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第410节

陈一听到这里,无所谓地摇摇头,笑着回答道:“港岛的市场少,但不代表容不下宝禾。”

“我跟邹先生之前就说过,一木独春不是景,百花齐放才是春。”

“好莱坞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但反观港岛电影业,还是起步阶段。”

“再有五六年,颓势就会出现。”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方逸华知道陈一没有说谎,陷入了沉思,之后认真的说道:“你知道,我虽然是无线的掌门人,但事关邵氏影业,还得六叔发话。”

“不过,之前放弃的太果断,股东们对于放弃这样的聚宝盆,也是不太满意,应该不难通过。”

“但是,我们都知道,港岛电影不会成气候,内地一天不放松管制,我们就不会有票仓。”

“到时候,还是镜花水月,白高兴一场!”。

陈一点点头,对着方逸华说道:“的确如此,内地的市场一定会打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不改变港片的粗制滥造的毛病,港岛电影市场,不会有未来的!”。

第300章 电影银行

场面话谁都会说,但实际的事儿,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干。

方逸华这几十年担任出品和制片人,什么样壮怀激烈的话,都听过。

但真正实行的,却没有几个。

邹文怀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之前在邵氏,吵吵着要电影工业化,职业化。

但自己开创嘉禾之后,还是走邵氏的老路,半点不提工业化,职业化的事儿!

可笑的要命!

但陈一说出这些话,方逸华倒是认真思考了一下。

这小子倒是个实干家,出来只有两年,算上手里再拍的电影,也只有四部,但已经开始为港岛电影未来铺路。

方逸华之前也想过搞一个国际电影节,毕竟港岛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

亚洲电影都在看港岛电影的风向,之后才敢决定自己拍什么电影。

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可是食肉者鄙,这些只想往腰包挣钱。

陈一见到方逸华有点意动,于是继续鼓动道:“邵氏是港岛电影业的龙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我们宝禾,很欢迎邵氏的回归!”。

方逸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点了点头,之后思考片刻,之后认真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陈一见方逸华已经同意,于是立刻说道:“我准备成立港岛娱乐财团,欢迎各大电影公司投资。”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您也知道,电影工业化的前提,就是海量资金。”

“有一些好的电影导演,并不喜欢跟大公司合作,他们都是独行侠,喜欢自己干。”

“我的武术指导是袁和平先生,他就属于独行侠,但是他拍出的电影,很受欢迎。”

“但因为形单影只,时常找不到资金,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

“方小姐,这些人在港岛电影业不在少数,也是港岛电影业的中间力量。”

“我们之前的做法,就是将他们收入各自的公司。”

“我认为这倒大可不必,但好人才,就是好生意,收到自己怀里,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成立财团之后,就没有这样的负担了。”

“我们可以学习好莱坞的办法,成立一家自己的电影银行,有需要贷款的电影,就包装成金融产品,让投资者购买。”

“公开,透明,参与度也高,也能更加促进港岛电影业的发展。”

“不瞒方小姐,这件事儿,我现在就在筹备,就是不知道邵氏跟不跟?”。

电影银行这个概念,早就存在,只是没有独立的银行从事这个行业。

但在这些大银行的眼中,电影就是一个好生意。

虽然风险不低,但回报率却是惊人的,外加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就算是吃拧了,也不敢欠华尔街这帮银行家的钱。

那帮手眼通天的大佬,可以用繁多的手段,给你请出董事会。

资本雄厚的福特家族,就做出过这样勇敢的事情,赖掉华尔街银行家的钱。

之后的故事就喜闻乐见了,公司股价狂跌,被人疯狂做空。

首节 上一节 410/4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我真的不是谋士

下一篇:重生到港岛之商业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