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我在汉朝养老

我在汉朝养老 第213节

“但愿吧。”都不知道红薯藤也能种活,谢琅根本没指望自己能搞出红薯苗。

可谢琅希望冬天能光明正大的吃烤红薯,所以他一天看三次,早晚洒两次水,比伺候他自己还上心。

不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红薯被他折腾烦了,养蚕里的人忙着收小麦的时候,他的红薯发芽了。

待养蚕里的人开始种豆子的时候,谢琅就把被摘的光秃秃的棉花拔了。

有谢建业一家和村里人的帮忙,四亩棉花半天就被拔光,堆在谢琅家院墙外面。

棉花拔掉,村里的男人开始做纸,女人做腐竹,谢琅就让村里人的老年人帮人收红薯。不过,谢琅也没闲着。

谢琅把陶瓮搬到地头上,从井里打一桶水,把红薯洗

干净扔陶瓮里面用麦秸炖。

四亩红薯陆续全运到他院子里,一瓮红薯也炖熟了。

谢琅把老人和孩子叫到跟前就说:“老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排排站好,我来分。”

“这么烫怎么吃?三郎。”谢广的奶奶开口问。

谢琅想一下,“回家拿碗。我再给你们盛点汤。我感觉这汤得像放了蜂蜜一样甜。”

话音落下,小孩转身就往家跑。

小七连忙找谢琅,“三爷,快给我钥匙。”

“要钥匙干什么?”谢琅疑惑不解。

小孩急急道:“回家拿碗。”

“你家还有一堆呢。”

小孩转向说话的人,指着陶瓮,“我要吃这个。”

“等一下我给你留两个。”谢琅把红薯分完,给小孩留一个小的,让小孩拿着勺子慢慢吃,就开口问众人,“味道如何?”

“真甜的跟蜜一样。就是,就是有点噎人。”

谢琅种的是个头非常大,产量极高的红皮薯,这种薯不如黄皮的甜,但对于几乎没吃过糖的村民来说也非常甜。

“噎人才能管饱。”谢琅道,“我在我大伯屋后搞的红薯苗都出来了。等你们把自家棉花种好,就留一小块地种这种薯。到秋收上来,吃一半留一半放地窖里,来年开春随便在哪个田间地头种一点,就够自家吃的了。”

“这个不卖?”谢健康的叔忙问。

谢琅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卖。总不能煮一大缸运到城里卖吧。先种,回头我问问王公子,朝廷要这东西,咱们就多种点。不要就留咱们自己吃。”

“也吃不完啊。你家那么多,够你吃到除夕的。”

谢琅笑道:“我打算切成片晒干装起来,就像晒干的竹笋那样,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也没关系。”

经历过灾荒的老人一听这话,连忙问,“能放多久?”

“我也不知道。竹笋能放多久,这个就应该能放多久。”

“那我们多种点,攒起来以备荒年。”

谢琅笑道:“随便吧。别忘了明天栽棉花,后天来帮我种红薯。”

老人们连连摆手,不会忘的。

翌日,谢琅把地重新犁一遍,种四亩黄豆。另外四亩还留着种红薯。

谢琅这次收的红薯除了给他大伯和谢伯文家一点,谁都没给。但每家给一把红薯苗,好好种,能收百斤红薯。

村里人都知道谢琅如今惹不得,所以有人听家中老人说红薯不错,应付荒年的好东西,眼馋他家红薯,也不敢去他家红薯地里拔红薯苗。

如此过了两个多月。

养蚕里的人做的竹纸卖出去,家家户户都添了驴或者牛,村学又开学了,养蚕里的棉花也开了。

九月十二日,休沐日,谢琅盯着村里人摘第一茬棉花的时候,刘彻来到卫青家中,进门就问,“养蚕里的白棉花开了没?”

第67章 刘彻进村

卫青仔细回想一番,“拜月节那天三郎过来,我问他,他说还得一个月。应该还没有。”

“一个月?离一个月只剩三天。差不多了。”刘彻算一下,立刻说,“换身衣裳,随吾走一趟。”

卫青:“直接去养蚕里?”

刘彻听卫青讲过,谢琅家在养蚕里最西边,也就是到养蚕里就能看见他家。同样他们一靠近养蚕里,谢琅就会发现他们。

刘彻沉吟片刻,决定从山边进,“他不是说山上有棉花?先上山看看。”

“山上有三郎布置的陷阱。”卫青提醒他。

刘彻:“多带两个人。”
首节 上一节 213/5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快穿回来后我成了影帝

下一篇:我曾是个传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