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27节
漫天的烟尘从阴山北麓滚滚升起,大营开拔了。
沙钵略偷袭阿波牙帐真的马到成功,不仅劫走阿波的部众,端去他的老巢,还杀死阿波的母亲。阿波可汗落荒而逃。回到都斤汗庭之后,沙钵略又解除了贪汗可汗的武装,罢去可汗封号;因为贪汗可汗与阿波一向亲密无间,手握重兵,恐生意外。
不久,阿波、贪汗两人都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借给他们十万精骑东征沙钵略。阿波等旗开得胜,不仅恢复原地盘,招回原来部众,甚至连沙钵略的堂弟地勒察也叛离而去与阿波连兵。
沙钵略在东方失去了三个藩国,西方叛离了三个可汗,瞬间成为光杆可汗,且又四面临战,处境可想而知。
至此,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目标已全部实现。
开皇三年九月癸丑日,杨坚于观德殿宴请塞上立功将士。
已牌时分,在“皇夏”乐声中杨坚升殿。
在帝席的有杨坚的异母弟卫王杨爽、杨坚的姊夫窦荣定和杨坚的外孙婿李敏。杨坚酒酣兴浓亲自弹起琵琶,还要李敏出席起舞。李敏虽别无他能,歌舞却十分在行。他奉旨出席,时作龙腾,时为虎跃,忽而左盘,忽而右旋,缓则春风拂柳,急如银箭离弦,一举一动无不应节合拍,直至舞毕,也不喘气。杨坚不禁为之动容。立起抚摸李敏的茶膀,蔼然道:
“你父李祟为国捐躯,战死沙城。朕当加封予卿柱国(即柱国大将军,勋职,正二品)。”
“谢主隆恩!”
李敏双膝顿时跪下。
席间,杨坚自然也问起凉州的战况。窦荣定不慌不忙地禀报了凉州一战的胜利经过,最后说:
“此番凉州告捷,皆由至尊威德所被!”
窦荣定昧着良心,一句也不提起长孙晟的功绩。
次日,杨坚驾临大兴殿,降赏功之诏:
赐卫王杨爽增加千户食邑。
李充再策勋三转,升为上往国(最高勋职,十二转,从一品)、武阳郡公,拜朔州总管。
李初再策勋二转,升为上大将军。
窦荣定晋爵安丰郡公,增邑了一千六百户,赐缣万匹,拜右武卫大将军,余勋转授其子为安康郡公,赐缣五千匹。
擢史万岁为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勋职,十转,从二品)。
李敏授柱国大将军,袭爵广宗公。
上柱国阴寿赐物千段。
诏书上就是没有长孙晟的名字。这场战争胜利的缔造者长孙晟得不到任何封赏,他仍然是个五品官。
开皇四年二月,达头可汗遣使至京,要求称臣归藩。
五月,契丹主莫贺弗也派使者入京,请求为隋室的藩国,被封为大将军。沙钵略可汗已四面楚歌,突厥民族面临被人瓜分豆剖的命运。
八月,沙钵略遣使至京求和,并请求与隋和亲,恳望杨坚认千金公主为女儿。杨坚当即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使于突厥,赐千金公主姓杨,改封大义公主,认沙钵略为婿。
沙钵略复派安遂迦为使者,致书于隋廷,表示答谢。书曰:
从天生大突厥贤圣天子伊利居庐莫何沙钵略可汗致书大隋皇帝:
皇帝,妇父,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两境虽殊,情境如一。
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羊马,
皆皇帝之畜,彼之绘彩,皆此国之物。
杨坚览表,以为沙钵略书称“儿例”,可作称臣归藩之意解释,当即喜不自胜;唯左仆射高颎、内史令李德林以为书后两句颇有平起平坐之意,深忧恐中了突厥的缓兵之计,并建议宜派长孙晟再赴漠北施之以恩威,且察其虚实。杨坚深知使者的人选长孙晟最为适宜,但虑及此人屡建奇功不得其赏朝野已有议论。如果让他再去漠北立功立业,就更难办了。若论运筹决策之功,再高的封赏也不过分。但长孙氏原是北魏皇族,如今声势够显赫了,岂可再加提升为虎添翼?倘若这次立功再不予封赏,必增长孙氏的怨恨,朝野必有赏罚不明之讥!这真是左右为难。
