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17节
“我们逃吧……”公主又提醒道。
长孙晟望一眼东天熹微的晨光,不无爱恋地注目一下公主,阴郁地说:
“来不及了,他们会从四面八方追踪……”
公主松开了手,将身子挪开。
东边尘土飞扬,冒出一队人马。长孙晟从地上捡起外衣,站了起来。他看清了,领头的正是突厥的迎亲使者安遂迦。
打从重新上路以来,千金公主总是沉默着,胭脂马虽然与白龙驹近在咫尺,但她一眼都不曾看过长孙晟。
出了白道川,是一片茫茫的大沙漠。不远的地方,一面白旗在空中飞舞,沙地上有一群突厥人和一百多头的骆驼。突厥人共有二十来个,他们拿着葫芦瓢往大桶里舀酒猛喝,大部分人都披发左衽,把珍贵的衣服胡乱丢在地上作枕头,肆无忌惮,根本不把来人当作一回事。
迎亲特使安遂迦打了一个手势,护亲队伍便停下来。一个突厥人手里端着一瓢酒,醉步上前,恣肆地端详千金公主,转身冲着安遂迦说:
“帅!够得上当我们的可贺敦(突厥人对皇后的称呼),来,为漂亮的可贺敦,为我能干的特使干一瓢!”
“干!”突厥人七嘴八舌地嚷着。
讲话人喝完,又舀一瓢递给刚跳下马的安遂迦,说:
“祝你高升!”
安遂迦接过瓢,把酒浇在地上,滚烫的沙地“嗤”地一声,冒起一缕似烟如雾的蒸气。
“只带一个姑娘回来,神什么……”
对方被扫了兴,不满地咕噜着。
安遂迦告诉大家:
“前面是大沙漠,坐骑要全部换上骆驼,因此,可汗特地派来了几十个附离(突厥人对卫士的称呼,原意是狼),专程送来骆驼。”
安遂迦说完,对驼群长长地吆喝一声,骆驼群纷纷跪了下去。
在长孙晟的扶持下,公主上了绣金佩玉的流苏鞍垫。其余的随行人员上驼背的上驼背,架货的架货,一时都忙碌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驼铃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青龙旃和狼头旗并行在队伍前头,迎风招展。
“今冬我打算到长安去乐一乐……”一个附离在队伍的后头发语道。
“长安有喝不完的美酒,看不厌的美人……”另一个附离醉腔醉调的搭话。
这些话随风传到队前的长孙晟耳中,句句听得真切。鲜卑族与突厥族语言相近,尽管有许多细微的差别,但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听了十分愤慨,又感到无比的屈辱。周室除了每年向突厥进贡缯絮锦彩之外,周廷的光禄寺还特辟迎宾馆,常年招待成千的突厥贵族官员,供他们吃喝玩乐。前任的突厥可汗佗钵曾对他的部下说:
“只要我南方的两个小儿子经常孝顺,何患贫穷!”
想到这些,长孙晟如芒在背,浑身不舒服。
公主宇文氏也是鲜卑人,突厥语本来也懂得六七成;出嫁前在太常寺又学习了突厥的礼仪,顺带也学了一些突厥特有的语言,如今可以听懂八九成,听了那些话觉得特别刺耳。
出了白道川后,记不清又宿营了多少次,但到处都是荒无人烟,连生命的迹象也看不到。“叮当叮当”的驼铃单调得叫人受不了。公主不禁想着:第一个使用驼铃的人,一定是为了排遣难耐的孤寂才想起这玩意儿的。人们是多么想在这荒漠之中,见到一点生机,听到生命的气息啊!于是,就挂起驼铃,让旁人也让自己,在这“叮当叮当”声中找到慰藉。可是,为何听在耳中,反而适得其反?这叮当作响的小铃挡几乎包藏人间所有的孤寂、凄凉之情,骆驼走到那里,小铃挡就倾诉到那里,年年代代永无尽时……
驼背上的公主愁苦欲绝。这个世界实在不可思议:我为何非嫁到突厥不可?身边这一位不是很好吗?公主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
“回去!回去!”
