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摆烂世子,当皇帝哪有当大侠爽

摆烂世子,当皇帝哪有当大侠爽 第188节

“你的小脑袋瓜子肯定想不出。”阿依努尔调笑妹妹一句,继而道:“中原有个词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是了是了。”郁闾穆一抖缰绳,“救人是假,联系盟友是真,不过图雅可不许把这件事说出去哦。”

聪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相信自己的推断,即便现在沈舟跳出来指天发誓,柔然二皇子也只会将对方的话当成是故布疑阵。

萨仁图雅捂住嘴巴,点了点头,又想起外面男子看不见,随即“嗯”了一声。

扬州通往京城的官道上,几辆华贵的四驾马车平稳地行驶着。

车厢内宽敞舒适,铺设着厚厚的波斯绒毯。

小几上,一盏精巧的铜制鹤形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海津皇子身穿月白色圆领常服,外罩一件银灰色狐裘披风,更衬得面容清癯,气质如兰。

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身形略显单薄,但背脊挺直,带着皇室子弟的矜持。

他用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一卷《景明政要》摹本,眼神专注,仿佛要将每个字都刻入脑海。

而对面的苏我武雄,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他年近三十,体格魁梧,穿着一身深红色狩衣,即便坐在马车内,也习惯性地将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

一双锐利的眼睛,透过微微掀开的车帘子,审视着外面的一切。

沉默片刻,苏我武雄打破了寂静,声音低沉,语气中听不出褒贬:“殿下似乎对这中原的经史子集情有独钟?”

海津皇子抬起头,眼中还残留着一抹惊叹:“苏我君,这《景明政要》所载,是中原皇帝君臣的问对,句句珠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此等治国安邦的智慧,正是我朝需要借鉴的。”

苏我武雄轻哼一声,手指敲击刀柄,“智慧固然重要,但殿下,您看这官道,笔直如矢,坚固平整,可容数车并行;您看那驿站,布局严谨,守备森严,传递军情如臂使指。这背后,是无数工匠的技艺,是严苛的法度,更是支撑这一切的雄厚国力与铁腕。”

他的目光逐渐变得深沉,“中原皇帝六十寿诞,四方来朝,何等煊赫。我们此去京城,不仅要学其文治,更要观其武功,探其虚实。”

海津皇子微微蹙眉,他听出了对方话语中隐含的锋芒:“苏我君的意思是?”

苏我武雄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车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殿下真的忍心看我朝世代被困于岛上?新罗,百济,高句丽,只要我们想,一定能打下来,到时再跟北方的柔然…”

他吐出最后这个词时,带着一丝试探,“其骑兵骁勇,如草原疾风,若能与之联盟…”

“柔然?”海津皇子一惊,眼前仿佛掠过中原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恐怖景象,“那些草原狼族,反复无常,劫掠成性!与他们结盟,无异于饮鸩止渴!”

“中原皇帝陛下雄才大略,兵锋所指,无往不利。柔然…真能抵挡天朝的雷霆之怒吗?若其惨败,恐为我朝招来灭顶之灾!”

第138章 分功劳

海津皇子声音中带着颤抖,这是对未知强大力量的恐惧,也是对贸然卷入大国博弈的深深忧虑。

苏我武雄的眼神中饱含深意,仿佛要看穿对方体内的不安,“殿下仁厚,顾虑周全。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柔然确如野狼,但狼,亦可驱之逐鹿。关键在于驾驭之道,在于时机的把握。”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至于中原…再强的猛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也有其力所不及之处。京城的繁华,掩盖不了边塞的烽烟。我们此行,正是要亲眼看看,这头猛虎,是正值壮年,爪牙锋利,还是…已露疲态?”

话语中充满了野心家的算计与冒险者的狂热。

海津皇子沉默下来,心绪翻涌,难怪对方要随他远赴苍梧,原来早就跟柔然搭上了线…

类似的车队,正从四面八方涌入中原。

齐王府内,一群人围坐一桌。

屋里光线昏暗,似乎在密谋什么大事。

沈舟呼吸有些急促,胸膛不断起伏,沉声道:“我能相信诸位吗?”

众人坚定道:“还请殿下放心,绝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沈舟看向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眼神阴郁:“你们两位可已经让我失望过一次…”

指的是破获“学子被杀案”之后那次大朝会,二人一唱一和,让他自污的计划付诸东流,还得了个“守身如玉齐王子”的名号。

这近乎威胁的言语,吓得两位正三品打了个哆嗦。

童宏仁坚定道:“之前是臣等未曾体会殿下的深意,此次不成功,便成仁!”