长于心计的高颎一眼看穿杨坚的心事,立即收回自己的成见,声称:突厥乃是大国,派车骑将军长孙晟前去抚慰,恐不相称。理应另派大臣为使,长孙晟副之,才能得体。杨坚立即点头称善,遂派尚书右仆射虞庆则为正使,长孙晟为副使,前往突厥。
长孙晟离京时才三十来岁,膝下的娇儿刚满周岁。高氏要他为孩子起个名字,他想不出来,只好作罢。
他心中老想着封赏之事:像这样的英主还能居心埋没人才,淹没他的功绩吗?要么是封赏时日未到,因为对决策者奖赏理应在沙钵略可汗就范之后;要么是特意试他的忠诚,授与最高奖赏的功臣理应具有赤胆忠心。这次出使突厥,不仅可以指望收其全功,还可再次向皇上输诚。
不久,虞庆则、长孙晟来到都斤沙钵略可汗的牙帐。在庄严的胡笳声中,但见帐外附离全副戎装列在两旁,队列的后面缯帛云屯,金银珍宝山积,显示一副国富兵强的景象。
长孙晟见此情景,意识到突厥并不甘心示弱,尚可一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感到这回使命并不那么容易完成,于是他在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盘算应付的点子。而虞庆则对突厥的民族性毫无所知,他以为既然沙钵略已面临四面楚歌,自然只有俯首贴耳。他们到了帐内,沙钵略仍然高踞案上,称病不起。虞庆则要他勉强一拜,听宣圣旨,又遭拒绝。虞庆则又喻之以祸福,沙钵略忽然拍案喝道:
“我自父伯以来,不曾向人下拜,节下奈何以此相强!”
一时间,众特勒、诸伯克乃至附离们都杀气腾腾,气氛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这时,坐在可汗身边的可贺敦大义公主走了下来,低声对虞庆则、长孙晟警告说:
“可汗性暴如同虎狼,过与争执,势必啮人!不可为区区礼节相持不下。”
长孙晟上前平心静气地说:
“突厥与隋俱是大国天子,可汗不愿起来,岂可勉强?”
沙钵略、大义公主以及突厥大臣都满意地点头。
“但是,”长孙晟接着说:“可贺敦是大隋天子的公主,可汗是大隋的女婿,难道突厥人都可以不敬妇公吗?”
沙钵略思忖了半晌,渐渐绽开笑容,对自己的手下说:
“须拜妇公,我不能违背礼俗!”
然后降座,与大义公主一同跪下听诏。
于是,虞庆则开读圣旨,高声朗诵道:
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居庐莫何沙钵略可汗:
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钵略妇翁,今日视沙钵略共儿子
不异。既以亲旧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别遣大臣往彼省女,复省沙钵略也
……
玺书读毕,虞庆则、长孙晟一行由叶护处罗侯陪同,刚离开可汗的牙帐,群僚已哭成一团。长孙晟驻步反顾,但见沙钵略与臣下相聚恸哭,好不伤情,以致他有点心酸起来。
当晚,都斤镇下了铺天盖地的大雪,野外呵气成冰。迎宾毯帐内由于生了暖炉,倒也热呼呼的,但长孙晟翻来覆去,一夜难眠。在天快亮时,高雅贤前来报告,说处罗侯已在帐内等候多时了。长孙晟连忙起床与处罗侯相见。
处罗侯一见长孙晟,便开门见山告诉他:
“昨晚牙帐里发生一场激烈的论争……”
“为了何事?”长孙晟明知故问。
“我们突厥自建国以来,不曾向人称臣,如今以儿婿之礼拜受隋廷玺书,这不成了儿可汗!因此,所有的特勒、伯克都不甘心。”
“想同大隋再较量一番?”
“这种想法倒没人提起,但是,安遂迦主张,要派人与达头、阿波、贪汗等三可汗议和,把突厥人扭成一股绳,然后与隋廷分庭抗礼。”
“哦,”长孙晟一震:“有多少人附和?”
“将近半数,但是沙钵略以为眼前派人去议和,三可汗定然要价很高。他主张用武力收拾三可汗,重新把突厥统一起来,为此,当隋廷的儿可汗,甚至称臣,都在所不惜……”
“最后如何决定?”
