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356节

  他始终秉持教化之理念,但见三先生心灰意冷,书院人心涣散。

  故而,他感念先生的恩德,即便背负骂名,亦要为三先生做些什么,以朝堂为突破,寻求破局之道。

  世上再无“静月湖”种豆南山下的“静月先生”,只有“诸葛大学生。”

  诸葛间内心叹了口气,回过神来。

  近日来,剑南道妖魔作祟之事,朝中内阁已展开热议,虽尚未有定论,却也已有脉络在其中,只待苏相下决定。

  谢原缓缓陈述道:“这是代理国之战,龙宫之妖魔种视为小国,而大国则严守盟约,让小国代行征伐之事……”

  诸葛间初时不以为意,只当这是外甥的童言稚语,但自“代理国”三字入耳,他眼神骤凝。

  尤其是谢原讲的有理有据,深入浅出。

  诸葛间越听越心惊,不由抬头看去,眉头紧皱,语气一沉。

  “你从何处听来?”

  此言实为内阁对此事的定论,昭示大齐不会涉足其中。

  这等观论,绝非谢府一位公子哥所能通透。

  莫非内阁之事已悄然泄露于民间?

  或是大隋莫非已经得知。

  谢原见舅舅眸子之中的从未有过的严肃,不由一怔,嘴上的话戛然而止。

  谢原知道这是观第所说的话,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诸葛夫人亦对一向温和弟弟的反常表现感到困惑,遂对谢原道:

  “原儿,舅舅在问你话呢,你要如实回答。”

  诸葛间见状,沉声道:“原哥儿,舅舅不会追究,但此事关系重大,你必须细细道来,不得隐瞒。”

  诸葛间接着淡淡说道:“此地禁止外道窥探,隔墙不得有耳。”

  言罢!

  一股白色屏障缓缓升起,将整个小院笼罩其中,如同“规则”一般,漾漾清光蔓延开来。

  诸葛间的脸色也因此苍白了一分。

  同时,一块写着“养浩然”的玉牌光华腾起,镇住周围。

  这是神魂修士才能施展的“吐字法”,需要将神魂修炼到极高境界才能使用。

  诸葛夫人见弟弟竟然还动用了法器,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谢原经过一番思考,了解舅舅的脾气和为人后,咬了咬牙,决定还是将事情全盘托出。

  过了一会儿。

  诸葛间吐出一口气,神色复杂。

  他没想到这番分析竟然出自一个谢家的庶子之口。

  “出兵朱崖郡?”诸葛间喃喃自语,接着又提到“陇右道……”。

  谢原小心翼翼地偷瞄着舅舅,试探性地问道:

  “此事不会连累观弟吧?”

  就在这时!

  一只银白色袖珍飞剑破空而来,如同银芒破开九重天。

  那银白色的袖珍飞剑仿佛有灵性一般,在空中游动,如同活鱼般滴溜溜地转了几圈后,稳稳地落在了小院之中,最终停歇在诸葛间伸出的手心上。一道白色的神光随之照耀在他的眉心,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谢原好奇地盯着舅舅手中的飞剑,这可是大齐修士之间独有的传讯方式,能够隔着数百里的距离互通有无。

  诸葛间的脸色有震惊之色。

  这正是内阁所属的传讯飞剑,苏相已经做出了决定,并将这一决定通过传讯飞剑告知了内阁大学士。

  而上面的消息,竟然与谢原刚刚所说一般无二。

  “出兵朱崖郡!”

  诸葛间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低头沉思片刻后道:

  “原哥儿,你接着说说看这位谢观,事无巨细讲一遍。”

  今天更新有点晚耽搁了一下,老爷们抱歉抱歉!

第264章 若不衣锦还乡,贵客临门!

