棉袍,周培公被拉得向前打了一个趔趄,张建勋向亲兵怒吼一声:“绑了!”
亲兵们知道张建勋的脾气,不敢怠慢,连忙又拉又拽地把周培公拧了起来。就在这拉拉扯扯之时,一道细细的红光闪过,从周培公身上“当”的一声落下一样东西来。周培公双手已被绑住,见此物落下,猛地挣扎出来,扑在地上,要用自己的嘴去衔起那东西。
张建勋手疾眼快,蹿过来一脚踏住,又俯身捡了起来,放在手中端详着,原来是一枚用红线系着的罗汉钱。他看着看着,忽然淫邪地笑了起来:“嘿嘿,我当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一枚小钱。堂堂大清国的抚远参议将军,身上只有这点财物。嘻嘻,你别怕,俺老张金山银山都见过,不会昧了你的。你就是给了我也买不回你这条小命。不过,看你把它挂在脖子上,贴在心口边,倒是十分珍爱的。哦……对了,对了,我明白了,一定是京城哪个姑娘送给你做念物的。她长得漂亮吗,告诉我,她住在哪儿,叫什么名字,待咱老张拿着这个念物去会她一会。怎么样,你舍得吗?啊?哈……”
张建勋还在得意洋洋地说着,不提防背后突然窜过一个人来,劈手夺过那枚罗汉钱,又拔出剑来“噌噌”几下割断了周培公身上的绳子,把他护在自己身后。这才又转过脸来,大声怒吼:“天使面前不准放肆,谁再敢胡作非为,我就宰了他!”
变起仓促,厅上众人谁也不曾料到,一时间竟都被这大汉的作为惊得呆苦木鸡。周培公抬眼一看,这个救下自己的人正是奶哥龚荣遇。
原来,自从周培公踏进辕门的那一刻起,龚荣遇就暗自下了决心,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奶弟,还要帮助他劝说王辅臣投降反正,他早就听人说过,培弟在朝里做了大官,很受皇上的宠信和重用。这次平凉之战,可真见识了培弟的本领了。想不到他一个文弱书生竟能在于军万马、生死搏斗之中,指挥部下神出鬼没地打败了带兵三十多年的王辅臣。更想不到,这位奶弟竞敢只身闯入这虎穴狼窝,面对刀山火海、油烹杀头的危险,神情镇定地说出那一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来。他多么盼望王辅臣听了周培公的话,能幡然悔悟,痛下决心,做出明智的决定,向朝廷投降。可是王辅臣已经服软了,张建勋却跳了出来,又要在汪士荣的面前,重演西安府里杀官逼叛的故伎。就在这时,见到培弟身上落下的罗汉钱,他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了。
这样的罗汉钱他也有一枚,也是时刻不离地带在身上。那是老娘给他们兄弟俩的念物。记得还是在他刚满八岁,培弟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老娘用红线串了这两枚罗汉钱,珍重地挂在他俩脖子上,嘱咐他们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像亲兄弟一样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当年因为家境贫苦。培弟还要读书,自己不得已才投了军伍。临别之时,老娘把他们兄弟拉到身旁,抚摸着这罗汉钱,谆谆嘱咐说:“孩子,娘的命不好,不能给你们留下财宝家产,这罗汉钱可是娘的一片心啊。去吧,孩子,等你培弟长大了,我让他带着这枚罗汉钱去找你,那时,你们兄弟无论到了天涯海角,看到这枚罗汉钱,就像见到娘一样。娘就在你们的身边。”眼下,自己的那枚罗汉钱还戴在心口,可是培弟的那一枚,却被张建勋扯下来了。而且,张建勋在放肆地嘲弄这枚罗汉钱,恶毒地侮骂自己的老娘!他终于忍无可忍了。培弟临危,老娘受辱,龚荣遇能不拔剑而起吗?