“最终以沙钵略的意思定策……”
长孙晟松了一口气。待处罗侯走后,长孙晟把情况告诉虞庆则。虞庆则听后十分振奋,知道这回使命不难完成了。
于是,虞庆则正式向沙钵略提出,要突厥称臣。沙钵略立即答应,并将自己的堂妹送给虞庆则为妾,赠给千匹良马,求他在隋室天子面前多为美言。虞庆则满口允诺。于是,虞庆则一行启程归国。
途中,长孙晟心中萌发了结束汉人和突厥战争的对策。同时,孩子的名字也想出来了,或叫“行布”,或名“恒安”。嘿!他自己也觉得好笑,当时绞尽脑汁一个也想不出来,现在瞬间又想了两个。
第四章 塞上鸣笳 第三节
公主在与隋使的爱恨面前举棋不定,安遂迦劝道:“隋人通过长孙晟
的利舌分割了我们,我们也要借他的头颅重新联合起来。”
一个拥有四十万精骑横跨欧亚的大国,没经过一场真正的消耗战,便俯首向隋朝称臣,这就是长孙晟为隋室立下的不世之功。杨坚喜出望外,甚至对虞庆则私自与突厥通婚也不深究,还将他由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超升为从一品的上柱国,晋封为鲁国公,余勋转授次子,虞义也封为彭城郡公。至于长孙晟的封赏,在议封时,好长时间无人提起。后来还是左仆射高颎首先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这长孙晟……”
高颎才说了半句,就把下半截的话咽下去,低下头来以掩饰一时的慌乱。
倒是杨坚意识到一向老成持重的高颎可能胸中有了点子,俯身问道:
“长孙晟如何?”
“臣以为长孙晟理应封赏。”
杨坚两道眉毛皱成一线,虞庆则双眼直盯高颎,生怕此人会说出这回出使突厥的真相。厚道的苏威为高颎担心而微微颤抖,唯独李德林冷静地观察场上各人的反应,却又装出什么都看不见的神情。
“臣以为长孙晟应授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
高颎壮起胆子说了出来。
杨坚的一线眉重又展开,会心地微笑了。心想:这个王八羔子最能明白朕心底的话。
虞庆则也会心地微笑了,觉得这个同僚倒善于顾全大家的面子。
苏威也微笑了,觉得自己担心是太多余了。
只是,长孙晟本来就是车骑将军,因何高颎还建议要授车骑将军?至于仪同三司,也与车骑将军同属五品,何必再添一个毫无意义的勋职呢?他弄不清楚,到底高颎是糊涂呢,还是故作糊涂?
李德林也微笑了,因为他知道了很多很多。
就这样隋室真的授长孙晟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也就是说,他没有升级,仍然是个五品官。尽管长孙氏家族,以及高雅贤对此颇为怏怏,但长孙晟仍不介意。他坚信:把他从芸芸众生中提拔起来并加以重用的杨坚,是个少有的明君,绝然不会无视其赫赫功绩的。
他再次上表。在表中详尽地剖析了突厥称臣后的局势,并从中引出两族和睦久安的对策。可是这份表章宛如石沉大海。
杨坚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不能细察长孙晟表中的玄旨,仅一览置之。他正忙于在大兴殿赐宴突厥、契丹、奚、习的大使。过去外宾席上,达头的使者居上首,次为阿波可汗的使者,再次为契丹、奚、习的使者,最后才是沙钵略的使者;这回一反常例,沙钵略的使者——安遂迦,一下子跃居上席,这使其他的使者都感到不平。
安遂迦席间注意了这一变化。他发现沙钵略可汗对隋忍辱负重的策略稍加改造,便可成为重新联合达头、阿波谱可汗的酵母,甚至可以更快地复兴突厥。
安遂迦回到突厥汗庭时,沙钵略可汗正处于未曾有过的困境:西方的阿波可汗统率达头、贪汗两家的武装以及自家的部属约二十万骑兵,大举东征;北方铁勒族的四个部落亲附阿波可汗,也兴六万之师南犯,与阿波配合行动;东方的契丹也联合奚、习两酋长国,计有五万步骑,拔寨西征,与阿波、铁勒形成合击围歼之势。都斤镇的大可汗庭正危在旦夕。沙钵略一见安遂迦便愠怒道:
“上回你极力主张与达头、阿波、贪汗联合,如今他们果然联合来了;但不是同我议和,而是要消灭我们。不看相互之间裂痕深浅,奢谈联合,只会慢我军心!”
