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38节
女子笑道:
“当今圣上日理万机,怎有时间北巡并州?客官说笑了!”
宇文述大声斥责道:
“如今天子便在眼前,岂是说笑?”
那女子犹是不信,摇了摇头说:
“绝无此事,你们万万不可以此说笑!”
杨坚乐呵呵笑道:
“便是有天大的胆子,量也无人敢假冒天子。朕今日北巡至此,实为体察百姓疾苦而来。你家主人何在?快唤他前来,朕有话询问!”
那女子对女伴使个眼色,女伴跑开了,她自己则口中喃喃不绝:
“你便是天子?便是皇帝?真的便是北巡到此的圣天子?没假吧?民女这可要下跪了!”
人随声落,果然跪了下来。而其他众女也如被风吹倒一般,就地跪下。
刚才跑去的女子,不一会即带引一妇人小跑过来。那妇人一身桑妇打扮,走近了一看,原来是萧妃。她气喘嘘嘘,见杨坚立马眼前,急乱中差点摔了一跤,当即跪下:
“父皇……你可真是从天而降,怎不先捎一个消息,让孩儿辈早早高兴……”
杨坚见萧妃一身桑妇装束,甚是满意,但不免又有疑惑:
“是老二逼你来采桑的吧?他欺侮你了?你……你们起来说话!”
萧妃款款站了起来,红着脸道:
“他怎敢……便是不喜欢儿媳,也当明白父皇、母后一向宠爱孩儿……他怎敢胡来?”
“那你们又缘何到此采桑?”
“父皇能得天下,虽言天命攸归,但是出生入死者不知多少,便是抛荒了寸土,岂非大大有负父皇的苦心!”
杨坚听了此言,心中极为受用,感激之下,不觉热泪盈眶,边说:
“难得……难得!阿么呢?他哪里去了?”
“阿么”是晋王杨广的乳名。成年以后,父皇母后难得以此呼唤,只有极亲热时才偶一呼之。萧妃听此呼唤,心知这比连升三级还要难得,当即又跪下谢恩,并解释道:
“真是不巧,近来他北上巡边去了!”
杨坚听罢,更是喜上加喜,暗暗思忖:
——儿子知道谨守边防,儿媳又以身作则从事农桑,如此看来,我夫妇一生苦心也不枉了!
继又联想:
——老大身上所有的缺陷,竟然在老二身上一一补全,看来这是天意,是上天要我隋祚绵延不绝!
想着想着,不禁又是心花怒放,眉笑颜开,继而说道:
“进城吧!”同时顺手拍了拍红叶的头,笑骂道:“小妮子,你胆大包天,竟敢诓骗,口口声声自称是民女!”
红叶眼含笑意,瞟了杨坚一眼,道:
“采桑养蚕,非民曰何?自然是民女了!不过万岁爷要罚,小婢也不敢不服!”
杨坚笑道:
“好,这就罚你领路!”
到了城里,杨坚略事休息,然后便追览了晋阳宫。
他想趁阿么不在家,一切原样,最是真实情况,便叫张衡领路,一间一房地瞧着。他见晋王杨广的居所几乎与普通官员的一般简朴,大为快慰;又见许多宫室都腾了养蚕,更是乐不可支;再见所有琴瑟、箜篌、琵琶都收入贮藏室中,弦断丝绝,且蒙上蛛丝和尘埃,显见杨广他久断声色之乐。杨坚心中的欣慰已然饱和,于是,废立太子的大策便暗暗地定了下来。
他近来新添一种爱好,就是独断。创业时,以及统一天下中,形势瞬息万变,他理繁处乱,履危蹈险,得有人提醒,有人献策,有人切磋。如此,固然事情办得顺利,可也令沾边的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以致掩盖了他英主的光辉。四海统一之后,“天纵英明”的呼声日高一日,“圣心独断”的炉火越煽越炽。于热乎乎中,他生发了一种感觉: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附体,他只需略转心思,便有真知灼见产生,一旦吐出,即是金科玉律。古人“口合天宪”之说,实不我欺!