第四十五章 三藩亡叛贼齐授首 天下定万民庆升平
张建勋下令拿住了周培公,可是龚荣遇却又把他给救下了,龚荣遇的心境张建勋怎么知道啊!他这个人,一向飞扬拔扈,除了汪士荣,谁的话他也不听。在军中,龚荣遇的职衔比他低,可是职务却比他要高,而且从来不和他套近平、拉交情,他心里一直不痛快,只是因为王辅臣信任器重龚荣遇,而龚荣遇的武艺也不比他张建勋差,所以他平日才不敢公开挑衅。前些天泾河大战之时,马一贵战死,张建勋的部下伤亡惨重,他失掉了帮手也失掉了跳槽寻衅的本钱,这才不得不老实下来。想不到今天龚荣遇竟当着汪士荣的面,硬是夺走了罗汉钱,夺走了已经擒拿到手的周培公,他能咽下这口气吗?所以,龚荣遇的话刚落音,他就跳起脚来骂道:
“好啊!你小子要反了吗?”说着唰地拔出佩剑,向龚荣遇逼了过来。与此同时,两个人的亲兵也都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将而拔剑相向,步步逼近。
眼看着一场火并就要发生了,垂头丧气的王辅臣打了一个激灵。他虽然不知龚荣遇发火的原因,但刚才汪士荣的小动作他看见了,张建勋粗野的话他也听见了。周培公讲的那一番道理,像火一样在他心头燃烧。他不能让部下伤害了皇帝的使臣,更不能让自己的军中出现火并的局面。就在双方即将展开格斗之时,他猛然站起身来,怒斥一声:“住手,都给我退下!——周先生,您请坐。下边弟兄粗鲁无知不懂规矩,让您见笑了。刚才先生所言,虽然重了一些,却是句句在理。但既然你知道我犯了‘弥天大罪’‘无能治军’,又为什么还要来见我呢?”
听王辅臣的话音变了腔调,周培公心中暗喜,便诚恳地说:“王将军,弥天大罪可用弥天大功来补嘛。皇上皆有明言,以往钭军所做之事,乃是受人愚弄,在万不得已之下才铤而走险的,只要将军弃暗投明,朝廷岂有不赦之理?只要你愿意立功报效,朝廷又岂有不用之理,周某和图大将军愿以身家性命,为将军作保。”
事情闹到这一步,汪士荣坐不住了。王辅臣已明显地透出了投降的心意,自己再不说话,就要全盘皆输了。所以周培公话刚落音,他就急切地接上了话头:“哼哼,说得好呀周先生,你替王将军作保,谁又替你作保呢?辅臣兄,你面前的这个人,乃是凶恶奸诈之徒。你损兵丧子,苦头还没吃够吗?图海的三万兵马长途跋涉又经恶战,已经疲惫不堪了,只要你再坚守两天,我带的五万精兵便可抵达平凉与你生擒图海,报仇雪恨。将军身居三边要地,异日挥师东进,平定中原,创不世之伟业,难道不比当满清的奴才强吗?埔臣兄,你可要三思啊!”
“不,刚才咱们见到的灯笼火把都是疑兵。”王辅臣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又中计了。他想下令快后退,哪还来的及呀。只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之后,四周燃起千万只火把,照得泾河两岸如同白昼。三万官军铺天盖地地围了上来,把王辅臣的兵将,分成几块,团团包围住了。火光之中,金盔银甲的图海,横刀跃马,拦住了王辅臣:“哈……马鹞子。早早下马归降吧,我念及当年的交情,替你在圣上面前保奏,放你一条生路。”
王辅臣并不答话,狂吼着催马杀了过去,手中一杆混铁戟舞得风车一般,挡者披靡。龚荣遇护定了王辅臣,左冲右突,杀向前去。
图海却并不接战,勒马一旁,指挥着众军,把王辅臣等层层包围起来。
王辅臣杀得性起,只想赶快冲出包围,与马一贵张建勋等合兵一处。但是他无论走到那里,眼前总是一片刀丛剑树。护在他身后的龚荣遇,早已杀得满身是血,却还是拼死力战,好容易保着王辅臣冲到泾河岸边,回身一看,自己的兵丁只剩下七八个人了,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向王辅臣大叫一声:“大哥,快走吧。”
话音刚落,面前红光一闪,“刷”地排开了一支队伍,周培公仗剑怒目,立在队前冷笑一声:“你们走不了啦!”
王辅臣心灰意冷,突然发出一阵狂笑:“哈……想不到我马鹞子血战疆场三十年,今日落得如此下场!”他提戟在手,猛向自己心口刺去。龚荣遇急忙把他拉住,回头又对周培公说:“培公贤弟,你竟如此相逼吗?来吧,冲着哥哥我来吧!”
