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333节
【体型消瘦,束发戴冠,五官颇为不错,穿的讲究,眼神精明,姓何,名孝。】
【据说在谢原的院中这类清客就有三十多,其中不乏有进士功名之人。】
【梧桐一听二人竟然有秀才的功名,微微惊讶,毕竟“说书”不比教书,这当开蒙的先生都是绰绰有余。】
【谢猴儿到是给二人吩咐,必须每日正午到场,只有在晚间,观少爷说可离开才可离去。】
【谢猴儿发话之时,张、何二人丝毫不敢怠慢,连连称是。】
【梧桐有些惊讶,这一幕和昨日的谢猴儿判若两人,今日颇有威严,比之院中的管家也是不遑多让。】
【不过想到谢侯儿乃是谢原院中最为受宠之人,借着主子的“虎威”。】
【谢猴儿告辞后,只留下二人。】
【“观少爷,少爷要读什么书,是稗官野史,还是话本小说?”】
【你今日眼睛上戴着白纱道:“有劳两位先生,这几日读《四国左传》,四十六卷都在书桌上。”】
【随后,两人轮换读书。】
【张源来声音洪亮却略显迂缓,时常之乎者也,还会感叹几句。他翻书时总是轻拿轻放,据说家中贫寒,从小便习惯借书来读。】
【何孝的声音相对较小,读得也快,语调低哑,时常咳嗽,喝水频繁。他翻书时则不太在意声音,常能听到撕拉一声。】
【每读二十页,两人便轮换一次。】
【梧桐准备了茶点、瓜子等小吃,供二人享用。】
【四五个时辰后,两人都有些枯燥,这本儒家经典他们二人早就烂熟。】
【待张源来读书之时,何孝坐在火炕上看着少年戴着白布端坐,没有动静。】
【他心中怀疑这位观少爷是不是睡着了,左耳进右耳出一般。】
【何孝起身踱步,在张源来即将读完二十页时,借上茅厕之由走出门去。】
【等他慢悠悠地回来时,张源来已经读了二十五页。】
【何孝接过书,发现已经读到《唐书·天文篇》。】
【他继续读道:“唐,孝明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斗,起天市楼,西南行,光照地。流星为外兵,西南行为西南夷……”】
【何孝心中有了盘算,他知道天文部分本就繁杂,自己虽然读过,但其中的内容琐碎且缺乏逻辑,主要是记载天文志。】
【他深知读史的方法:先看朝代、人物、官位,再看地理,最后才是天文。】
【何孝注意张源来此时吃着茶点,没有注意,就算他也是读过,大半也听不出来,他干脆跳着读,或是一些难疑难句读直接越过。】
【也就能快些读完二十页!】
【“……正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陵太微,气至上阶,凡见五十六日去。柳,周地。是岁,多雨水。”】
【何孝正准备继续时。】
【你拿起茶杯打断道:“何先生,是不是漏了一段?”】
【何孝一惊,脸色不变道:“哈哈,还真是!”】
【“观少爷莫非以前读过?”他试探问道。】
【你摇了摇头道:“未曾读过,只是前面在说凌翔侯时,其十二月,彗星出天船北,诽谤朝廷下狱死,妻子家属徙九真,少了这一段记载,便到了第二年了。”】
【张源来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何孝颇为尴尬,但他是个精明的人,连忙笑道:“哈哈,何某只是试试观少爷是否用心在听。既然少爷如此好学,我不敢再敷衍诵读了。”】
抱歉,抱歉,今天路上耽搁了有点晚,明天补上。
第250章 书院于大齐,过耳不忘!