这心声与驼铃相呼应,简直就是驼铃的回声。
尽管大沙漠似乎永远走不到边,可是有一天上午,都斤山(在蒙古境内,即今之杭爱山)宛然在望了。这就是说,突厥可汗的牙帐快到了。附离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公主却肝肠寸断,她突然鼓足勇气对身边的长孙晟说:
“副使大人,你能否救我?须知到了牙帐,就是我的死地!”
长孙晟默然。他能回答什么呢?要排除屈辱的和亲,靠匹夫之勇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在好多年以前就走富国强兵之路。
“你听见了吗?”公主又问一句。
长孙晟转过头来凝视着公主,力图把深沉的同情与爱莫能助的复杂心情,全部倾注公主的心头。
骤然间,大漠的南陲升起滚滚的烟尘,烟尘里冒出两匹快马,直接赶到公主的骆驼面前。
“公主殿下,你的家书!”
信使将信交给公主。
公主接过家书,脸上焕发欢悦的光彩。她费了好大的劲才拆开信封,迫不及待地读起信来。紧接着,她的手抖得多厉害!脸色像纸一样苍白!长孙晟连忙凑上前去。忽然,公主眼神僵直,一个倾斜,昏倒下去。
酷暑乍过,严寒就来了,突厥人没有秋天,沙钵略可汗为了给南人留下强烈的尚武精神的印象,决定在送长孙晟一行回国之前,举行规模盛大的冬猎。
大清早,几十个突厥贵族拥着沙钵略可汗和可贺敦,在一千多附离的护卫下向都斤山北麓进发。他们头戴貂帽,身着锦缎皮裘,挎着腰刀,佩着弓箭,骑着高头骏马,旋风般地卷向前去。不消片刻功夫,便把南方的护亲客人拉开一箭之地。
长孙晟长啸一声,腾跃上前,紧紧跟着可贺敦的胭脂马,逼近沙钵略可汗的什伐赤。
长孙晟在家时曾听叔父长孙览说过:作为一个将军,识别敌人战将的坐骑是十分紧要的。因为,敌人的旗号可以更换,装束可以变化,但战马与它的主人却是不易分开的。长孙晟出于一个战士的意识,仔细观察突厥贵族们的坐骑。那身上烙着“发”记号的,是阴山北麓阿史阿德氏贵族的骏马;印着“>”记号的,是拔延阿史德氏贵族的骏马;烙有“勿”形的,是碛南贵族的骏马……长孙晟明白:眼前不仅有突厥族最尊贵的人,还有突厥马的精华。
突然,两道利箭般的眼光,投到长孙晟脸上——可贺敦在注视他。长孙晟感到很不自在,这是千金公主宇文氏变成可贺敦以后第一次同他照面。那天到了都斤镇可汗的牙帐,公主并没有自杀,而是毫无周折地同沙钵略成婚。当时,长孙晟怅惘之余,深感女人的心思直似行云流水难以捉摸。几天后,长孙晟在安根河边饮马,恰好在那里碰到浣衣的玉露,从她口中得知,公主那天看到的家书是一封凶信,公主的父亲赵王招、叔父越王盛都被大丞相杨坚杀了。于是,长孙晟对她的行为有了新的理解。不久,公主又接二连三地同沙钵略出去练习骑术,这举动又进一步证实长孙晟的想法:公主是为了借助突厥的力量复仇,才与沙钵略完婚的。
漠北的生活一晃过了几个月,今日再与公主照面,长孙晟觉得她已判若两人了。仿佛她得了一场大病,气色那么衰竭苍白;仿佛她瞬间多长了十岁,眼神那么专注和深不可测。她对长孙晟的凝视是多么令人心惊!这种复杂的眼神,是成熟的人才能具有的。
队伍来到都斤山的白虎谷,此地以盛产白虎著名。白虎比一般老虎凶猛,沙钵略怕白虎会袭击他的可贺敦,于是,队伍绕过白虎谷,斜插到东南方的丛林里去。附离们拔出佩刀在前头开路。
笳鼓齐鸣,宣告各山谷和要道已经张好同罢,围场开始了。犬声如豹啸,此起彼伏。搜索兽踪的猎手从三个方面穿梭来往,编织成一道人网。鸟儿惊慌地窜入云端;狂奔的麋鹿三五成群,呼儿唤母逃脱这场灾难,一片哀鸣;逃命的大熊从树丛中擦身而过,从树梢和枝桠上飘落银灰色的雪粉;加上胡徊悲鸣声,使大森林充满杀机……
夜幕降临了,一堆堆篝火伸出金红的利舌颤悠悠地舐着夜空。随着柴火毕剥的爆裂声,三三两两的火星向四面八方飞窜。烤焦的兽肉香、酒香以及生柴焦化的气味,构成野餐特有的风味。
长孙晟独自坐在安根河畔,望着黑幽幽的河水出神。
“副使大人倒有闲情逸致……”
“哦……”长孙晟回头一看,发现一个贵族少年立在身边,在篝火的映照下,紫膛脸焕发着红光。有点脸熟,在哪儿见过的?
