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第80节

赖塔脸色微变,强自镇定着,流里流气地笑道:“什么罪?哟嗬,你别吓唬人了!就为我弄翻了姚启圣的桌子?”
施琅阴着脸连声冷笑:“哼哼!你身为开府建牙大臣,私自暗通台湾,擅代朝廷向台湾谢罪,称他们是‘田横壮士’。还说什么‘中外一家,称臣入贡也可,不称臣不入贡也可——’可是有的吗?!”
赖塔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突突直跳,结结巴巴地说道:“朝廷叫咱安绥地方,那是权宜之计——”施琅却不理会他的辩白,又径自升至中座。赖塔见势不妙,扭头便走,刚至堂口,早被护卫亲兵“咔”的一声,两支枪交叉着挡住他的去路。总兵官走上前来,先打了个千儿,笑道:“大人,这时候儿我们军门不发话,谁敢放您出去?”
姚启圣知道这施琅不是好惹的角色。眼见四名校尉抬着供了金牌令箭的龙亭步入中堂,心里一急,“叭叭”两声打下了马蹄袖,叩了三个头,起身凑近施琅说道:“将军息怒,瞧着他是满洲哈喇珠子、有功劳的份上,饶过这一回吧。”
“哈喇珠子”本是满语“小孩子”的意思,这里用出来却有双关意思,可以说是小孩子不懂事,也可解为深得皇上宠爱。姚启圣心很细,措词也很注意分寸。施琅不由暗自叹息一声,借人头立军威的主意只好打消了,便格格一笑说道:“哼,他是哈喇珠子,吾可是铁石心肠的将军!赖塔今日坏朝廷政令,乱我军心,已经有罪,何况竟在钦差大臣面前大肆侮慢,咆哮军帐!本钦差陛辞之前,皇上有密旨严饬,视你伏罪与否相机定夺,你竟敢如此放肆!来!”
“扎!”
施琅阴笑着下了公座,绕着赖塔,走了一圈:“哼,赖塔,凭你的罪,将你军前正法,可冤枉吗?”
赖塔早已被他的气势吓得魂不附体,双膝一软便跪了下去,磕了不计其数的头,半日方期期艾艾地说道:“卑职今天喝多了酒,昏天黑地没上没下,冒犯了钦差,求……求大人饶过了吧……”
“革掉他的顶戴!——反正他也不愿戴了。”
“大人!”姚启圣忙上前嬉笑道:“施大人,念这赖塔打仗不失为骁勇之将,请允其……戴罪立功……”
施琅仿佛没有听到姚启圣的求情:“打仗哪里用得着这样的人,撒野打架倒差不多!本钦差原想杀掉你,念你世代功勋,又有姚制台代为求情,姑且免你一死——限四个月之内,替我大军督造十门大炮和十万支火箭,装船听用,并以此来赎你的红顶子。不然——哼!”接着将手一摆,吩咐道:“轰他出去!”
赖塔迷迷糊糊地叩了头,一脚高一脚低蹒跚而去。姚启圣饶是胆大,也被方才的一幕唬得脸上一红一白。
施琅已恢复了常态,上前扯了姚启圣的手向上让着,一边坐了,一边哈哈大笑:“启圣兄,亏你素有铁胆之称,对这样的东西,怜惜他什么?我们还是接着议。不才还是以为要等到夏季,借南风之势进击澎湖……”
姚启圣和施琅联名拜折,将两人争议的详情陈述了,发六百里加急直送北京,并将处分赖塔的经过情形另附折片奏报康熙。
奏折到时,康熙正在上书房与诸臣计议奉天之行的事。因为狼瞫回来述职,详细报告了在黑龙江查勘罗刹兵力布置和巴海、周培公与哥萨克周旋数年的情况,康熙决定亲自到东北看看战备,顺便接见一下漠南诸蒙古王公。看了施琅的奏折,康熙突然失声大笑:“赖塔这奴才就得施琅这样的人治一治!汉人的坏习气是沽名钓誉,满人也有一宗儿不好,就是骄纵无法。这下子好,用十门红衣大炮,十万支火箭去赎顶子,敢怕他不收敛收敛?”说着将施琅惩治赖塔的事说了,众人都赔着大笑不止。康熙便命高士奇草诏给施琅,照允夏季进兵,赖塔造完大炮着调任四川,以免掣肘。
康熙看了看众大臣:“说到大炮,还是西洋人的精。平定‘三藩’时,西洋人张诚造的炮在湖南、陕西都派了大用场。如今听说制炮局又停造了,这不成!索额图你记着这事,叫兵部留心,朕要亲自看看的!”