周培公陡然一惊;才认出面前这个浑身是血的人竟是自己的奶哥,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龚荣遇再不答话,向王辅臣的战马猛抽一鞭,风驰电掣般地闯了出去,跃过泾河,消失在黑夜之中。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泾水两岸,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死伤一万多人,投降了六千有余。马一贵死在乱军之中。王辅臣侥幸逃脱性命,只好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战。图海乘胜挥师,把平凉城团团包围起来。
这平凉古城,北据六盘,南扼陇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大的城墙,全用一色的大条石砌成,易守难攻。城北的虎墩,更是十分险要。远看,它不过是一个土丘,形如卧虎,近看,才知它与城墙隔河相对,四周俱是刀削一般的陡壁,中间挖出了一个平台,又有洞穴通连。守兵在上边放箭,下边就无法靠近。这虎墩的最高处,是一个半亩见方的平地,中间盖着一个石楼,楼后有一道云梯与城中相连。图海带着人马,猛冲硬打了七天七夜,结果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急得图海非要亲自率队冲锋,却被周培公拦住了:“军门不要急躁,想不出攻上虎墩的妙策,谁上都是一样。学生有一计在此,且待明日,定可拿下它。”
图海闷闷不乐地随着周培公回到大营,正要问他有何妙计,却见塘马送来了六百里加急的军报,原来,朝廷探得贵州省有一万叛军,正星夜兼程赶来平凉,增援马鹞子,再看后面,却是几份有关南方局势的战报。原来孔四贞已经回到京城,被康熙迎入内宫,可是孙延龄投降之后,却被吴世琮诱以军饷,在桂林城外杀害。吴世琮又带着汪士荣写给傅宏烈的亲笔书信,把傅宏烈骗到广州杀死。朝廷命令各省巡抚,严密缉查汪士荣,如果拿获,就地处决。
傅宏烈惨死的消息,使周培公的心情十分沉重。周培公想起了当年和傅宏烈同船八天,一路清谈的情景。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诚恳谦逊,尤其是他对撤藩的精辟见解。都令周培公十分敬佩,可是,他过于相信汪士荣,以?
傅宏烈惨死的消息,使周培公的心情十分沉重。周培公想起了当年和傅宏烈同船八天,一路清谈的情景。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诚恳谦逊,尤其是他对撤藩的精辟见解。都令周培公十分敬佩,可是,他过于相信汪士荣,以致上了这个奸佞小人的当,壮志未酬身遭大难,想起来真让人痛心哪!图海也是傅宏烈的老朋友。康熙初年,自己被贬之时,曾得到傅宏烈的不少帮助。在傅宏烈被逮入京之时,图海又见到他不畏死难,敢于直言面君的气概。三藩闹事之初,傅宏烈招募义军,拖住了孙延龄和尚之信的后腿,更是有大功于朝廷啊!可是他,他怎么却被汪士荣这小子骗了呢?哼,如果汪土荣来到这里,我一定要亲手宰了他为傅宏烈报仇。
眼下,军情正急,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怀念祭奠亡友,而贵州一万叛军即将开来的消息,更不容他们有片刻的延误。当夜周培公调集中军兵土,紧张地准备了一番。次日拂晓,攻打虎墩的战斗又打响了。虎墩上的守军,还在不停地放箭,忽见官军队伍中,树起了七百多根长竿,竿头绑着沾了油的棉被,每根竿子由五名健壮的兵士举着,宛如一支大火把。蜂拥着冲向虎墩。上面的守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呢,这七百多支大火把已经把虎墩包围了起来,一声喊,又扔上了中间的平台。霎时间,整个虎墩,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下面的清兵,又用唧简一个劲儿地向上喷油。高原风席卷而来,真是火仗风威,风助火势。虎墩上的守兵哭爹叫娘,乱成了一团。上面虽然有井,可是哪里能救得了这大火呀!王吉贞带着满身的火冲到虎墩南边,高声哭叫着:“爹爹,快来救孩儿一把吧。”喊声未绝,他已被烧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图海见火攻得手,指挥兵士架起云梯,攻上了虎墩,又把红衣大炮也拉了上来,居高临下,炮口直对着城内,“轰轰”,两声巨响,城内已是一片火光,一片哭声。他兴奋地喊道:“好,好啊,炸得痛快,炸塌这座贼城!看他马鹞子敢不投降!”他正要下令,让炮手继续开炮,周培公却把他拦住了:“军门,不要再打炮了。”
“啊!为什么?”
“这座城里不只是叛兵,还有四万百姓呢,我们这支军队,在察哈尔时,已经抢掠了不少民间财物,现在,兵士们一个个红着眼盯着城里。再来一次屠城,虽然获胜,也难免有罪呀!”
