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李莲英

李莲英 第203节


“你们二位有何事?”慈禧太后有些不高兴地说。

“老佛爷,你先请过目这份电报。”庆亲王奕骙说着将电报呈了上去。

慈禧太后接过电报一看,不禁怒发冲冠,两眉倒竖,那形情非常之怕人,不过几十年的磨练到底使得慈禧太后能收敛自如,脸上的阴云来得快去得也快。

“你们二人怎么想?”慈禧太后冷冷地问。

庆亲王赶紧给荣禄使脸色。这是他们早已商量好的,如果慈禧太后这样问起就由荣禄来回答,荣禄会意,赶紧叩头道:“回老佛爷,奴才以为经元善虽说得有些过分,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但关于调兵干预一说仅仅是传闻而已。”

“老佛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庆王赶紧磕头道。

不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慈禧太后一贯坚持的,因为前几次外患,都是由于当初掉以轻心才酿成巨祸的,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得不赞同庆亲王奕骙的观点,她点了点头。

“而且,老佛爷,李中堂说要是老佛爷废黜皇上,外国大使将拒不承认,他们只承认当今皇上。”荣禄又赶紧接着说。

慈禧太后的气又想往上冒,但她清楚这不是说着玩的。要是到时外国使节真不承认新皇帝,让她这个太后面子往哪儿放,同时刘坤一等各省疆臣又怎么样现在也说不清,要是他们也跟着闹呢,又叫我如何收场?转念间想到了这些,慈禧太后觉得她的决心受到了考验,她的决心正慢慢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可奈何的妥协。

“那你们说怎么办?”

口气明显比以前软了许多,但也并不太弱。荣禄意识到了这一点说:

“奴才认为老佛爷不必废皇上。现在皇上年龄已大,一直没有皇子,不如选择宗室近支立为大阿哥,当皇上的嗣子,兼嗣穆宗,皇上当年接位的诏书中已经讲了这层意思,别人不能说长道短。太后可把大阿哥弄来,养在宫中。慢慢用他来取代皇上,这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吗?”

慈禧太后听了很是高兴,决定在宫中立大阿哥,但她也并不给经元善好受,她下令逮捕经元善。但经元善早得到消息逃往澳门了。



 第五章 风云突变 四、策立大阿哥

慈禧要策立大阿哥,皇亲国戚展开了“竞选”,李莲英的腰包又要鼓破了……

既然同意立大阿哥,但到底立谁呢?这一时成为朝内臣工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其实早在这以前,慈禧太后就着手准备了,当然不是准备策立大阿哥,而是准备立新皇帝。她已开始留意近亲旁支中的小孩,准备让他们中的一员当皇帝。现在既然要立大阿哥,自然也是从这些人当中选。

这是一件令慈禧太后感到非常为难的事,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到底立谁好呢。因为她怕再出错。

昔年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儿子作了皇帝,是为穆宗同治帝。同治当皇帝时年龄尚小,于是慈禧太后便命老臣加以辅导以期自己的儿子成为可造之材,但事与愿违,同治帝因为荒淫过度竟得天花而死,但又有人说不是天花而是一种不敢说的病,反正同治帝是死了。自己的儿子死了,慈禧太后又立当今皇上,本望能很好地承继大统,但不想却在上一年中犯下了那种事,弄得慈禧太后很是失望。自己的儿子不行,别的孩子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慈禧太后又想起了吴可读,他二十年前尸谏为穆宗立嗣,但她却未同意。二十年后,她却又要接收吴可读当初的谏劝,这不明摆着是自己在扇自己的耳光吗?

再说,自从文宗咸丰帝崩逝以后,慈禧太后一直手握权柄,以太后身份训政,历经几十年,慈禧太后已经舍不下对她而言极为重要的权柄了。这就是说,所立的大阿哥不能年龄太大,否则慈禧太后就不能训政了;但也不能太小,因为她自己感觉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再要撑二十年只恐是不行了。

因而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便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立大阿哥得立一个十来岁左右的,身体比当今皇上强壮的但又跟自己关系很是密切的宗室子弟。

李莲英首先摸清了慈禧太后的意思,于是他便在心中酝酿劝老佛爷到底立谁。庆亲王奕骙的儿子怎么样,年纪倒还合适,只是恐怕稍微远了一点,但要在近亲的载字辈中找合适的人是找不出的了。

“老佛爷,你看小振怎么样?”

小振是庆亲王奕骙的大儿子,今年十四岁。他经常随着他母亲入宫。虽不聪明但嘴却生得很甜,成天在慈禧太后面前“老佛爷、老佛爷”地叫个不停,很得慈禧太后欢心。

慈禧太后心中一动,沉吟了一下问道:“小振今年多大了”

“十三四吧!”

