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第85节
一帮王公大臣听了,顿时目瞪口呆,谁也不敢再什么。从此,‘老佛爷’的称呼就传开了。
慈安太后驾崩后,慈禧太后犹如拔了眼中钉、肉中刺,心满意足,洋洋自得。本想从此后她就可以大权独揽,唯我独尊,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可谁知却又冒出来个恭亲王奕䜣,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使得她事事不能尽随心意。
对慈禧太后来说,恭亲王可真是有功之臣。没有他的全力支持,慈禧太后怎能够垂帘听政,成为大清帝国第一人?因此同治帝继位不久,慈禧太后就对奕䜣倍加封赏,又是议政王,又是首席军机大臣,又食亲王俸禄。可俗话说的好:功高震主,奕䜣权势的日益膨胀,又使得她不能不担心,因此在同治四年借着蔡寿祺的一份奏折,免去了奕䜣的议政王头衔。
经过这次打击之后,恭亲王终于明白了慈禧太后的心思,于是日常行事更加得谨慎小心。可他是领班亲贵、军机首座、总署主管,是爱新觉罗氏子孙,怎能面对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任意胡作非为而缄默其口呢?因此二人之间的矛盾是愈演愈烈……
逢年过节,对于懿亲近臣,宫里有文绮食物的赏赐。这年八月十五前夕,慈禧太后亲自为她的亲妹妹——醇亲王福晋检点了八盒食物,吩咐李莲英派人送去。这可是个肥差,李莲英当即让自己的爱徒李三顺亲自送去。按宫廷的规矩,太监出宫办事,应当由敬事房人员事先向宫门侍卫打招呼,并且不得走正门。李三顺见师傅将这肥差交给自己,高兴得把这些规矩全给忘了,带着两个太监便直奔午门东左门。
“站住!”一个守门的护军,名叫玉林的大声喝阻。
李三顺这会才想起那规矩,可既然到这了,再退回去,脸上也太挂不住了,于是装模作样地问:“干什么呀?”
“你进宫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懂规矩?”玉林问道:“这里是你走的地方吗?”
“咱家奉了太后、李总管的旨意,出宫办事,为什么不能走这儿?”
拿高帽子吓人,玉林不由地恼了:“我偏不让你走,要走就拿条子来。”
一时间,一个要走;一个按规矩不让走,午门顿时热闹起来。护军统领岳林闻讯赶了过来,一看也为难,照规矩应该将李三顺捆起来,送到敬事房去处分,可这李三顺虽算不了什么,但上面还有太后,还有李莲英呀,于是打着圆场说道:“大家都是当差的,你也想想我们的难处。这样吧,你先去取条子来,只要有条子,我一定放你过去。”
李三顺想也不想,说道:“我只知道上面吩咐让我出去办事,不知道有什么条子,要条子你自己去取。”
看他这副样子,岳林也来了气:“咱公事公办,如果没条子,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你敢对我这样?李三顺心一横,吩咐两个太监挑担子走。
岳林见状上前一拦,谁想李三顺顺势倒在了盒子上,顿时里面的东西滴溜溜滚得满地都是。
“好呀!你们打我不说,还敢打坏御赐的东西,咱等着瞧!”
说着就见李三顺爬起身来,跑回宫去。
李莲英一听,这不了得,一个小小的护军竟然不把我放在眼里,也不问青红皂白,便带着李三顺来找慈禧太后。
“太后,奴才刚才派三顺去给福晋送东西,护军不让过,把奴才辱骂一番不说,还把太后您赐的东西给打翻了。”
“什么?”慈禧太后正躲在床上养神,闻听不由大怒,跳下床来喊道:“竟敢把我赐的东西打翻?去,传我口谕:著刑部尚书潘祖荫,提审护军岳林、玉林等人,严行审讯,如果有此事,以死罪论处!”
