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404节
炼神阵乃是夫子所留,整个汴京城就是以这座大阵为基础设计建造的。
只要有妖魔邪人进入汴京,大阵便能第一时间得知。
陆华瞅准时机,将书桌上谢鸿先前所书的关于谢观“仁人志士”的领悟,悄然纳入衣袖之中,随后泰然自若地走回竹椅,悠然落座。
谢鸿对此举倒是不在意,他凝视着那位黑袍男子。
“除夕之前,你不可离开这竹屋半步。”
黑袍男子深知其中轻重利害关系,声音沙哑道。
“好!”
陆华不禁感慨道“若非今日之书院已非昔日可比,即便夫子远赴东海寻仙,三位先生在汴京,我陆华便是再有十个胆子,也不敢轻易踏足此地。”
“只可惜,这山中庙宇,自国师大人离齐而去,‘三个和尚没水喝’。”
屋内只有三人。
只有陆华自说自语,分外沉默。
陆华尤为惋惜地叹道:“本欲趁着这喜庆的年关,首次踏足汴京,好好游历一番,赏赏这汴京的繁华昌盛,瞧瞧大齐的学子风流,尤其是花魁娘子,定是风华绝代。”
“千家万户团圆之际,选女子花魁之日,却还有动刀兵之锐气。”
“福生无量天尊!”
陆华打了个稽首,二人皆沉默不语,遂开口问道:
“谢先生,您认为我们此行真的有机会吗?”
此问一出!
黑袍男子也不禁抬头,望向谢鸿。
谢鸿略作沉思,缓缓言道:“若是在他全盛之时,或是再提前数年,恐怕我们毫无胜算。”他语气一顿,继续说道,“然而,如今病的太重!”
“他的剑,已在鞘中沉寂太久,以至于大齐的权贵与天下百姓都快将其遗忘。但剑若久藏,一旦出鞘,必将锋芒毕露,锐不可当。”
“这一剑不能让他斩出,不然……他早就想兑掉一子。”
谢鸿没有再说。
黑袍男子道:“他……境……界?”
谢鸿摇了摇头。
陆华皱眉问道:“谢先生元神修为已经到了极致,也看不出来虚实吗?”
谢鸿斟酌道:“书院的四位先生,他们的境界已不可预料,他们早早便登临极境。”
“他十六岁时便已踏入武道第九境璇丹境,二十七岁观一场秋雨步入阳神。”
陆华闻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但随即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毕竟!
二先生的一生就如同他手中的剑一般,纵横天下,快意恩仇。
谢鸿接着沉声道:“大先生的本命是逍遥游,二先生本命斩仙。”
“至于三先生和四先生,他们本命是什么,我还不清楚。”
陆华白纱下的面容点头。
天下武道,共分为九境,每一境都是对武者身心的极大考验。
而元神神魂的修炼,则更为艰难,共有十境。
即便武者能够在武道之路上修炼到第九境,只能享有人间的九十大寿。
然而,若能在九十岁之前,将元神修炼到第十境——阳神之境,并且实现“武道”与“元神”的完美结合,那么便有可能打破“武夫人间大寿九十”的桎梏,踏入更为高深的境界。
这也是为何陆华给谢观所说的,武道和元神双修之法。
只有两条相辅相成,才能有登天路,不然只是断头山崖。
可是,两者合一这一步却是何其艰难。
人的精力有限,两者兼顾,本就要有出众之才。
即便是被誉为修道奇才的陆华,到如今为止,元神修为也仅仅达到了第九境——紫薇垣界,距离那阳神之境,尚还不能参透。
至于!
陆华对于两位书院先生的本命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国师曾经告诉过他的。
大先生的本命“逍遥游”有着无距之能,能够瞬间跨越千山万水,若是大先生愿意,一步即可从遥远的大隋来到这汴京城内,真正做到了咫尺天涯。
二先生的本命“斩仙”,九剑合一能斩天下万物,即便是夫子也受其伤。
陆华对于夫子的本命一直充满好奇,活了人间七百春秋的夫子恐怕突破了本命之上。
他曾经在大隋时询问过国师,那位曾经书院的大先生。
大先生思考片刻后道:“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这让陆华感到有些意外。
她记得,这位时刻都显得睿智自信的老人,在提到夫子时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崇拜与敬畏。
大先生曾对陆华说过一句话:“夫子是一个疯子,是魔头,是圣人,也是一个落魄人。”
作为夫子的第一位开山之徒,侍奉在夫子身边时间最长的弟子,大先生无疑是这世上最了解夫子的人。
这样的评价让陆华感到困惑不已。他可以理解“圣人”这一称谓,但“魔头”、“疯子”和“落魄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陆华听后总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陆华回过神来,再次将目光投向谢鸿,好奇地问道:“谢先生,你的本命是什么?”
然而!
谢鸿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陆华也没有再追问,毕竟本命不示人。
谢鸿轻挥毛笔,于纸上悠然落下五字。
“先天下而知!”
陆华瞥了一眼,满心疑惑不解,随即话锋一转:
“方才为何召谢观前来?”
谢鸿淡淡地望向陆华,缓缓道:
“今日唤他,只是想看看其是否会为大齐招来祸端。”
陆华似有被看穿心事之感,却浑不在意。
在谢府之内,她传授谢观《阴符经》之事,自是瞒不过谢鸿之眼。
然而,她并未传授三真法门,亦未涉及道家教义,之教了术未授法!
属于师傅都未领进门。
谢鸿轻叹一声,道:
“我只是想为他留下一份传承罢了。”
提及二先生,至今门下尚无正式弟子,唯有一赶车马夫,有幸被收为记名弟子。
陆华闻言,亦不再多问。
谢鸿的目光再次落在书桌上,那上面书写着“儒家”、“道”、“法”、“佛”四家学说,皆是当世之显学。
北方长生天,以法家为治国之基,整个国度犹如一部精密的战车,全民皆兵,号称“控弦之士百万”,厉兵木马。
南方佛国,更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佛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佛教之盛,可见一斑。
大隋则以道家为国教,三真教义深入人心,以无为而治的理念。
至于大齐,更是尊儒术为立国之本,以礼、孝治国。
谢鸿低声道:“四十年儒家的浩然正气遮天蔽日,四十年佛门梵音,在我耳畔生生不歇,四十年道家真箓……四十年的律法,又四十年的兵家凶气……”
言罢!
谢鸿缓缓在谢观方才的字迹之下,再添四字。
“百家合一!”
……
……
【你走出了等春楼,门口谢人凤和甘芝还在侯着。】
【他如同无视你一般,你也没有招呼,径直跟随下人离开。】
【再次擦肩而过。】
【至于刚刚进府之时,他所说的一句话。】
【“谢观,你和梧桐的命我要了。”】
【这次耳边又有人阴沉的声音响起。】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