“嗳!这是打仗,不能发善心。你是怕将来明珠会参你是吗?有我呢!”
“不,军门!如果能利用这个形势,逼使王辅臣与朝廷缔结城下之盟,对收降王屏藩,安定西线局势都是大有好处的。”
“嗯。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学生愿借将军虎威,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王辅臣。”
“啊!这怎么能行,王辅臣首鼠两端,张建勋阴险毒辣,我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军门关爱之情,学生感佩于心。但眼下,我强敌弱,王辅臣除了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况且我们必须赶在贵州叛军之前,拿下平凉。兵贵神速,不能再迟了。我明早进城。请将军在明日午时向城中居民稀少的督衙后边再开上两炮,助我成功!另外,请军门传令,让城东的围城部队,退到五里之外。”
次日一早,周培公青衣小帽,骑马来到平凉东门口叫城:“喂!城上军士听了:我乃大清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有要事要与王辅臣将军商议,快快开城!”
东门的守将是张建勋。他接到城楼上军校的报告,一边派人去禀告王辅臣,一边亲自登上城楼,一见下边站的果然是周培公,不由得心头火起:“好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又来施什么鬼计?俺老张不是好惹的。”
“哦——如此说来,你就是张建勋将军喽,眼下的情势,你我心中都有数,不必做此口舌之争,在下是特来给你们指一条生路的。”
张建勋骂了一声:“滚开,老子不上你的当。”他正要下令放箭,一个旗牌官匆匆跑上城楼,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他愣了一下改口说道:“好吧,我们王军门传你进去,暂且寄下你这颗首级。如有半句差错,你休想出城。”
城门吱吱呀呀地开了,周培公正要打马进城,却见远处突然飞跑过来一匹骏马。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马上向周培公一拱手说:“你我一同入城如何?”
周培公一楞,仔细打量这人。见他身材修长,细眉俊目,虽略带病态,却是面如三春桃李,身似玉树临风。便诧异地问道:“足下何人,你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同踏这凶险之地呢?”
“哈……我是何人无关重要。大周皇朝五万精兵旦夕可至,平凉城又何险之有呢?”
周培公陡然一惊:“啊?听话音此人定是吴三桂派来的,他还要盘问,城内的张建勋却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啊,好好好,老朋友来了,先生,您好啊!”
周培公又是一惊,诧异地问:“怎么,你们认识?”
那人从背上抽出一柄玉萧拿在手中抚弄着,嘿嘿一笑说道:“不才汪士荣,待从云南赶来看望几位老朋友。想不到咱们两国来使,竟要一同走进这平凉城了。请吧!”
大清的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和吴三桂大周朝的谋士汪士荣,双双来到平凉,又同时并辔入城的消息,轰动了全城。军士们都想看一看,他们此行。究竟会为这支连遭惨败的大军,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王辅臣此时的心境十分复杂。刚才,东门口的兵士来报,说是周培公要入城见他,他的心里又喜又惊,喜的是这一下抓住了烧死王吉贞的仇人,可以为儿子雪耻复仇了;惊的是周培公竟有如此的胆量,竟敢在这样的时刻,只身一人闯入这已经杀红了眼的平凉大军中。他派人在外边支起了一口大油锅,点着干柴烧旺了火,准备着一言不合就把周培公抛入油锅,活活地烹了他!可是汪士荣怎么也来了呢,他为什么又偏偏和周培公遇到了一块呢?他们两人各保其主水火不容,假如在这里争执起来,自己又将怎样调处呢?
此刻,龚荣遇的心境也是十分矛盾。从长远说,他希望培弟能说服王辅臣,投降反正归顺大清,既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又能与培弟、与老母团圆;但心里却又不希望培弟冒生命危险进入之虎穴狼窝。当他听到王辅臣下令支起油锅,又看到这蒸腾而起的油烟时。他的心收紧了,连忙走到王辅臣的面前;怀着深深的关注劝说道:“大帅,康熙皇上和吴三桂两家,对我们都有恩有怨。这次交战,我们的损失太惨重了,对以后的事,不能不多留条后路,汪士荣这个人,内含狡诈,言而无信,咱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虽然他说已经带来了援兵,可援兵在哪几呢;即或真的有援兵,能保准打败图海吗?我们不能不多个心眼呀!”
