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第164节
姐妹俩相对看了看,没有说什么。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也该走了。”光绪皇帝说完,又用袖子擦了擦眼上的泪痕,以免让外面的人看出来自己掉过眼泪。
皇帝起身离去,翊坤宫上上下下,跪送如仪。回进宫来,瑾嫔将珍嫔拉到一边,悄悄埋怨。
“从刚一开始我就不让你乱说话。你看这次,差点闹出一个大乱子来。”
珍嫔也有些懊悔自己说话太轻率,但她向来争强好胜,不肯认错:“你看皇上很厚道,也很体恤人的吗!”
瑾嫔认为不出什么事,这固然很好,但她还是不放心,提醒她妹妹道:“以后说话还是要注意些得好。”
却说金生听了皇后的吩咐,便一直悄悄跟在皇帝的后边,看他到底到什么地方去。后来看皇帝到了翊坤宫,好久也没有出来,便回去向皇后复命。
“果然是到那儿去了。”皇后听了金生的话大叫一声道,“这两个狐猸子,我早晚要收拾收拾她们。还有这个皇上,也未免太欺负人了吧。好,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与光绪皇帝大婚紧锣密鼓同时进行的是慈禧太后向皇帝归政问题。当然,李莲英在经办皇帝大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抽出一点时间去过问一下这件事。
“老佛爷如今要归政了,归政之前是不是有什么打算?”李莲英问慈禧太后道。
“打算?是有一点。”慈禧太后说道,“不过还没向皇帝说过。”
“什么打算?说出来也让奴才知道知道,好给老佛爷出个主意。”
“就是我自从第一次垂帘听政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如今我就要归政皇帝了,也可以说是功成身退了吧,可在二十多年中,对国家出过力的人,总得有个交代吧。”
“是该有个交代,不但活着的人应该有个交代,就是那些已经去了的人,也应该有个交代。”
“去了的人也应该有个交代,那怎么交待法?”
“还不容易,建一座祠堂,或者只设一个祭坛就行了。”
“说得很好!”
“老佛爷是不是听说过,湖南有个巡抚叫汪祺祥,在湖南做得不错。”
“是吗?我怎么一直没有听说过。”
“老佛爷是不一定听说过。我知道这个人特别谦虚,做出了成绩自己也不会大加张扬的。不过既然做出了成绩,即使他自己不说,别人也会看得到,也会说出来的。”
“那你说,对这样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地褒奖一下?”
“那自然了,对做出成绩的人进行褒奖,也是对别人的一种鼓励。”
“好,那时候我向皇帝提一下。”
这天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光绪皇帝也在场。慈禧太后对皇帝说道:“我垂帘听政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我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也很有些人为国家出了力,也算是帮了我的忙。如今我可以说是就要功成身退了,想想如果不对为国家出了力,帮过我的忙的人有个交代,也确实对不住他们。
皇帝,你说呢?”
“是!”光绪皇帝建议道,“可以开出单子,用皇额娘的名义通令褒奖他们。”
“说得也是,世铎,这单子就由你们来开了。不过我还要建议几个。”
“第一个应该是醇亲王。”
“是!”世铎答道。
“恭王现在虽然被罢黜了,但以前确实出过很大的力,也应该开上去。还有从咸丰十一年冬到现在的军机大臣,都开上去。现任的在前,以前的在后。”
“是!”世铎又答道。
“曾国藩、左宗棠两人为国家出生入死,驰骋疆场,也要特别褒奖。”
“去世的人也要褒奖?”世铎不解地问道。
“对,去世的人也要褒奖。”慈禧太后说道,“这也是对生人的一种勉励。”
“是,遵旨。”世铎不敢再辩了。
“另外,湖南巡抚汪祺祥,听说在任上做得不错,也要特意提出褒奖。”
“是!”世铎答道,但心里却感到非常奇怪:这个汪祺祥,只听说在湖南贪污受贿,搞得民怨沸腾的,只不知老佛爷从哪里听说他做得很好,真是邪了门了!不过他觉得也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关系,让嘉奖就嘉奖吧,说不定一争再争出个差错来,那样反倒不好了。
“那剩下的你们就看着办吧,不过不要漏掉了好人!”慈禧太后最后一句话说得很重,意思大概是多多益善。
世铎回到军机处,与同僚商议着,一共开了九张单子,这些人有醇亲王、僧王、头品顶戴赏花翎的总税务司赫德。另外还有现任及前任军机大臣;现任及前任军机章京;各国驻京公使;殉难的将帅及一二品大员;现任各省封疆大吏;以及已经去世的大学士、督抚、将帅。总数有三百人之多,生者加官晋爵,赏赐珍物;死者或建祠堂、或赐祭坛。真是恩惠普施,泽及枯骨。
慈禧太后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便于二月初三在太和殿为光绪皇帝举行了正式“亲政”典礼。
巳时三刻,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说:“午时一到,亲政典礼就要开始,到时候你就要自己来处理一些政事了。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亲爸爸住在颐和园后,儿臣每天去给亲爸爸请安!”
“难为你的一片孝心,有你这话,我就放心多了。”
“儿臣自己独立处理政事,只怕有些事会处理不好。”光绪皇帝诚惶诚恐地说道。
“小事你就自己处理,有拿不准的大事,你就到颐和园去,让我给你拿个主意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