他终于重新发现了自己,这是一个超凡人圣、光辉普照的“自己”!
这一重大的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以至三天三夜兴奋得不能入眠。遗憾的是,这一发现略迟了一点,才使臣下们有机会七嘴八舌,抢他的功,掠他的美,掩盖他的光辉。倘若当年诸事,由他圣心独断,肯定是好上加好。
如今他清醒了,凡事务必由他自己独断,特别是重大的事,决不能让凡庸之辈染指。“天意”本来只能由天子来宣讲施行,否则便是逆天。这道理他现在已是明明白白。自此以后,他每独断一事,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又麻又酥,且暖且痒,实在不可名状。
长孙晟对这次北巡也是明明白白。他几乎不假思索,但凭直觉,便知一切都是虚假,一切均为儿戏。因为凡触目所见,晋王的政绩几乎毫无缺憾,堪称完美无瑕。而世间本无完美无缺的物事,凡是真实的东西总有缺陷,只有虚幻的东西才是完美无缺的。这本是极浅显简明的常识,可是由于当事者的沉迷与固执,都视若无睹。他几乎涌起揭穿真相的冲动,但每回都强按下去,“疏不间亲”,这也是兵家的常识啊!
宇文述也渐渐明白杨坚北巡的心意,也看出晋王弄虚作伪的迹象,还看到晋王已然得势的苗头。他接连不断地思量:我该怎么办?
当晚,他与张衡被安置在同一房间,闲聊之中,宇文述漫不经意地说:
“平陈之役,下官属六合一路军,在晋王麾下当一名总管,幸能追随晋王左右,对晋王英俊的丰采、敏慧的气质印象殊深,但他那少年的心性却如天马行空……不料时过一年,他竟然把并州经营得井井有条,若非得力于能人的辅佐,便是晋王自身成熟得判若两人了,张大人,你以为如何?”
张衡端起了茶杯,细口地啜饮着,似是不闻宇文述的议论,只顾全神贯注地品茶,许久,他才放下茶杯,另起话题,追怀十年前的往事,问道:
“皇上为周之大丞相,着手缔造万年基业,足下可曾察觉?”
“未曾。’宇文述应道。
“那是谁先觉?”
“若论先觉,应是相州总管尉迟迥。”
“正是尉迟迥先觉!”张衡紧接着说:“由于是先觉,便即于相州率先起兵反对,以为可立不世之功;结果兵败身死、家破人亡,并且沦为叛逆,为后世所笑!而足下虽是后觉,却能追随韦孝宽到相州平叛,趁破竹之势,一举成功,封褒国公,拜大将军,尊荣无比!可见先觉者未必佳,后觉者未必恶,足下以为若何?”
宇文述惊诧地说:
“述虽身在事中,却未明其理。今闻高论,顿开茅塞。往后身临大事,愿听先生指点!”
“指点云云,却不敢当;但凡事共同切磋,则能避凶趋吉。”
宇文述沉思良久,方试探言道:
“依先生看来,晋王的前途如何?”
张衡直截了当地道:
“晋王气宇不凡,神采飞扬,且常逢天造地设之良机,其前途岂可限量?”