沙钵略偷袭阿波牙帐真的马到成功,不仅劫走阿波的部众,端去他的老巢,还杀死阿波的母亲。阿波可汗落荒而逃。回到都斤汗庭之后,沙钵略又解除了贪汗可汗的武装,罢去可汗封号;因为贪汗可汗与阿波一向亲密无间,手握重兵,恐生意外。
不久,阿波、贪汗两人都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借给他们十万精骑东征沙钵略。阿波等旗开得胜,不仅恢复原地盘,招回原来部众,甚至连沙钵略的堂弟地勒察也叛离而去与阿波连兵。
沙钵略在东方失去了三个藩国,西方叛离了三个可汗,瞬间成为光杆可汗,且又四面临战,处境可想而知。
至此,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目标已全部实现。
开皇三年九月癸丑日,杨坚于观德殿宴请塞上立功将士。
已牌时分,在“皇夏”乐声中杨坚升殿。
在帝席的有杨坚的异母弟卫王杨爽、杨坚的姊夫窦荣定和杨坚的外孙婿李敏。杨坚酒酣兴浓亲自弹起琵琶,还要李敏出席起舞。李敏虽别无他能,歌舞却十分在行。他奉旨出席,时作龙腾,时为虎跃,忽而左盘,忽而右旋,缓则春风拂柳,急如银箭离弦,一举一动无不应节合拍,直至舞毕,也不喘气。杨坚不禁为之动容。立起抚摸李敏的茶膀,蔼然道:
“你父李祟为国捐躯,战死沙城。朕当加封予卿柱国(即柱国大将军,勋职,正二品)。”
“谢主隆恩!”
李敏双膝顿时跪下。
席间,杨坚自然也问起凉州的战况。窦荣定不慌不忙地禀报了凉州一战的胜利经过,最后说:
“此番凉州告捷,皆由至尊威德所被!”
窦荣定昧着良心,一句也不提起长孙晟的功绩。
次日,杨坚驾临大兴殿,降赏功之诏:
赐卫王杨爽增加千户食邑。
李充再策勋三转,升为上往国(最高勋职,十二转,从一品)、武阳郡公,拜朔州总管。
李初再策勋二转,升为上大将军。
窦荣定晋爵安丰郡公,增邑了一千六百户,赐缣万匹,拜右武卫大将军,余勋转授其子为安康郡公,赐缣五千匹。
擢史万岁为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勋职,十转,从二品)。
李敏授柱国大将军,袭爵广宗公。
上柱国阴寿赐物千段。
诏书上就是没有长孙晟的名字。这场战争胜利的缔造者长孙晟得不到任何封赏,他仍然是个五品官。
开皇四年二月,达头可汗遣使至京,要求称臣归藩。
五月,契丹主莫贺弗也派使者入京,请求为隋室的藩国,被封为大将军。沙钵略可汗已四面楚歌,突厥民族面临被人瓜分豆剖的命运。
八月,沙钵略遣使至京求和,并请求与隋和亲,恳望杨坚认千金公主为女儿。杨坚当即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使于突厥,赐千金公主姓杨,改封大义公主,认沙钵略为婿。
沙钵略复派安遂迦为使者,致书于隋廷,表示答谢。书曰:
从天生大突厥贤圣天子伊利居庐莫何沙钵略可汗致书大隋皇帝:
皇帝,妇父,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两境虽殊,情境如一。
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羊马,
皆皇帝之畜,彼之绘彩,皆此国之物。
杨坚览表,以为沙钵略书称“儿例”,可作称臣归藩之意解释,当即喜不自胜;唯左仆射高颎、内史令李德林以为书后两句颇有平起平坐之意,深忧恐中了突厥的缓兵之计,并建议宜派长孙晟再赴漠北施之以恩威,且察其虚实。杨坚深知使者的人选长孙晟最为适宜,但虑及此人屡建奇功不得其赏朝野已有议论。如果让他再去漠北立功立业,就更难办了。若论运筹决策之功,再高的封赏也不过分。但长孙氏原是北魏皇族,如今声势够显赫了,岂可再加提升为虎添翼?倘若这次立功再不予封赏,必增长孙氏的怨恨,朝野必有赏罚不明之讥!这真是左右为难。