“嗯,兄弟你不明白,我们刚打了败仗,若果就此投降,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不得不为将士们着想啊,何况吉贞他已经……咳”
王辅臣说不下去了,龚荣遇深情地说:“大哥,我明白你的难处和苦处。这样吧,把他们请进来,不管是什么话让他们都说完,咱们再慢慢商议个办法。既然两家都来了,总是多了个可供选择的机会。大哥,你看这样好吗?”
王辅臣没有马上回答,他心里明白,一来龚荣遇说得有道理,二来眼下城中只有不到七千人。这些人又大部分是龚荣遇的部下,他的话自己能不听吗?沉思了好久,才吐出一句话来:“传令,放炮,开中门,迎接客人!”
第四十四章 出奇谋浩气惊四座 入险地正言说愚顽
王辅臣的总督行辕中门洞开,两行锦衣花帽的亲兵,在甬道两旁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几十名中军护卫,举着寒光闪闪的大砍刀,组成了一条刀胡同,正堂前边的天井院子里,支着一口大铁锅。锅下烈焰熊熊,锅内滚油翻腾。柴烟、油烟混在一起,把好端端的一座院落,薰得乌烟瘴气、阴森恐怖。
周培公看着这故作威势的排场,不觉暗暗一笑。他整整衣衫迈着沉稳的方步,穿过刀丛剑林,昂然走到正堂。
汪土荣知道,王辅臣这一套是摆给周培公看的,所以心中十分坦然,待武士们收了刀剑之后才微笑着走了进来。一见面,就是熟不拘礼的热情问候:“啊,辅臣兄,久违久违。各位老朋友都好啊!一别数年,辅臣兄还是这样凛凛虎威、烈烈英风,真是可敬可佩呀。汪士荣今日特率五万精兵,与辅臣兄会猎于平凉,振汉家之威风,灭夷狄之锐气,把图海这老匹夫好好地收拾一下……”
他说得热情洋溢,也说得慷慨激昂,可是除了张建勋之外,别的人却都反应冷淡。王辅臣沉着脸把手一挥,止住了他的唠叨,突然向周培公怒声问道:“你是谁,进了我这督军行辕,怎么连个名字都不报,难道是个不知礼法的狂妄之徒吗?”
周培公神情自若地瞟了一眼王辅臣,带着轻蔑的微笑开口了:“王将军这是在问我吗?不才乃荆门书生周培公,也就是你刚才传令要‘请’的周先生。将军既然说了‘请’字,又这样看重礼法,那么对你请来的客人,就当以礼相待。为何堂下摆了这刀丛油锅,堂上又是如此地倨傲不恭,慢说上邦天使不拜下国诸候,即令是平民相交,将军这样做法也不合主人之道吧?”
上来的第一个回合,王辅臣就被周培公这又挖苦又责怪的话打败了。他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挤出一句话来:“哼。好一张利口,好一个说客。汪先生,你请坐,我先请教一下这位周先生:你我两军对垒,胜负未分,你进城见我,有何要事呀?”
“什么,胜负未分,哈……,将军以三万训练有素的精兵与我开战,交手三次,十损七八,如今,将军固守这弹丸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只要我们图大将军一声令下,立时三刻,平凉就将化为一片焦土。请问将军这‘胜负未分’几个字,又是从何谈起呢?”
周培公这次进城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知道要想叫马鹞子王辅臣投降,就决不能在他面前示弱,只能镇之以威,晓之以理,先打掉他的锐气,灭了他的威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进了辕门之后,他见到王辅臣和张建勋对自己和对汪士荣明显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所以自己也拿出天国重臣的威势来。两番对话,都是用了咄咄逼人的口气。
果然,王辅臣被激怒了。他“啪”地一声拍案而起,用颤抖的手指着周培公喝问道:“我来问你,刘春所带的一千骑兵,可是你施用奸计,致使他全军覆没的?”
“噢,不不不,君子不掠人之美。此乃图海大将军亲临指挥。”
“那么泾河大战呢?”
“图大将军乃我三军主帅,自然也是他的功劳。在下职司参议,当然也要尽一份微薄之力。此一战,令将军报兵折将,当年雄威丢失殆尽,而在下不习武,不知兵,在紧急关头,却为将军放开一条生路,实在惭愧得很哪!”
听着周培公的奚落,王辅臣怒不可遏了:“我再问你,火烧虎墩的毒计,出自何人?”
