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主 第220节
林恩低下头轻轻嗅了嗅,这盘炖鹅肉的味道非常浓郁,一看就是加了不少香料。
奥列格呈上去的公文每一份他都亲自审批过。
由于自然环境优越,最近几个月苍鹭县的大鹅养殖业非常成功。
与养殖业配套的手工制造业也发展迅猛。
当地农奴不仅为荒民弓手部队提供了充沛的羽箭,还通过售卖鹅绒小赚了一笔。
而且他们是在林恩征服三河城之后才集中出售鹅绒,售价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林恩切下来一块鹅腿肉尝了尝,称赞道:“味道很不错,往后你每周挑十只鹅送去河沼县的城堡。”
这盘鹅肉在呈上来之前,其制作过程都有林恩麾下的亲兵全程监视,做好之后甚至还尝了尝,以防有人下毒。
正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林恩不得不谨慎对待。
沼地公爵这厮很是阴毒,什么下三滥的招式都敢用,去年忠于王室的河湾堡伯爵就是死于毒杀,这才导致了河湾堡的失陷。
陪同林恩进餐的,还有在苍鹭县管着两座学校的老六蒂莫。
几个月不见,蒂莫的气质又成熟了不少。
对于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半大孩子而言,管理学校既是考验,也是历练的机会。
蒂莫顶住了林恩压在他肩膀上的压力,甚至还借助这些压力做起了上下蹲,整个人的状态都板扎了不少,往那一坐已经有了几分校长应有的威严。
不过,当他与大哥同桌吃饭时,脸上却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不那么成熟的灿烂笑容。
一听林恩要将苍鹭领的白鹅升级为‘贡品’,老六不由惊喜道:
“大哥,你也喜欢上这里的鹅肉了?最近这两月,我每周至少都要吃三次鹅肉,烤的炖的炸的我都很喜欢。”
几兄弟里,老六蒂莫是最喜欢粘着林恩的。
他入伙的一大原因,就是被林恩洗劫修道院时的飒爽英姿所折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爆发了属于是。
随后老六又兴奋地讲了一大堆吃鹅心得,除了常规吃法外,他最中意的当属醋渍鹅肉。
发明这道菜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在湿润的雨季长期保存鹅肉,为此需要用大量的盐和醋对鹅肉进行腌制与炖煮。
可老六却为那股独特的腌制风味而着迷,甚至还在此之上研究出了更丰富的调料配比方法。
可见他在苍鹭领的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管理学校之余还有空钻研美食。
如果老六的人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来行驶,他的父亲与兄长并未病故,他所在的学校也并未遭到林恩洗劫。
那么以他的天赋与勤奋,至少也能拿到一张教会大学的学士毕业证,努努力甚至还能冲刺一下博士学位。
等到将来,他大概率能够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高级教士或者某座修道院的院长。
就他这股钻研美食的劲,未必不能在闲暇时写一本关于美食的著作出来,在教士的帽子上再加一顶美食专家的头衔。
只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在林恩的安排下,老六这条小船势必会驶入更广阔的海洋。
在听老六畅谈美食的同时,林恩吃完了盘中的炖鹅肉,顺便还沾着酱汁吃了两片柔软的白面包。
酒足饭饱后,他终于聊起了正事:“今年年末,我或许会在启蒙学校里开设一到两个招收荒民的班级,你觉得怎样?”
目前,林恩还未去北边的荒民聚居区进行巡视。
但根据白熊县与浅滩县发过来的公文,他能知道低地部族的三千荒民们正在尝试着融入当地社会。
可由于语言不通,这种融入的速度较为缓慢。
林恩希望能人为地加快这种速度。
一方面是能让这些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这些地区的治安风险。
“学校方面的话,应该没问题,能熟练使用荒民语的老师目前有十来人,再过几个月,三月底入学的那批学生也能出一批毕业生。”
听老六这语调,学校里的学生仿佛就跟即将出栏的大白鹅似的。
实际上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养过鹅鸭的都知道,要想迅速催肥鹅鸭,就得对他们进行‘填鸭式喂食’。
即通过将长条状饲料按时从鸭嘴填入,再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鸭子快速增重。
传统的鹅肝也是这么喂出来的。
目前,老六管理的这两座学校采用的就是填鸭式教育。
不管学生学不学得进去,首先就得将海量知识先灌输给他们。
没办法,白熊领在人才领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林恩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速度过慢之间的矛盾。
老六的言下之意,就是他能搞定学校的师资力量,需要林恩来搞定荒民部族,让荒民的小孩能主动进入学校就读。
林恩当即表示:“学生的事我来解决,总之你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享用完午餐,林恩在奥列格与老六的陪同下巡视了苍鹭县。
苍鹭县在发展大鹅养殖业的同时,也没放松对农业的发展,预计亩产丝毫不比南边的河沼县要低。
至于两座学校,林恩自然也没错过,他目前可是还兼着这两座学校的永久荣誉校长。
学校里毕业的学生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地喊一声“校长好”!
