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天不应

天不应 第113节

“是谁?”

阿水顿住脚步,目光眺望向了雪巷的尽头,好似要将那片白茫茫全部看穿。

“他是齐王的叔父,先王的拜把子兄弟,十年前,先王忽然驾崩,朝廷内乱,四方王族争权,许多亲王、侯爵皆蠢蠢欲动,那年齐王才十二岁,却已是宫廷萧瑟,满庭杀机,他的母亲为了保住他,在王宫内被人活活逼得自裁而死,未曾说出他的下落,后来是平山王在齐国修行圣地参天殿前跪了七日,才终于换来天人一瞥,而后殿内有天人出手救下了如今的齐王,并一剑平了宫墙之祸,如此才让这场动乱终于消退……”

她为闻潮生讲述了一个极为冗长的故事。

没有细节。

但闻潮生却能想象到当年宫墙内的惨烈,从静谧的雪中闻到了十年前传来的血腥味。

阿水转身,那双幽冷的眸子凝视着闻潮生面庞。

“……我说这么多,就是告诉你,平山王与其他王族不一样。”

“他在齐国的地位很高,高得超乎你想象。”

PS:晚安!

第138章 风城旧事

阿水为何与他强调这些,闻潮生心里清楚,他本不出名,陆川一行人死后,闻潮生便算是基本从这件事情里跳脱出来了,现在他抽身离开兴许来得及。

关于平山王的事,压根儿就是一个无底洞,再继续陷下去,只会越来越危险,但闻潮生先前已经跟她表明过了他的立场,阿水长时间在边关与人厮杀,也不是矫揉造作之人,一些话当然不会说的这么明白。

可万籁俱寂的雪中,闻潮生染上细白的身影向着归家的路走去,明明沉默的步伐却透露着说不出的快意。

“……你看,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就是恩怨情仇,就是打打杀杀。”

“我与人弈棋,与人见血,我生于这样的世道,生命就应如烟花般灿烂,而不是像一条无人问津的野畜,被风雪溺毙于无人在意的角落里。”

阿水望着前方闻潮生的背影,又垂眸看了看闻潮生的脚印,心里的沉重渐渐也轻松了起来。

闻潮生是年轻人,她也是。

那颗早被战火烧成了焦炭的心,在这一刻,让闻潮生嘴里那股名为‘江湖’的春风一吹,忽地清凉了不少。

“如果你想好了,那就要速速做决定。”

“陆川没有撒谎的话,王城那边给我们留下的时间不会太长,必须先让火烧到平山王的衣角,不然他分出了神,苦海县可就危险了。”

这里是阿水的家乡,虽然她亲人已故,但也不想这里的百姓平白无故受到牵连。

二人冒雪而行,快要回到借住的院子里时,闻潮生没有摁捺住好奇心,再次跟阿水询问了当年风城里发生的旧事,如今他已经涉身事间,再者刘金时的秘密一出,迟早得查到这件事情上,索性借着今夜陆川的血,把事情问个清楚。

时间流逝会稍微抚平深伤创痕,阿水走在了闻潮生的身侧,沉默了片刻后,幽远的声音才随着大雪一同落下:

“两月前,赵国七十万大军来犯,其中有诸多修为强横的修士,甚至有两名天人,我们死守半月,城内粮食与医药、建材皆告急,而后风将军向王城求援,却始终无人回应,即便如此,风将军也不愿弃城,率领我等死战,用同胞的尸体当作城墙,艰难击退了赵国大军……”

“可就在赵国退军之后,王城忽然有人前来送信,说是增援到了,那时城内已然弹尽粮绝,许多伤员若是没有药物医治,很难活下来,于是风将军让人开了城门,却不曾想这所谓的增援竟是忘川的死士,他们一进城,便对我们展开了大肆的屠杀……”

阿水说到这里的时候,眼角已然噙泪,身上杀气如同河水一股一股汹涌外泄,周遭飞雪都仿佛畏惧避退,而闻潮生听着阿水嘴里这些沾血的字,亦是心惊肉跳:

“赵国忽然进攻风城,还来了两名天人?”