宇文述觉得张衡的话,句句均有事实印证,便决意投身将来的风浪之中。于是,便渐渐与张衡谈人深幽曲折之处,涉及漩涡潜流之中。
当晚,另有一场密议则在萧妃的被窝里进行。
晋王外出未归,与之同床的乃是新结拜的姊妹红叶。她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急急辩论,时而呜咽抽泣,时而咯咯浪笑。不过无论是笑是哭,都是红叶的声音。
第五章 宫廷阴谋 第三节
一场豪赌,宇文述带去的两大箱财宝输得空空如也,却赢来了上往国
韩擒虎的人头。
杨广自然不是巡边去。他和张衡将一切安排妥善之后,便依张衡之意,离开了晋阳,道是巡边,其实则是上山打猎去了。杨广的想法原是不差,远离晋阳便避开了作伪的嫌疑,上山打猎则可弄点野味孝敬父皇,来个锦上添花。
可是幸运者并非一切如意,他上山了两天,一只走兽也没射着,甚至连一根鸟毛也没射落下来。
第三天,他又等了一个上午,其时饥肠辘辘,又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正想罢猎而归,却见远处灌木丛纷纷摇动,随即见一只梅花鹿迎面奔来。晋王杨广喜出望外,紧张得心脏乱跳,慌忙中张弓搭箭,可那箭杆却不听话,竟抖抖索索地动个不停。他好不容易镇定下来,稳住箭杆,正待开弓射出,却见那梅花鹿不射自倒,跌在三十步外的草地上,抽搐了两下,便即寂然。
待晋王一帮人上前一看,却见它脖子上贯穿着箭杆,兀自流血不止。显然这鹿是被他人射杀的。有一个侍从似乎全然不见真情,上前将鹿脚一提。搭在肩上便走。
“慢!那鹿是我射的!”丛林中走出一个青年猎手,喝阻着。
“这山,还有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王爷的。”那侍从懒洋洋地说,并不回头。
“鹿是吃山上的草长大,便是这鹿,原本也是王爷的。你把王爷的鹿射死了,不找你算账,你反而上来找死!”另一随从恐吓道。
又一个上了年纪的随从拍着猎户的肩膀,软语道:
“小哥,我们并非故意使强,坏了你的营生。只是今日晋王府中来了贵客,得有野味款待。诺,这几文钱给你,就算是给你买鹿……”
那青年猎手见侍从的掌心中稀稀拉拉躺着几文钱,心想:我一只牛犊大小的梅花鹿只值这几文钱?便恼火道:
“不卖!我的梅花鹿不卖!”
此时晋王不在场上,他在几十步外负着手正在观山景,以为区区小事,手下们早已妥善处理了,却不见侍从们上来,不免有点急火,便吆喝道:
“还赖着不走?欠揍吧?”
一个侍从借势吓唬猎户道:
“听见了吧?晋王在骂你啦!再纠缠下去,真是找死了!”
那猎户见侍从们个个刀剑出鞘张牙舞爪。正在犹豫是否出手争夺,却见山腰又有一彪官兵赶来,便知硬拼终归是自己吃亏,于是就口气缓和地说:
“你们等一下,我还射了一只獾猪在那儿,快去扛吧!”
说着,同时张弓一箭往晋王射去,旋即不见身影。
众侍从大惊失色,一阵慌乱后,终于围在晋王周围,眼看杨广的屁股上插着一枝羽箭,怔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似乎都在疑虑:
——该不该拔箭?王爷的屁股神圣无比,究竟动得动不得?
山腰的那一彪官兵随即到来,为首的是振威将军高雅贤,他们是奉命前来接回晋王见驾去的。高雅贤毫不犹豫,便将箭杆拔了出来,他历经沙场,身备金疮药已成习惯,当即掏出药来,十分利索地为晋王包好伤,同时跪下禀告道:
“微职振威将军高雅贤,奉皇上圣旨前来迎接殿下、回府见驾!”
晋王杨广感到屁股一阵疼痛,恼火地望着众侍从,喝道:
“还不去把他抓来!快!”
众侍从立时振作精神,一声呐喊,重又冲上山坡,追索猎人去了。
高雅贤估量杨广已是行走不便,即挥刀砍下两棵小松树,用野藤绑了一张简陋的担架,将晋王扶上了担架。杨广不无感激地望着高雅贤,似是不解地问道:
“你是何人?因何到此?”
“微职是护驾小将高雅贤,今奉圣上之命,特来迎接殿下回晋阳见驾!”
