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长生修仙:我的天赋有点多

长生修仙:我的天赋有点多 第591节

  青云宗三百多筑基境弟子,大半在前线道魔战场,辅助结丹种子进行历炼。

  寒玉真人解释道:“我们宋国道宗,和梁国魔宗,会休战一段时间。”

  这也行?

  沈轩明白了。

  道宗魔宗,都需要结丹种子返宗,考核其历练成果。

  再从中筛选,挑出成绩最好的结丹种子,加大资源投入,重点培养。

  两国边界的道魔战争,进行了十几年。

  差不多到了下半场时刻。

  “宗门小比之事,掌宗筹划多年。”

  “筑基境弟子的小比成绩,直接和各峰排名挂钩。”

  “寒玉峰仅有柳冰语一名亲传,原本无需参加宗门小比。”

  寒玉真人望向沈轩,面露笑意。

  “不过,那时,你尚未拜入吾门下。”

  “如今,情况不同。”

  沈轩问道:“师尊想让弟子参加宗门小比?”

  “正是。不仅要参加,而且要拿到最好名次。”

  寒玉真人眼眸中精光闪闪。

  她似乎看到,沈轩在宗门小比中,一鸣惊人、技压群雄时的盛况。

  众多师兄对她的夸赞和羡慕之情。

  沈轩有些踌躇。

  “师尊,弟子仅是筑基四层。”

  “如何敌得过宗门筑基圆满金丹亲传!”

  比起所谓的宗门小比,沈轩更在意自己的修行。

  他打算两年内突破筑基五层。

  宗门小比,一比就是几个月,浪费时间。

  “休得胡言!”

  “你的实力,吾岂不知。”

  “足以抗衡宗门筑基圆满金丹亲传。”

  寒玉真人话锋一转。

  “宗门宝库中,必有高品阶妖兽精血。”

  “若你比试成绩好,或许能兑换到三阶水妖精血。”

  听到这里,沈轩立马精神了。

  三阶水妖精血!

  以他的能力,绝对无法猎杀获取。

  就算想交易,也拿不出交易的筹码。

  寒玉真人说得很清楚。

  宗门真人们自己都缺三阶妖兽精血。

  “掌宗考虑到弟子们境界修为的差距,宗门小比采用分组比试方式。”

  “筑基后期和圆满,是种子组。”

  “筑基初期和中期,是预备组。”

  “以你之能,预备组中必能夺魁,无需藏拙。”

  “吾希望你不负吾望,一举夺魁。”

  话说到这份上。

  沈轩赶紧躬身回道:“师尊放心。”

  “弟子必尽全力,夺得预备组小比魁首。”

  预备组的同宗,最高境界修为仅是筑基六层。

  夺得魁首,对他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既能为师尊争光,又能嘉奖获得高品阶修真灵物,还可以顺便发笔横财。

  这等好事,沈轩当仁不让。

  “青云宗十八真人,相互之间同样有竞争和分岐。”

  “权柄的本质,就是资源分配。”

  “看来,寒玉师尊,在宗门中的地位,没有看上去那么风光。”

  沈轩心里清楚。

  寒玉真人没有世家背景。

  一介散修出身。

  就算战力惊人,堪比金丹。

  在青云宗中也很难掌握实权。

  如此一来。

  分配给寒玉真人的修真资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富足。

  而到了结丹真人这种境界修为。

  若无宗门任务,不会随便外出猎妖除魔。

  宗门分配的修真资源,对众位真人来说,殊为重要。

  此外,真人们大多精通一项以上修真技艺。

  寒玉真人和他一样,擅长制符。

  偶尔,寒玉真人也会制作一些三阶冰符,对外交易出售,补贴修行所需。

  只有孤峰真人那种世家天骄,才能在一无所长的情况下,心安理得专心修行,一路突破晋升到结丹境。

  然后靠宗门分配资源度日,坐吃山空。

  小孤峰庶务欠下外债无数。

  宗门小比。

  看似是检验筑基境弟子修行成果。

  实则是考核真人对亲传弟子的培养成效。

  普通筑基境弟子,很难获得好名次,仅是陪衬。

  沈轩对出风头的虚名,从未在意。

  但如果有三阶水妖精血的话,那就不同了。

  这等珍稀的修真灵物,哪怕有一丝可能,沈轩都会全力争取。

  以后,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他才有机会获取。

  而且,还能为师尊争光,为寒玉峰争取利益。

  不过是件顺手而为的小事。

  见沈轩答应参加宗门小比,承诺夺魁。

  寒玉真人满意地点点头。

  “宗门小比,由执法堂主办。具体规则,你去执法堂看看吧。”

  “好生准备,莫要让吾失望。”

  ……

  “首届宗门小比,按照规定,会对每一名参加比试的筑基弟子,进行最终排名。”

  “两个小组比试成绩明好的十名弟子,可以进入宗门宝库,兑换一件高品阶灵物或功法。各小组前一百名,都有奖励!”

  奖励人员这么多?

  沈轩看着宗门小比规则,心中微微吃惊。

  整个青云宗,仅有三百多名筑基弟子。

  即使全部报名,奖励面,也超过了五成。

  尤其是结丹种子组。

首节 上一节 591/7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小道士肝到玄门真君

下一篇:诡道修仙:我一天一年道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