阿水死死攥着拳头,许久后才松开,回道:

“其实是三个,后来入城的那些忘川死士中还有一人,好像是叫做宋帝,是忘川十殿之一。”

闻潮生望着阿水的目光中带着难以置信。

“他们都是你杀的?”

阿水没有否认。

这回换做是闻潮生在雪巷之中沉默了,当初马桓告诉他,阿水是他所知的唯一一名能以通幽境修为斩杀天人境武者的修士,除她之外,亘古未见一位,对于江湖中的武者而言,这是足以名动天下,载入史册的战绩!

而阿水如今却告诉闻潮生,她当初实际上是宰了三名天人境武者。

纵然闻潮生没有见过天人境的修士,但也晓得天人境与天人之下究竟有着怎样的一道鸿沟,阿水凭什么可以跨越这道过往万千武者不能跨越的鸿沟,还连宰三名天人?

难道是因为她身上开了七百一十七窍?

闻潮生当初听吕知命在小院儿里讲过,穴窍代表着修行者的潜力,虽然的确有像剑阁阁主屠山白这样一窍修至通神的强者,但在修行的世界里,这种存在毕竟是少数。

“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我可以跨境逆斩天人?”

阿水似乎从闻潮生的沉默中识破了他的心思,语气中深藏着一抹骄傲,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闪烁一下,似乎这件事情对于阿水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闻潮生呼出口气,回道:

“是啊,自春秋历到如今四国永安历,无数天骄俊杰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以往无人能做到的事,为何偏偏你可以?”

阿水停住脚步,伸出了自己瘸掉的右腿,撕开膝盖处的裤子,露出下方雪白的肌肤。

她这般修为的人,又修行过不老泉,躯壳常年受到滋养,皮肤本该极好,连无数次握刀的手上都只有一层薄薄的茧皮,可偏偏膝盖那一块的肌肤却大片皲裂,内部的血肉间能看见红色神秘光纹流转。

“这是……”

闻潮生眼皮不停跳动。

阿水道:

“道蕴伤。”

“你知道我的修行方法是世间最烂大街的修行方式,走的丹海穴窍,大概一年前,我在入了通幽境后,将全身七百二十窍全部激发贯通,穴窍之间便滋生出了一种特别的力量,宛如星辰相连,使得每一个穴窍中能激发的潜力都被扩大了许多倍。”

“不过宋帝在交手中发现了我的秘密,生死一线间,他用一种天人境修士独有的道蕴神力破坏了我膝间三窍,使得我境界跌落,之前与赵国天人境修士交手所受的伤势也无法再继续压制……好在我那一刀够快,他死在了我前面,否则境界跌落,我伤势爆发,无论如何不可能再与天人境修士较量。”

第139章 扑朔

雪月之下,阿水向闻潮生描述起了当年的一些旧事,其间惨烈她不曾稍加赘述,但闻潮生却有一股身临其境之感,也明白了为何风城一事会成为阿水挥之不去的梦魇。

她从军之后,一直都是在边关长大,那些风城的将士与她几乎皆是过命交情,大家曾一同在边关修行,一同在边关保家卫国,一同阅读着从家乡送来的关于亲人们的信件……也一同祭奠那些因为战事或纷争死去的战友。

他们之中不乏老兵,为了这个国家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一切,可最终换来的,又是什么?