“当今圣上日理万机,怎有时间北巡并州?客官说笑了!”
宇文述大声斥责道:
“如今天子便在眼前,岂是说笑?”
那女子犹是不信,摇了摇头说:
“绝无此事,你们万万不可以此说笑!”
杨坚乐呵呵笑道:
“便是有天大的胆子,量也无人敢假冒天子。朕今日北巡至此,实为体察百姓疾苦而来。你家主人何在?快唤他前来,朕有话询问!”
那女子对女伴使个眼色,女伴跑开了,她自己则口中喃喃不绝:
“你便是天子?便是皇帝?真的便是北巡到此的圣天子?没假吧?民女这可要下跪了!”
人随声落,果然跪了下来。而其他众女也如被风吹倒一般,就地跪下。
刚才跑去的女子,不一会即带引一妇人小跑过来。那妇人一身桑妇打扮,走近了一看,原来是萧妃。她气喘嘘嘘,见杨坚立马眼前,急乱中差点摔了一跤,当即跪下:
“父皇……你可真是从天而降,怎不先捎一个消息,让孩儿辈早早高兴……”
杨坚见萧妃一身桑妇装束,甚是满意,但不免又有疑惑:
“是老二逼你来采桑的吧?他欺侮你了?你……你们起来说话!”
萧妃款款站了起来,红着脸道:
“他怎敢……便是不喜欢儿媳,也当明白父皇、母后一向宠爱孩儿……他怎敢胡来?”
“那你们又缘何到此采桑?”
“父皇能得天下,虽言天命攸归,但是出生入死者不知多少,便是抛荒了寸土,岂非大大有负父皇的苦心!”
杨坚听了此言,心中极为受用,感激之下,不觉热泪盈眶,边说:
“难得……难得!阿么呢?他哪里去了?”
“阿么”是晋王杨广的乳名。成年以后,父皇母后难得以此呼唤,只有极亲热时才偶一呼之。萧妃听此呼唤,心知这比连升三级还要难得,当即又跪下谢恩,并解释道:
“真是不巧,近来他北上巡边去了!”
杨坚听罢,更是喜上加喜,暗暗思忖:
——儿子知道谨守边防,儿媳又以身作则从事农桑,如此看来,我夫妇一生苦心也不枉了!
继又联想:
——老大身上所有的缺陷,竟然在老二身上一一补全,看来这是天意,是上天要我隋祚绵延不绝!
想着想着,不禁又是心花怒放,眉笑颜开,继而说道:
“进城吧!”同时顺手拍了拍红叶的头,笑骂道:“小妮子,你胆大包天,竟敢诓骗,口口声声自称是民女!”
红叶眼含笑意,瞟了杨坚一眼,道:
“采桑养蚕,非民曰何?自然是民女了!不过万岁爷要罚,小婢也不敢不服!”
杨坚笑道:
“好,这就罚你领路!”
到了城里,杨坚略事休息,然后便追览了晋阳宫。
他想趁阿么不在家,一切原样,最是真实情况,便叫张衡领路,一间一房地瞧着。他见晋王杨广的居所几乎与普通官员的一般简朴,大为快慰;又见许多宫室都腾了养蚕,更是乐不可支;再见所有琴瑟、箜篌、琵琶都收入贮藏室中,弦断丝绝,且蒙上蛛丝和尘埃,显见杨广他久断声色之乐。杨坚心中的欣慰已然饱和,于是,废立太子的大策便暗暗地定了下来。
他近来新添一种爱好,就是独断。创业时,以及统一天下中,形势瞬息万变,他理繁处乱,履危蹈险,得有人提醒,有人献策,有人切磋。如此,固然事情办得顺利,可也令沾边的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以致掩盖了他英主的光辉。四海统一之后,“天纵英明”的呼声日高一日,“圣心独断”的炉火越煽越炽。于热乎乎中,他生发了一种感觉: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附体,他只需略转心思,便有真知灼见产生,一旦吐出,即是金科玉律。古人“口合天宪”之说,实不我欺!