长于心计的高颎一眼看穿杨坚的心事,立即收回自己的成见,声称:突厥乃是大国,派车骑将军长孙晟前去抚慰,恐不相称。理应另派大臣为使,长孙晟副之,才能得体。杨坚立即点头称善,遂派尚书右仆射虞庆则为正使,长孙晟为副使,前往突厥。
长孙晟离京时才三十来岁,膝下的娇儿刚满周岁。高氏要他为孩子起个名字,他想不出来,只好作罢。
他心中老想着封赏之事:像这样的英主还能居心埋没人才,淹没他的功绩吗?要么是封赏时日未到,因为对决策者奖赏理应在沙钵略可汗就范之后;要么是特意试他的忠诚,授与最高奖赏的功臣理应具有赤胆忠心。这次出使突厥,不仅可以指望收其全功,还可再次向皇上输诚。
不久,虞庆则、长孙晟来到都斤沙钵略可汗的牙帐。在庄严的胡笳声中,但见帐外附离全副戎装列在两旁,队列的后面缯帛云屯,金银珍宝山积,显示一副国富兵强的景象。
长孙晟见此情景,意识到突厥并不甘心示弱,尚可一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感到这回使命并不那么容易完成,于是他在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盘算应付的点子。而虞庆则对突厥的民族性毫无所知,他以为既然沙钵略已面临四面楚歌,自然只有俯首贴耳。他们到了帐内,沙钵略仍然高踞案上,称病不起。虞庆则要他勉强一拜,听宣圣旨,又遭拒绝。虞庆则又喻之以祸福,沙钵略忽然拍案喝道:
“我自父伯以来,不曾向人下拜,节下奈何以此相强!”
一时间,众特勒、诸伯克乃至附离们都杀气腾腾,气氛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这时,坐在可汗身边的可贺敦大义公主走了下来,低声对虞庆则、长孙晟警告说:
“可汗性暴如同虎狼,过与争执,势必啮人!不可为区区礼节相持不下。”
长孙晟上前平心静气地说:
“突厥与隋俱是大国天子,可汗不愿起来,岂可勉强?”
沙钵略、大义公主以及突厥大臣都满意地点头。
“但是,”长孙晟接着说:“可贺敦是大隋天子的公主,可汗是大隋的女婿,难道突厥人都可以不敬妇公吗?”
沙钵略思忖了半晌,渐渐绽开笑容,对自己的手下说:
“须拜妇公,我不能违背礼俗!”
然后降座,与大义公主一同跪下听诏。
于是,虞庆则开读圣旨,高声朗诵道:
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居庐莫何沙钵略可汗:
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钵略妇翁,今日视沙钵略共儿子
不异。既以亲旧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别遣大臣往彼省女,复省沙钵略也
……
玺书读毕,虞庆则、长孙晟一行由叶护处罗侯陪同,刚离开可汗的牙帐,群僚已哭成一团。长孙晟驻步反顾,但见沙钵略与臣下相聚恸哭,好不伤情,以致他有点心酸起来。
当晚,都斤镇下了铺天盖地的大雪,野外呵气成冰。迎宾毯帐内由于生了暖炉,倒也热呼呼的,但长孙晟翻来覆去,一夜难眠。在天快亮时,高雅贤前来报告,说处罗侯已在帐内等候多时了。长孙晟连忙起床与处罗侯相见。
处罗侯一见长孙晟,便开门见山告诉他:
“昨晚牙帐里发生一场激烈的论争……”
“为了何事?”长孙晟明知故问。
“我们突厥自建国以来,不曾向人称臣,如今以儿婿之礼拜受隋廷玺书,这不成了儿可汗!因此,所有的特勒、伯克都不甘心。”
“想同大隋再较量一番?”
“这种想法倒没人提起,但是,安遂迦主张,要派人与达头、阿波、贪汗等三可汗议和,把突厥人扭成一股绳,然后与隋廷分庭抗礼。”
“哦,”长孙晟一震:“有多少人附和?”
“将近半数,但是沙钵略以为眼前派人去议和,三可汗定然要价很高。他主张用武力收拾三可汗,重新把突厥统一起来,为此,当隋廷的儿可汗,甚至称臣,都在所不惜……”
“最后如何决定?”