“记不起来了?我叫染干,前日我甩了一鞭,可贺敦的马吓跑了几十里……那马叫什么来着——胭脂马,它太娇贵了,真没想到……”
长孙晟没搭腔,但也想:你也太娇贵了,怎么可汗没宰了你。真想不到!
“回去以后挨了父亲的鞭子,你还生我的气吗?”
少年憨厚的神态在黑暗中不甚真切。
长孙晟觉得他的口气倒也诚恳,这才问了一句:
“你父亲是谁?”
“处罗侯,可汗的弟弟,官居突利设(主管突厥东方的军事统帅,相当于周室的上柱国)……”
“原来你是可汗的侄儿,难怪你可以用鞭子欢迎可贺敦!”
“副使大人,这话可万万说不得!望你在可汗、可贺敦面前代为周旋,我那一日一鞭确实是无心的。”
“这事由你父亲去说不是更好?”
“说不得!说不得!可汗他对我的父亲本来就不大信任。”
“这话从何说起?兄弟之间还……”
那贵族少年不假思索地说道:
“我们突厥四邻都是强敌,稍掉以轻心,便会再次沦为奴隶,就像柔然人称霸时那样。因此,权力更替时,我们不用父子相传的办法,而是弟承兄业。伊利可汗临终时传位给我的祖父逸可汗,我祖父又传位给三弟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又传位给四弟佗钵可汗……”
“他们都不顾念子孙,却是难得……”
“顾念也没有用。可汗对自己的继承人只能提名,不能裁决。决定权在可汗、贵族和伯克组成的贵族会议。因为这个缘故,佗钵可汗过世后,就没有把权力交给玷厥,几经周折,终于转到年富力强的第二代手中,就这样,我的伯父摄图(沙钵略可汗的名字)便当上了沙钵略可汗。但是,摄图的威望不高,地位不稳,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佗钵的儿子艹奄罗、叔父玷厥都不是真正服他。所以,他只好封艹奄罗为第二可汗,封大逻便为阿波可汗,封玷厥为达头可汗,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东方的典兵之权交给我的父亲,让我父亲当突利设。然而,他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有点疑虑:怕我父亲权力太大,怕弟承兄业……所以,你会明白,我那无心的一响鞭,闯了多大的祸!”
“可是你应当明白,刚才这一席话实在不该向外张扬,更不该对周廷的使者说。这消息要是传到沙钵略可汗耳中,你闯的祸就更大了!”
这不到二十岁的贵族少年心里一震,沁出一身冷汗,但也清醒了。他变换口吻说:
“副使大人如果肯答应在可汗、可贺敦面前代为婉转周旋,我不惜重金报答,要是你干出落井下石的事来,那我就跟你拼了!”
说完就转身离去。
“长孙副使因何今天不露一手?传闻你的箭法很不寻常呢!”