“哦,将军不要这样怒气冲天。两军相遇,岂有不想取胜之理。虎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用火烧,又怎么能夺到我军手里呢?昔日诸葛武候就善用火攻,学生不过是读史书而有得,步先贤之后尘罢了,倒让将军夸奖了。”
周培公正在侃侃而谈,不提防王辅臣却突然冲到了面前,颤声说道:“好,你承认了就好。我儿子王吉贞惨死在你的手里,今天我就要你给我的儿子偿命!看见院子里的油锅了吗?你刚才说得很对,我这平凉孤城,确实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马上就要被你们攻破了。可惜的是你不能再去皇上那里请功领赏,却要葬身在这油锅之中了。”
“哈……,王辅臣哪王辅臣,你枉带了三十年的兵,也枉称这关西马鹞子的美名了,连兵法上最简单的‘知已知彼’这四个字都没有弄通,真是笑煞人也,哈……”
正在狂怒之中的王辅臣,被周培公这傲慢的笑声闹懵了,“嗯?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周培公还在笑个不停,眼泪都要笑出来了。突然,他止住笑声,正颜正色地说:“今日我周培公布衣青衫,来闯你马鹞子的辕门,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你却用死来吓唬我,这是不知彼;分明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却栽赃到我的头上,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这样无理的话来,是不知已。怎么,这点道理你也不懂了吗?”
王辅臣可真糊涂了:“什么,什么,我亲手杀了我的儿子,你疯了吗?”
“哼哼,王将军,你的儿子好端端地住在京城,沐浴皇上恩泽,安享富贵荣华;而你却背信弃义反叛朝廷,把儿子推向了断头台。皇上怀仁慈怜爱之心,施天高地厚之恩,不但不杀你的儿子,还特旨放他出京,与你团聚;你却把他拉入叛军,使他也陷身泥潭。而在至急至危至艰至险的关头,你自己安坐城中闭门不战,明知天军要攻打虎墩,而且一定能拿下虎墩,却非要把儿子送到必死之地,你的心中,何时替儿子着想过,你做父亲的慈爱在哪里?这难道不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吗?”
几句话,问得王辅臣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周培公却一发而不可止地说了下去:
“皇上待你王辅臣不谓不厚,将你抬入旗籍,对你寄以重托,让你开衙建府,位极人臣,可是你却残害大臣,欺凌百姓,无端造反,抗拒天兵,把皇上赐给你的豹尾枪束之高阁,也把皇上对你如海的恩情抛到脑后,这是你为臣不忠;三军将士追随你几十年,都想跟着你建功立业,讨得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而你却以一已之私,把他们领上歧途,使他们血洒疆场,魂游荒漠,今日平凉已是势如累卵,危在旦夕,而你还执迷不悟,要令全军将士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你为友不义;城中数万百姓,早已断炊,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翘首以待的是化干戈为玉帛,拨迷雾而见天,但是你却一意孤行,置百姓死活于不顾,要让平凉百姓陷于血海战火之中,这是你为官不仁;抚远大将军图海奉了皇上的旨意,命我入城,向尔晓以大义,指明前途,而你却出言不逊,相待无礼,又摆出这刀山油锅,以死相逼,定要绝这一条生路。这是你的谋事不智;当今吴三桂这个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乱世奸贼,已陷入众叛亲离、朝不保夕的困境,而你却仍将欺世盗名、卖主坑友的汪士荣迎入军旅,待如上宾,这则是你的见事不明。似你这等不忠、不义、不仁、不慈、不智、不明的无知之徒,如何能当得起关西马鹞子的美名,又如何能作这三军统帅?今日周某把话说到这里,何去何从,王将军,你自己斟酌吧!”
周培公一气说完,昂然走到桌前,拉过一把椅子来,撩袍翘腿坐了下去,目光如电地扫视着堂下众人。
这一番义正辞严、酣畅淋漓的斥责,把王辅臣骂得满面羞惭心惊胆寒,刚才那凶神恶煞般的气焰,突然消失了。他惶惶不安地连连后退着,终于跌坐在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王辅臣的部下从啸聚山林到从军入伍,都是血战疆场的亡命徒,戎马半生的兵油子。特别是王辅臣的中军卫士们,刚烈勇猛而野性难驯。他们哪听过这句句入耳、针针见血的大道理,哪见过这满腹经纶、口若悬河的盖世奇才啊?一个个脸上虽然如痴如呆,心里却暗暗赞佩。
张建勋见势不妙,连忙向汪世荣投去求助的眼神,汪世荣呢,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知道,就才而论,自己恐怕不是周培公的对手。王辅臣手下的鲁莽军汉那就更不堪一击了。看着王辅臣垂头丧气、自悔自责的神情,汪士荣心里很清楚,刚才周培公的一番陈辞,显然已经把王辅臣说动了心。如果任周培公再说下去,这支部队马上就会反戈投降,这太可怕了!这次自己千里迢迢来到平凉,为的并不是吴三桂,而是按照在广州与尚之信商量好的计划,要拉着王辅臣东进,从汉中、西安,直下中原,搔扰官军的后方,让尚之信能够从容起事。可现在看来,不但这个计划难以实现,闹得不好,自己能不能平安走出平凉城,都成了问题。这可怎么办呢?