  【又过了三日!】

  【你照常读书写字,谢原的身影未曾再现,日子如同流水,波澜不惊,延续着这几年一贯的平和。】

  【今日天公作美,阳光明媚,驱散了秋日的丝丝凉意。】

  【阳光斑驳地洒在墙角与窗棂,那熠熠生辉的光芒,温暖人心。】

  【今日,小院迎来了一位熟客,乃是谢原府中的清客张源来。】

  【张源来对这位谢家庶子谢观,自从第一次读书之后,两人多有交往。】

  【相反,何孝读书之后再也没有来过小院。】

  【张源来出身贫寒,早年父母双亡,更遭哥哥嫂嫂驱逐,历经艰辛,他勤勉读书,方有今日。然而,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觉一事无成,心中不免感慨。】

  【谢观虽出身名门望族,但自幼便与府中少爷小姐待遇有别,其童年经历与张源来颇有相似之处。】

  【谢观读书刻苦,从不气馁,这份坚韧,让张源来刮目相看。】

  【两人坐在院中。】

  【张源来关切地问道:“观少爷,如今已十二岁,谢府这边可曾安排开蒙之事?”】

  【“那位董绍,似乎这几个月也没有来了,本来我以为此人学识不错,除了为人古板了些,想不到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

  【随即又自答道:“不过,以观少爷如今的学识,倒也确实无需开蒙。”】

  【你淡然一笑,道:“于我而言,家中读书与学堂并无二致。”】

  【张源来闻言,关切地问道:“观少爷,明年二月可有意参加岁试?”】

  【岁试每年一次,也叫童试,是科举考试的预备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最终三次通过会成为秀才。】

  【张源来就是身为秀才,知道岁试是考四书五经和儒家经典。】

  【成为了秀才,亦称生员,享有每三年参加一次乡试的资格。】

  【乡试,于金秋时节举行,故而亦称秋闱。虽叫乡试,非于乡野之地举办,而是在各道州府举行,旨在选拔一州之英才。】

  【乡试通过便是中举人。】

  【中举已经有了入士的资格,在大齐的地位却大有不同,区别于普通的百姓。】

  【张源来十九岁便中秀才,此后每三年一考,至今已历五场,然举人之名,仍未加身。】

  【如今他已三十有七,岁月蹉跎,却未曾言弃,年年备考。】

  【何孝却早已放弃,留恋于青楼勾栏,主要是大齐儒学成风,读书之时都是百姓之中教导孩子,最为紧要之事。】

  【尤其现在的京师道,多是豪门望族,每次乡试,人才济济,录取的名额有限。】

  【你笑着看向张源来道:“我记得张先生似乎已经好几年没有回乡。”】

  【张源来自嘲道:“当年离家,就发下誓言,若不中举骑上大红骏马回家,便老死在异乡。”】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若不得富贵,客死异乡。】

  【伱闻言,轻轻一笑,打趣道:“张先生,人生在世,何必如此执着?何不寻个贴心之人,结婚生子,共享天伦之乐?在这繁华的汴京,独自一人,终究少了些烟火气。”】

  【张源来叹了口气道:“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前途渺茫。”】

  【“一贫如洗怎敢误佳人,两袖清风怎敢入繁华”】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说来可能让观少爷见笑,我这人,生来便不会讨好人,也学不会那察言观色的本事,说不出那些漂亮话。求学之路,更是坎坷重重,才疏学浅,至今仍是一事无成。”】

  【“想当年,我中了秀才,满怀壮志地离开了家乡,踏入了这繁华的汴京,一心以为参加乡试便能从此踏上青云之路,以为自己便是那炉火之中的金子。可谁知,这一路走来,却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心灰意冷。在这汴京的书院里,我见识到了太多的才子,我这才恍然明白,原来在这大齐的京城,金子遍地。”】

  【你正准备说些宽慰话时,小院外有动静传来。】

  【梧桐自市集满载而归,脸上喜孜孜的。】

  【你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出门外,接过梧桐手中沉甸甸的包裹,好奇问道:】

  【“今日怎买了如此之多?”】

  【梧桐闻言笑道:“乃是四小姐那边传来的喜讯。听闻那剑南道司马节度使,今日进京述职,特地绕道谢府,探望四小姐。”】

  【“谢府今日好不热闹,宴席连连,诸多少爷公子皆被谢老太君召去。”】

  【梧桐走进小院。】

  【“张先生,也在!”】

  【张源来笑着招呼道:“梧桐姑娘。”】

  【对于这对不像主仆的公子婢女,他早就习以为常。】

首节 上一节 356/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