户部尚书司徒允执翻开一本账册,恭敬道:“殿下请看,此乃淮南道润州前年秋粮入库的核验文书。”

沈舟抬了抬下巴,示意对方继续。

司徒允执清了清嗓子,“当地转运使司初审的结论为:粮秣足额,颗粒无损,仓廪齐整,核验无误。”

他话锋一转,“但根据户部度支司复核,上等粳米此项,实际掺有近三成陈年籼米,粒碎色黯,价差悬殊。”

别看这群人现在一副谄媚的模样,真干起实事来,一个比一个认真。

苍梧能有如今这般强横的国力,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地方虚报粮食品级,意图从中牟利!数额巨大,若非户部复核发现,国库损失不小。”司徒允执的眼珠左右移动…

沈舟指着某人道:“他。”

司徒允执点点头,“多亏沈亮殿下及时提醒,‘漕粮品类关乎军需民食,必须慎核其质’,度支司王郎中才多留了个心眼,揪出润州弊案!”

门外一人站在窗户旁,深深作揖,感激道:“正是!下官愚钝,若非殿下高瞻远瞩,一语点破关键,此等蠹虫不知还要逍遥多久!”

沈亮尴尬的用脚趾抠鞋底,忍着逃出齐王府的冲动,“举手之劳…”

以往他跟沈舟没多少交集,只听说齐王世子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今日总算领教了!

在京城里冒功领赏,有几颗脑袋够砍的?当风闻司都是傻子么?

沈舟猜不到对方心中所想,就算猜到也不会在意。

他前年末于刑部当值时,后两个月几乎无事可做,就喜欢在各部“溜达串门”,东家出个主意,西家给个意见,还真误打误撞揪出一批贪官。

但这些功劳都被沈舟自己压了下来,现在正好拿来用。

司徒允执绽开笑容,“沈亮殿下虚怀若谷,臣定当禀明陛下!”

新任吏部尚书柳彦之带来了一份不起眼的官员考绩档案,“河北道下辖某县县令,名唤张迁。吏部三年一考,其评语历来皆是‘中中’,无功无过。”

“然去年,额…”

沈舟平静道:“换个人。”

“是…”柳彦之继续道:“沈瑜殿下路过吏部时,曾言,‘守成之吏固需稳,然边陲之地,尤需有胆识,通实务之干才。’臣等深以为然,遂呈报陛下,得御令,以此为准,重新审视各地中评官吏。”

他掏出一封奏报,“经查,张迁在任期间,虽无显赫政绩,然其于前年柔然小股扰边时,未待州府调令,果断组织乡勇,加固城防,开仓赈民,保一县安宁。”

“此事当时未及上报,故不入考绩。若非殿下高屋建瓴,点明边吏需有担当之要义,此等人才,险些明珠蒙尘!吏部已将其考绩提为‘中上’,并报请圣上嘉奖。全靠殿下慧眼识人!”

沈舟记得风闻司写的回执,一位书生敢骑着驴子,带着一帮百姓跟柔然小股骑兵对冲,确实厉害!

沈瑜咽了口口水,“应该的…”

明明是秋末,他却觉得身上有一股燥热。

齐王世子随口一言,便能让朝廷重新制定官员考核标准。

谁敢跟他争皇位?疯了差不多!

此事若落在其他皇孙身上,够吃一辈子老本!

这还真不是因为皇帝偏心,而是国战时苍梧不跟柔然接壤,没考虑那么多。

“与时俱进”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朝廷是只精密运行的“巨兽”,不出问题,往往很难做出改变。

兵部武库司郎中代替尚书李慎行,参加了此次光明正大的“密会”,“前年十月份,军器监新铸的三千甲胄,其中部分内侧铆接处有细微裂痕,乃淬火不当所致,虽暂时不影响使用,然经年累月,必成隐患!”

最后自然是仰仗“沈瑜殿下”的“先见之明”,方能及时被察觉。

沈舟眯眼看去,他虽早就知道,但现在重提还是一肚子火气。

这他娘的不是拿前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吗?

军器置监匆忙跪下,“还请殿下责罚!”

尽管是由于某些新匠人学艺不精导致的,但他也难辞其咎。

“罚过了。”沈舟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可若还有下次,我不想听解释,还请孙置监提着自己的头颅进宫请罪。”

“臣…遵命!”

一堆大大小小的功劳分发完毕,沈舟命人送走官员,转身道:“我真的很看好你俩,寿宴上,请务必争气点!”

沈瑜和沈亮双腿一软,扶着桌子,勉强稳住身形,“定当竭力而为!”

第139章 下马威

沈亮站在齐王府门口,身体止不住的颤栗着,果断道:“就算被打死,我也得请父王换个人!”

于天子面前,当着满朝文武冒领齐王世子的功劳,这跟茅房点灯有什么区别?

他都不敢想宗人府的几位叔公会暴怒到何种地步。

更冷了…

“怪我俩命不好,不过毕竟是奉了御令,陛下应该不会坐视不理。”沈瑜语气平静,但瞳孔却缩成了针尖大小。

不怕?怎么可能不怕!

首节 上一节 188/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仙武:从现实开始横推两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