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第235节
“找荣禄来商量商量吧?”
“不用了,荣禄已不知说过多少次了,要我留在京城。我看留在京城并不是上上之策,才找你商量。”
荣禄原来不是主张慈禧太后出逃的吗!怎么现在一想变过来了呢?不错,荣禄曾经主张慈禧太后出逃,但是后来他仔细想,觉得这并不是善策。老佛爷现在人已经老了,精力毕竟不如四十年前了,而且京中还找不着大车,怎么出逃?不如留在京城,处置主战派端王、刚毅、赵舒翘等人,然后再紧催李鸿章与张之洞要不惜任何代价与洋人谈好,将洋兵扼制于京城之外,这样皇太后也可免却出逃的种种苦难了。
荣禄虽是一片好意,但是慈禧太后却并不同意,她有两层顾虑;一层是洋人提出让她归政的条件,这是她最担心的,如果自己出逃在外,洋人就会没有办法提这个苛刻条件;另外一层是李鸿章能否就一定能堵住洋人的攻势?洋人是否就一定会就此罢休?这是留守京城的两个顾虑,如果出逃,自然不会有这个顾虑。但是如果真出逃,却又有别的顾虑,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否安全出逃?这是荣禄担心的亦是慈禧太后担心的问题。
李莲英揣测出了慈禧太后的心思,归根到底,还是怕洋人逼她交出权力。这也是李莲英害怕的,他怕失宠,也怕慈禧太后失势。慈禧太后一旦失势,自己的脑袋恐怕就得搬家了,因为他明白朝中有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特别是皇上,要是慈禧太后将来归政必定是归皇上,自己以前是如何对待皇上的,只恐皇上上台后也会怎样对待自己。李莲英想起这些,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莲英,你这是怎么啦?”慈禧太后关切地问。
“没什么。”李莲英干笑了两声,“奴才只是昨夜受了凉,现在又想着老佛爷都到这把年纪了还得出走受颠簸之苦,奴才心里就过意不去。”
“没有别的办法,要实在不行,也只得受颠簸之苦了,莲英,你去好好预备一下。”
“喳!”李莲英响亮地答应了一声,“奴才马上就派人去预备。”
枪炮声倒是越来越近,而且也是越来越响,连宁寿宫也能听到子弹呼啸的声音。李莲英和慈禧太后这才有些心慌起来。
“老佛爷!老佛爷!”
随着喊声奔进来一个人,也来不及行礼,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洋人来了!”
慈禧太后望着神色张惶的载澜,语气异常平静地说:“洋人在哪儿?”。也许是越一到非常时刻,慈禧太后就越能镇定自若。
“在外城。”这是李莲英抢先答的。
“老佛爷得非走不可了!而且还得快!”载澜仍然不安地说。
正在这时,又来了两位,一位是军机大臣刚毅,一位是军机赵舒翘,他们也是来报警的。
“老佛爷,不好了,天坛发现了缠头的黑兵,很多逃难的人也从那儿折回。”
“是哪一国的?”
“奴才不清楚,恐怕是俄国吧!”刚毅没有办过洋务,只是听人说过,但不知俄国人到底长得怎么样,所以才有此推测。
“不是新疆来的勤王之师吗?”
“不是!绝不是!勤王之师是不会驻扎在那儿的。”赵舒翘肯定地道。
“老佛爷,您老人家得走啊!”刚毅也是一脸焦急地说道。
“走!我也知道该走,但现在怎么个走法啊?你们倒说说。”
这一回倒难倒了载澜、刚毅与赵舒翘,他们只知老佛爷该走,却也没有考虑过到应该怎么走。
端王和荣禄恰巧赶来,他们也是听到消息后赶来见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望着眼前的五位大臣,只见荣禄还比较沉着一点,别的都是那么惶恐不安,魂不守舍。
“荣禄,你看怎么办?”
“问端王吧!”荣禄看了一眼也是慌里慌张的端王。他对端王满肚子意见,现在更大。战争是你主张开起来的,那么收尾也得你来收拾了。你不是本事很大吗?现在倒看看你有多少本事能将洋人退走,荣禄心里嘀咕着,所以才这样说。
“端王载漪,你说呢?”慈禧太后明白荣禄的满腹苦恼,所以转过脸去问站在一旁的端王。“老佛爷!都到这个时候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还是快走吧!”
“走?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往哪儿走哇?再说,你能保驾吗?”荣禄在一旁以一种讥讽的神态对着端王说。
“荣禄,那你说怎么办?”慈禧太后又转过头来问。
“奴才以为不如速派人到使馆议和。”
“那你去办吧!要快!”荣禄答应着退了出去。看着荣禄远去的身影,慈禧太后心里明白荣禄此去不一定奏效,还得准备下策。
“刚毅,你去准备车。”慈禧太后对站在那儿发愣的刚毅大声说道。
“是,奴才这就去办。”
荣禄并没有来回信,枪炮声还在继续。慈禧太后心里越来越不平静,不安宁。沧桑的往事又涌上心头。四十年前,那时虽然也在出逃,但是并不这么慌张,至少那时还有胜保和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带抵挡,宫中又有肃顺安排,一切总还是慌而不乱,可是如今却乱得都不成样子了。
“老佛爷!快走吧!洋兵进城了!”载澜神色张惶地跑了进来。
“来得这么快!洋兵现在在哪里?”
“在攻东华门了!”
东华门的北面便是宁寿宫,只要东华门一下,宁寿宫还能保吗!慈禧太后这才心惊起来,但是她并不慌。
“载澜!该走哪个门?”
“走西北德胜门。”
“先到颐和园也好。”这是李莲英在旁搭腔。
“好,莲英,快去叫皇上。”
“是,奴才这就叫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