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第161节

前来迎接的乡亲们面面相觑。嗯……怎么只有这俩孩子回来了?其他的娃子呢?

看到大伙疑惑的表情,杨鸿儒笑着解释了他们的去向。

一听木兰氏族的娃子都有出息了,乡亲们跟过了年似的高兴。

光宗耀祖!真是光宗耀祖啊!

杨鸿儒骑着大熊猫跟着木兰山回到了花木兰家,毕竟他自己家人丁稀少,估计这两年卫生都是木兰山帮着收拾的。

回家的路上,杨鸿儒跟木兰山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他们回来的如此迅速。到木兰山听到柔然王庭被杨鸿儒他们一把火给点了的时候,眼珠子瞪的像铜铃一样。

“你们……你们竟然把王庭给点了?真是……胆大妄为呀!”木兰山感叹道。

难怪他们这么快就得胜归来,柔然的王庭可是重大战略目标。而且王庭之战,北魏歼敌一万多,大大的削减了柔然国的军事力量。

本来这一次北魏就是以多打少,如今各路柔然军队都损失惨重,所以功劳最大的中路军提前这里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毕竟北魏最大之患在于南方,南朝虽然进取心不足,但是兵革之利不逊色于北魏。而且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这让南方的守城之兵有了极大的有利之处。

打平原战,北魏能把南方欺负到怀疑人生。但是打水战,打防御战,打阵地战……北魏的骑兵优势几乎发挥不出来。

如果整个华夏都是清一色的大平原,南北朝对立的局面根本无法形成。鲜卑铁骑早就马踏江山!

木兰山对自家闺女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感到非常欣慰。杨鸿儒这小伙子还是十分靠谱的,把女儿托付给他绝对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到家之后的花木兰算是彻底的卸甲归田。她恢复了好久才慢慢的习惯身上不披甲,腰间不配刀的生活。

在柔然打仗的时候,花木兰必须紧绷着神经防止敌人偷袭。她现在都快养出职业病,睡觉的时候,脑袋下边必须枕着箭壶。

这属于战后综合征的一种,去过越南的米粒间大兵看到香蕉树直哆嗦的一样。

这些习惯都是可以慢慢调整的,只要过惯了和平的日子,最终都会调养回来的。

接下来的两年,杨鸿儒和花木兰就在家修身养性。他们俩的主要工作就是生孩子……在北魏的文化中,无后也是不孝的。

既然他们俩在从军的时候把该做的事都做了,那么现在也是时候生几个孩子了。

花木兰已经是个十八岁的“老姑娘”了,这年头十八岁还没生孩子的确实是属于晚婚晚育。

所以杨鸿儒也只能入乡随俗,每天晚上卖力的造小人儿。

虽然他的神通可以轻松的送子入户,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自然一点比较好。

经过两年的努力,杨鸿儒的大儿子木兰公园出生了。

大家伙对这个名字都表示无语……公园到底是什么玩意?杨鸿儒解释:有树有花就是公园……

这起名水准也是没谁了,如果孩子长大估计连杀爹正道的心都有了。

鲜卑族压根儿就没有坐月子这个概念,她们生完孩子就能满地乱跑。花木兰也是如此的,当妈之后的花木兰虽然稳重了一些,但是依然难改活跃的性子。

一个当妈妈的,整天抢自己儿子的玩具……你说有谱没谱?看着儿子委屈巴巴的小脸儿,杨鸿儒真的是无 fu……ck说。

算了算了,大不了就当这个家里有俩小孩了……杨鸿儒的心态还是不错的,毕竟以后三十多岁的女人自称宝宝的大有人在,花木兰还小着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兰氏族变得越发的强盛起来。被杨鸿儒送到各家各户的神通娃娃基本已经长大。这些孩子不管是聪明伶俐的程度,还是身体的健康程度都超同龄人一截儿。

这些孩子不管是去当兵还是当官儿,都能有很大的出息。于是,木兰氏族在北魏基层的话语权与日俱增。

不仅仅是基层,杨鸿儒当年的亲兵们因为跟杨鸿儒学过文化,学过兵法,学过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在回到北魏之后,纷纷受到了重用。

而杨鸿儒和花木兰每天只能待在家里过着地主老财和地主婆的生活……他把家里的地往外一租,每年光靠吃地租就能衣食无忧。

真是万恶的旧时代呀!

杨鸿儒好喜欢!

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和平日子也过了很长时间。年近三十的花木兰静极思动,不知怎地竟然冒出了想要去冒险的想法。

这么多年在家,花木兰没少听杨鸿儒给儿子讲故事。尤其是关于杨鸿儒对西方的世界的介绍,为花木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汉朝的丝绸之路连接着东方和西方,花木兰很想走上那么一次,去看看丈夫口中的欧罗巴风情,去看看地中海爱琴海。

杨鸿儒也没想到花木兰的想法这么奇葩。这是什么年代?北魏呀!这年代你就想出国旅行?也不是不可以哈……

这年头平民百姓是绝对不能随处乱溜达的。户口本就把你钉得死死的,没有上级官员开的路传你哪儿都不能去。

不过杨鸿儒也不是平头百姓啊!他是比官员还牛批的神职人员,而且是神职人员当中混的最厉害的一种。

大巫殿的身份证明比官员的路传还好使,北魏境内随你走,长城南北随你溜。

而且杨鸿儒现在的修为也不怕什么山匪路霸。如果真有不开眼的拦路者,最后倒霉的是谁还真不一定!

至于广袤无垠的大沙漠,那更拦不住杨鸿儒了!只要你空气当中有水蒸气,杨鸿儒就能把水给你变出来!

