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609节

  【可下一瞬—】

  【少年身形如游鱼般一滑,竟从二人合围中脱身而出!】

  【二人一愣,还未回神,便听一道沉厚嗓音响起:“此地当禁先天武者!”】

  【话音未落,二人丹田如遭冰封,真元竟瞬息凝滞!好在此二人久经沙场,不慌不忙,体内经脉猛然震颤,硬生生冲开这无形枷锁。】

  【谢玉瞳孔微缩,“言出法随”,这是儒家元神修士的手段!】

  【谢原大步踏入正堂,身后跟着三人——诸葛间、张轼载、张云芝。】

  【方才出手的那位儒士,正是谢原的舅父诸葛间。这位隐居多年的早早就点燃了神火的大儒,自从入朝为官后便与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完美契合,修为更进一步,已然突破至第九境“紫薇恒界”。】

  【他所施展的“口含天宪”,乃是书院三先生独创的绝学,在儒门中独树一帜。】

  【那两名武者此刻再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另一道凌厉如刀的凶煞气机已将他们牢牢锁定。】

  【站在诸葛间身侧的正是张轼载。此人虽作儒生打扮,修的却是杀伐之道。曾在屠魔司担任都统一职,看似儒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令人胆寒的凶煞之气。】

  【谢原快步来到你身旁,关切地上下打量:“观弟,可曾受伤?”】

  【“无妨!”】

  【一旁的张云芝眼中满是关切,朱唇轻启似要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抿了抿唇,沉默不语。】

  【袁夫人已然起身,眉头紧蹙,沉声道:“谢原,你这是做什么?”】

  【她目光扫过谢原身后的诸葛间和张轼载,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静月先生、张先生,二位此举何意?”】

  【谢原上前一步,恭敬行礼:“见过老太君、大娘。”】

  【他直起身来,目光坚定:“谢原此来,只是觉得此事不公,不该如此处置!”】

  【老太君沉声道:“今日之事与你无关,退下!”】

  【谢原却挺直腰背,“老太君容禀,孙儿并非无理取闹。谢观纵有过错,但谢人凤在群芳宴设局刺杀在先,此事千真万确。若要责罚,也该一视同仁!”】

  【谢人凤闻言脸色骤变,失声叫道:“谢原!你休要信口雌黄!”】

  【赵夫人猛地站起身,“谢原,你为包庇谢观,竟敢当众污蔑我儿?若无真凭实据,就不要信口开河。”】

  【老太君不理谢原,目光落在诸葛间二人身上,眉头微蹙。】

  【“二位来我谢家,不知对老身有何指教?”】

  【原本准备离开的李南天见状,又缓缓坐回席位,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看来这场戏,还未到落幕之时。】

  【张轼载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言辞恳切:“老太君明鉴,谢家治家严谨,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今日之事,张某虽未能尽悉其中曲折,但谢观身为谢家子弟,素来品德才学兼备,实乃难得之才。还望老太君能念及血脉之情,从轻发落。”】

  【赵夫人闻言,立刻接口反驳:“此乃我谢家家事,岂容外人置喙?”】

  【老太君的眉头几不可察一蹙,她深知眼前这位张轼载,不仅是九大姓张家的嫡系传人,更是曾在屠魔司担任要职,更曾任陇西道州牧之职,深受百姓爱戴。他以刚正不阿著称,当年三次顶撞苏相之事,至今仍为士林传颂,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享有极高的声望。】

  【就在气氛凝重之际!】

  【诸葛间忽然展颜一笑,如春风化雨:“在下此来,实则是要向老太君和袁夫人道喜的。”】

  【袁夫人一愣,“道喜?”】

  【诸葛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世人皆知谢家出了定远侯,威名赫赫。然而,却鲜有人知,定远侯当年并未借助谢家之名,而是凭借赫赫军功,被封为侯爵,被誉为九大姓中的第一豪杰。”】

  【“鸿先生,当年以一手时文名起汴京,引得满城纸贵,二先生折节为挚友,甚至差一点拜入夫子门下,三先生曾亲口赞其'如玉在璞',胸有万丈惊雷而不显,腹有锦绣河山。”】

  【“汴京也有人称,谢家双壁。”】

  【袁夫人听得怔忡,不解其意。】

  【堂上众人也都屏息凝神,连赵夫人都忘了反驳。】

  【诸葛间忽的话锋一转,“参天古木必有其根,浩荡江河必有其源。谢氏能出这等经天纬地之才,根源何在?”】

  【他朝老太君深深一揖:“今日方知,原是老太君持家有道,家族兴旺。”】

  【诸葛间笑意盈盈,继续说道:“所以我今日特来道喜,谢家如今又添一雏凤。谢观公子在群芳宴上所作的诗词,如今已传遍天下,不仅西厢楼中人人传诵,就连万里之外的大隋,也有学子争相研读。”】

  【“朝中的翰林院与书院诸位先生,皆对谢观公子赞誉有加,以‘惊才绝艳’四字相称,实至名归。”】

  【“早些时日,我有幸见过谢观公子治学,其笔墨间尽显大家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说到此处,诸葛间忽然又是一揖,语气中满是敬意:“所以我才说,今日特来道喜。谢家双壁之后,又得一雏凤,谢家何愁不鼎盛?”】