“最终以沙钵略的意思定策……”
长孙晟松了一口气。待处罗侯走后,长孙晟把情况告诉虞庆则。虞庆则听后十分振奋,知道这回使命不难完成了。
于是,虞庆则正式向沙钵略提出,要突厥称臣。沙钵略立即答应,并将自己的堂妹送给虞庆则为妾,赠给千匹良马,求他在隋室天子面前多为美言。虞庆则满口允诺。于是,虞庆则一行启程归国。
途中,长孙晟心中萌发了结束汉人和突厥战争的对策。同时,孩子的名字也想出来了,或叫“行布”,或名“恒安”。嘿!他自己也觉得好笑,当时绞尽脑汁一个也想不出来,现在瞬间又想了两个。
第四章 塞上鸣笳 第三节
公主在与隋使的爱恨面前举棋不定,安遂迦劝道:“隋人通过长孙晟
的利舌分割了我们,我们也要借他的头颅重新联合起来。”
一个拥有四十万精骑横跨欧亚的大国,没经过一场真正的消耗战,便俯首向隋朝称臣,这就是长孙晟为隋室立下的不世之功。杨坚喜出望外,甚至对虞庆则私自与突厥通婚也不深究,还将他由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超升为从一品的上柱国,晋封为鲁国公,余勋转授次子,虞义也封为彭城郡公。至于长孙晟的封赏,在议封时,好长时间无人提起。后来还是左仆射高颎首先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这长孙晟……”
高颎才说了半句,就把下半截的话咽下去,低下头来以掩饰一时的慌乱。
倒是杨坚意识到一向老成持重的高颎可能胸中有了点子,俯身问道:
“长孙晟如何?”
“臣以为长孙晟理应封赏。”
杨坚两道眉毛皱成一线,虞庆则双眼直盯高颎,生怕此人会说出这回出使突厥的真相。厚道的苏威为高颎担心而微微颤抖,唯独李德林冷静地观察场上各人的反应,却又装出什么都看不见的神情。
“臣以为长孙晟应授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
高颎壮起胆子说了出来。
杨坚的一线眉重又展开,会心地微笑了。心想:这个王八羔子最能明白朕心底的话。
虞庆则也会心地微笑了,觉得这个同僚倒善于顾全大家的面子。
苏威也微笑了,觉得自己担心是太多余了。
只是,长孙晟本来就是车骑将军,因何高颎还建议要授车骑将军?至于仪同三司,也与车骑将军同属五品,何必再添一个毫无意义的勋职呢?他弄不清楚,到底高颎是糊涂呢,还是故作糊涂?
李德林也微笑了,因为他知道了很多很多。
就这样隋室真的授长孙晟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也就是说,他没有升级,仍然是个五品官。尽管长孙氏家族,以及高雅贤对此颇为怏怏,但长孙晟仍不介意。他坚信:把他从芸芸众生中提拔起来并加以重用的杨坚,是个少有的明君,绝然不会无视其赫赫功绩的。
他再次上表。在表中详尽地剖析了突厥称臣后的局势,并从中引出两族和睦久安的对策。可是这份表章宛如石沉大海。
杨坚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不能细察长孙晟表中的玄旨,仅一览置之。他正忙于在大兴殿赐宴突厥、契丹、奚、习的大使。过去外宾席上,达头的使者居上首,次为阿波可汗的使者,再次为契丹、奚、习的使者,最后才是沙钵略的使者;这回一反常例,沙钵略的使者——安遂迦,一下子跃居上席,这使其他的使者都感到不平。
安遂迦席间注意了这一变化。他发现沙钵略可汗对隋忍辱负重的策略稍加改造,便可成为重新联合达头、阿波谱可汗的酵母,甚至可以更快地复兴突厥。
安遂迦回到突厥汗庭时,沙钵略可汗正处于未曾有过的困境:西方的阿波可汗统率达头、贪汗两家的武装以及自家的部属约二十万骑兵,大举东征;北方铁勒族的四个部落亲附阿波可汗,也兴六万之师南犯,与阿波配合行动;东方的契丹也联合奚、习两酋长国,计有五万步骑,拔寨西征,与阿波、铁勒形成合击围歼之势。都斤镇的大可汗庭正危在旦夕。沙钵略一见安遂迦便愠怒道:
“上回你极力主张与达头、阿波、贪汗联合,如今他们果然联合来了;但不是同我议和,而是要消灭我们。不看相互之间裂痕深浅,奢谈联合,只会慢我军心!”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