潘祖荫接旨,急忙会集刑部的“八大圣人”,征询意见。
所谓“八大圣人”是指“为办秋审处”的四坐办、四提调。这八个人是从各司选出来的佼佼者,律例精通,身分矜重,办案论法不论人。闻听此事,知道护军无罪,于是一口同声道:
“交部就该依法。如果太后定要杀这三个护军,自己降旨好了,本部不敢与闻。”潘祖荫也知道,此事无论如何罗织,也接引不上一条能处死的律例。无奈何,就上了道奏折,阐明刑部的意见。
慈禧太后看了不由大怒,吩咐李莲英传恭亲王进宫。为啥要找恭亲王呢?他是首席军机大臣,一切上谕都由军机处承旨拟发,不找他不行。
未进长春宫,恭亲王便觉兆头不好;等进了长春宫,更觉气氛不对,但见太监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稍有响动,立时色变,简直就象森罗殿一般。揭开门帘,肃静无声,慈禧太后正在那抽着闷烟,李莲英在旁边小心地侍奉着。恭亲王见状,急忙跪在请安。
“恭王爷,昨日的事想必你已知晓了吧,这些护军也太放肆了,我打算严惩几个,你有什么意见吗?”慈禧太后冷冷地说道。
恭亲王小心答道:“太后息怒,昨日的事臣听到一些,据看来,护军只是秉公办事,并没什么过错,到是这些奴才们太过放肆了些。如果必惩护军,只恐人心不服,还请太后三思而后行。”
“什么?”慈禧太后听了说道:“把我的奴才打了,东西撞翻了,他们还有礼了不成?我打算斩几个示众,你拟个旨吧。”
奕䜣听了皱皱眉头,怎能这样做呢?于是说道:“此举万万不可!臣难以从命。”
“那就将岳林改判廷杖吧?”慈禧太后不耐烦的说。
“此等刑罚太过残酷,似仍不可。”
慈禧太后听罢大怒,后声斥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事事同我作对?”
这怎么算是作对呢?你未免也太专横了吧,只见恭亲王奕䜣答道:“臣是宣宗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恭亲王奕䜣。”
慈禧太后撇着嘴挖苦说:“你是王爷、勋臣,有老资格,所以就敢对我如此是吗?我革去了你的王爵,看你还放肆不!”
这话也太刺了,刺得奕䜣站起来说道:“太后可以革去我的王爵,但革不了我先帝皇子的身份!”
“退下去!”慈禧太后怒吼道。
慈禧太后气得血往上涌,火往上烘,却无可发泄,顺手拿起一个红底儿白花的唐代花瓶摔得粉碎……。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身子骨儿要紧。”站在一边的李莲英吓得趴在地上,颤抖着说。
“滚一边去!整天就会说这几句话。”
李莲英赶紧站起来真走到柱子边,过了会儿,看看慈禧太后气消了些,又大着胆子说:“太后,恭王爷对您也太放肆了!您何不象当年一样,趁此机会将他革掉算了?”
慈禧太后何尝不想去掉这块绊脚石,可恭亲王奕䜣是朝中重臣不说,对外交涉、筹划洋务等一应事宜全靠他支撑,能轻易废吗?再说就借这事革了他的职,又怎能服人?想想只得作罢。将那首犯玉林杖一百,流放千里;同时责打李三顺三十大板,算是对这事有了个交代。
谁知一波刚止,一波又至,慈安太后驾崩后,围绕着慈禧太后该不该行礼一事,二人之间又发生了争执……
又是一个雨天,望着窗外那毛毛细雨,慈禧太后又来了兴致。一大早,梳洗完毕,便带着李莲英准备出去游玩,谁知刚出屋门,却见李三顺急冲冲跑了过来。
“太后,礼部拟的行礼折子!”
慈禧太后接过折子一看,脸顿时阴了下来,李莲英急忙瞥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慈禧太后应该率领宫眷等,于某某日行礼;贵妃应该于某某日应率领福晋命妇等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