【何孝从此之后,不敢再马虎读书,毕竟是谢原吩咐下来的事,要是让其得知“偷奸耍滑”,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此番二人前来读书,每日另有厚赏,是院中一众清客羡慕的美差。】
【时间一晃,便是半个月。】
【张、何二人发现这位观少爷待人亲和,而且谈吐不凡。】
【张源来读书扎实,引经据典,经常能说出一些精辟的道理,他还做过一段时间太学的旁听生,对本朝的党派和家族,以及当朝的官职,科举的条目都是熟悉。】
【何孝虽性情圆滑,却颇为健谈,对汴京风貌、青楼歌姬、名士轶事,乃至贩夫走卒、江湖琐事、十三道州府妖魔之事,皆能侃侃而谈。】
【在读的过程中,你也会问询其中的不解之处,二人也不藏私,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书中的道理不是看一遍,读一遍就能懂的,也没有藏私的必要。】
【纸上的来终究浅。】
【若是后来有人问起这位谢家少爷,得知是二人所教错廖,怕是也会误了自己的名声。】
【你久居小院,鲜少闻外界之事,听其所述,正是你缺的见闻。】
【两人的言谈,皆对夫子所创立的“书院”满怀敬仰,大齐读书人无不将入书院视为毕生追求。】
【能入书院,无论是仕途坦荡,还是治学有成,皆能顺风顺水。】
【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夫子座下只有四位弟子,所收门徒亦不过寥寥十数人。】
【书院规矩严明,欲入门修行,须得先获夫子门生之认可。】
【书院虽仅六层,却藏书丰富,除儒家经典外,更有夫子精心搜集的孤本秘籍。】
【四楼之上,便是修行功法之所在。】
【张源与何孝,家境均不算宽裕,而今已届而立之年,仍未踏入修行之路。】
【世间修行之道,一为武道,二为神魂之道。至于夫子所修是何道,抑或两者皆通,此乃天下之谜,无人知晓。】
【夫子出世之时,便已经压服天下。】
【二人所恼火的十三道洲府对的妖魔,源自一千五百年前的一场浩劫,妖魔之种便开始滋生。】
【史册记载,大唐末代烈帝,将太子烹为肉羹,以飨宠妃狐女,诞下不祥之嗣。】
【此举激怒上天,引发天狗食日之异象。】
【彼时,各州府妖魔四起,山中猛兽化精,大泽蛟蛇吞吐元气,终成一方之患。】
【时至今日,这些妖魔种已盘踞各地,形成数股势力。】
【谢观之父,曾平定妖魔之乱,立下赫赫战功。】
【大齐国内亦有妖魔存在,据何孝所言,当今朝廷设有神隐之职,专司管理妖魔之地,甚至有妖魔种在其中效力。】
【另有一桩趣谈,昔年泽湖,一位半血妖帅修行武道“璇丹境”,天下武道之巅,便率众作乱,身化龙鳞,号令数万妖兵,肆虐周边县郡,残害生灵,食肉饮血,死伤者达数十万。】
【夫子得知震怒,踏出书院,手中拿起一把戒尺去往泽湖,紫气东来绵延千里,所到之处,妖魔纷纷陨落,伤亡惨重。】
【璇丹境的妖帅,连夫子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其威跪在泽湖水底。】
【最终,泽湖妖帅自裁谢罪,否则,泽湖一带的妖魔种族恐将遭灭顶之灾。】
【天下之所以敬畏大齐,除其拥兵百万外,尚有一因。】
【大齐有夫子在,大齐便在。】
【大齐百姓对夫子的信奉,远超于大齐天子,若无夫子认可,大齐皇帝之位便难言正统。】
【奈何夫子二百年前出海寻仙,至今未归,这才导致外戚擅权,九大姓氏崛起。】
【往昔,夫子亲自选定太子人选,正因如此,大齐方能国祚千年,贤君辈出。】
【若有昏聩之君,夫子必加以惩戒,历任皇帝皆曾受其责罚,打过手心,受过戒尺。】
【你听闻了张何二人所说,才知道夫子,书院,在整个大齐的地位,甚至天下的地位。】
【这个天地没有神祇,只有书院的夫子。】
【你不由问道:“如今书院由何人主事?”】
【张源来面露迟疑之色。】
【何孝却似无所顾忌,坦言道:“大先生百年前负气出走大隋,二先生病重,书院事务现由三先生主持。”】
【“况且,苏景苏相与书院之间似乎……不和。”】
【苏景便是夫子的四弟子!】
【何进说道最后两个字,也是放低了声音。】
【你心中暗自惊讶,大齐与大隋乃是宿敌,近两百年来与大齐分庭抗礼,势同水火。】
【书院的大先生,夫子的大弟子竟然去了大隋。】
【而今,书院二先生病重,三先生维持书院运转,而四先生则掌控大齐朝政。】
【三先生与四先生之间的不和,实则映射出大齐朝堂与书院之间的矛盾。】
【张源来感慨万千:“想当年大齐雄霸天下,虽非天下共主,却已彰显其非凡气概。周边诸国,无不敬仰大齐之文化,向往其繁华富庶。”】
【何孝听着张源来的感慨,却没有在意,反而是问道:“观少爷,我们给您读的书,您真能一一记下?”】
【上次之事,究竟是偶然记得,还是确有此事,他心中难以断定,其实还有不服之意。】
【毕竟,他们自己读书时,即便只读一遍,也时常忘记读到何处,更何况是作为一个听众。】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