第221章 制度的胜利
“校长好。”
“校长好!”
林恩行走在建成不久的官吏学校里,往来的老师都能认出他来,纷纷行礼。
去年冬季,林恩曾在白熊县的学校里客串了一阵子老师,亲自教学生们荒民语,还编写了相关的教材。
如今,学生中的佼佼者或是毕业在领地上担任官吏,或是留在学校担任老师。
这些年轻的老师大多没满二十岁,在学校里只进修了半年左右,当老师也属于是赶鸭子上架了,甚至是一边当老师教书,一边还要学习其他课程。
但没办法,林恩现在太缺人了,领地建设百废待兴,人才方面只能先将就着用。
有人用总比没人用强。
三河城那边倒是能提供些人才,可数量也相当有限。
毕竟就一座八千常住人口的城市,主要人口还是手工业者与体力劳动者,能有多少可用之才?
占据高级人才过半数量的教士群体目前还没完全归附林恩,只愿意在城市内部担任官吏。
林恩对此也没太多所谓,城市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专业人才。
他从城市里抽调走了公证员维克多等人充当宫廷秘书,这些空出来的岗位当然得有人来补上。
如今的三河城教会就像是被割了蛋的野猫,其财富、土地、军队与人口都被林恩尽数吞下,想狂也狂不起来,只能逐渐回归家猫的老实温顺。
只要市议会的高层都是林恩的人,他就不必担心这些失去了主心骨的教士再翻出风浪来。
穿过新校舍的木质回廊时,林恩对老六蒂莫道:“你不必有顾虑,尽你所能扩建学校、招募学生,不要想着为我省钱,我目前最不缺的就是钱,有需求就往财政部报。”
“既然大哥都这么说了,那我明天就向财政部再要一笔经费。”
老六也不跟林恩客气。
目前官吏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杂费都是全免的,却要养着数百名师生,每月的开销都极为惊人。
“只管去要,只要能通过莉娅的审核,要多少都行!”
林恩目前缺人、缺兵还缺装备,但他最不缺的就是钱。
白河领六县、三河城教会,以及城市富商阶层上百年的财富积累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都不需要亲自去仓库看,光是看雅格娜统计出来的库存清单,林恩都能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厚实。
这就是战争的魅力。
能将别人的家底全盘转化为自己的家底,这年头也就只有战争能达成这种效果。
有了钱,自然就得将钱花出去,而且得花到实处,这样才符合林恩的发育策略。
比起投钱就有效果的军队,花钱建设学校的回报周期显然更为漫长。
可林恩必须要花大价钱来投资学校。
目前他给白河流域带来了一整套的先进技术与高效制度,还在大力推广不同民族融合的新思想。
这些技术、制度与思想都需要有人来继承并传播。
学校与学生就是最佳的载体。
林恩的对外扩张,不仅仅是政治与军事的胜利,更是技术、制度与思想的全面胜利。
他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都压倒北境现有的贵族体系,方能完全取而代之。
随着他的对外扩张,他所带来的这些新的东西也将随之扩张并输出,并进一步巩固他所占据的新领土。
所以学校的建设与对外扩张完全是相辅相成的。
林恩对学校的大力投资,就像是春天播撒在条田里的麦种,只需耐心地灌溉培育,到秋季必然就能迎来前所未有的丰收。
上一篇:兄长不如弟?那就到人皇幡内一叙
下一篇:白手起家,蝙蝠侠干碎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