索额图忙欠身答应一声“是”,又笑道:“施琅的炮舰,奴才瞧着已经够使了。这回再造的炮,不妨用到葛尔丹身上,只怕在库里存的时间长了不好。”
熊赐履就坐在索额图身旁,他原不赞同打台湾,见康熙决心已定,反倒又担心战事不利,因笑道:“离夏天还有四五个月,若能再造二十门大炮,臣以为还该运到福建,小心点总是好的。等台湾打胜了,再将大炮运往古北口大营,交飞扬古用也不误事,和准葛尔打仗,更得筹备周密。”
康熙要在西部用兵,正在选择前敌大将,熊赐履几次推荐飞扬古能胜此任,他都没有下决断,听熊赐履这话,一笑说道:“哦?看来你决心要推荐飞扬古了。朕看似乎还是周培公好些,他在甘陕平工辅臣,很有章法嘛!”
明珠却不愿周培公再度出兵立功,忙接下了话头:“圣上,陕西平叛,主将还是图海,带的兵是在京王公家奴,没有图海坐镇,他周培公一个汉族大臣,能济什么事?再说,古北口的兵都是上三旗正牌子,老图海患风疾不能上阵,周培公一个人是不行的。”
索额图接连写了几封信给周培公,没有得到回信,心里也不自在,便道:“熊赐履和明珠说的是,周培公文弱书生,单人统领满汉八旗劲旅确是力不从心,何况他也有病……”
康熙边听边摇头,几个人话中含意他虽不知端底,但说周培公不能带兵,他无论如何不相信。当初周培公还是白衣秀士时,康熙便在烂面胡同当场以军事面试,那真是谈锋一起,四座皆惊。南苑行军法,平凉大捷,周培公的功劳远在图海之上,调任奉天提督,原就为西边战事再用,此时岂可轻易变更?想着,不禁微微一笑,正要说话,李德全挑帘进来说道:
“万岁爷,四省海关总督魏东亭来京,递牌子请见呢!”
“什么,虎臣来了吗?在哪里?叫他进来!”康熙一跃而起,大声吩咐,“一定是刚到京城就来请见的。肯定没顾上吃饭,传旨,叫御膳房弄几个菜,样数不必多,要现炒,实惠一点!”说话间魏东亭已是进来,跟在身后还有个人抱着文书,却是内务府堂官何桂柱。
魏东亭出京已三四年,虽然与康熙有君臣之分,毕竟自幼同行同坐,君臣交情甚深,他刚进来便听康熙吩咐叫人给自己弄饭,不知怎的,鼻子一酸,落下泪来。一边恭肃叩头,一边说道:“奴才魏东亭恭见主子爷!您瞧我这是怎么了,只是淌眼泪儿——胡子一大把的人了,真不成体统!”
这是真情实感呀!康熙由不得心里一热,一腔高兴化作了感慨,盯着魏东亭,看了好大一会儿才道:“是啊,你如今也是独挡一面的大臣了。家里老小如何,朕的孙阿姆呢?吃得动东西吗?”
魏东亭忙拭泪笑道:“托主子的福,奴才的母亲身体康健,只是想念主子,天天都要念叨几遍儿。这次奴才进京,母亲将秋天专为主子泡的醉枣带了十坛,她说这是主子最喜爱的。贱内史鉴梅,今年产下第二胎,臣已在折子里奏明的……”
康熙笑道:“对对对,朕答应给这孩子起个名儿,就叫——魏俯罢——要不了多久,朕就要见到他们了。朕明年南巡,你叫鉴梅给朕两坛好鹅掌预备着侍候。哈哈哈……”又问何桂柱,“你有什么事?”