他终于重新发现了自己,这是一个超凡人圣、光辉普照的“自己”!
这一重大的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以至三天三夜兴奋得不能入眠。遗憾的是,这一发现略迟了一点,才使臣下们有机会七嘴八舌,抢他的功,掠他的美,掩盖他的光辉。倘若当年诸事,由他圣心独断,肯定是好上加好。
如今他清醒了,凡事务必由他自己独断,特别是重大的事,决不能让凡庸之辈染指。“天意”本来只能由天子来宣讲施行,否则便是逆天。这道理他现在已是明明白白。自此以后,他每独断一事,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又麻又酥,且暖且痒,实在不可名状。
长孙晟对这次北巡也是明明白白。他几乎不假思索,但凭直觉,便知一切都是虚假,一切均为儿戏。因为凡触目所见,晋王的政绩几乎毫无缺憾,堪称完美无瑕。而世间本无完美无缺的物事,凡是真实的东西总有缺陷,只有虚幻的东西才是完美无缺的。这本是极浅显简明的常识,可是由于当事者的沉迷与固执,都视若无睹。他几乎涌起揭穿真相的冲动,但每回都强按下去,“疏不间亲”,这也是兵家的常识啊!
宇文述也渐渐明白杨坚北巡的心意,也看出晋王弄虚作伪的迹象,还看到晋王已然得势的苗头。他接连不断地思量:我该怎么办?
当晚,他与张衡被安置在同一房间,闲聊之中,宇文述漫不经意地说:
“平陈之役,下官属六合一路军,在晋王麾下当一名总管,幸能追随晋王左右,对晋王英俊的丰采、敏慧的气质印象殊深,但他那少年的心性却如天马行空……不料时过一年,他竟然把并州经营得井井有条,若非得力于能人的辅佐,便是晋王自身成熟得判若两人了,张大人,你以为如何?”
张衡端起了茶杯,细口地啜饮着,似是不闻宇文述的议论,只顾全神贯注地品茶,许久,他才放下茶杯,另起话题,追怀十年前的往事,问道:
“皇上为周之大丞相,着手缔造万年基业,足下可曾察觉?”
“未曾。’宇文述应道。
“那是谁先觉?”
“若论先觉,应是相州总管尉迟迥。”
“正是尉迟迥先觉!”张衡紧接着说:“由于是先觉,便即于相州率先起兵反对,以为可立不世之功;结果兵败身死、家破人亡,并且沦为叛逆,为后世所笑!而足下虽是后觉,却能追随韦孝宽到相州平叛,趁破竹之势,一举成功,封褒国公,拜大将军,尊荣无比!可见先觉者未必佳,后觉者未必恶,足下以为若何?”
宇文述惊诧地说:
“述虽身在事中,却未明其理。今闻高论,顿开茅塞。往后身临大事,愿听先生指点!”
“指点云云,却不敢当;但凡事共同切磋,则能避凶趋吉。”
宇文述沉思良久,方试探言道:
“依先生看来,晋王的前途如何?”
张衡直截了当地道:
“晋王气宇不凡,神采飞扬,且常逢天造地设之良机,其前途岂可限量?”
