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第160节

当重甲骑兵规模上千之后,基本上就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南方华夏的重步兵方阵可能会对重甲骑兵形成一定的克制,但是柔然的主战兵种:轻骑射手却几乎无法伤到重甲骑兵。

虽然在漫天箭雨当中冲锋,会有一部分重甲骑兵因为运气而挂球,但是双方的战损比绝对会被拉到一个特别夸张的程度。

就算打出一换五打战损比都得说杨鸿儒赔本了,一换十才是常规操作……光膀子冲锋靠的是勇气,披着铁甲冲锋靠的是金钱。不氪金玩你奶奶个哨子?

要知道这些重甲都是可以传家的,很多士兵小半辈子都攒不出来一副重甲,杨鸿儒这直接给发简直就是慷慨中的慷慨。

遇到这样的主将,不玩命追随还等什么呢?

在这种大型决战当中,杨鸿儒可舍不得花木兰去冲锋。刀剑无眼,而且敌人的数量远超自己方,所以猫在铁甲战车的上边儿悄咪咪的射箭他不香吗?

花木兰不愧是精锐的射手,后世某游戏对花木兰的定位有点跑偏。她能打是能打,但是花木兰更强的战力是在马背上才能体现的。

成吉思汗的骑射水平不见得超过花木兰,不服的话可以让成吉思汗穿越过来碰一碰。

站在铁甲战车上从容射箭的花木兰保持着近乎每一箭带走一个敌人的恐怖战绩,即使偶尔有流矢砸到她的身上,也不会破开身上的防御。

“我说……你为啥就这么喜欢弓箭呢?强弩他不香吗?”杨鸿儒好奇的问道。

花木兰笑眯眯的说道:“用弩太没有技术含量了!骑射才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你这个主将的骑射水平太次……用不用我教教你?”

“别!你这个老师没有师德,教着教着就直奔下三路去了……腰受不了。”杨鸿儒一脸苦相的说道。

“呸!便宜你了!”花木兰翻了个白眼,然后保持着节奏继续射击,说话聊天儿并不耽误她手上的活儿,对于射箭花木兰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的肌肉记忆。

杨鸿儒一边撸熊猫,一边鼓着腮帮子吹号。

轻骑兵在战场上虽然自由发挥,但是重骑兵却需要保持着阵型。如果重骑兵阵型散乱,就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所以重骑兵主将需要依靠吹号来指挥重骑兵形成不同的阵型,如何辨识号角是每一个重骑兵都要学的必修课。

这里的号是用牛角做的。声音低沉,能覆盖很远的地方。其实杨鸿儒本来想用唢呐来着,但是唢呐的照片需要提前泡开才能吹响。

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来?

万一敌人来了唢呐吹不响,那时候岂不是相当尴尬?

所以最稳妥的还是号角,所以很多古诗在写古战场的时候都会提到传说中的“角声”,这角声便是指挥士兵作战的声音信号。

再杨鸿儒从容镇定的指挥下,千人规模儿的重骑兵狠狠的凿进了柔然的半回旋骑射阵型当中,就像一颗砸进了旋转当中的齿轮的钉子,直接让整个阵型瘫痪下来。

长刀挥舞,马槊林立。重骑兵需要拉近距离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

一刀一个,一刀一个……

重骑兵就像砍进牛油当中的菜刀,狠狠的切开了柔然的阵型。当整体完成了冲锋之后,他们立刻然后迂回离开战场。

想掉头冲锋?别闹了!

因为冲锋距离不够,在战马无法提高到足够的速度时候,重骑兵很容易被敌人拉下马。

重骑兵的恐怖杀伤力是建立在马的速度和自身的速度的叠加,如果战马的速度不够,重骑兵的杀伤力至少会减弱到一半儿以下。这已经不是打折了,而是打骨折!