不是荣誉,不是功勋,不是故里的繁华,更不是亲人的安康。

有的只是背弃与欺骗,只是不明缘由的屠杀,只是那四十万已风化为灰烬的尸骨。

回去了小院,闻潮生破天荒地主动拿来了先前买的酒,坐在檐下陪阿水喝着,冷了他就起身拿起细雪去院中练练剑。

阿水跟他讲了一些关于风城的事,说那座边城因为常有人来犯,或是凶徒游牧,或是赵国挑衅,总之是大仗没有,但小仗不断,所以没有百姓敢住过去。

永安历后,四国表面平衡了多年,可没有大的战事出现不代表没有利益摩擦,小打小闹也会死很多人,更何况赵国这些年来与齐国一直都不怎么对付,当初因为一些政治上的事情,闹得很凶。

只不过这些事阿水因为远在边疆,所以了解甚浅。

可没有百姓,边关战士们总不能喝西北风,于是那座城变成了军民一体,风鼎寒派遣了一部分军人负责耕种,来往行商进货,修建城池……

阿水在风城待了十二年,亲眼见证了这十二年来包括风鼎寒将军在内的四十万军人为这座城、这个国家奉献了多少。

后来她半醉半睡地趴在桌子上,用一种极为骄傲的语气告诉闻潮生,除了她,风城的战友们全都死在了那座城里,皆是战死,没有一人逃走。

“……可能我也该死在那座城里。”

她最后的言语含糊不清,说完便睡去,闻潮生倒是没醉,兀自把玩着手里的酒杯,侧目凝视这漫天纷扬的大雪。

“你死了,他们的仇谁来报,他们的冤谁来洗。”

“我一向奉行血债血偿,更何况这不是一两条命,这是四十万。”

他对阿水说着,但对方已经没有了回应,闻潮生把她搀回了房间,褪了鞋袜,任由她四仰八叉地横陈在被褥里,而后他出门去,给自己烧了一壶开水。

立于檐下,闻潮生提起细雪,独自感受着剑身上传来的浸骨之寒,脑海里整合着当下的境况。

——陆川死了,消息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败露,此去王城最快七日,再加上陆川上一次给王城寄信的时候不知是多久了,所以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刘金时藏在行王山中的秘密。

大火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烧到平山王身上,不管能对他造成多大的麻烦,只要他分心,苦海县才能不出事。

毕竟从陆川的嘴里不难得知,平山王剿灭苦海县的动机是不愿意让秘密暴露出去,只要提前让秘密传到了齐国境内其他的地方,再扩散开来,苦海县也就安全了。

毕竟国家境内与边陲之地不同,人数众多,而且没有丢锅的对象,不存在屠城这种事,除非平山王真的发了疯。

再者,他现在对两月前风城发生的事情感觉到很奇怪。

为何赵国会忽然发动七十万大军攻打风城,其中还有两名天人境的修士,这显然已经超过了小打小闹的范畴,是不符合常理的。

就连他这样没有亲身参与过当初大战的人都能从阿水的描述中感受到,赵国这次就是奔着攻城屠城来的,两国之间倘若没有大的恩怨,赵国绝对做不出这事。

所以,此前赵国与齐国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事。

除此之外,如果两国之间政治上出现了不同意见,闹出了大动静,不可能不提前告知与边关的这些将士们,让他们早做准备,而且国家也该进入备战状态。

然而齐国王族这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死了一样。

面对边城的求援,他们完全无动于衷,连一粒米都没有给,事后还出现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几千死士,对着风城仅剩下的残兵伤将进行了肆意屠杀。

而这些,与平山王有关么?

倘若有关的话,他的动机又是什么?

被赵国买通卖国?

这一点,在闻潮生看来完全可以剔除。

平山王根本没有出卖齐国的理由,因为赵国能给他的,齐国也能,如今他在齐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齐国国力又完全不逊于赵国,他卖国没有道理可言。

总不可能赵国让他一个齐国的王族来做王吧?

退一万步讲,哪怕赵国真的这般丧心病狂,平山王也不太可能被买通,如果他对王位感兴趣,那十年前先王驾崩、齐国政变,他直接去争就好了,不必花费这般大的心思去扶持只有十二岁的齐王上位。

总而言之,闻潮生觉得平山王根本没有做这一切的动机,但如果不是平山王做的,又会是谁呢?

首节 上一节 113/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