汪士荣是个足智多谋之人。他斟酌一下形势之后,马上想好了对策,他要再一次借用张建勋的匪性把这里闹个天翻地覆。正当他抬起头来要向张建勋递眼神的时候,张建勋也正在朝他这边看。四目相对,什么话都不用说了,他冲着张建勋咬咬牙,悄悄地做了个杀头的手势。张建勋心领神会,大喝一声:“哪里冒出来的酸秀才,竟敢在此口出狂言,欺凌我们大帅。来人,与我拿下!”此言一出,他的几个亲兵便答应一声向周培公扑了过去。
可是他们刚到周培公身边,又都愣在那里了。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凶神恶煞似的金刚罗汉,也不是浑身战抖的稀泥软蛋,而是个一身正气,凛然不可冒犯的天朝使臣,是个知书明理儒雅斯文的书生!刚才他那一席话说得那么在理,那么让人心服,如今大帅没有发话,拿错了,或者伤害了这位周先生,我们可吃罪不起呀。
就在这伙亲兵发呆之际,周培公不冷不热地撂出一句话:“哼,主将面前,部下可以任意发号施令;请来了客人,却又要捆绑捉拿。王将军,你治军的本领,在下今日领教了!”
王辅臣陡然一惊,正要说话,张建勋却突然窜到周培公面前,“好小于,你想挑拨吗?今天叫你知道俺老张的厉害。”一边说一边把周培公当胸抓住,“嚓”的一下,撕开了他的棉袍,周培公被拉得向前打了一个趔趄,张建勋向亲兵怒吼一声:“绑了!”
亲兵们知道张建勋的脾气,不敢怠慢,连忙又拉又拽地把周培公拧了起来。就在这拉拉扯扯之时,一道细细的红光闪过,从周培公身上“当”的一声落下一样东西来。周培公双手已被绑住,见此物落下,猛地挣扎出来,扑在地上,要用自己的嘴去衔起那东西。
张建勋手疾眼快,蹿过来一脚踏住,又俯身捡了起来,放在手中端详着,原来是一枚用红线系着的罗汉钱。他看着看着,忽然淫邪地笑了起来:“嘿嘿,我当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一枚小钱。堂堂大清国的抚远参议将军,身上只有这点财物。嘻嘻,你别怕,俺老张金山银山都见过,不会昧了你的。你就是给了我也买不回你这条小命。不过,看你把它挂在脖子上,贴在心口边,倒是十分珍爱的。哦……对了,对了,我明白了,一定是京城哪个姑娘送给你做念物的。她长得漂亮吗,告诉我,她住在哪儿,叫什么名字,待咱老张拿着这个念物去会她一会。怎么样,你舍得吗?啊?哈……”
张建勋还在得意洋洋地说着,不提防背后突然窜过一个人来,劈手夺过那枚罗汉钱,又拔出剑来“噌噌”几下割断了周培公身上的绳子,把他护在自己身后。这才又转过脸来,大声怒吼:“天使面前不准放肆,谁再敢胡作非为,我就宰了他!”