宇文述觉得张衡的话,句句均有事实印证,便决意投身将来的风浪之中。于是,便渐渐与张衡谈人深幽曲折之处,涉及漩涡潜流之中。
当晚,另有一场密议则在萧妃的被窝里进行。
晋王外出未归,与之同床的乃是新结拜的姊妹红叶。她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急急辩论,时而呜咽抽泣,时而咯咯浪笑。不过无论是笑是哭,都是红叶的声音。
第五章 宫廷阴谋 第三节
一场豪赌,宇文述带去的两大箱财宝输得空空如也,却赢来了上往国
韩擒虎的人头。
杨广自然不是巡边去。他和张衡将一切安排妥善之后,便依张衡之意,离开了晋阳,道是巡边,其实则是上山打猎去了。杨广的想法原是不差,远离晋阳便避开了作伪的嫌疑,上山打猎则可弄点野味孝敬父皇,来个锦上添花。
可是幸运者并非一切如意,他上山了两天,一只走兽也没射着,甚至连一根鸟毛也没射落下来。
第三天,他又等了一个上午,其时饥肠辘辘,又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正想罢猎而归,却见远处灌木丛纷纷摇动,随即见一只梅花鹿迎面奔来。晋王杨广喜出望外,紧张得心脏乱跳,慌忙中张弓搭箭,可那箭杆却不听话,竟抖抖索索地动个不停。他好不容易镇定下来,稳住箭杆,正待开弓射出,却见那梅花鹿不射自倒,跌在三十步外的草地上,抽搐了两下,便即寂然。
待晋王一帮人上前一看,却见它脖子上贯穿着箭杆,兀自流血不止。显然这鹿是被他人射杀的。有一个侍从似乎全然不见真情,上前将鹿脚一提。搭在肩上便走。
“慢!那鹿是我射的!”丛林中走出一个青年猎手,喝阻着。
“这山,还有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王爷的。”那侍从懒洋洋地说,并不回头。
“鹿是吃山上的草长大,便是这鹿,原本也是王爷的。你把王爷的鹿射死了,不找你算账,你反而上来找死!”另一随从恐吓道。
又一个上了年纪的随从拍着猎户的肩膀,软语道:
“小哥,我们并非故意使强,坏了你的营生。只是今日晋王府中来了贵客,得有野味款待。诺,这几文钱给你,就算是给你买鹿……”
那青年猎手见侍从的掌心中稀稀拉拉躺着几文钱,心想:我一只牛犊大小的梅花鹿只值这几文钱?便恼火道:
“不卖!我的梅花鹿不卖!”
此时晋王不在场上,他在几十步外负着手正在观山景,以为区区小事,手下们早已妥善处理了,却不见侍从们上来,不免有点急火,便吆喝道:
“还赖着不走?欠揍吧?”
一个侍从借势吓唬猎户道:
“听见了吧?晋王在骂你啦!再纠缠下去,真是找死了!”
那猎户见侍从们个个刀剑出鞘张牙舞爪。正在犹豫是否出手争夺,却见山腰又有一彪官兵赶来,便知硬拼终归是自己吃亏,于是就口气缓和地说:
“你们等一下,我还射了一只獾猪在那儿,快去扛吧!”
说着,同时张弓一箭往晋王射去,旋即不见身影。
众侍从大惊失色,一阵慌乱后,终于围在晋王周围,眼看杨广的屁股上插着一枝羽箭,怔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似乎都在疑虑:
——该不该拔箭?王爷的屁股神圣无比,究竟动得动不得?
山腰的那一彪官兵随即到来,为首的是振威将军高雅贤,他们是奉命前来接回晋王见驾去的。高雅贤毫不犹豫,便将箭杆拔了出来,他历经沙场,身备金疮药已成习惯,当即掏出药来,十分利索地为晋王包好伤,同时跪下禀告道:
“微职振威将军高雅贤,奉皇上圣旨前来迎接殿下、回府见驾!”
晋王杨广感到屁股一阵疼痛,恼火地望着众侍从,喝道:
“还不去把他抓来!快!”
众侍从立时振作精神,一声呐喊,重又冲上山坡,追索猎人去了。
高雅贤估量杨广已是行走不便,即挥刀砍下两棵小松树,用野藤绑了一张简陋的担架,将晋王扶上了担架。杨广不无感激地望着高雅贤,似是不解地问道:
“你是何人?因何到此?”
“微职是护驾小将高雅贤,今奉圣上之命,特来迎接殿下回晋阳见驾!”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