所以冲锋一次撒腿就跑是很多重骑兵的战术选择。

他们的战略意义高于战术意义,重骑兵的存在一般都是用于冲垮敌人阵型的。真指望他们造成有效杀伤……数量不足绝对是硬伤!

北魏这么穷兵黩武的国家的重骑兵数量都不足五万,而且绝大多数重骑兵不是在保卫首都就是在南线战场。柔然战场这一块儿,能有一万重骑兵就不错了。

而这一万重骑兵估计都在东路大军手中,他们中路军重骑兵是最多的可能就是杨鸿儒!

毕竟杨鸿儒手中的重骑兵是自己变出来的,上级绝对不会给中路军普通士兵发下一套重甲!

7017k

第三百零八章--得胜归来

柔然骑兵的阵型被冲乱,北魏的将帅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不会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战机。于是立刻打开土围子的门,放出在里边早就准备好的骑兵进行冲杀。

北魏的骑兵在骑射水平是不如柔然的,他们更喜欢近距离冲锋,用马刀来解决战斗。

当然,柔然的五万骑兵可不仅仅全都是骑射手。单一兵种在战场上绝对是大忌,很容易被对手克制。柔然骑兵当中也有刀骑兵,他们在北魏骑兵攻过来的时候勇猛的冲上去近距离搏杀。

接下来的战场就进入了人头换人头的时间,拼的就是谁更狠,谁更硬。

杨鸿儒这边已经撤出了战场,他的重骑兵表演已经落下帷幕,剩下的事情就跟他不大了。

既然保卫柔然王庭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北魏大军纠缠,战斗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那就意味着:柔然王庭已经没多少人了!

于是杨鸿儒开着战车,带着骑兵直取柔然王庭。

虽然有一部分柔然骑兵发现了杨鸿儒的意图,他们也想挡住杨鸿儒冲锋的路线。

但是奈何杨鸿儒他们太精锐了,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方有坦克呀!

刺猬一般的木兰一号不断向外喷吐着炮弹,阻挡在前进路线上的骑兵都被撕成了碎片。

在这高强度的战斗当中木兰一号不断往外冒白烟……这白烟是硝烟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因为炮管在连续发射之后需要冷却,点火的时候需要在擦火炮之前浇水降温。

得亏杨鸿儒搓出来的炮管强度惊人,不然如此密集的炮击早就让炮管报废了。

于是他们一路横冲直撞的闯进了柔然王庭,对着柔然王帐就是一顿炮击。

而且一不做二不休,杨鸿儒一把火就把柔然王庭给点了。

国都都让人给烧了,柔然这一次算是败在无比彻底。

无数生活在王平当中的平民哭着嚎着喊着背井离乡。他们实在是没有勇气像杨鸿儒他们发起进攻,一个个铁罐头式的重甲骑兵看起来就像死神的使者。

冲天的浓烟和火光果然惊动了正在和北魏军队大战的柔然王庭卫队。看到国都失火,他们立刻拨转马头往回冲。

元帅一看到如此场面,立刻号令全军追击。于是草原上就出现了两万人追着四万人跑的壮观场面。

正面战场一旦出现溃退就如潮水一般排山倒海,四万多人的柔然卫队朝着王庭方向冲的仅剩下不到三万,有很大一部分骑兵朝着自家方向部落逃跑。

国都都被烧了,柔然国的前途肯定是没了。这个时候还不通知部落逃跑等什么呢?

现在要么整体向西迁移,要么整体向北进入长城尊崇北魏统治。留在大漠里,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北魏军队的围攻。

杨鸿儒也没想到大胜来的这么顺利,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北魏军队大概在两年半以后才灭了柔然的王庭。

但是现在才一年多一点儿……可能是因为他提前发现了王庭的位置,让这一场终结之战提前发生和上演。

王庭没了,北魏中路军的战略目标基本达到。接下来就留西路军在漠北进行最后的扫荡,东路军继续和柔然主力进行角逐,中路军可以收拾收拾东西回去了。

杨鸿儒这一把火,直接奠定了战争的胜利。虽然会跑掉很多重要人物,但是他这一千多人在王庭里能自保就属实不错了。

这一把火放的有功而无措,这一把火直接改变了主力部队相互僵持的状态。可以说杨鸿儒这一把火顶得上五万大军!