  【袁夫人脸色愈发难看,却碍于诸葛间的身份与声望,无法反驳。】

  【这位诸葛间,同样出身于九大姓之中的诸葛家,更是三先生的亲传弟子,书院大儒,如今在朝中为官,位至正二品大员,其影响力与地位,绝非等闲之辈可比。】

  【谢玉面色微沉,他素来自诩为谢家这一代最出色的子弟,自认终有一日能比肩父亲与叔父的威名。可今日,却被一个他从未放在眼里的谢观抢了先。】

  【诸葛间继续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儒家有说,传家两字,在于日读与耕;兴家两宇,在于日俭与勤;安家两字,在于日让与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婵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谢观虽有罪责,却不止于此。”】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悠悠慈母心。”】

  【“谢观虽无生母在堂,却有嫡母教诲,更有老太君垂怜庇护。”】

  【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既暗含儒家至理,又饱含人伦温情。赵夫人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

  【堂上众人神色各异,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

  【谢人凤面露着急神色,此时绝不能让谢观逃过此劫。】

  【就在此时,一道苍老却斩钉截铁的声音骤然响起:】

  【“祖宗家法不可废!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太君鹿头杖在地面重重一顿,“老身虽是个没读过书的妇道人家,却也懂得这个理——犯了错,就得受罚!”】

  【诸葛间与张轼载同时皱眉。】

  【李南天却听出了弦外之音,暗自摇头:老太君这是铁了心要惩治谢观,即便两位朝中重臣出面,终究难改谢家家事。毕竟血脉相连,外人终究不便过多干涉。】

  【然而,李南天心中也不免感到好奇,谢观一个庶子,究竟有何等本事,竟然能让两位朝中重臣如此相帮?这谢观,看来真有几分能耐!】

  【老太君话锋一转,语气稍缓:“不过……既然两位先生亲自说情,这个面子老身不能不给。原定的三百鞭刑,便减为二百鞭吧。”】

  【苍老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二位执意插手我谢家家事。”】

  【她浑浊的双眼骤然锐利,“就休怪老身不讲情面了。”】

  【此话也有警告之意,面子已经给了,之后便是撕破脸皮了。】

  【“行邢吧!”老太君语气坚决。】

  【谢原脸色焦急,拦在你的面前。】

  【老太君道,“谢原,你今日在胡闹,来人将谢原拉下去。”】

  【谢轩瞳孔微动,心中已然明了,今日即便是他叫来了苏云,也难改这铁板钉钉的局面。】

  【两名玄衣武者已经逼近。】

  【堂上气氛骤然凝固!】

第432章 意味深长 可擎风雨的乔木!

  【鹤松堂后走出两名老者,一儒一僧。】

  【诸葛间神念微动,便知此二人皆是点燃元神神火的修士,周身清气缭绕,显是修为精深。】

  【庭院四周隐有气息浮动,数道不弱于在场众人的威压正悄然逼近。谢家虽因谢灵外调带走不少族中高手,但留守本家的谢家本族之人或是门客,上三境武者和神火修士,明面上便有两手之多。】

  【李南天眸光微沉,心中暗忖:谢氏位列九大姓却素来低调,实则底蕴之深厚,不逊诸葛、赵家这等显赫门第。】

  【千年世家传承,果然不是虚名。】

  【忽有家仆疾步而来,在阶前躬身禀报:“老太君,府外又有客人到访。”】

  【袁夫人目光微凝。此刻正值宗族要事,若非来者身份贵重,下人断不敢贸然通传。她手中茶盏轻轻一顿:“何人?”】

  【“来人是长公主和一位自称东山的老先生。”】

  【袁夫人手中杯盏蓦地一顿,青瓷底托在檀木案几上磕出清脆声响。她眼底寒芒乍现,竟是压不住心头那股无名怒火。】

  【“她来做什么!”】

  【大齐长公主,这个沉寂近十年的名讳,乃是与谢家有着极深的联系。】

  【当年若非那场宫中惊变,此女本该是谢家妇,与谢灵共结连理。】

  【咸和帝登基三年,联合朱家以及在军中势力庞大的王家,在席案间策划一场宫变,以图扭转乾坤,重兴皇权,最后被苏相镇压。】

  【谢家也参与其中,因谢灵密奏,从中脱身,成了如今的九大姓之一。】

  【自此之后皇帝陈演沉迷于玄修之道,国家之事渐趋荒废。】

  【而当年那位执掌大理寺、诏狱期间,以铁腕手段肃清朝野,纵是男子亦不敢与之争锋的长公主,自此也逐渐销声匿迹,不再过问朝政之事。】

  【今日,这位沉寂已久的长公主竟然再次现身谢家!】

  【李南天却捕捉到了一个少有人注意的名字,“东山先生”,在寻常人耳中可能陌生,不熟悉。】

  【在九大姓之中却如雷贯耳,这位便是月华轩幕后的真正东家。】

  【关于他的传闻纷纭:有说他与书院那位大先生是孪生兄弟,血脉相连;有传他是隐居汴京的方外高人,餐霞饮露;有人说他和书院渊源颇深,乃是夫子的抄书童子;更有人信誓旦旦称他汴京的九大姓之外的富商巨贾。】

首节 上一节 609/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