“回万岁爷的话,奴才送折子来了,里头有靳辅修复萧家渡的折片。阜河已开了一半,下余的明年秋汛前可望竣工。这一件是礼部司官拟的去奉天从驾名单,要不要先让熊赐履瞧过了再进主子御览?再一件是李光地奏请主子北巡时由太子在京主持朝务的折子,一并请皇上定夺。”
康熙点头微笑:“好好,何桂柱这两年读书用功,有长进了,这几句话说得比先前简明了——”康熙说完拿起名单瞥了一眼丢给熊赐履,“我再斟酌一下吧。朕这次北巡奉天,又不是去游山玩水的,李光地、查慎行这些文人墨客就不必从驾了,有高士奇尽够了。东亭,你难得回来,陪朕一起去盛京走走吧?”
魏东亭忙叩头道:“这真是意外之喜,奴才巴不得呢!正怕主子撵奴才回去,有好些个事得从容回主子呢!”
一时御膳房来禀说菜已备好。康熙笑道:“不要送来,在这儿他吃不好,小魏子你还是到侍卫房和你那几个朋友一道儿,吃得香甜。朕后天启行,你吃过饭就去给老佛爷先请个安,看看京里朋友故旧,再去瞧瞧苏麻喇姑。后天天不亮就递牌子进来——你跪安吧!”
魏东亭连声答应着下去。康熙方拿起靳辅的折子,一边看,一边用指甲划着,口里问道:“皇帝出巡,太子在京坐镇,原没有什么说的,只怕他还太小些吧?”
索额图忙笑道:“小主子虽说年幼,外头大事都是皇上主持,他在北京不过学着看看折子,见见大臣,内里又有熊老夫子、汤斌他们照顾,李光地不从驾,也能帮办事务,皇上也不必过虑。”
明珠也笑道:“索相说的极是。奴才说句狂话,当年主子登极时才八岁,个子怕还不及小主子如今高呢!要紧公事自然还是要送皇上御览。其余不要紧的,外边有臣子们计议,里面老佛爷也能照应。大阿哥和三爷也侍候着太子,还不是严严实实?”
康熙没有留心这两个臣子话中细微差别,索额图说的是太子监国;而明珠说的却是大阿哥和三阿哥共同辅佐朝政。他沉默一下,笑道:“就这样办吧。不过太子既然摄政,也得有些体统。索额图从前奏过,请给太子服饰增制。因那会儿他还小,朕没有答应。现在既出来办事,虽然与阿哥们是骨肉,却有君臣之分。朕看太子朝冠,可以用玄狐,东珠加到十二颗,其余皇子青狐朝冠,东珠十颗,以示分别——熊赐履,你是礼部上的人,你说呢?”
熊赐履早已在凝神静听了。他学贯古今,知道历来太子监国,其余诸皇子绝对不容干政,如今要太子和皇子都来办理朝政,这就是大大不妥。但清朝自关外带来的规矩就是如此,要动这个“祖宗家法”也是非同小可的。他当然听出了索、明二人的弦外之音,但自觉哪一个也惹不起。思量了一下才缓缓说道:“其实服饰改不改并不十分紧要,要紧的是君臣名分,得有明诏训谕。不过皇上既说了给太子加制,除了衣帽之外,还有礼仪,得叫礼部据前朝体制成例,规划出来,就不致于出乱子了。”
康熙这才品味出来,几个人意见并不一致。当下也来不及细想,只说了句:“好,就依熊赐履所奏,叫礼部拟了呈朕看。”说完,便命众人跪安。 
 
  
第二十八章 巡奉天武丹猛如虎 滞隆化士奇疗御疾
 
隔了一日,康熙的车驾由东直门出京,向北进发。因为事先有旨意,不许礼部兴师动众地大肆铺排,所以皇上只坐了一辆曲柄黄盖的绿呢暖轿骡车。侍卫中穆子煦留在京师护侍太子,武丹带了二十多名精悍侍卫簇拥着康熙迤逦而行。李德全架着海东青和一帮内监骑马跟着,索额图和明珠跟在轿车后听招呼。魏东亭和高士奇尾随断后。这两个人都是康熙的心腹,一个好学谦逊、和蔼沉稳,一个滑稽多智、博学广才。他们俩一边扬鞭行路,一边相互交谈,不多时便结为好友了。
四天之后,车驾出了古北口,来到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康熙是在内地出生,在紫禁城里长大的,平日看惯了栉比鳞次的房舍,曲径幽深的巷道,虽然也曾在京畿山西一带巡视过,那关内山河,总不免给人一种狭窄、闭塞的感觉。等出了长城,放眼一望,草树连绵、狐兔竞奔,只见茫茫草原,天高地广。一阵清风吹过,云动树摇,百草伏波,真让人耳目一新!康熙在轿车里坐不住了,兴致勃勃地跳出来,在草地上蹦跳了几下,像个大孩子似的哈哈笑道,“好!真是春风爽人啊!”
