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第672节

二百八十万的集资款,就这样一散而空,海亮的账面上只剩下了一百来万。

他考虑到,当初张大栓的那二十来万,不是自愿的。现在张大栓出事了,大栓婶急需要钱,于是把那二十万,也退换给了大栓婶。

这样下来,账面上一百万都不到了。

退掉的钱,村民们开始修盖房屋,修盖砖房,瓦房,也有的村民购买了农用车。

近万亩的荒山包产到户,果园的管理需要拉肥料,需要打农药,需要浇水,没有农用车怎么行?

就这样,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农用车也开进了大山,家家户户全都有了农用车。

三马车可以跑长途,也可以顺着那条山道走进大都市。

没到这年的中秋,大梁山的四个村子,仿佛一下子又被召唤了起来。

这一次的大梁山彻底大变样了,到处是一水的新房,到处是干净的街道。

村民们高兴了,但是王海亮却发愁了,那就是,机器该怎么安装?工厂怎么运转?

购买机器需要钱,招工需要钱,技术人员需要钱,厂子里的其他设备也需要钱。

柳编生意,山果生意,可以让山民不再挨饿,可用来开这么大的工厂,简直是杯水车薪。

晚上,王海亮一根接一根抽烟,愁得不行。

他的媳妇玉珠也愁得不行,女人摸着男人健壮的胸肌,贴啊贴,抱啊抱,希望给男人抚慰,给男人温暖。

玉珠说:“海亮,实在不行,就去求求咱爹吧,目前也只有他可以帮咱了。那么大个厂子,整天闲着,不是个事儿啊。”

王海亮说:“不行!我不能麻烦来叔,来叔的病那么严重,我不想他为我们操心,我再想别的办法。”

玉珠问:“你还有啥办法?”

海亮说:“公鸡不尿,自有便道。我当然有办法。”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住他王海亮。

现在,他只要用购买机器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将机器购买回家,而且顺利开工。

海亮的办法是这样的,他首先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拿到订单以后,他把订单抵押在了银行,然后从银行里贷出了另外三分之二的钱。

这样的话,机器就顺利购买成功了。

利用机器做抵押,这个办法是素芬帮着他想出来的,而且银行的贷款,也是素芬找人帮他办理的。

那台机器是进口的,不但效率好,质量也好。

海亮的这套饮料制作机器,不单单在Z市,你就是跑遍全省,最大的饮料制作工厂,也赶不上这么高级的设备。

工厂的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负责调试,也负责维护跟维修,服务的质量也是一流。

接下来,素芬又帮着海亮注册了商标,拿到了执照。

有了商标,有了执照,就是个正规的工厂了,接下来就是招工了。

海亮把进城学习技术的几个年轻人也调了回来,给他们加了工资,让他们给村子里的工人进行了培训。

当工厂的第一批饮料制作出来,王海亮打开饮料瓶子,品尝的一瞬间,他舒展了眉头。

那是无上的美味,采用的原材料是大梁山无污染,纯天然,纯绿色的产品,甘甜爽口,而且含着淡淡的枣花香气。

第一批饮料就是枣花茶,营养非常丰富,而且达到了检测的标准,完全可以上市了。

再以后的几年,大梁山的桃子熟了,梨子熟了,漫山遍野的野杏,跟苹果也熟了。

果子哩哩啦啦,从春开四月,一直结到十冬腊月。

大梁山不但有了枣花茶,也有了杏仁露,还有了桃汁,苹果汁跟梨子汁。

大量的山果被收购进工厂,经过机器的加工成为了饮料。

剩下的残渣,是喂猪养牲口的饲料,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工厂一年四季,从来都不缺货源,用不完的山果,就拉出大山卖掉。

再后来,大梁山拥有了自己的果品批发市场,一辆辆大卡车从山外徐徐开来,将那些山果运出大山,走进大都市。人们手里的钞票滚滚而来。

大梁山的运输队最初用的是独轮车,有了山路就变成了三马车。

再后来,三马车被淘汰,换成了大批的卡车。

十年以后,王海亮手下的物流公司,就拥有了一百多辆卡车,近二百多个司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饮料厂开办的同时,跟饮料厂在一个大院的制药厂,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海亮还是利用老办法,只付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另外的三分之二,仍旧是把机器抵押以后贷款。
首节 上一节 672/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妇科小村医

下一篇:痞子村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