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第851节

她的身后是一大群老娘们,喜凤嫂,小燕,芳芳,玉珠也在里面。

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带娣,也禁不住这种引诱,跟着那群娘们舞动起来。

大街上奇装异服,百鸟朝凤,把那些年轻后生馋的口水直流。

孩子们也兴奋起来,嘻嘻哈哈满大街乱窜,手里抓着糖人,捏着棉花糖,看得津津有味。

秧歌队在前,锣鼓队在后,从村子的东头扭到西头,又从西头扭到东头。

最后,大家在村南的那座土地庙前停下,在土地庙的广场前面又扭了半晌。

那座土地庙也跟从前不一样了,经过了修缮,变得香火旺盛。

年前,张大毛带头集资,为山神爷爷重塑金身,做了个大大的泥胎像,那泥胎像栩栩如生,山神爷爷慈眉善目。

这社火就是舞给山神爷爷看得。

山神庙的最新地址,修建在村南的那座土窑上。

当初的那座土窑塌了,被大夯哥炸塌的。小燕曾经被砸在里面。再后来被张建国挖个洞进去,救了出来。

土窑本来就高大,炸塌以后,成为了一个土疙瘩。

那土疙瘩非常大,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巨大的坟墓,瘆的慌。

善男信女们发现原来的土地庙小,嫌土地爷爷憋屈,于是就把土地庙搬到了土窑上。

土窑上的视野好,一眼可以看到村子的全部面貌,张大毛那些人之所以把土地庙修建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土地爷爷看护村里人,庇护福殷。

据说,这土地庙还经过了开光,还为土地爷爷修建了大殿跟偏殿。

那些闲着没事的老头老太太,平时吃盐打醋都舍不得花,钱串子恨不得栓裤腰上,一听说要修土地庙,他们纷纷捐款,对土地爷爷,比对自己亲爹老子还亲。

白天热闹一天,晚上还要吃饺子。吃完饺子,每家每户的屋门前,挂起了形形色色的灯笼。

那些灯笼形态不一,但每一盏都非常精致。

从前的元宵节,村民都是自己做灯笼,每家每户暗暗较劲,看谁家的灯笼做的最好。

现在有钱了,几乎所有人都是花钱买。

从前,灯笼里点的是蜡烛,现在因为有了电,灯笼里就都是电灯了。

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也提着灯笼在大街上串流不惜。相互攀比。

大人盼有钱,小孩盼过年,过年的时候,孩子们不但可以得到压岁钱,还能买很多好吃的,还能点灯笼,真是不亦乐乎。

年初一是大年,正月十五就是小年了。过完小年,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

12点以后,人们还没散去,大家还要经历一年一度的烤杂病。

所谓的烤杂病,就是在大街上点燃一堆一堆的篝火,人们坐在篝火四周,烤着杂病,吃着夜宵。

一年过去了,用火烤烤身体,来年一定百病不生。

有的人一边烤,还一边念念有词:“烤烤脊梁,多收高粱。烤烤裤子,不生虱子。烤烤屁股,多收玉秫……”

大部分的人烤杂病到后半夜,或者到天明,然后屁颠屁颠回家睡觉。

过了十五过十六,过了十六从头受。正月十六以后,大量的民工才能正式赶到工厂,或者矿场,开始一年的劳作。

大梁山的野狼本来想十五前再次进行一场大营救,可村子里的鞭炮啪啪响,它们没胆子靠近村子。

狼是害怕鞭炮声的,只好缩在山上不出来。

十五一过,劳乏了一天的人们酣然入梦,狼们再次悄悄向着村子靠近。

王海亮运筹帷幄,已经料到山里的群狼会在十六这天袭击村子,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傍晚时分,他就通知了张建国,憨子,还有村子里的大部分健壮青年。

他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那些青年也分成了三队。

第一队,守护在村东的位置,有张建国带领,准备了猎枪,弓弩,大街跟巷子口,下了很多兽夹子。

第二队,守护在村西,有憨子带领,同样准备了猎枪,弓箭,雪地上也下了兽夹子。

第三队,我有王海亮一个人,跟狼群正面交锋。不过这次,他戴上了黑虎,还有狗群。

所有的兽夹子支好,所有的人埋伏到位,大家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王海亮吃过饭以后,抹抹嘴,叫了一声:“黑虎,咱们走!”

他要到村南守住村子里的入口位置。那儿是疙瘩坡村南唯一的入口,四周是民房。只要守住大街的入口,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海亮刚要走,忽然吱呀一声,院子门打开了,进来一个瘦小的身影。

那是一个孩子,那孩子海亮认识,是喜凤嫂的儿子如意。
首节 上一节 851/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妇科小村医

下一篇:痞子村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