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李莲英

李莲英 第210节


“自从林则徐林大人在广州禁销鸦片以来,引起了洋人的不满,他们用枪和炮打开了我们大清的国门,然后洋人迫使我们与他们订立了条约以来,他们便在我大清国得寸进尺,得了这样要那样,弄得我大清国国不安民不定。我还听说前段时间老佛爷想废皇上就是遭到了洋人的干涉,最后没有废成使得老佛爷很是生气。”

说到这儿,中间那人扭过了头,正对着站在栅栏外边的李莲英。借着月光,李莲英看清了那人的面目,脸上很是健康,鼻子挺得不高,但从侧面看也不低,双眼在月光下闪烁发亮,看来很是精神,身子胖胖的,一看就知道平时吃得不错。

“可是这回却不同了,洋人不敢再骑在咱们脖子上拉屎啦,欺负咱中国人了!咱大清国该扬眉吐气了,老佛爷该高兴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那人说着看着围在他身边的众人。众人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遇到了天兵天将。”

这一说,不仅场内的其它人吃惊,就连站在外面的李莲英也吃惊不小。

“大叔,你不是在唬弄俺吧?”一个年轻人问道。

“我怎么能哄你们呢?我前几天到山东去做买卖,那里闹起了‘义和团’、‘红灯照’。我听说那义和团能耐非同小可,能够刀枪不入,撒豆成兵,我曾听人说他们里面有一个大师兄,也就是他们中的首领,让官兵们打了十多枪,硬一点事儿没有,当场将两个官兵给吓晕了过去。你们说这神不神啊?”

“大叔,真有那么厉害,我也去跟着学吧?”还是那个年轻人在说话:“那‘红灯照’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你别急嘛!我自然会给你讲。那‘红灯照’都是些妇道人家。她们可厉害了,她们穿着红袄、红裤、红鞋、红褂,一手拿着红的拂尘,一手提着红手帕。有的人是另外一种打扮。

她们一手拿红扇,一手拿红手帕。这些人可妖艳了,她们中大的有三四十岁了,小的才十五六岁。我听人说她们手中的扇子非常神奇,一扇可以使自己缓缓离地,再一扇就可以慢慢地上升,一直扇就可以升入天空。我在山东的时候,晚上看着很多红灯在空中忽上忽下,浮游自如。呵!那真是厉害。”

李莲英和几个侍卫在外面听得心惊胆颤,哪来这种功夫,他们面面相觑,闹不懂眼前这个人是在吹牛还是在说实话。

“我听人说,不管是‘义和团’,还是‘红灯照’,他们一念咒语,什么张天师、杨二郎、哪吒、吕洞宾、铁拐李、观音圣母就附体,顿时就有千钧之力,万夫莫挡之勇。杀洋人、二毛子,烧教堂,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可给人们出气了。巨野县有两个德国神父想要耍蛮横,‘义和团’赶到那儿,在三十米以外挥刀两下,那两个洋人的脑袋便被削了下来。”

园子里的人听得呆了,连呼吸声也小了,害怕自己听不到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院外的李莲英也是侧耳倾听,不敢分神。当他听到义和团杀了两个德国人时,心里不禁有一种莫名的高兴,他是替老佛爷高兴还是替谁高兴,他弄不清,反正他有些高兴。

“大叔!你有没有真正见过‘义和团’的法术啊?”另外一个年轻人问道。

那人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声地说:“谁说我没有见过,我见过,是在去济南的路上。那天中午,我走到一个小镇上,看到一群人正围在那儿,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于是我也围了过去。看见人群中间站着一个人,捆着红头巾,束着红腰带,胸前衣服上画着一些神像,周围围着十几个同样装束的人,他们手里拿着枪。只见中间那人在里面来回蹁着步子,然后站定了下来,闭上双眼,双手慢慢提起,提到脑袋上,又慢慢地将以手合起来,然后站了一会儿,嘴中仿佛念念有词,我也没听清,只听得说‘张天师显灵,那二毛子在这儿为非作歹,请你显灵将他的房屋烧掉。’忽然间,那人双手从空中劈了下来,同时大喊一声‘着’。我们顺着那人手指所指方向看去,果然远处有一房子‘蓬’地一下起了火。”

众人听完,啧啧称赞不体,这时只听得那人又说道:

“你们看,这还不是神兵神将下凡来?要是用他们来打洋人,还不将洋人杀光斩绝,将他们赶出我们大清国去!”

“是啊!不错!大叔,你在那儿呆那么久,居然没有学着一手么?”一个青年人问道。

“学着了,学着了,我只学得一个咒语,别的什么我也没有学着。听人说,要学这个,必须得到坛边让大师兄给洗礼,然后亲自教导才能学会。”

“大叔,你念来我们听一听,看是什么咒语。”那个人又说道。

那人没有吭声,然后眯缝着双眼,双手合十道:“我拜大佛!我去西天!我去西天!我拜大佛!我拜大佛!我去西天!