声音像银铃一般悦耳,千金公主来了。
长孙晟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他立刻想起那天晚上荒原上追赶公主的情景,浑身发热,脊背冒汗,一下子傻了。
“可汗的用意难道可贺敦会不懂?”长孙晟仍然没转过身来,只是冲着河水说:“今天这场冬猎,是特意安排给南方人看的。”
公主沉默了。许久,长孙晟才转过身来。公主近在咫尺,篝火的光从侧面射过来,勾勒出她的分明轮廓,她的胸脯不断地起伏着,仿佛可以听到急促的呼吸。远处站着玉露,似乎在倾听森林中传来的雪压断松枝的声响,静静地立在那边。
“可汗呢?”
“他喝醉了。”公主迟疑一下又说:“漠北的生活如何?习惯了吧?”
“一个武夫,什么生活都应该习惯。”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能习惯就好。”公主最后说了一句,便同玉露离开了河边。
长孙晟望着篝火丛中公主消逝的背影,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年前攻陷邺城时的一件事来——
几个游勇拖着一个姑娘,想在篝火边强行非礼,那姑娘蓬头散发,绝望地呼救着,长孙晟借着火光,张弓搭箭,飞去一箭,一个当胸扯住姑娘衣衫的散兵松手,其余的游勇也愣了。
长孙晟拍马上前,厉声喝道:
“不得无礼!”
那姑娘抬起头来,感激地望着长孙晟,同时用手捂住胸前被撕破的衣衫。
长孙晟定睛一看,发现被救的是人间绝色的少女,他嘴唇动了几下,然后才发出声响:
“你快逃吧,这是什么所在。”
说着,他掉头强令自己不再看那个少女,同时俯身为那个负伤的散兵拔出箭头,把那根带血的箭丢在火堆的旁边。
那少女并没有立即逃开,她俯下身来,伸出凝脂般的纤手,捡起那根带血的箭,这才缓缓地走开了。她走出十来步,转身望了长孙晟一眼,然后才惊鸿般地消逝。
长孙晟望一眼东天熹微的晨光,不无爱恋地注目一下公主,阴郁地说:
“来不及了,他们会从四面八方追踪……”
公主松开了手,将身子挪开。
东边尘土飞扬,冒出一队人马。长孙晟从地上捡起外衣,站了起来。他看清了,领头的正是突厥的迎亲使者安遂迦。
打从重新上路以来,千金公主总是沉默着,胭脂马虽然与白龙驹近在咫尺,但她一眼都不曾看过长孙晟。
出了白道川,是一片茫茫的大沙漠。不远的地方,一面白旗在空中飞舞,沙地上有一群突厥人和一百多头的骆驼。突厥人共有二十来个,他们拿着葫芦瓢往大桶里舀酒猛喝,大部分人都披发左衽,把珍贵的衣服胡乱丢在地上作枕头,肆无忌惮,根本不把来人当作一回事。
迎亲特使安遂迦打了一个手势,护亲队伍便停下来。一个突厥人手里端着一瓢酒,醉步上前,恣肆地端详千金公主,转身冲着安遂迦说:
“帅!够得上当我们的可贺敦(突厥人对皇后的称呼),来,为漂亮的可贺敦,为我能干的特使干一瓢!”
“干!”突厥人七嘴八舌地嚷着。
讲话人喝完,又舀一瓢递给刚跳下马的安遂迦,说:
“祝你高升!”
