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第316节
沈翊没动,他不急。
此时此刻。
整个论武坪上。
便只剩下了陈静年,司徒玄,襄王、商子羽,沈翊、阿月和清风道士。
山风吹过。
陈静年不禁咳嗽两声,复又抱拳道:
“沈翊小友仗义出手,城主府无以为报,我知道你心中应当有不少疑惑。”
“有什么想问的,尽可说来。”
沈翊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这个环节,赶忙抛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白帝前辈缘何失踪?”
陈静年和司徒玄对视一眼。
旋即微微摇头:
“说来惭愧。”
“关于大哥的去向,我等也不知道。”
“大约在五年前,大哥找到我们二人,说他心有所感,要出一趟远门,归期未定,甚至有可能不回来。”
“大哥决定的事情,我们自是无法扭转,但他也并非一走了之,而是在论武坪留下武道真意,防止强敌来犯。”
“故而,其实上一次潜龙论武,大哥便已经不在白帝城了,只是我们没想过主动对外公布而已。”
“不过如今一役,却也算得上是昭告天下了。”
沈翊瞧了清风一眼。
白帝这样的无上高手失踪,是否跟清风所言的天地大劫有关?
清风摇了摇头。
他也不好主观臆测,但倒是不无这个可能,至于说让他掐指算一算……
他要是敢卜算白帝的天机,下一秒恐怕就是狂吐三升血,直接躺板算了,连救都不用试,肯定死得妥妥的。
沈翊继续问出第二个问题:
“天魔刀怎会在论武坪的湖底,白帝和天魔之间,嗯,有什么关系?”
陈静年沉吟片刻,无奈道:
“这个,我们还是不知道。”
司徒玄忍不住插嘴道:
“说白了,大哥做事不拘一格。”
“更不会事事都和我们说起。”
“不过天魔教虽然在江湖上隐秘,但和大哥却是死对头,我们倒是知道一些情况。”
沈翊拱手:
“晚辈洗耳恭听。”
这次还是陈静年来讲:
“大哥昔年纵横天下,一人压得魔门三教四宗不敢出头,不仅是古神教尹老魔,那无生教的顾妖婆,四宗的那些门主宗主,魔道散人,几乎被大哥都锤了一遍。”
“于是,他便被天魔教的天魔盯上了,据大哥所说,天魔教一脉单传,只有天魔一人。但这天魔却是自诩魔门至高魔尊,凡所过处,魔门弟子当无不俯首。”
“我们只知大哥与天魔争斗几何,最终还是大哥技高一筹,那一日回来,大哥邀我们到论武坪上落日对酌,便是感慨一句,少了一个好对手,细问之下,原来是那天魔已经毙于大哥掌中。”
陈静年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颇为感慨和骄傲。司徒玄、商子羽和襄王的表情,亦是带着感怀与崇敬。
他们都是与白帝商秋白接触过的人,当是知道那是一个怎样强大,又独具魅力之人。
沈翊的感觉则另有不同。
他先实际接触的是天魔传人那深不见底,千变万化的实力与威能。他更难以想象,踏入天人以上的天魔,将会强大到何等模样,会不会届时天下武学,信手拈来。
然而,就是达到了沈翊所能想象的武道极限的天魔,竟然仍被商秋白所压一头。
这属实难以置信。
如此看来。
商子羽所学的,恐怕真的只是皮毛而已,那白帝留下的武道真意化形,或许也只能得其一二神韵。
真正的白帝之威,仍旧是莫之能度。
“要说那天魔刀,或许真就是大哥随手丢进湖里的也说不定。”
“至于那天魔传人何至于汲汲于此。”
“或许天魔刀上仍有一些关于天魔传承的秘密,也说不准。”
陈静年如是说。
但他的语气倒是并没有多么担心。
毕竟商秋白的事例活生生摆在眼前,天魔并非无人可制,即便他日白帝未归。
中原之地仍是人杰辈出。
总有人会如白帝者。
再度独领一时风骚。
陈静年望了望阿月,又瞧了瞧道士清风,遍思麒麟之才,人榜俊杰,他的目光最后又落在沉思的沈翊身上。
或许那人,就在眼前。
第234章 谢礼
沈翊思索片刻,了然于心。
白帝何去,多思无益。
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怕真有天地大劫,还有个子高的和天下人来共担。
无需自己杞人忧天。
沈翊便问出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关系自身实际,他沉吟片刻道:
“晚辈一介散修,修行进境虽快,但一路走来,其实全赖江湖前辈指点关窍。”
“吾得定北侯谢家麒麟指点,踏入先天,后在天心寺潜心磨砺巩固,又经卓凌风前辈和多位外罡高手切磋,始成外罡,一路而来多番恶战,晚辈自觉外罡巩固,渐有圆满之意。”
“在座的都是前辈,晚辈想问……”
“宗师之路,何去何从?”
众人皆是微微一愣,旋即襄王朗声大笑:
“还道沈小兄弟会继续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下终于问到自己身上了。”
沈翊哂笑道:
“比不得诸位家学渊源,也没那许多天下大义,只是刚刚和那天魔传人做过一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矣。”
司徒玄嘿嘿一笑:
“我就看你小子一惯是机敏的,幸好你心性颇正,不然以后又多了一个天魔传人!”
沈翊脸上的笑容一僵。
这老前辈还真是乌鸦嘴。
陈静年见众人打趣过后,方开口正色道:
“沈翊小友,我虽然修为平平,倒也算得上见多识广,我便给你讲讲这,宗师之道。”
沈翊哑然。
读书人就是谦虚,大宗师修为都平平的话,那芸芸武者将如何自处。
“请三城主指教。”
沈翊拱手,同时朝着走神的阿月叮嘱了一句:“一起认真听听。”
阿月噢了一声。
用手指努力撑了撑眼睛:
“我准备好咯。”
陈静年笑了笑:
“我尽量不啰嗦。”
“开宗明义,宗师之道。”
“旨不在法,而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