所以带花木兰去看浪漫的土耳其也不是不行。商人都能走丝绸之路,为什么他们不行?

反正孩子也半大不小了,扔给木兰山去带也不是不行……熊猫胖胖就留在家保护儿子,以后这小子想上战场就骑老爹曾经的坐骑。

这天下独一号的坐骑绝对能让这小子受到各种优待,等他参军的时候,他绝对是关系户中的关系户!

7017k

第三百一十章--心塞的木兰公园

不过环游世界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要考虑到位。

而且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欧罗巴地区现在估摸刚刚从战乱当中恢复过来。

罗马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弱,在杨鸿儒他们打完柔然之战之前,西罗马帝国就完犊子了。东罗马帝国也只剩下一口气儿吊着。

欧陆此刻最牛批的国家是竟然是来自西亚地区的匈人帝国。有人把匈人帝国和匈奴联系起来,两者之间虽有密切关系,但是具体是不是一伙人不太好考据。

不过这段历史确实挺少有人知道的,毕竟欧罗巴人民也不想天天回忆起被弓弦威胁,被铁蹄践踏,被东方人统治的黑历史。

“上帝之鞭”是欧罗巴人民给阿提拉气得绰号,750年后的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分享了他的荣誉罢了。

就是这个牛人干沉了西罗马帝国。

如果杨鸿儒这个时候去旅游,估计还能看见东罗马帝国落日的余晖。

再晚两年,阿提拉也没了。那时候匈人帝国也会迅速崩溃,欧罗巴就会落在日耳曼人手里--这些人在“文明国家”被称为蛮子,他们的治国能力只能说呵呵。

最后欧罗巴会进入教廷统治时期,神权高于王权的中世纪会随之到来。那个时候欧罗巴欢迎杨鸿儒这个来自东方的“大巫祭”的仪式可能开在火刑架上!

至于美洲...这个时候去也没多大意思,原始的环境,原始的风情,原始的文明...游牧民族已经够原始的了,没必要再去看更原始的地方。

既然媳妇想要去旅游,那杨鸿儒必须满足。他们俩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路上的小蟊贼绝对不是二人的对手。

剩下要准备的只有交通工具了--一路往西边走,需要穿越茫茫大漠。西域的环境可不像中原那样水草丰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雨水可不怎么丰沛!

所以骑马是不可能骑马的。就算骑骆驼杨鸿儒都觉得不靠谱。

是时候展示机械的力量了!

在打仗的时候,杨鸿儒造出来一辆无比原始的蒸汽铁甲战车--木兰一号。因为这玩意速度太慢,被杨鸿儒带着士兵挖个坑给埋了。如果日后有考古专家发现了这玩意,估计整个科学界都得懵逼。

啥?蒸汽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末?

啥?发明蒸汽机的不是“茶壶小子”瓦特,而是古匈奴人?

啥?最早的坦克也不是英吉利人发明的水柜,以后坦克要改名“木兰”?

杨鸿儒给学界添的麻烦可不仅仅如此,因为杨鸿儒又准备为了爱妻往外掏黑科技了!

脑海里有完整工业体系资料的杨鸿儒当然懂怎么造车,不然“木兰一号”是如何跑起来的?

不过烧油烧煤的车在燃料方面依然受限。于是杨鸿儒准备更进一步,直接上“武当科技”。

在武当修仙科技还没研究出虚空引擎的发展早期,曾经出现过以氢能源为主的发展阶段。稳定的氢能源足够清洁,而且原材料是随处可见的水。

水变油是挺荒谬的,但是水变氢气谁也不敢说没有科学依据。初中化学前几个实验就有一个“电解水”。

所以结合了武当科技的杨鸿儒,自己用手搓出来一个“氢反应罐”。这玩意就可以充当发动机向外输出动力,动力指数一点不逊色于大排量燃油内燃机。

一列二十节的火车只需要不到零点五立方米的“氢反应罐”就能提供足够的动力。百公里耗费燃料三点五升水...嗯,没错!挺省水的!

电解水的电能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和车轮旋转的动力回收发电。就跟某些双擎汽车一个道理--边开边发电!

有个词叫知难行易,为了一辆破车,杨鸿儒足足忙活了大半年。你以为有神通就可以为所欲为?神通不敌天数!这世界的灵气含量低他能有什么办法?

花木兰自从知道杨鸿儒在造车准备带她旅游之后,每天脸上都是笑模样。她家儿子木兰公园(这缺德名字到最后还是没改)每次看见老妈这样的表情的时候都会不寒而栗。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我往死里喂饭吧?”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我洗澡吧?”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不困的我讲又臭又长的故事吧?”

在花木兰朴素的观念里,养孩子不是为了玩要他何用?反正孩子是自己生的,老人家全都靠边站!

木兰公园从小就天资聪慧,颇有穿越者之姿。杨鸿儒为此没少试探自家儿子。

“天王盖地虎?”

“二营长?”

“今年过节不收礼?”

“宫廷玉液酒?”

看着儿子此次懵逼的眼神,杨鸿儒心中就是一阵遗憾--北魏果然是穿越者荒漠。大部分穿越者要么去盛世大唐投奔李世民,要么去三国辅佐刘备、曹操、孙权...

不得不说,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格外的弱。要不是学个《木兰诗》,没几个人记得这个鲜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

甚至大部分学过历史的只记得“南北朝”仨字,但是却不知道南北朝到底是哪些王朝的合称,更不知道南北朝各自的皇帝都姓啥。

首节 上一节 161/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揍了何雨柱我成了四合院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