安遂迦接过瓢,把酒浇在地上,滚烫的沙地“嗤”地一声,冒起一缕似烟如雾的蒸气。
“只带一个姑娘回来,神什么……”
对方被扫了兴,不满地咕噜着。
安遂迦告诉大家:
“前面是大沙漠,坐骑要全部换上骆驼,因此,可汗特地派来了几十个附离(突厥人对卫士的称呼,原意是狼),专程送来骆驼。”
安遂迦说完,对驼群长长地吆喝一声,骆驼群纷纷跪了下去。
在长孙晟的扶持下,公主上了绣金佩玉的流苏鞍垫。其余的随行人员上驼背的上驼背,架货的架货,一时都忙碌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驼铃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青龙旃和狼头旗并行在队伍前头,迎风招展。
“今冬我打算到长安去乐一乐……”一个附离在队伍的后头发语道。
“长安有喝不完的美酒,看不厌的美人……”另一个附离醉腔醉调的搭话。
这些话随风传到队前的长孙晟耳中,句句听得真切。鲜卑族与突厥族语言相近,尽管有许多细微的差别,但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听了十分愤慨,又感到无比的屈辱。周室除了每年向突厥进贡缯絮锦彩之外,周廷的光禄寺还特辟迎宾馆,常年招待成千的突厥贵族官员,供他们吃喝玩乐。前任的突厥可汗佗钵曾对他的部下说:
“只要我南方的两个小儿子经常孝顺,何患贫穷!”
想到这些,长孙晟如芒在背,浑身不舒服。
公主宇文氏也是鲜卑人,突厥语本来也懂得六七成;出嫁前在太常寺又学习了突厥的礼仪,顺带也学了一些突厥特有的语言,如今可以听懂八九成,听了那些话觉得特别刺耳。
出了白道川后,记不清又宿营了多少次,但到处都是荒无人烟,连生命的迹象也看不到。“叮当叮当”的驼铃单调得叫人受不了。公主不禁想着:第一个使用驼铃的人,一定是为了排遣难耐的孤寂才想起这玩意儿的。人们是多么想在这荒漠之中,见到一点生机,听到生命的气息啊!于是,就挂起驼铃,让旁人也让自己,在这“叮当叮当”声中找到慰藉。可是,为何听在耳中,反而适得其反?这叮当作响的小铃挡几乎包藏人间所有的孤寂、凄凉之情,骆驼走到那里,小铃挡就倾诉到那里,年年代代永无尽时……
驼背上的公主愁苦欲绝。这个世界实在不可思议:我为何非嫁到突厥不可?身边这一位不是很好吗?公主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
“回去!回去!”
这心声与驼铃相呼应,简直就是驼铃的回声。
尽管大沙漠似乎永远走不到边,可是有一天上午,都斤山(在蒙古境内,即今之杭爱山)宛然在望了。这就是说,突厥可汗的牙帐快到了。附离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公主却肝肠寸断,她突然鼓足勇气对身边的长孙晟说:
“副使大人,你能否救我?须知到了牙帐,就是我的死地!”
长孙晟默然。他能回答什么呢?要排除屈辱的和亲,靠匹夫之勇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在好多年以前就走富国强兵之路。
“你听见了吗?”公主又问一句。
长孙晟转过头来凝视着公主,力图把深沉的同情与爱莫能助的复杂心情,全部倾注公主的心头。
骤然间,大漠的南陲升起滚滚的烟尘,烟尘里冒出两匹快马,直接赶到公主的骆驼面前。
“公主殿下,你的家书!”