我去西天!我拜大佛!……”他睁开眼又说:“不过我没学会,因为我没有入坛。”

听了这近乎神话的谈论,李莲英决定问清那人是真是假。

他在院外咳嗽了一声。里面的人听见外面的咳嗽声,立即停止了谈论,望着从院外进来的十多个人,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他们个个不免脸有惧色。

“你们不用害怕,”李莲英对这些人说,“我们是路过这儿的客商,刚才听见这位朋友在谈论什么‘义和团’,‘红灯照’的事,所以我们在院外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李莲英指着刚才站在中间说话的那位继续说,“我们进来打扰你们,也是想向你打听打听你说的是真还是假。”

坐在场地中央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看了看眼前这位并不漂亮的自称客商的人,又看了看跟在他后边的八个御前侍卫和他的四个嗣子,看见他们一脸横肉,尤其是那八个人更是骠悍,心里不禁又直冒寒意。他们怕这几个人是抢劫钱财的土匪,但他们又不敢不回答面前这位人的问话。

“回大人,小的所言均是我亲眼所见,绝对不是吹嘘之辞。”

“那‘义和团’、‘红灯照’共有多少人哪?”李莲英显然有些相信了。

“各村各地到外都是,可多了!”

“你在山东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他们对朝廷的态度怎么样?”李莲英又问。

那人想了一阵,然后胸有成竹地对李莲英道:“好像他们的旗子上写着‘扶清灭洋’字样。”

李莲英心里不禁暗叫了一声“好”,不过他没有说出来,他只是点了点头,望着那人笑了笑,然后领着侍卫、嗣子重新回到了船上。

李莲英回到船上,不禁思绪万千,他想着自己回家这两个多月来发生的变化,他又想起刚才那人说的话,心里不禁觉得这“义和团”和“红灯照”可以利用利用。从“扶清灭洋”这个旗帜上看得出来,“义和团”和“红灯照”还算得上是义民,李莲英想。

正在李莲英想着自己的问题,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来到李莲英跟前,跪下说:“总管大人,不好了,河边来了一队官兵,正向船这边行来。”

“李莲英一听也慌了,这是在干什么?他令侍卫和他的几个嗣子和船上的其它人员作好准备以便随时起船。就在李莲英吩咐完毕,岸边传来了官兵的喊声:

“船上的盗匪听着,快下来受捕吧!”

李莲英一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原来是将他们看作强盗了,这不禁令他很是生气。他气冲冲地对一个侍卫说:“去给他们说这是谁的船。”侍卫领命而去。

那个侍卫走到船头,对岸上的统带官喊道:“大胆奴才,居然敢说李大总管是盗匪,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一喊,吓得岸上那个统带屁滚尿流,他赶紧上来给李莲英赔了礼道了歉。原来就是刚才李莲英他们在院里遇到的人报了官,官府才派人来捉拿的,不想却原来是京城大总管李莲英。

那个吓得颤颤惊惊的统领希望李莲英跟着他到衙门去过夜,小住几天,船由他派人看管。李莲英为弄清他听到的义和团的真相,也愿意到平阳县衙门了解了解情况,于是他同意了那个统领的建议,来到了平阳县衙门。自然,李莲英一行受到了热情招待。

李莲英早已享受过了各种形式的招待,他对于眼前这种招待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义和团”、“红灯照”,于是他向平阳县令江照问起了这方面的事儿。平阳县县令给了他如实的回答。

原来“义和团”、“红灯照”就是白莲教的一种。白莲教李莲英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而且知道得很清楚。白莲教一直是一个活跃在河北、山东一带的一个民间组织,大致是隐于治世,出于乱世。在李莲英的记忆中,白莲教曾经在大清历史上闹过几次。

乾隆三十九年时,山东寿张教民王伦,以给人治病练拳号召教徒起事,很快演变成三省教民与官兵之战。到嘉庆年间,朝廷大举围剿教民,用了几年时间才最终镇压下去,不过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民隐藏了起来。到嘉庆十八年的时候又才有震惊宫闱的“林清之变”,白莲教一时谈来令闻者色变。

但是,白莲教始终没有被镇压下去,在贪官酷吏横行的地方,白莲教都在暗暗流传,伺机举事。

而在近年来,洋教也在国内不断流行,一些信奉洋教的人便依仗外国传教士的保护往往横行乡里,血肉人民,这一点李莲英是清楚的,于是便使得白莲教和洋教之间产生了矛盾,“教案”事件也由此迭起,尤其是在山东一带教案更是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文正公所处理的“天津教案”,使得许多官员免职。这些李莲英在宫中都是一清二楚的。
首节 上一节 210/27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甘地自传

下一篇:安德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