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269节

  【一人北山,万民景从。】

  【苏子吟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她出生将门,小时父亲也带她在行伍之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

  【这些人,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都汇聚在一起。】

  【从终南山山下来,只有九人,到如今的数万之人。】

  【不知道到了燕京之后,还有多少人。】

  【苏子吟看着骑马在前的那名中年人。】

  【果然只要你离开了那间酒肆,你就不再是那个酒肆之中的食客,而是燕地之主。】

  【又过了两日,随行百姓已达十万。】

  【黎明破晓之时,还有晨雾。】

  【队伍也开始慢下来了,众人终于也见到了燕京。】

  【身后都是滚起来满天的烟尘。】

  【离城门也只有三四里。】

  【终于,那座燕京映入眼帘,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没想到的是,如此之早。】

  【城门口便人满为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其中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犹如天开一线。】

  【城中百姓早已翘首以盼,万人空巷,整个城池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素等人也是勒住马头,眼神震撼。】

  【这何止万人,可有数十万人。】

  【共迎一人。】

  【杨素有些激动道:“师伯,你看。”】

  【城门口外是布置的几个大的军阵,足足四万多人,声势浩大。】

  【季沁心和苏子吟脸上只有震惊之色,北方什么时候崛起了如此雄城。】

  【燕京如今的商队今日全部禁止入内,只留下一个正门。】

  【一条笔直的通道,外侧是数万的铁骑在巡视,里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夹道迎接。】

  【李拦江也有点惊叹,如此场面,此生仅见,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叶胜男微微点头,她和李拦江判断的没错,要是燕王死在岳塘江,以他如今的影响力,天下必定会大乱。】

  【身后跟随的诸多少年,眼见此幕,除了艳羡之外,不少人低语道:】

  【“大丈夫当如是,当立一世之功。”】

  【陆羽见此笑道:“哥,走吧!”】

  【你点了点头,身后的民众自然就落后一些。】

  【只有你和陆羽两匹快马在前,后面的百姓缓缓随行。】

  【苏子吟远远看着那一道身影,逐渐走近城门。】

  【他们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震天的呼声。】

  【“燕王,回来了!”】

  【她便觉目眩神迷,仿佛回到当年岳塘江,那一人御风过江之时。】

  ……

  ……

  燕京,今日喧嚣非凡。

  晨曦还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涌动。

  那座大门禁闭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见大开。

  张灯结彩,清晨就忙活起来。

  燕王府虽不宏大,仅四进之宅,燕地那些富贾豪商的宅邸就要广阔的多。

  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敢于在此闹事。

  这方寸之地!

  乃总揽是燕地政务权柄之所在。

  每日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都会从后门进入,递进燕王府。

  再从两侧的厢门传回各地。

  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年度财政收支,还是县城官员的任免升迁,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极端棘手、难以定夺之大事,需得修书终南山之外。

  否则,燕地之内,大小事务,几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夺。

  或是说,是那燕王府内的一群学士与军事大臣,他们组成的“内阁”来定。

  这群官员,每日清晨皆会准时来到燕王府点卯,却从不走那正门,而是默契地选择侧面而入,仿佛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他们之中,有来自各地的孝廉,这些孝廉皆是经过地方推举,品德才学皆优,也有科举取士的中榜进士。

  “猛士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

  宰相皆是从基层州部中一步步锻炼上来的,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了解百姓心声,而猛将则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而来。

  “乱世之中,不辨高门蓬户之别,不分贵胄草芥之异,更不视残躯完璧之差,唯才是举。”

  这两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确书写的官员启用标准。

  在燕王府,官员的选拔不看背后的家世和势力,只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在不同的职位上,设置特定的、专门的考核标准,择优录取,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其职。

  这也是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团队一直保持稳定、未出现任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注重实才实学,而非虚名虚位。

  至于那燕地传闻中最为隐秘莫测的内阁,其真身竟藏匿于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暖房之内。

  暖房之中,仅设一地炉,环炉而置数把古朴木椅。

  每隔半月,此地便会有一场早会与晚会。

  在民间也被称为“小朝会”。

  那几把木椅上,所坐之人无一不是燕地举足轻重的军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军副指挥使封海平。

  镇北侯,霍海。

  水银都统章煜。

  左司马刘温,以及太尉窦固。

  这五位皆是陆家军中的老人。

  还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抚文孝和。

  三十五岁科举第一榜进士,年仅数载,他便以卓越的才能和政绩,从九品县令一步步攀升,历经六次调任,皆在州郡留下显赫的政绩。

  燕王府慧眼识珠,不愿人才埋没,遂四次破格提拔,却也不敢纳入内阁。

  直至文孝和亲自踏上终南山,面见燕王,经燕王亲自首肯,方才得以加入这内阁。

  屋内也就七把椅子,六人落座。

  只空悬正中一把主座,已经空闲十年。

  当然,除了内阁之外,燕王府还设有数十位参议和幕僚,他们各司其职。

  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时,这些参议和幕僚提各抒其见后,最后再由内阁进行最终的决定。

  今朝,晨曦微露,六人便已早有默契,早早汇聚于温室之内。

  众人依次坐定,脸上无不流露喜悦,盖因今日,乃燕王重返燕京之盛事。

  十年来燕王第一次回燕京。

  此事于燕地全境,实为举足轻重之大事也。

  左司马刘温率说道:

  “昨日,燕王已遣玉爪飞书,言明今日迎接之事,宜简约而不宜铺张,以免扰民。”

  霍海颔首应和,他乃燕北军中威望仅次于封北海,号称守将无敌。

  观其貌,若非身着燕北黑色官服,俨然一田间老翁,面庞黝黑,发丝稀疏,唯有双目却精光熠熠。

  想当年,霍海于云州以八千之众,力抗二十万北风铁骑,硬生生坚守城池三月之久。

  直至陆沉率军赶到,开启定鼎一战,最终北风溃败。

  战后,霍海封“镇北侯”。

首节 上一节 269/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