武丹也笑呵呵地说道:“主子!奴才十五年没来关外了,瞧着真是亲切。再过些时嫩草长出来,那才真叫美呢!”
康熙接过一个侍卫手中弓箭,一跃跳上了专为他预备的大青驹,牵上缓绳一抖,轻加一鞭。那马本来出自蒙古,此时见了草原,真是如鱼得水,就地撒欢儿兜了个圈子,长嘶一声狂奔而去。魏东亭双腿一夹马肚,风驰电掣般赶过去护驾。骏马飞奔之处,十几只黄羊,两只狍子被惊得“唿”的一下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康熙一见,忙从箭囊中抽出一支雕花狼牙箭搭在弓上,扯得满月一般,“嗖”的一声射出去了,一只黄羊应声翻倒在草窝里,打个滚儿不动了。
康熙在马上扬弓大笑,“李德全,快放出朕的海东青!东亭,你和素伦从北边绕过去。武丹,你愣什么?到西边堵住——高士奇跟着朕来捡猎物——其余的到东边,不要叫它们跑了!”
众人高声笑着答应一声,散开来围捉这群没命奔逃的野牲口。李德全解开缚在臂上的海东青,那猎禽尖啸一声,双翅展开,足足八尺有余。只见它直冲云霄,在天上盘旋一个大圈子俯冲下来,早已按倒了一只黄羊,伸出钢钩一样的爪子抓住羊头皮,扑几下翅,竟把它提起二十几丈高!侍卫们欢呼雀跃,齐声大叫“好!”海东青却将那羊直摔下来,又去寻捉猎物。
高士奇白面书生,哪见过这种场面?只顾张着嘴呵呵大笑,一边跟着康熙手忙脚乱地瞎张罗。
康熙将剩余的四五只黄羊赶得逃进一个小山沟里。回头对赶上来的武丹,高士奇和侍卫说道:“甭追了。天到这时分,再有半个时辰就黑了,网开一面,饶了它们去吧!”
话还未完,那几只黄羊急箭般又从谷口狂奔出来,竟不顾有人,夺路而走。康熙正诧异时,武丹抢上前大吼一声,捉住康熙手臂向自己身后一扯:
“主子留神,有猛兽!”
正在嬉笑的高士奇被他这一声吓得身子一矮!康熙回头看看,并无动静,笑骂道:“武丹,你炸的什么尸哪——”话说半截便咽住了,康熙已感到座下的马也在簌籁发抖。
武丹的神色刹那间变得狰狞可怖:“主子,奴才是关东马贼出身,这事见多了!”他回过头吩咐一个小侍卫,“快,去叫虎臣大人,其余侍卫保护好皇上和众位大人。”
话音刚落,乱石后草丛中刷刷一阵响动,一只斑烂猛虎探出头来。斗大的虎头高昂起,发出粗重而低沉的一声长啸,几匹马竟吓得一下子软瘫在地,闪得康熙踉跄一步方站稳了。高士奇惊得脸上没有血色,新来的一个小侍卫张玉祥也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下,却被武丹一把提起,劈头盖脸就是一个老大的耳刮子:“主子还在这里,你就吓得没魂了?”
康熙这时己镇定下来,瞥一眼张玉祥,冷冰冰吩咐道:“拔掉他的花翎!”