信使将信交给公主。
公主接过家书,脸上焕发欢悦的光彩。她费了好大的劲才拆开信封,迫不及待地读起信来。紧接着,她的手抖得多厉害!脸色像纸一样苍白!长孙晟连忙凑上前去。忽然,公主眼神僵直,一个倾斜,昏倒下去。
酷暑乍过,严寒就来了,突厥人没有秋天,沙钵略可汗为了给南人留下强烈的尚武精神的印象,决定在送长孙晟一行回国之前,举行规模盛大的冬猎。
大清早,几十个突厥贵族拥着沙钵略可汗和可贺敦,在一千多附离的护卫下向都斤山北麓进发。他们头戴貂帽,身着锦缎皮裘,挎着腰刀,佩着弓箭,骑着高头骏马,旋风般地卷向前去。不消片刻功夫,便把南方的护亲客人拉开一箭之地。
长孙晟长啸一声,腾跃上前,紧紧跟着可贺敦的胭脂马,逼近沙钵略可汗的什伐赤。
长孙晟在家时曾听叔父长孙览说过:作为一个将军,识别敌人战将的坐骑是十分紧要的。因为,敌人的旗号可以更换,装束可以变化,但战马与它的主人却是不易分开的。长孙晟出于一个战士的意识,仔细观察突厥贵族们的坐骑。那身上烙着“发”记号的,是阴山北麓阿史阿德氏贵族的骏马;印着“>”记号的,是拔延阿史德氏贵族的骏马;烙有“勿”形的,是碛南贵族的骏马……长孙晟明白:眼前不仅有突厥族最尊贵的人,还有突厥马的精华。
突然,两道利箭般的眼光,投到长孙晟脸上——可贺敦在注视他。长孙晟感到很不自在,这是千金公主宇文氏变成可贺敦以后第一次同他照面。那天到了都斤镇可汗的牙帐,公主并没有自杀,而是毫无周折地同沙钵略成婚。当时,长孙晟怅惘之余,深感女人的心思直似行云流水难以捉摸。几天后,长孙晟在安根河边饮马,恰好在那里碰到浣衣的玉露,从她口中得知,公主那天看到的家书是一封凶信,公主的父亲赵王招、叔父越王盛都被大丞相杨坚杀了。于是,长孙晟对她的行为有了新的理解。不久,公主又接二连三地同沙钵略出去练习骑术,这举动又进一步证实长孙晟的想法:公主是为了借助突厥的力量复仇,才与沙钵略完婚的。
漠北的生活一晃过了几个月,今日再与公主照面,长孙晟觉得她已判若两人了。仿佛她得了一场大病,气色那么衰竭苍白;仿佛她瞬间多长了十岁,眼神那么专注和深不可测。她对长孙晟的凝视是多么令人心惊!这种复杂的眼神,是成熟的人才能具有的。
队伍来到都斤山的白虎谷,此地以盛产白虎著名。白虎比一般老虎凶猛,沙钵略怕白虎会袭击他的可贺敦,于是,队伍绕过白虎谷,斜插到东南方的丛林里去。附离们拔出佩刀在前头开路。
笳鼓齐鸣,宣告各山谷和要道已经张好同罢,围场开始了。犬声如豹啸,此起彼伏。搜索兽踪的猎手从三个方面穿梭来往,编织成一道人网。鸟儿惊慌地窜入云端;狂奔的麋鹿三五成群,呼儿唤母逃脱这场灾难,一片哀鸣;逃命的大熊从树丛中擦身而过,从树梢和枝桠上飘落银灰色的雪粉;加上胡徊悲鸣声,使大森林充满杀机……
夜幕降临了,一堆堆篝火伸出金红的利舌颤悠悠地舐着夜空。随着柴火毕剥的爆裂声,三三两两的火星向四面八方飞窜。烤焦的兽肉香、酒香以及生柴焦化的气味,构成野餐特有的风味。
长孙晟独自坐在安根河畔,望着黑幽幽的河水出神。
“副使大人倒有闲情逸致……”
“哦……”长孙晟回头一看,发现一个贵族少年立在身边,在篝火的映照下,紫膛脸焕发着红光。有点脸熟,在哪儿见过的?
“记不起来了?我叫染干,前日我甩了一鞭,可贺敦的马吓跑了几十里……那马叫什么来着——胭脂马,它太娇贵了,真没想到……”
长孙晟没搭腔,但也想:你也太娇贵了,怎么可汗没宰了你。真想不到!
“回去以后挨了父亲的鞭子,你还生我的气吗?”
少年憨厚的神态在黑暗中不甚真切。
长孙晟觉得他的口气倒也诚恳,这才问了一句:
“你父亲是谁?”
“处罗侯,可汗的弟弟,官居突利设(主管突厥东方的军事统帅,相当于周室的上柱国)……”
“原来你是可汗的侄儿,难怪你可以用鞭子欢迎可贺敦!”
“副使大人,这话可万万说不得!望你在可汗、可贺敦面前代为周旋,我那一日一鞭确实是无心的。”
“这事由你父亲去说不是更好?”