变起仓促,厅上众人谁也不曾料到,一时间竟都被这大汉的作为惊得呆苦木鸡。周培公抬眼一看,这个救下自己的人正是奶哥龚荣遇。
原来,自从周培公踏进辕门的那一刻起,龚荣遇就暗自下了决心,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奶弟,还要帮助他劝说王辅臣投降反正,他早就听人说过,培弟在朝里做了大官,很受皇上的宠信和重用。这次平凉之战,可真见识了培弟的本领了。想不到他一个文弱书生竟能在于军万马、生死搏斗之中,指挥部下神出鬼没地打败了带兵三十多年的王辅臣。更想不到,这位奶弟竞敢只身闯入这虎穴狼窝,面对刀山火海、油烹杀头的危险,神情镇定地说出那一番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来。他多么盼望王辅臣听了周培公的话,能幡然悔悟,痛下决心,做出明智的决定,向朝廷投降。可是王辅臣已经服软了,张建勋却跳了出来,又要在汪士荣的面前,重演西安府里杀官逼叛的故伎。就在这时,见到培弟身上落下的罗汉钱,他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了。
这样的罗汉钱他也有一枚,也是时刻不离地带在身上。那是老娘给他们兄弟俩的念物。记得还是在他刚满八岁,培弟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老娘用红线串了这两枚罗汉钱,珍重地挂在他俩脖子上,嘱咐他们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像亲兄弟一样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当年因为家境贫苦。培弟还要读书,自己不得已才投了军伍。临别之时,老娘把他们兄弟拉到身旁,抚摸着这罗汉钱,谆谆嘱咐说:“孩子,娘的命不好,不能给你们留下财宝家产,这罗汉钱可是娘的一片心啊。去吧,孩子,等你培弟长大了,我让他带着这枚罗汉钱去找你,那时,你们兄弟无论到了天涯海角,看到这枚罗汉钱,就像见到娘一样。娘就在你们的身边。”眼下,自己的那枚罗汉钱还戴在心口,可是培弟的那一枚,却被张建勋扯下来了。而且,张建勋在放肆地嘲弄这枚罗汉钱,恶毒地侮骂自己的老娘!他终于忍无可忍了。培弟临危,老娘受辱,龚荣遇能不拔剑而起吗?
第四十五章 三藩亡叛贼齐授首 天下定万民庆升平
张建勋下令拿住了周培公,可是龚荣遇却又把他给救下了,龚荣遇的心境张建勋怎么知道啊!他这个人,一向飞扬拔扈,除了汪士荣,谁的话他也不听。在军中,龚荣遇的职衔比他低,可是职务却比他要高,而且从来不和他套近平、拉交情,他心里一直不痛快,只是因为王辅臣信任器重龚荣遇,而龚荣遇的武艺也不比他张建勋差,所以他平日才不敢公开挑衅。前些天泾河大战之时,马一贵战死,张建勋的部下伤亡惨重,他失掉了帮手也失掉了跳槽寻衅的本钱,这才不得不老实下来。想不到今天龚荣遇竟当着汪士荣的面,硬是夺走了罗汉钱,夺走了已经擒拿到手的周培公,他能咽下这口气吗?所以,龚荣遇的话刚落音,他就跳起脚来骂道:
“好啊!你小子要反了吗?”说着唰地拔出佩剑,向龚荣遇逼了过来。与此同时,两个人的亲兵也都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将而拔剑相向,步步逼近。
眼看着一场火并就要发生了,垂头丧气的王辅臣打了一个激灵。他虽然不知龚荣遇发火的原因,但刚才汪士荣的小动作他看见了,张建勋粗野的话他也听见了。周培公讲的那一番道理,像火一样在他心头燃烧。他不能让部下伤害了皇帝的使臣,更不能让自己的军中出现火并的局面。就在双方即将展开格斗之时,他猛然站起身来,怒斥一声:“住手,都给我退下!——周先生,您请坐。下边弟兄粗鲁无知不懂规矩,让您见笑了。刚才先生所言,虽然重了一些,却是句句在理。但既然你知道我犯了‘弥天大罪’‘无能治军’,又为什么还要来见我呢?”
听王辅臣的话音变了腔调,周培公心中暗喜,便诚恳地说:“王将军,弥天大罪可用弥天大功来补嘛。皇上皆有明言,以往钭军所做之事,乃是受人愚弄,在万不得已之下才铤而走险的,只要将军弃暗投明,朝廷岂有不赦之理?只要你愿意立功报效,朝廷又岂有不用之理,周某和图大将军愿以身家性命,为将军作保。”
事情闹到这一步,汪士荣坐不住了。王辅臣已明显地透出了投降的心意,自己再不说话,就要全盘皆输了。所以周培公话刚落音,他就急切地接上了话头:“哼哼,说得好呀周先生,你替王将军作保,谁又替你作保呢?辅臣兄,你面前的这个人,乃是凶恶奸诈之徒。你损兵丧子,苦头还没吃够吗?图海的三万兵马长途跋涉又经恶战,已经疲惫不堪了,只要你再坚守两天,我带的五万精兵便可抵达平凉与你生擒图海,报仇雪恨。将军身居三边要地,异日挥师东进,平定中原,创不世之伟业,难道不比当满清的奴才强吗?埔臣兄,你可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