老虎爬上了岩石。这时才看见它的全身足有七尺长!黄缎子一样的毛色,只见它懒洋洋伸了一下前爪,仿佛漫不经心似的看了看面前这几个人,将一根五尺多长的尾巴直竖起来,龇起牙又吼了一声。这一声之大,三里外也是听得见的。几匹马全都惊得成了一摊泥,不死不活地伏在地下。
武丹大叫一声:“护好主子!”便“刷”的一下将袍子甩到草丛里,提了一口气,慢慢向老虎走了两步。老虎好像知他来意不善,将两条前腿一伏。后臀高耸起来,头左右一晃“嗯”的一下,便窜了过来,正与武丹撞个满怀。
一场惊心动魄的人虎搏斗开始了。老虎粗大的双爪没头没脸地猛抓武丹。武丹机灵地转换步法,与老虎格斗。他在关外已是武林高手,当了康熙侍卫,又跟着铁罗汉史龙彪学艺三年,有一身练就的硬功夫,再加上他体魄如熊,心肠狠毒,竟赤手空拳与猛虎干上了。几掌打过,武丹打红了眼,怪叫一声扑上去,竟和虎紧紧抱成一团。他一手死死搂着老虎脖子,另一只手运起红砂掌,向老虎颏下、肋间猛击。那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却因武丹与它紧贴着身子却咬不着,情急之下,老虎便用前爪后爪连扒带抓。武丹身上牛皮铠甲的后背被它撕得一条一条,腿部也被抓得流出了殷红的鲜血。
就在这时,魏东亭已经赶到,见康熙和侍卫都在呆呆地看,便厉声喝道:“哪有你们这么办差的?这功夫还有心思陪着主子瞧热闹?快把主子架到后边!”他放眼看去,只见武丹已和老虎滚在一起,将一大片草都压倒了。便不动声色地从绑腿中抽了一把匕首,凑近了老虎。又想到,这虎浑身毛皮鲜亮可爱,说不定康熙要这张虎皮呢?所以不敢乱下手,只在一个翻滚时看准了,便向虎头上猛扎一刀,再翻过来便住手,如此往返三四次。虎血、人血狼藉满地,那老虎渐渐没了气力,被武丹一翻身压在身下,卡住了脖子。几个侍卫一拥而上,有的扯腿,有的用脚猛踢,那老虎已毫无反抗能力,一任众侍卫痛殴。素伦乘机拽出了已经累得半死的武丹。
夜幕在草原上降临了,侍卫们搭起了牛皮帐篷,燃起了熊熊簧火。他们烤着黄羊肉、虎肉,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高士奇、索额图和明珠与侍卫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大吃大嚼。康熙从帐中出来,在春寒抖峭的风中适意地伸欠一下身子,望着野茫茫、黑沉沉的草原出神。魏东亭见众人没跟着,忙掀开帐篷出来,见康熙沉吟不语,遂笑道:“主子,外头风大,瞧这天说不定还要下雪,请回罢。”
“唉,今天这场震惊,让朕想了很多。看来,遇上大事,手中没人是不行的啊!”
“皇上圣明在上,朝中猛士谋臣、爪牙之将比之历朝历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皇上大可不必如此感慨。”
“不,虎臣,西域之地自古以来虽属华夏版图,但叛服不常,甚难驾驭。朕想,西征之役为千古未有之伟业,可是,千锤打锣,要一锤定音,谈何容易!派谁去当主将呢,可见猛士、爪牙还是太少啊!哎——今儿个高兴,不想这些烦心事了。东亭,朕察看了你几天,觉得你似乎有心事,这次来京,不单是为了见见朕吧?”