“年龄倒还合适,”慈禧太后口中轻轻地说,似乎不能作出决定,过了一阵子又说,“莲英,不嫌远了一点吗?”

庆亲王是庆僖亲王唯一的孙子,而庆僖亲王和仁宗又同为孝仪纯皇后所生,他们是同父同母兄弟,关系自然亲于同父异母兄弟。但在仁宗的后代中与载振一辈的现却已成年,这显然不符合十来岁左右的标准。这些李莲英都早已了然胸中,所以他见老佛爷问起,很是干脆地说:

“这是最近的了,没有比这再近的了。”

也许是慈禧太后不喜欢小振,也许是不愿在载字辈中策立大阿哥,也许是慈禧太后觉得对小振还不了解,害怕将来树起后他又同当今皇上一样令她伤心,反正她没有立即回答。

李莲英也猜出慈禧太后的种种顾虑与担心来,但他自己对小振印象倒挺好的,一个是小振嘴甜,一个是因为庆亲王奕骙的缘故,庆亲王是朝廷重臣而且与他本人关系也很好,由于这种种原因,他希望老佛爷能立小振为大阿哥,以便对他有好处。

“老佛爷,奴才看小振人挺好的,对老佛爷又很有孝心。”

“看看再说吧!这到底是件大事,不能马虎。”慈禧太后慢慢地说。

李莲英相当明白,这是老佛爷有感于“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既然老佛爷这样说了,李莲英也不便再说。

朝中大臣中,以前很有一批主张废黜皇上,再立新皇上,而且他们也在物色他们心目中的皇上。不料现在老佛爷有旨不废皇上,而是改立大阿哥,这虽然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热情受到了压制,但毕竟大阿哥隔皇上这个位置还是不远,所以他们沉寂了一下后马上恢复原有的热情去找将来的皇上。

因为慈禧太后明说要同时为穆宗立嗣,这就使得有一个人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觉得自己应该为策立大阿哥不遗余力。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慈禧太后的亲家、同治皇帝的岳丈,现闲居家中的大臣崇绮。给同治帝立嗣,这不也是说给自己找一外孙吗?你说他这个外公能不着急吗?

至于崇绮的作用,不但他自己意识到了,而且别的大臣也意识到了,尤其是朝中老臣徐桐。这位大学士对当今皇上极为不满意,在维新变法中是慈禧太后的死党,极力反对光绪皇帝的变法。据说他在他七十八岁生日时,在他门口挂上一个牌,拒绝承认那些有变法倾向的或支持变法的他的学生是他的弟子,一时被人们引以为趣谈。也正因为如此,徐桐在慈禧太后亲政后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虽然没有让他再做什么官,不过对他也是礼遇有加了。

当年咸丰帝死时,在百日服丧期间,淳王的福晋生下了一小孩。按照清廷规矩,在皇帝服丧期间生小孩者五爷要革去爵位。但当时淳王正辅导同治帝有功,于是东太后便破例了一回,保住了淳王爵位,只是在所生小孩名字中加一“犭”字旁,以示其贱,当时这个小孩便是载漪。后来长大了,慈禧太后见其还算有才,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后来载漪又袭了王位,这便是端王。

端王膝下有一子,名溥儁,年龄不大,不过身体倒还很健康、强壮。端王的福晋是承恩公桂祥的女儿,人长得很漂亮,又善于在宫中迎合慈禧太后,因而很得慈禧太后欢心。端王福晋每次入宫总要将年幼的溥儁带去,在慈禧太后看戏、下棋、画画时溥儁总能让她高兴,而且更令慈禧太后喜欢的是,溥儁的戏唱得不错,声音、身段都很不错,因而慈禧太后时常喜欢将溥儁留在宫中让他给自己唱戏。溥儁本性劣顽,每次老佛爷叫他唱戏,他便很高兴,一高兴便想尽办法逗老佛爷笑,因此慈禧太后很是喜欢溥儁。

承恩公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亲兄弟。慈禧太后掌权后,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本欲让桂祥任要职,但桂样本人一点也不争气,他整天只迷恋鸦片,不务政事,没有办法,慈禧太后只得封桂样为承恩公让他坐享俸禄。因此,慈禧太后对桂祥很是失望,现在见桂祥有一个好外孙,因为桂祥的缘故,不由得对溥儁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不过,慈禧太后对溥儁偏爱是偏爱,但是也并不非常满意。也许是受其父耳濡目染的影响,溥儁喜武不喜文,曾经有一次慈禧太后问他的志向。
首节 上一节 203/27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甘地自传

下一篇:安德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