“说不得!说不得!可汗他对我的父亲本来就不大信任。”
“这话从何说起?兄弟之间还……”
那贵族少年不假思索地说道:
“我们突厥四邻都是强敌,稍掉以轻心,便会再次沦为奴隶,就像柔然人称霸时那样。因此,权力更替时,我们不用父子相传的办法,而是弟承兄业。伊利可汗临终时传位给我的祖父逸可汗,我祖父又传位给三弟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又传位给四弟佗钵可汗……”
“他们都不顾念子孙,却是难得……”
“顾念也没有用。可汗对自己的继承人只能提名,不能裁决。决定权在可汗、贵族和伯克组成的贵族会议。因为这个缘故,佗钵可汗过世后,就没有把权力交给玷厥,几经周折,终于转到年富力强的第二代手中,就这样,我的伯父摄图(沙钵略可汗的名字)便当上了沙钵略可汗。但是,摄图的威望不高,地位不稳,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佗钵的儿子艹奄罗、叔父玷厥都不是真正服他。所以,他只好封艹奄罗为第二可汗,封大逻便为阿波可汗,封玷厥为达头可汗,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东方的典兵之权交给我的父亲,让我父亲当突利设。然而,他对自己的亲弟弟也有点疑虑:怕我父亲权力太大,怕弟承兄业……所以,你会明白,我那无心的一响鞭,闯了多大的祸!”
“可是你应当明白,刚才这一席话实在不该向外张扬,更不该对周廷的使者说。这消息要是传到沙钵略可汗耳中,你闯的祸就更大了!”
这不到二十岁的贵族少年心里一震,沁出一身冷汗,但也清醒了。他变换口吻说:
“副使大人如果肯答应在可汗、可贺敦面前代为婉转周旋,我不惜重金报答,要是你干出落井下石的事来,那我就跟你拼了!”
说完就转身离去。
“长孙副使因何今天不露一手?传闻你的箭法很不寻常呢!”
声音像银铃一般悦耳,千金公主来了。
长孙晟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他立刻想起那天晚上荒原上追赶公主的情景,浑身发热,脊背冒汗,一下子傻了。
“可汗的用意难道可贺敦会不懂?”长孙晟仍然没转过身来,只是冲着河水说:“今天这场冬猎,是特意安排给南方人看的。”
公主沉默了。许久,长孙晟才转过身来。公主近在咫尺,篝火的光从侧面射过来,勾勒出她的分明轮廓,她的胸脯不断地起伏着,仿佛可以听到急促的呼吸。远处站着玉露,似乎在倾听森林中传来的雪压断松枝的声响,静静地立在那边。
“可汗呢?”
“他喝醉了。”公主迟疑一下又说:“漠北的生活如何?习惯了吧?”
“一个武夫,什么生活都应该习惯。”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能习惯就好。”公主最后说了一句,便同玉露离开了河边。
长孙晟望着篝火丛中公主消逝的背影,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年前攻陷邺城时的一件事来——
几个游勇拖着一个姑娘,想在篝火边强行非礼,那姑娘蓬头散发,绝望地呼救着,长孙晟借着火光,张弓搭箭,飞去一箭,一个当胸扯住姑娘衣衫的散兵松手,其余的游勇也愣了。
长孙晟拍马上前,厉声喝道:
“不得无礼!”
那姑娘抬起头来,感激地望着长孙晟,同时用手捂住胸前被撕破的衣衫。
长孙晟定睛一看,发现被救的是人间绝色的少女,他嘴唇动了几下,然后才发出声响:
“你快逃吧,这是什么所在。”
说着,他掉头强令自己不再看那个少女,同时俯身为那个负伤的散兵拔出箭头,把那根带血的箭丢在火堆的旁边。
那少女并没有立即逃开,她俯下身来,伸出凝脂般的纤手,捡起那根带血的箭,这才缓缓地走开了。她走出十来步,转身望了长孙晟一眼,然后才惊鸿般地消逝。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