魏东亭望着康熙模糊不清的面孔,心下暗自钦佩康熙的眼力:“主子说的何尝不是?奴才得罪了人,在南京有点坐不住,想到北京见主子,得便儿诉诉苦。”
康熙突然哈哈大笑:“哦,就是你折子上写的,伊桑阿他们,哦……还有——你不必说了,朕心里有数。安心办你的差,万事有朕来做主。朕就你这么一个奶哥哥,岂能轻易让人作践了?”康熙说得很动情,魏东亭听了这话,心中一阵酸热,一串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康熙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冷,正要回帐,听见东边有人哭泣,正诧异间,魏东亭却说:“主子,这必是张玉祥。他今儿被皇上摘了花翎……”康熙一怔之下,默默踏了荒草走过去,站在抱头饮泣的张玉祥身后,缓缓说道:“张玉祥,你哭什么呢?变起仓促,惊慌失措也是人之常情。你向武丹他们几个陪个罪,就说朕说的,待以后有功,一定准你将花翎挣回来厂早春二月,在江南已是繁花似锦,就是沿黄河两岸,也是杏蕊吐芳的时候了,但塞北天高气冷,依旧寒气难当。康熙一行离开古北口的第二天,突然变了天,白毛风裹着雪粒。雪片,时而如骤沙狂奔,时而如玉龙柱天,铺天盖地降落下来,这就是东北人常说的那种“烟儿炮”。康熙因贪程赶路,冒了风寒,头昏身热,懒得动弹。虽有高士奇在身边殷勤照料,无奈过了黑山县,一路俱是荒村小店,饮食医药均不周备,身上高热竟退不下来,把几个扈从大臣急得热锅蚂蚁一般。眼看快到隆化镇,众人方松了一口气,高士奇合掌念佛道:“阿弥陀佛,好歹镇上会有个生药铺的!”魏东亭接口说:“放心吧,隆化镇我来过,有两家生药铺呢!”
听说镇子上有药店,高士奇放了心,在马上对索额图道:“唉,我只怕主上转了伤寒,到奉天又要祭奠皇陵,又要会见蒙古王公,怕主子吃不消。”
隆化镇有一千多户人家,满地爬犁印子,街旁的柈子也叠得齐齐整整,一垛接着一垛。因漫天大雪,街巷上绝少行人,车驾来到时天已近黄昏,只沿街几家干店门口,各自站着伙计,手里打着西瓜灯,缩着脖子跺着脚迎候客人。照武丹的意思,就镇边随便找一家客店先住下再说,但魏东亭因为以前陪康熙住店遇到过刺客,所以格外小心,挑了又挑,才在镇中心房舍密集的地方找着一家叫“兴隆”的百年老店歇下。高士奇张罗着开方抓药,看着煎好又亲自尝过,才伏侍康熙服了。眼见康熙吃过药安然入眠,才放心出了上房。见魏东亭端端正正地立在檐下,便说:“虎臣兄,你也忒过于小心的了!这会儿能有什么事?走了一天的路,好歹湿靴子也该换换啊!索老三、老明和武丹都在前堂吃饭,你也去吧!”
“不,士奇,小心没过逾的。山村僻野,内情不熟,主子这儿不能没有我们这帮玩刀子的。武丹和我商议好了,我们俩轮流在这儿守着,你只管吃你的饭——主子的病不要紧吧?”
听了这话,高士奇心里一阵感动。若论起忠心,这个魏东亭确是头一份,也难怪康熙疼他:“这事你放心,主子身子骨儿结实着呢,哪里就真的病倒了?我用了一剂发表药,只要主子夜里一出汗,明天准保没事儿。”
这个兴隆老店是个三间门面的店铺,前边卖饭,后边住店。康熙带的文武侍从、太监、宫人,有三十多人,足足摆了六桌。外边下着这么大的雪,老板也不防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再仔细一看,虽都是便装打扮,却一个个气字轩昂,上下分明,一来就包了全店房间,又命伙计关店门上门板儿,不准再接客。老板是何等精明啊,便知不是寻常客人,忙得他一头热汗前后照应。高士奇进来,径向上首明珠、索额图席上走去,打横儿坐了下来。明珠见店中有杂人,低声问道:“主子用过药了?”