接下来的战斗就顺利多了,柔然主力逃的逃跑的跑,两万多北魏骑兵化整为零,疯狂地追着柔然骑兵。

最后统计战果的时候,这一战他们俘虏了柔然骑兵九千多人,剿灭柔然骑兵六千多人。自身损失五千二百人……这种战损比让元帅特别满意。

杨鸿儒的重骑兵在这一战损失了二百多,心疼的他龇牙咧嘴。他是那种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他压根儿都没想过在这场战斗中他们消灭了多少柔然……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他们的炮下的柔然骑兵就得有千多人,死在他们重骑兵冲锋下的柔然骑兵也得有一千多人。这还没算杨鸿儒放的那把火烧死的人,里里外外算下来,杨鸿儒他们这次的功劳可能上万……策勋十二转绝对不是梦!

好在杨鸿儒的亲兵营并没有参与到冲锋当中,他们都在铁甲战车里边或者附近活动,所以一百多老兵并没有伤亡。

接下来就是搜刮战果的时候了,杨鸿儒这个狗大户并没有参与到其中,他只是给士兵放了个假让他们去王庭里找找有什么好东西。

再次再次这也是个国都,金银财宝啥的也应该有不少。

很多出逃的柔然贵族都被北魏的骑兵给拦了下来,缴获了不少名贵财宝。杨鸿儒他们也是,专挑穿的好的拦截。

一波肥的节奏可还行?一把火直接让“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变成了夸张修辞。

元帅整军完毕之后,各分队可以在草原上继续扫荡柔然获取战功,也可以选择退回长城以南返回家乡。

杨鸿儒把选择权利留给了自己的弟兄们,有一大半儿的勇士选择了留在这儿继续战斗,有少部分的士兵选择回家。

花木兰的样子很明显就是想家了,所以杨鸿儒带着返乡的几百号兄弟南下。

到了长城,会有专门的军官来统计他们这一次的战功。

杨鸿儒手里的战功凭条都快堆成山了,有杀敌的,有缴获的,有俘虏的……最大的功劳还是这一次他第一个冲进柔然王庭,一把火为大军解困。

光凭这些功劳就足以让杨鸿儒原地直升三级,不过他选择把这些功劳分给自己的士兵,他自己带着花木兰孑然一身的回到了木兰族的族地。

离家不到两年,木兰族的变化也并不算太大。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木兰族的小孩子很多。

这些小孩子都是杨鸿儒送到各家各户的。在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木兰氏族的实力就会成长起来。

木兰氏族的勇士都跟着杨鸿儒和花木兰一起回来了。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们继续留在漠北,生命安全方面可能得不到保障。

反正这次功劳捞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汤汤水水就没必要攥着不放。

如果想建功立业,他们完全可以去南方。这一次跟着杨鸿儒返乡的几十人,每一个都是幢将起步,升到将军的都有好几个!

今后的路就需要他们自己走了,杨鸿儒可不想再接着去打仗了。

花木兰的军营体验卡也失效了,这丫头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

7017k

第三百零九章--静极思动的花木兰

花木兰离家两年,走的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回到家的时候却变成了一个娇俏可人的小少妇。

不过花木兰的年纪现在还没超过十八,依然是个青春无敌大美女。经过战场的锤炼,她的性格稳重了不少,办事也变得更加干净利落。

按理说,得胜归来的部队应该先去王都听封。但是杨鸿儒干脆地把这些功劳让给了弟兄们,于是他孑然一身的带上花木兰回到了氏族所在的镇子。

其他木兰氏的子弟都去了国都,只有他和花木兰先一步返乡。

首节 上一节 160/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揍了何雨柱我成了四合院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