“用过了,安生睡了。赶明儿主子不见好,你们只管啐我!”高士奇正在吹牛,却听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拍门声。 
 
  
第二十九章 绿莹莹墓陷得珍宝 香格格罹难受君恩
 
高士奇正在吹牛,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个伙计急忙过去打开门缝儿打量着来人说道:“对不起,小店已经客满,请您老到镇西头去吧,那边蔡家老店还有空房子。”
这话刚完,就听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斥道:“少罗嗦!我们就住在蔡家老店;那边不开火,要到这买饭吃。老娘走南闯北,还没见哪里有你这号伙计,大雪天的把人堵在门外头说话的!”说着一挤身子已走了进来,顺手又扯进一个年轻小伙子,二人打落身上的团团积雪,大大方方向明珠这一桌只管坐下了,弄得众人都不知如何才好。那年轻人却没有老太太那么泼辣,腼腼腆腆地低头坐着一言不发。老太太将二两一锭银放在桌上,大声说道:“打一斤黄酒,烫热一点,来一个黄烟鸡、两碗口蘑汤和两碗水过米饭。我说,店伙计,你愣什么,我们的银子不够?”
那伙计有心刁难,拿起银子仔细一看,是九八成色的银饼,已夹去了半块,剪脚还微微发白,实在无可挑剔。便笑着说:“嘿嘿,老太太,不是小的不肯支应您。店里夹剪坏了,您去兑了钱来使,怎么样?”
旁边默坐着的小伙子忍不住,忽然抬起头大声说道:“多余的赏你,不要你找还不行吗?”说完,一转脸,正和高士奇四目相对,二人顿时全都大吃一惊。
小伙子盯着高士奇:“啊?是你——哦,足下可是姓高?”
高士奇一愣,这才仔细打量面前这个来历不明的小伙子。只见他穿一件绦红宁绸羊皮大氅,脚下是一双高腰牛皮靴,一顶出风毛羔皮大帽压得低低的。秀目细眉,嘴角微吊,两颊还有一对深深酒窝,虽是有些面熟,一时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面。正嚷眉沉思时,老太太突然说道:“高相公,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怎么不记得黄粱梦的韩老婆子了?”
高士奇眼睛一亮,突然又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哦,这小伙子不是别人,必是土谢图汗的女儿,和陈潢要好过的阿秀!他“刷”的站起身来,对站在一旁的店伙计吼道:“你快滚吧!这两个人是我们一起儿的——老太太,您,怎么会到这儿来的?春和呢?”
“鬼使神差撞到这儿来的呗!春和去了他二伯家,在杭州学做生意,他着实惦记着你这救命恩人呢。你救下的那孩子如今也五岁多了,取名儿就叫韩慕高!”
众人此时都听得愣了神。高士奇看见大家诧异,便将自己进京途中医救韩春和的事讲了个大概,只隐去了自己坐花轿营救周姑娘的事和阿秀的身世。这两件事,一件关乎自己名声,一件关系国政,都是不便多说的。当下众人说笑吃饭毕,高士奇便命人将自己里间屋收拾出来,让韩刘氏母女俩住,自己在外间又搭了铺。收拾停当,他又到上房探视了一下康熙,见皇上满头大汗,睡得又香又沉,才回来见韩刘氏和阿秀。
韩刘氏坐在暖暖的热炕上,听听外边人声已静,只有呼呼的风卷着大雪落地的沙沙声,方慢吞吞说道:“高先生,人都说我老婆子心眼多,其实是个傻子!你知道吗,住在天王庙里的那个金和尚,竟是个贼和尚!”
高士奇看看韩刘氏和阿秀惨然色变的面容,追忆着自己落魄住庙的情景,身上一凛,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韩刘氏喝着茶,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高士奇用火筷子拨着炭盆,听老太太继续说道:“你们去后不久,老天爷就下起连阴雨。我家后园有座孤坟,你是知道的。我打山东搬去时,原想一个无主野坟,暴尸露骨的,也是罪过,立宅子时,就没动它。谁知雨下得久了,那坟就塌了个大洞,雨水一个劲地往里灌。我见总也灌不满,心里起了疑。天一晴,就叫人把坟上那棵大杨树放倒了,想掘开看看,埋的什么东西。要真是死人,也得给他挪个地方儿,省得在水里受罪不安。”
“这么说,您把坟掘开了?那里头埋的什么?”
首节 上一节 80/12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稻盛和夫自传

下一篇:人性的光辉:林肯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